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二百八十六章 聪明不能过头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二百八十六章 聪明不能过头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范质是谁?”

“没听说过!”

“害~范质嘛,某知道!此人字文素,大名宗城人,好读诗书,博学多闻,后唐长兴四年,此人二十二岁便高中进士。晋高祖年间,就官至户部侍郎,可谓少年得志。

只是此人为人颇有风骨,前些年不肯依附李业、聂文进等人,遭受打压,挂着一个中书舍人的虚衔,下放翰林院写写文章,听说日子过得极为清苦....”

“哦~原来是此人,我倒也有所耳闻!”

有听过范质名声的朝官窃窃私语。

朱秀也笑着对郭威简单讲述了一遍范质的人物生平。

郭威目露狐疑,压低声道:“莫非是你小子不敢担此重任,才在这里满口胡诌吧?”

朱秀苦笑,拱手小声道:“大帅误会在下了,这范质写诰文的确比我强,若是大帅坚持要我写,在下领命就是了!”

郭威瞪着虎目,低声道:“事关重大,你可不要随口敷衍!”

朱秀强忍住翻白眼的冲动,无奈道:“在下保举范质执笔写这封诰文,愿意与他一同承担责任,如果写的诰文不能让大帅满意,在下甘愿领罪。”

郭威沉吟不语,读过朱秀抄的几篇诗文以后,他总觉得这世上最具才气之人非朱秀莫属。

如今可不是大唐盛世,文风鼎盛的年代,读书人难有能潜心文章者,更多的还是依附权贵,学些奇谋兵法,作为谋臣建言献策。

就连饱读经书的魏仁浦,真要让他写诗做文章,也不见得能强到哪里去。

所以朱秀随便抄的几篇诗文,才能被一众权贵奉为圭臬。

冯道笑呵呵地道:“郭公勿虑,范质此人老夫知道,的确是一位腹藏锦绣,有真才实学之人,让他来写这道诰文,必定万无一失!”

郭威犹豫片刻,朝李太后拱手道:“既然如此,就命翰林学士范质和朱秀一同负责诰文起草。”

李太后勉强笑道:“就依郭司徒所奏。”

郭威瞥了眼朱秀,沉声道:“你负责去找那范质,你们一同商议,尽快草拟出诰文,交由太后过目。”

“下官领命!”朱秀深躬揖礼。

冯道拄着拐杖走到皇陛之下,朝御位揖礼道:“启禀太后,草拟诰文的同时,还要派人尽快赶赴徐州,接刘赟入朝,准备即位大典。”

李太后迟疑道:“老太师之意,应该派何人去徐州宣布朝廷决议?”

冯道含湖着道:“此事重大,老夫尚未想出人选,不妨听听郭公建议。”

李太后朝郭威望去,郭威拧紧眉头,默然不语。

王峻、苏禹圭、窦贞固等一干朝臣不约而同地往后退,一个个要么仰头望着大殿藻井,要么低头看着自己的鞋尖,就是无人敢说话。

傻子都知道,这趟出使徐州是费力不讨好的差事,其中分寸要拿捏得相当稳妥才是。

郭威提议请刘赟继位,谁也猜不透究竟是真心还是假意。

真把刘赟接来,弄不好要得罪郭威。

不接吧,违背太后诰命,里外不是人,落个对嗣君不敬的罪名。

两头不讨好,谁也不愿意干这件苦差事。

冯道慢悠悠地朝自己的绣墩走去,他只是帮着郭威推进朝会议题,可没有打算自告奋勇去徐州接刘赟。

朱秀正要告退回到自己的位置,心思一动,朝太后和郭威揖礼,朗声道:“下官提议,请冯老太师作为朝廷特使,前往徐州迎接刘赟殿下入朝!”

此话一出,冯道腿脚趔趄了下,差点摔倒在地,站稳后急忙转身,气急败坏地怒瞪朱秀,拄着藤杖用力砸了砸。

郭威怔了怔,看了眼朱秀,恍然似的微微点头。

冯道,确实是最好的人选。

朱秀也知道自己说这话,有些得罪冯道的意思,但事情紧要,不得不说,只能讪笑着朝冯道揖礼告罪。

王峻急吼吼地道:“臣也觉得由老太师出使徐州,最合适不过!”

冯道气得吹胡子瞪眼,恨不能抡起藤杖砸在王峻头上。

苏禹圭同情似地看了眼冯道,而后也毅然决然地站出来表态支持由冯道出使徐州。

很快,大殿里的朝官们都表态赞同此提议。

魏仁浦笑了笑,赞赏地看了眼朱秀。

如果朱秀不说,他也会出声提议冯道去接刘赟。

李太后轻声道:“众卿都认为由老太师去徐州最稳妥,不知老太师意下如何?”

冯道脸色一垮,带着几分悲戚道:“启禀太后,老臣风烛残年之躯,垂垂老矣,徐州路远,一路颠簸,老臣恐怕难以胜任....”

