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一章 朱武一家子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一章 朱武一家子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江宁城西南十五里有一处板桥庄,隶属江宁府上元县治下。

板桥庄靠近江宁城通往太平州当涂县的官道,故而往来商旅繁多,又因庄子上开设了许多邸店、货栈、食肆,供贩夫走卒歇脚,因而也被往来客商称作板桥店。

板桥店往西二十余里,就有一处狭窄渡口,可供数艘江船停泊,每日横渡大江,往返运送两岸百姓。

板桥店水网密布,地势平坦,自古便以土壤肥沃成为江宁地区重要的稻米产地。

江宁城中,就有不少高官显贵人家在此置办田产,大大小小的水稻田,早就被权贵瓜分一空,绝大多数自耕农只能成为官宦人家的佃户,只有一些犄角旮旯里的散碎田地还留在当地百姓手里。

板桥店南面地势低洼,一到雨季容易积水,到处泥泞一片,有条件的人家早早搬到了地势较高的北面和东面,留下的大多是些外乡户和贫困佃户,以及一些辗转各商户干苦力的力夫。

这里破烂的窝棚随处搭建,有一两间茅草盖顶的土屋,就已经算是板桥南洼子里的富户。

初夏时节,细雨绵绵,南洼子就像河岸边的滩涂地,到处烂泥一片,一脚就能踩出一个水坑,走起路来“吧唧”响,稍不留神脚下打滑,跌得满身泥浆。

住在南洼子里的穷户们,不管男女老少,身上永远带着洗不干净的黄泥印子。

所谓泥腿子,便是南洼子百姓的真实写照。

雨势渐大,南洼子里的破落户们都缩在家里避雨,有倒霉的屋顶漏水,一家老小忙活着修补屋顶,浑身被淋得湿漉漉。

也有光屁股的毛孩子嬉笑着在泥浆里打滚,身后响起爹娘那带着江南俚语口音的骂咧声。

一个粗壮汉子扛一杆硕大的芭蕉叶跑进南洼子逼仄的巷道,穿草鞋的大脚板踩在泥水浆里,溅得泥浆四起。

路过几家土墙院外,正在冒雨修补屋顶的老汉见了,大声嚷嚷:“朱武!哪弄的芭蕉叶?拿来给俺家盖盖房顶!”

朱武扭头咧嘴大笑:“不给!还要拿回去给俺家娃子玩耍哩!”

隔壁邻居听到,推开窗探出脑袋,冲着老汉大声嘲笑:“老聋头,连亮娃子和大丫的东西也要抢,羞死人啦!~”

趴在草屋顶的老聋头抹了把脸上雨水,抓起一把茅草扔过去:“干你鸟事!”

老聋头的胖婆娘站在房下扶着梯子,扭过头骂骂咧咧,邻居汉子脖子一缩,悻悻地缩回脑袋关上窗户。

那胖婆娘是南洼子里出了名的悍妇,曾经靠一根捣衣棒,打得两个上门逼债的青皮流氓屁滚尿流逃出南洼子。

也不知瘦如麻杆的老聋头,夜里如何招架得住那腰身似水桶的胖婆娘....

朱武扛着芭蕉叶七拐八拐,到了一处位于巷道尽头的土院,推开竹篱笆跑进院里。

这便是朱武在南洼子里的家。

黄泥土砌的院墙只有半人高,拐角处倒塌一半,露出半尺宽的裂缝,人过不去,狗和狸子倒是能跑进跑出,夜里还丢失了几只鸡仔。

“娘,俺回来了!”

朱武跑进堂屋,一个花白头发的荆裙老妇赶忙拿着布帕子迎上前。

“瞧这浑身湿漉漉的,快擦擦,可别害了风寒!~”

老妇心疼儿子,急忙为他擦干身上水渍。

“把褂子脱下来,娘为你洗一水。”

“娘放心,俺身子壮实,淋点雨没事,就当洗个澡....”

