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的时代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二百九十五章 新的时代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正月二十五日,郭威率军抵达七里郊,下令大军安营扎寨。

大军驻扎的地方有一个小村子,名叫皋门村,抵达当日郭威闲来无事,叫上王峻、朱秀、李重进、魏仁浦,携带十多名望云都甲士进入皋门村闲逛。

这处位于开封东北城郊的小村子,比刘子坡的赵村要富庶许多,家家户户有院墙瓦房,村里道路平整,两侧栽种桃木。

眼下还未到花期,只有零星几棵树枝丫上冒出花骨朵。

即便如此,能在一处小村子里看到如此雅致的景色,还是令人啧啧称奇。

皋门村的村老姓李,年逾八十,鹤发童颜,拄着一根刷黑漆的桃木杖,站在道旁与郭威侃侃而谈,在郭威亮明身份以后也丝毫不露怯。

许多挑柴禾、扛锄头的村民三三俩俩走过,对郭威一行人也毫不畏惧,纷纷投来好奇目光。

“郭司徒可知,为何我皋门村村民与别处不同?”

李村老捋捋银白长须,笑眯眯地问道。

郭威笑道:“皋门村的确与别处不同,这里的人彷佛见惯了达官显贵,见到当官的或是兵差一点不怕。”

李村老笑呵呵地道:“郭司徒可知道其中原因?”

“请李老丈指教。”郭威笑道。

李村老慢悠悠地道:“因为皋门村村民,往上数两三代,家里都是做官的。”

“哦?!”郭威大感震惊,朱秀等人也面面相觑。

“请李老丈详细说说。”郭威忙道。

李村老笑呵呵地道:“从哀帝天佑四年起,皋门村村民的先祖便有人在历代朝廷任职,上至宰执之臣,下至六部堂官。家家户户供奉的祖先牌位上,十之**都有官身。村民们都有亲戚是做官的,见惯了官兵往来,你说他们又怎会惧怕?”

“原来如此!”郭威恍然大悟,打量着李村老,笑道:“瞧李老丈也像个读书人,不知在哪朝皇帝在位时做过官?”

李村老摆摆手:“半截脖子埋黄土之人了,过往的功名富贵早就如过眼云烟,一挥而散,不足挂齿,郭司徒不必多问。”

顿了顿,李村老笑道:“郭司徒可知景延广?”

郭威惊讶道:“当然知道!景延广乃晋高祖宠臣,权倾一时,受晋高祖托孤之重,乃是出帝石重贵一朝最得势显赫的权臣!”

“呵呵,老夫是他的亲娘舅!”李村老语气澹然。

此话犹如一记重磅炸弹,惊得郭威和朱秀等人惊骇不已。

景延广之名无人不知,况且距离景延广自杀至今也不过四五年,倒数七八年,那可称得上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名字。

而眼前的李村老竟然是景延广的亲舅舅,那么在数年前,出帝石重贵在位时,这位李村老定然也是朝廷上显赫一时的人物。

“敢问老丈尊姓大名?”郭威再度郑重地揖礼道。

朱秀、王峻、魏仁浦等人也纷纷朝他行礼。

只有李重进那黑厮无聊地杵在那打哈欠。

“隐居度日之人,早已不问世事,郭司徒又何必再问。”

李村老笑呵呵地摇头,不肯透露自己的名讳。

李村老叹口气,幽幽道:“当年景延广极力主张与契丹决裂,乃是朝中最强硬的反契丹派,老夫曾经劝过他,行事不可太过激进,石晋朝依靠契丹立国,没了契丹支持,哪有石敬瑭从河东一路攻入汴梁,鼎立天下?

石晋立国本就不正,之后更无法轻易与契丹脱离关系。果不其然,石重贵听信景延广之言,停止向契丹缴纳岁贡,往定州增派兵马,终于激怒耶律德光,酿成天福十二年、开运三年,耶律德光大军南下,席卷河北之惨祸....

景延广刚愎自用,终究害人害己,落得个扼喉自尽的下场....”

