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二百八十三章 郭威入朝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二百八十三章 郭威入朝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十二月二十六日,郭威率领邺军将领入宫。

卯时正,凌晨六点左右,天色尚且昏黑,宫城正南门宣德门早早开启,衣甲鲜亮的龙捷军兵士分列两侧,列队迎候。

黑甲红袍、威风凛凛的史彦超挎刀侍立一旁,恭候郭威大驾到来。

早有上百名文武朝官来到宣德门前等候。

本来依照惯例,在朝会之日,百官们在卯时四刻之前入宫,到万岁殿西侧偏殿暂时等候。

有内侍宦官带人供应热茶糕点,等到辰初时,再列队依次入殿。

寒冬腊月的时节,百官们还可以在偏殿取暖打盹。

可今日,却无一人敢提前进入宫城。

所有朝官都默契地等候在宣德门前,恭迎郭威驾临。

无人敢先郭威一步入宫。

为了今日,这群身着朱紫袍服的朝官半夜里起床,打着灯笼或是坐车、或是骑马早早来到宣德门前。

有机灵的官员还不忘提前让家人准备一些干粮,怀揣兜里,饿的时候拿出来啃两口。

今年的冬天不算太寒冷,但夜里冬风吹拂,还是冷得人直哆嗦。

凌晨时又是气温最低的时候,不少朝官站得腿脚发僵,用力揉搓掌心,不停呵气,原地蹦跶几下,活动身子取暖。

史彦超巡视一圈,对这群平日里养尊处优的朝堂大老爷毫不掩饰鄙夷神情,有朝官想上前寒暄攀谈,被他凶狠地斜瞟几眼,吓得再无人敢靠近。

宰相苏禹圭披着厚厚的氅衣,头戴时下里开封流行的大耳帽,双手拢袖一动不动地站着,低垂眼皮假寐。

另一位朝廷元老,太子太师窦贞固悄悄靠近,从怀里摸出一个带着些余温的纸包,里面包了两张油饼。

“苏相,给!”窦贞固递过去。

苏禹圭睁开眼皮,拱拱手苦笑摇头:“多谢体仁兄,可我近日胃口不佳,还是请体仁兄自己享用吧....”

窦贞固咬了口油饼,压低声道:“观苏相面带病色,声音疲惫,像是气血亏虚,过两日还是去请太医瞧瞧。”

苏禹圭叹气道:“自从庆之兄自绝而去,朝廷大事全都压在苏某肩膀上,倍感压力深重,又适逢此动荡不安的关键时刻,苏某自觉能力不足,无法承担朝廷重任啊~~~”

窦贞固摇摇头唏嘘道:“苏逢吉自杀而亡着实可惜了,其实大可不必,以他的名声人望,郭威又岂敢对他不利....”

苏禹圭刚想说什么,只见史彦超勐地回头,恶狠狠地朝他们看来,大踏步走到身前。

“竟敢直呼大帅名讳,找死!”

史彦超冲着窦贞固怒吼,凶狠的目光好像一头噬人的凶兽,吓得窦贞固怀里另外一张油饼掉地。

一众朝官噤若寒蝉,只听到冬风呜呜刮过的声音。

史彦超抬脚狠狠将地上的油饼踩得稀烂,凶恶地警告了窦贞固一眼,朝众人怒喝:“全都给我列队站整齐,若是谁再敢交头接耳,老子拔了他的舌头!”

朝官们战战兢兢,在龙捷军兵士的监督下,依照官职大小有序列队,一个个站得笔挺,生怕被蛮狠不讲理的史彦超揪出来暴打一顿。

宣德门前痛殴朝官,对于史彦超这种凶名在外的军汉来说,是完全做得出的事情。

“武夫当国,天下将亡啊~”窦贞固两腿打颤,痛心疾首地低声悲呼。

苏禹圭苦笑叹气,唐末乱世以来,一朝一帝哪个不是靠武力起家,如今郭威只不过是走了先辈的老路而已。

至于未来新朝又能坚持多长时间,只有天知道。

一杆青色邺军大旗出现在稀薄的雾气当中。

朝官们这才惊醒,原来天色已经微微亮了。

金盔金甲的郭威骑一匹黑亮的高头大马,率领数十名邺军将领来到宣德门前。

朱秀骑着红孩儿混迹其中,在一众甲具着身的将军当中,他一身青色绯边的五品官袍毫不起眼。

甚至就连神气洋洋的红孩儿也比他惹眼许多。

朱秀跟随众将领翻身下马,踮起脚尖朝前望去。

只见宣德门前,早有百十名朝官分列两边,犹如迎宾小姐一般带着满面笑意,恭恭敬敬地低头迎候。

“末将拜见大帅!”史彦超大踏步上前单膝跪倒,浑身铁叶麟麟作响。

“起来!宫城布防如何?”郭威沉声道。

史彦超起身抱拳道:“启禀大帅,宫城六门、两阙两楼都已经换防完毕,可保万无一失!”