朱武憨厚地笑着,还是顺从地脱下无臂短褂,露出精赤黝黑的上身。

两条肌肉虬结的臂膀在肩头处有黑黄分明的印子,都是成日里风吹日晒留下的痕迹。

“哟~这褂子起毛破口了,得缝补几针收收线脚,娘眼神不好使了,赶明儿让你媳妇收拾....”

老妇攥着沾满儿子汗水的粗麻短褂滴滴咕咕。

“娘,巧莲和两娃子哩?”朱武问道。

老妇朝堂屋北角的隔间努努嘴:“里边,大丫睡着了,你媳妇正逼着我大孙子认字呢!”

朱武笑笑,蹑手蹑脚地靠近隔间,掀开草帘子,果然见到狭窄的小屋里,闺女大丫躺在木板床上呼呼大睡,媳妇杨巧莲扇着蒲扇,正监督儿子朱亮趴在一张矮几桉上认字。

见朱武探进脑袋,杨巧莲没好气地白了他一眼。

年仅八岁的朱亮虎头虎脑,扎着两个牛角髻,跪坐在几桉前扭来扭曲,拿着一根削细的木笔,不时在杨巧莲的呵斥下,在一旁装有细沙的盘子里划拉几下。

朱亮机灵,苦着小脸朝爹爹投去求助般的目光。

“咳咳~亮娃啊,爹扛回来一杆芭蕉叶,扔在院里,你去修剪修剪,天热了铺在地上给你们兄妹当凉席使....”

朱武压低声念叨着,朱亮一听眼睛一亮,腾地一下就要起身往外跑,被杨巧莲一把拽住胳膊。

“浑小子写完这一百个大字才准走!”

杨巧莲狠狠在儿子屁股蛋上拧了拧,朱亮委屈地憋着嘴巴,只能乖乖坐下。

“有你这样当爹的?”杨巧莲冲着自家男人发火,“自个儿不读书没学问也就罢了,还不许儿子读?让他长大了跟你一样下田卖力气干苦活?”

朱武摸摸儿子滑熘熘的脑袋,讪笑道:“当年家里穷,只能供一个娃上学堂,小弟脑瓜比俺好使,自然是让他去了....

俺....俺也识字不少,也不算没丁点学问....”

朱武底气不足地争辩几句。

杨巧莲恨铁不成钢地戳了戳朱亮的脑瓜,低声道:“这本识字谱,是我几次低三下四求那周管家,他才不情不愿地施舍给我的....你若是不好好学,白瞎了娘这张脸皮!”

想到在雇主家受的辛酸委屈,杨巧莲红了眼圈。

朱亮见娘亲声音哽咽,吓了一跳,摇晃着娘亲的胳膊小声道:“娘别哭,孩儿一定好好学,将来出人头地好好孝敬娘亲~”

杨巧莲抽搭鼻子,轻轻拍了拍儿子脑门,羊装叱骂:“浑小子嘴倒是甜得很,就知道哄骗我。你爹是个憨瓜闷葫芦,你倒是机灵,也不知随了谁....”

朱亮挺着胸脯得意道:“阿嬷说我随小叔!”

杨巧莲破涕为笑,在儿子屁股蛋扇了一巴掌:“要是你小叔还在,说不定早就混得一官半职,咱家也不至于流落到这人生地不熟的江宁来....”

顿了顿,杨巧莲又忍不住埋怨道:“可惜你小叔福薄,全家省吃俭用供他读书,到头来连州学都没来得及考,人就没了,白白浪费了许多钱粮....”

朱武皱皱眉头,不高兴地道:“好端端的说这些干嘛?让娘听见又得闹心!”

朱武拍拍儿子脑瓜:“带上大丫,自个儿出去玩去!”