李村老唏嘘不已,沧桑的眼眸里尽是缅怀之色。

想当年石晋朝廷上发生的大事,应该都是他亲眼见证。

景延广其人,称得上允文允武,深受石敬瑭信任重用。

石敬瑭立国之后,以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之职兼掌宰相权力,军政国事一肩挑,打理内政也井井有条,算得上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此人也颇有几分民族气节,不肯向契丹称臣纳贡,一门心思想着收复被割让的幽云十六州之地。

耶律德光和一干契丹王族对他恨之入骨,在军中民间,景延广也颇有声望。

只是他错误地估计了敌我形势,盲目自大,怂恿石重贵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与耶律德光闹翻脸,直接导致了十万契丹铁骑南下的恶果。

结局就是,开封城被契丹人攻破,晋帝石重贵被耶律德光发配辽东,景延广扼喉自杀,石晋王朝灭亡....

众人都唏嘘不已,这场改变天下走势的大变局,距今也不过四五年时间。

“老丈便是那时离开开封,前来皋门村隐居?”郭威关切道。

李村老叹息道:“劝说景延广无用,老夫便预感天下将乱,以抱病在身为由辞官离去,来到这皋门村定居,距今已有七年了....”

“老丈真是目光如炬啊!”郭威佩服地感叹一声。

李村老笑了笑,话锋一转:“郭司徒此去开封做天子,不知往后将如何对待契丹人?”

郭威怔了怔,反倒流露出几分羞愧,拱拱手讪讪道:“老丈说笑了....”

李村老摆摆手:“郭司徒手握强兵,威名盖天,放眼天下还有谁能与之争锋?这皇帝之位,舍郭司徒再无旁人!何况天下离乱,正需要一位强悍君主,率领汉家军民扫除内乱,外攘夷狄,恢复我汉家盛世。

郭司徒鼎立天下,开创新朝,乃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无需谦辞!”

郭威脸色有些涨红,又像是受到鼓舞般倍感振奋,连呼吸都变得急促了些。

这李村老身份不凡,又年事甚高,连他都这样说,岂不证明郭威称帝即位已是百川归海,不可阻挡之大势。

王峻撇撇嘴小声滴咕:“马屁精!”

朱秀瞥了他一眼,面露嘲讽,类似的话王峻已经在郭威面前说过不知几箩筐,可他说得,人家却说不得?

“郭司徒还未回答老夫的问题。”李村老笑着捻须。

郭威沉吟片刻:“契丹乃是中原的心腹大患,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会是我朝最大的外敌。解决契丹祸乱绝非一朝一夕之事,只能步步为营稳扎稳打,先以收复幽云十六州为目标,把契丹人赶出长城以北,最后重建松漠都督府,以羁縻之策安抚辽东诸夷。”

李村老欣慰地道:“郭司徒能如此想,老夫便放心了。契丹羽翼已成,学习我汉家礼仪、制度多年,早就不是那个茹毛饮血的契丹八部。想要令其重新臣服中原,不是一两代人能够完成的使命。此乃国运之争,万万不能急于一时。”

郭威沉声道:“好在如今契丹上层争权夺利,短时间内难以南下,我中原还有喘息之机。往后,当攘除内乱,扫灭群凶,集南北万民之力,收复故土,重振汉唐雄风,不教夷狄再敢有窥伺我华夏之心!”

李村老颤巍巍地躬身揖礼:“前人未尽之事,就全仰仗于郭司徒了!望郭司徒早日中兴我汉家,护我百姓卫我河山,不让我汉家百姓再受夷狄侵扰之苦!”

“老丈快快免礼!”郭威忙搀扶住他。

朱秀看着满面动容、老泪纵横的李村老也是唏嘘不已,以这老头的年纪算,他应该出生在大唐懿宗咸通年间,算是经历过大唐王朝最后的辉煌,亲眼见证大唐江山轰然倒塌,又经历历代藩镇兵祸,王朝更迭,皇权交替。

在他年轻时,大唐早已衰落,但还保持着对四夷的绝对压制力。

在他中年时,大唐灭亡,中原政权更迭变换,契丹人从白山黑水之间崛起。

在他晚年时,中原依旧战乱不歇,而在北方,契丹人已经发展壮大,更是在一代雄主阿保机的带领下建国称帝。

这位李姓老丈的一生,便是中原汉人六七十年间,盛衰起伏的真实写照。

傍晚时,郭威一行离开皋门村回大军驻地。

临行前,郭威极力邀请李村老一同前往开封,李村老婉拒了。

当夜,兵部侍郎范质奉太后诰命前来,郭威摆香桉,率领众将跪迎。

范质当众宣读太后诰命,命郭威监国,总摄内外军政国事,郭威拜谢领命。

同时又在诰命中宣布,嗣君刘赟德性浅薄,接受太后诰命前往开封路途中,竟然醉酒狎妓,言语间对高祖、先帝不敬,有失体统,今废其嗣君之位,贬为湘阴公,暂时留在宋州,等候有司调查发落。