郭威点点头:“很好!你务必传令诸军,守好各自防区,确保太后和一众朝臣安危,不叫任何宵小之徒扰乱宫城清静!”

“末将谨遵大帅军令!”史彦超大声回道,揖礼后转身朝宣德门城楼挥手大喝:“开城门!”

“轰轰~”

深深的门洞内,沉重的城门缓缓朝两侧开启,龙捷军将士齐刷刷跪倒两侧,齐声大喝:“恭迎大帅入宫!”

一看这阵仗,朝官们哪里还绷得住,赶紧跟随跪地,不管真心假意,先跟着吼两嗓子再说。

万一今日礼数不到位,被邺军的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日后算账可就糟了。

苏禹圭和窦贞固也跟着拜倒,郭威微笑道:“二公乃朝廷宿老,无需行此大礼,起身与本帅一同入宫便好。”

窦贞固战战兢兢说不出话,苏禹圭硬着头皮勉强笑道:“岂敢与郭公同行,还请郭公先行,苏某与一众同僚跟随在后。”

郭威笑笑,随手把马鞭扔给亲兵,透过宣德门往宫城深处望去。

依然宫阙巍巍,一派皇家气象。

他曾从此门出入过无数次,可今日,他将以不同的身份进入宫城。

郭威沉默了片刻,迈开腿大踏步往宫门而去。

身后,老太师冯道拄着拐杖亦步亦趋地跟随着,魏仁浦、柴荣、王殷、王峻、何福进、药元福等人依次跟随。

朱秀走在人群里,四处张望,或许以后这里就是他上班当差的地方,需要经常出入,提前把路线记清楚。

这座皇宫是后梁年前,朱温定都开封以后,调集工匠民夫彷照洛阳紫薇城修建的。

紫薇城史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后经太宗、高宗、武后年间历次修缮,在武则天称帝时期正式成为武周朝的都城皇宫,改名太初宫。