不等太后发话,朱秀笑道:“老太师谦虚了,老太师老当益壮,一顿能吃三张油饼,喝一大碗羊乳,步行十余里仍然足下生风,如何算得上风烛残年?”

冯道瞪大一双看似昏黄的老眼,满心恼火,恶狠狠地怒视朱秀,没想到这小子毫不留情地当面拆台。

郭威笑道:“老太师切勿谦虚,国家危难之际,更需要老太师这样的忠直干臣站出来,扶危济困,确保江山社稷顺利过度。”

冯道紧张地还想争辩几句,郭威摆摆手道:“就照此决议,由老太师担任朝廷特使,持太后诰命,前往徐州迎接嗣君!本帅自会派人沿途护送,请老太师放心!”

冯道哑口无言,只得苦笑着拱手领命:“老臣去就是了。”

朱秀笑呵呵地朝冯道揖礼,老头愤怒地剜了他一眼。

一上午时间转瞬即过,郭威入朝以后的几件大事,也已商讨完毕。

朝廷定下了新的嗣君人选,先帝刘承右的丧事也在有条不紊的办理当中,朝堂各省部台监院照旧运转,人事上几乎没有大的变动。

李太后在郭威的奏请下,答应群臣建议,在嗣君没有继位的这段时间里,临朝称制掌理国家大权,明面上所有朝廷决议都要以太后诰命为准。

只等嗣君刘赟入继大统,刘汉王朝似乎就可以顺利延续下去。

大朝会散去以后,朱秀随同一众朝官离开万岁殿。

郭威和柴荣、魏仁浦、王峻等人,又一同前去后宫拜见太后,就迎立刘赟之事商讨细节。

不少朝官主动上前跟朱秀攀谈,朱秀耐着性子一一回应,这些人里有的或许能在将来继续留在朝堂,有的或许很快就会除名消失不见。

不管是谁,反正今后在开封当值,总免不了和各部衙门打交道,结下一份善缘,混个脸熟也不错。

和几个工部、户部的侍郎有说有笑地走到宣德门,一辆马车突然停在身前,将他们去路拦住。

车窗推开,露出冯道阴沉的脸。

几个侍郎面面相觑,不敢久留,拱拱手匆匆告辞。

朱秀无奈道:“老太师这是何意?”

“哼~上车!”冯道怒喝。

朱秀只得登上马车,钻进车厢坐在冯道对面。

冯道痛心疾首地道:“老夫与你素无怨仇,为何要陷老夫于死地?”

朱秀讪笑道:“老太师言重了,晚辈岂敢如此!”

冯道手指头快戳到朱秀鼻子尖,怒骂:“你明知道郭公提议迎接刘赟继位之事,并非表面看起来那般简单,为何还要让老夫去趟这浑水?老夫一辈子不曾把自己置于险境,这次因为你小子,恐怕要有去无回,死在徐州了!”

“老太师放心,郭公必定有详尽安排,绝对不会让老太师白白涉险。”朱秀宽慰道。

“唉~~”

冯道怒瞪着他,摇摇头叹息一声,幽幽道:“老夫一辈子的名声,恐怕要毁在你小子手里了!那刘赟小时候还差点拜在老夫门下,私下里,他都敬称老夫为师,你却让老夫去亲手断送学生的性命,朱秀啊朱秀,你让老夫于心何忍?”

朱秀笑道:“刘赟与老太师的师徒名分无人知晓,况且此行还有其他人与老太师同行,就算刘赟在路上有什么意外,罪过也算不到老太师头上。”

冯道恼火道:“以老夫的身份地位,此行徐州必定是以老夫为主,刘赟半路出了意外,别人肯定头一个想到老夫身上。到时候就是黄泥泼身,不是屎也是屎了!”

“呵呵,老太师是斯文人,不可说这些市井粗言。”朱秀笑着打趣。

冯道还要继续抱怨,朱秀摆摆手打断,正色道:“老太师想过没有,将来新朝鼎立,老太师寸功未立,拿什么在新朝立足?”

朱秀带着几分讥诮:“就凭老太师侍奉过三朝八帝的辉煌过往?还是凭老太师六十八岁的高龄,德高望重?

想继续在新朝占据高位,安享富贵,没有一点功劳,如何能够服众?

老太师不会真的以为,郭公需要您这么一位老人存在,新朝廷才能运转下去?

老太师啊,既然想延续冯家的富贵,您老就需要拿出些表现来,为郭公的大业添砖加瓦,而不是光靠年纪大耍耍嘴皮子,就能在新朝廷立足的!”

冯道瞪大眼,难以置信地指着朱秀,枯瘦的手有些发抖:“你、你小子在教训老夫?”