可怜刘赟嗣君的身份还未捂热乎,就被盖上一个荒唐嬉闹无度,德性浅薄的罪名,废掉皇位继承人的身份,留在宋州等候发落。

翌日一早,郭威率领大军启程,开赴开封。

正月二十七日,宰相苏禹圭、太子太保窦贞固率领群臣在开封东外城朝阳门跪迎,郭威率领新编禁军入城,其余兵马暂时驻扎瓮城。

正月二十八,郭威在坤宁宫拜见李太后。

随后不久,一封加盖宝玺的制诰从中书省传出,晓谕天下。

“监国郭威,奉皇帝受命宝,可即皇帝位!”

霎时间,开封城内外一片欢声鼓舞。

开封城内外城、宫城各处,换上了一杆杆青色大旗,旗上用金线绣着一个硕大的“周”字!

翌日一早,郭威服皇帝冠冕,乘坐六驹御车,在史彦超、王彦超统率的侍卫亲军保护下,从宣德门进入宫城,御临万岁殿,接受群臣的山呼叩拜。

又是范质宣读即位诏书,宣布立国号为周,改乾右四年为广顺元年,大赦天下。

往后几日,各地藩镇上表称臣的奏章如雪片般送来。

原刘汉王朝疆域之内,除河东节度使刘崇,所有藩镇州县都表示愿意效忠新生的大周王朝。

二月初十,刘崇在太原向天下人发表了一篇洋洋洒洒的讨逆檄文,悲愤地痛斥郭威篡位夺权,同时宣布在太原自立为帝,继承刘汉国号,沿用乾右四年年号。

郭威也第一时间下旨,宣布河东军为叛逆,命河中节度使李筠加强防范,调兵遣将摆出一副要大举征讨河东的架势。

新朝鼎立,大周兵不血刃地继承刘汉疆土,李太后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搬进位于太平宫深处的佛堂,从此以后安心诵佛念经。

不出意外的话,李太后此生都不会再踏出宫门一步,她将在佛前终老。

新朝建立,郭威下旨仍然尊李太后为皇太后,并且加封号“昭圣”,尊荣不减。

往后几日,一系列的封赏也随之颁布。

追封发妻柴氏为圣穆皇后。

追封张氏为贵妃,追封柴荣发妻刘娥慧为彭城郡夫人。

追封郭侗为剡王,追封郭信为杞王,追封柴宗谊为越王、追封柴宗诚为吴王,追封柴宗諴为韩王....

封柴荣为太原郡公,李重进为河内郡公,改任镇淮军节度使,领宿州刺史。

封张永德为上党郡公,左卫将军、内殿直小底四班都知,加驸马都尉,领和州刺史。

封张永德之妻郭清为晋国公主。

张永德一跃而成大周最显赫的禁军将领。

魏仁浦封汲县开国县公,食邑两千户,文德殿大学士,枢密承旨兼右羽林将军。

王峻封安阳县开国县公,同样食邑两千户,授枢密使。

还在兖州的泰宁军节度使符彦卿封淮阳王,高行周进封齐王。

连慕容彦超也捞得个兖州刺史的任命,留在兖州作为符彦卿的副手。

另一位引起朝野非议的人物便是范质,范质从一个没有实际品衔的翰林学士到兵部侍郎,短短不过半月,屁股还没坐热,就被升为枢密副使,同时兼任兵部侍郎,成为新朝廷最显赫的实权派人物之一。

范质短时间内如坐火箭班升迁,一举成为朝堂新贵,他的事迹被编为话本,在开封城里广受传颂。

朱秀虽然排在功劳簿前列,但不知为何,他的封赏任命是最后一个下达的。

封定远县开国侯,食邑千户,授镇淮军节度副使,领宿州长史。

最后还有一句话,限三日内启程前往宿州上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