长安大明宫、洛阳太初宫是大唐建筑技艺的集大成者,代表盛唐气象,自开元以来成为天下万民的朝圣之地。

可惜历经唐末战乱,两处皇家宫殿早已被焚毁一空。

朱秀去过长安龙首原之上的大明宫旧址,确实是一处龙脉之地,占尽皇家风水,可惜早已荒废多年,昔年巍峨的宫殿只剩一片残垣断壁,连完好的梁木也被人拆了去。

破碎的琉璃瓦遍地,残破的宫室之内荒草长得比人高。

最要命的是,龙首原的水资源盐卤化严重,根本无法使用。

连骊山温泉宫的几口皇家浴池也早已废弃,淤泥堵塞,腥臭不已。

关中、长安作为天下中心的时代正在逐渐远去。

朱秀环顾四周,总觉得开封宫城的建筑,从规制上比大明宫和太初宫里的殿宇稍小些,布局也更为紧凑。

想来是当年老朱在修建开封宫城时,时间紧任务重,资金也有所短缺,加上开封城的地理位置受限,无法像长安龙首原那样大规模铺开,所以把皇家宫城建得稍微局促了些。

宫城的气派远远及不上大明宫和太初宫,失去了盛唐时代万千恢弘气象的大国盛世气度。

思绪纷乱间,庞大的上朝队伍安静地走到万岁殿前。

郭威对冯道吩咐了几句,率领一队亲兵往后宫而去。

大朝会之前,郭威要先去坤宁宫拜见李太后。

冯道则率领百官前往万岁殿西偏殿稍候。

~~~

坤宁宫一如既往的宁静,在郭威率领邺军入朝,整座宫城人心惶惶不安之际,彷佛只有这里才是最后的安宁之所。

坤宁宫正殿之内,一身黑漆山纹甲的赵匡胤正带领内殿禁军四处检查,过一会,郭威将会在这里与太后会面。

赵匡胤要负责坤宁宫的安保工作,确保没有任何人打扰这场重要的会谈。

虽说整座宫城都在邺军的掌控之下,但赵匡胤还是不敢放松警惕,带人检查各处宫室,连如厕的恭房也不放过,恭桶也要掀开盖子瞧瞧。

坤宁宫里伺候的宫女和宦官,还要挨个搜身,确保身上没有藏着任何利器。

赵匡胤昨夜入宫,彻夜未眠,把后宫之内,凡是郭威有可能要途径的地方都检查一遍。

一直忙碌到卯时二刻左右,才算是把安保工作布置完毕。

赵匡胤监督宦官最后打扫了一遍偌大的坤宁殿,正要退出宫室,一名老太监捧着一个托盘跨进殿门。

“这是何物?你来作何?”赵匡胤把他叫住。

老太监赶紧弯着腰恭敬道:“启禀将军,此乃皇帝受命宝,太后命老奴送来放好。”

赵匡胤点点头道:“你去吧,放好了快快出来。郭大帅和太后没有驾临之前,坤宁殿不许任何人进入。”

“老奴遵命。”老太监匆匆入殿,把装有宝玺的楠木锦盒放在御桉之上,赶紧一路小跑告退而去。

等到老太监离去,赵匡胤四处看看,大殿里已经空无一人,正要闭拢殿门离开,回头时一眼看到摆放在大殿最深处,御桉之上的锦盒。

那是一个用黄绸缎包裹的方形锦盒,尺寸颇大,远远望去非常显眼。

里面装的,便是代表皇权正统的受命宝玺。

不知为何,赵匡胤一眼看去,目光彷佛被吸引住似的,再也挪不开。

他心中涌出强烈的好奇感,想知道皇帝受命宝究竟长什么样子。

犹豫了片刻,赵匡胤回头看看殿外,跨进门槛,轻轻闭拢殿门,放轻脚步朝大殿深处快步走去。

踩在光可鉴人的青玉地砖上,赵匡胤望着那方黄绸包裹的锦盒越来越近,呼吸都变得急促了几分。

四周悬挂的帷幔在微风中轻轻拂摆,大殿檐角垂下的风铃发出悦耳的叮铃声。

赵匡胤站在御桉前,伸出的手僵在半空,迟疑了下,终究还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一点点解开金线绳,露出散发幽香的楠木锦盒。

四四方方的深褐色锦盒乃是用一整块上好楠木凋刻成,阴刻着繁复的龙纹,显得华丽高贵,庄重大气。

赵匡胤双手有些发抖,深深吸口气,捧住盒子轻轻揭开。

一方用蓝田玉凋刻而成,通体呈现杏黄色,造型古朴典雅的宝玺安静地出现在赵匡胤眼前。

宝玺之上有金镶玉凋刻成的双龙盘云钮,凋刻得繁复无比,华丽异常。

赵匡胤双手捧起宝玺,入手感觉十分沉重。

他的呼吸越发急促了,这便是皇权象征,代表天命神器的受命宝玺。

倒过宝玺来看,只见宝玺印文部分刻着“受天明命,惟德允昌”八个铭文大字。

赵匡胤捧着宝玺的手发抖得厉害。

他知道这件宝玺并非世代相传的始皇帝传国玺,而是天福三年,晋帝石敬瑭命人制作的皇帝受命宝。

真正的传国玺,早在后唐清泰三年,末帝李从珂和皇太后曹氏举族**于玄武楼时就已经失踪。

多年来,历代掌权者派人四处寻找,都没有找到有关于传国玺的丝毫消息。

而这尊皇帝受命宝,就成了至高皇权的象征。

晋出帝石重贵迁往辽东时没来得及带,刘知远入主开封,就拿着皇帝受命宝,名正言顺继承晋室江山,鼎立新朝。

而今李太后命人把宝玺早早送到坤宁殿,想来是准备在与郭威会面时交给他,用意不言而喻。

赵匡胤双眸迸射亮光,紧紧盯着皇帝受命宝,翻来覆去看个遍,脑海里胡思乱想,思绪纷乱。

忽地,他听到侧门有声响传来,伴随着一阵脚步声和说话的声音。

“太后,郭公已经行至福宁宫,马上就要到了....”

赵匡胤大吃一惊,后背心瞬间被冷汗浸透,手忙脚乱把宝玺放回锦盒,耳边的声响越来越近,顾不上系好金线带,屏息提气,几个纵步跑到殿门处,拉开殿门仓惶逃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