朱秀耸耸肩:“在下不敢!只是在跟老太师阐述一个事实而已。

高官厚禄可不是凭空得来的,老太师也需要发挥一些余热才行。”

冯道气得直哆嗦,连连深呼吸,多少年了,没有人敢当面教训过他。

何况朱秀还是个年不过二十的年轻人,差了好几个辈分。

“忠言逆耳,苦口良药,晚辈并非有意对老太师不敬,只是事实如此,老太师还需要看清现实,往后新朝风气必然不同,老太师也需要改改自己的做派,光说不做,肯定是不行的。”

朱秀拱拱手,不顾冯道阻拦,掀开车帘跳下马车,挥挥手头也不回地走了。

“这混小子啊~”冯道透过车窗望着,气得捶胸顿足。

等到冯道的马车走远,朱秀才牵着红孩儿,准备上马回老鸦巷盛和邸舍。

“朱秀!大帅有令,命你去右掖门兴国坊大营相见!”

一骑快马从宣德门赶来,朝朱秀大喝。

传令之人正是史彦超。

朱秀忙道:“大帅有何事召见?”

“俺哪里晓得,你去不就知道了!”

史彦超没好气地嚷嚷,拍马赶回宣德门,“走了”!

朱秀不敢耽误,忙翻身上马,朝兴国坊赶去。

道宫偏殿之内,朱秀入殿觐见,只见郭威独自坐在几桉后,捧着一大碗白饭,身前摆放了几样小菜,正在大口扒拉着吃饭。

“拜见大帅!”朱秀揖礼。

郭威拿快箸的手指了指对面蒲团,示意他坐下。

朱秀不喜跪坐,就盘腿坐下,反正郭威对这些礼节也不在意。

朱秀偷瞟一眼桉上饭菜,还有一碗白饭,菜也剩着不少,连快箸也有一双。

在万岁殿站了一上午,连口水都没喝,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

虽说这些饭菜一看就知道口味一般,但耐不住腹中饥饿,朱秀馋得直咽口水,肚皮传出一阵阵咕咕声。

郭威彷佛没有听见,自顾自地扒拉饭菜,含湖道:“听闻冯道把你堵在半路臭骂了一顿?”

朱秀讪笑道:“老太师稍有些怨念情绪,找下官宣泄宣泄。”

郭威哼了声道:“这只老狐狸,不把刀架在他脖子上,他是不会出力的。幸亏你及时提醒,否则本帅还真忘了,这老狐狸才是去接刘赟的最佳人选。”

朱秀笑道:“大帅圣明,纵观满朝臣子,没有人比老太师更适合。”

郭威瞥了他一眼:“你小子也不差,本帅的心思,被你一眼就识破!迎立刘赟为帝,个中深意,本帅从未与人透露过,就连大郎、魏仁浦、王峻几人一时间也猜不透!

本帅好奇的是,你究竟猜透了几分?不妨说说看!”

郭威似笑非笑地盯着他。

朱秀心中一颤,脑门渗出些汗渍,硬着头皮低声道:“刘崇、刘赟手握河东、徐州兵权,这父子就是大帅御极天下最后的障碍!

迎立刘赟为帝,能同时稳住河东和徐州,刘赟入朝,刘崇必定也会入朝!到了洛阳,他们就是大帅砧板上的鱼肉,任凭大帅宰割!”

郭威虎目微凝,笑容深沉:“不错,你果然把本帅的用意猜透了**分。”

“下官惶恐!”朱秀低头拱手。

郭威放下快箸,拿起毛巾擦拭嘴角,澹澹道:“蒲州李筠密报,刘崇在太原整备兵马,似乎要南下潞州,打着汉室旗号与本帅争雄。如果他知道朝廷要立他的儿子为帝,欣喜之下一定会放松警惕,只消稳住他两三个月,到了明年开春,本帅收拢禁军兵权,号令诸州兵马,就不怕与他一争高低!”

“大帅运筹帷幄,刘崇之辈哪里配与大帅相提并论!”朱秀谄笑着恭维道。

郭威满脸嫌弃:“要论拍马屁,十个朱秀捆一起也及不上王峻!”

朱秀苦笑不已,不知道这话算是损他还是夸他。

郭威沉声道:“这段时间,你只需要协助范质起草好太后诰命,其余事情不用多管,也不可与旁人议论,有些事心知肚明就好,不可透露分毫,明白吗?”

“下官谨记大帅教诲!”朱秀两鬓渗出些冷汗。

“哼~你小子太过聪明,聪明得让人放心不下,不警告你一番,怕你嘴碎四处吹嘘,搅乱了本帅的布置。”

郭威没好气地瞪他一眼,站起身朝偏殿外走去。

朱秀赶紧起身跟随。

“用不着跟着,桉上的饭菜是留给你的,不吃完不许走!”

郭威背着手慢悠悠走远。

朱秀回头看了眼满桌饭菜,哭丧着脸揖礼:“多谢大帅关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