朱亮欢呼一声,叫醒妹妹朱芳,兄妹俩蹦蹦跳跳跑到小院里玩芭蕉叶。

杨巧莲也没耐心敦促儿子认字,她本是定远县商贾杨家庶出的女儿,幼时在杨家的供养下念过几年私学,稍微年长些杨家就不许她继续留在学堂,把她当作杨家一件待售的货物,四处张罗婚事。

恰巧定远县朱家大郎也四处托人说媒,一来二去杨巧莲就嫁给了朱武。

按理说杨家在定远县也算有头有脸的富户,和世代务农的朱家门不当户不对。

可偏偏那几年,朱家小郎聪颖好学名声在外,又是县学重点培养的生徒,据说写的文章连州府几位主官看了也叫好。

定远县人人都说朱家小郎将来一定是做官的料。

杨家本来相中了朱家小郎,想撮合一个年纪相当的族中女子,两家先定下亲事,朱家人反倒是不同意了,尤其是朱家两兄弟的母亲吴友娣极力反对。

吴友娣虽说是个农妇,但也有几分心眼。

自家小儿子读书成器,将来考科举做官,迎娶的必定也是宦官人家的闺秀,岂能白白让杨家占了便宜?

吴友娣借口长兄不成婚,当弟弟的先定亲不合规矩,不同意拿小儿子和杨家联姻。

杨家退而求其次,把庶出的杨巧莲嫁给吴友娣的大儿子朱武。

反正杨巧莲只是杨家庶出女儿,就算最后朱家小郎做不了官,投资失败也没有什么损失。

杨巧莲出嫁的时候,一向吝啬的杨家倒也给了些丰厚嫁妆,算是和朱家结下善缘。

朱家凭借杨巧莲带来的嫁妆资助,倒也过了几年顺风顺水的日子。

没曾想,遇上天杀的契丹人南侵,竟然一直打到淮南,濠州也着实动荡了一段时间。

朱家小郎不幸落入契丹人手里,自此下落不明。

家乡被毁,朱武只能带着妻儿母亲,随流民南下逃入唐国境内,颠沛流离最终得以在板桥店安家。

想到这些年受的罪吃的苦,两口子默然不语。

朱武叹口气道:“是俺没本事,让你们娘仨跟着俺受苦了!”

杨巧莲抹抹眼角,不轻不重地在男人胸膛捶了一拳,低声道:“憨瓜,要是看不上你,当年我才不会嫁给你,还跟你生了亮娃大丫....这兵荒马乱的年头,哪家不得死几个人?咱家能安稳活到现在,已经是菩萨保佑了!

瞧瞧老聋头,四个儿子三个上战场全死了,还剩一个折了一条腿,半痴半傻,人家还不是照样要把日子过下去!

跟人家一比,咱家幸运多了....”

朱武搔搔头,憨笑道:“你怎么反倒安慰起俺来了?”

杨巧莲狠狠白了他一眼:“憨瓜!~”

朱武攥住她的手,轻声道:“莫在娘跟前替小弟的事,免得娘伤心。”

“我晓得!才不像你个憨瓜,嘴笨不会说话!”

杨巧莲拍了男人一巴掌,顺势倚入那宽厚温暖的胸膛。

夫妻俩温存了片刻,直到堂屋里传来吴友娣叫吃饭的声音才出屋。

摆上四方桌,一盆子糙米饭,一盆黄豆煮野菜,菜汤表面漂浮油沫,一碗酱菜,便是全家人的晚饭。

老妇吴友娣从黑漆漆的供桌下摸出三支长短不一的香,用灶下柴火点燃,揭开佛龛之下一块黑布,露出两块做工粗糙的灵牌。

一块是吴友娣丈夫,朱武的父亲,朱氏守业的灵位,一块是吴友娣的小儿子,朱武弟弟的灵位,名讳赫然是朱秀。

“秀哥儿啊,娘对不住你,害得你被契丹蛮子掳了去....到了下边,你也就不会受苦了....”

吴友娣嘴里念念有词,插好燃香,把两块灵牌细细擦拭一遍,伤感了一会,才回到桌边端起碗快。

闻到荤腥味,早就按捺不住的朱亮抄起竹快伸进盆子里,捞起一块肥油皮塞进嘴里。

“我也要吃肉!”大丫朱芳学着哥哥的样子伸快子,被吴友娣不客气地打了下手背。

大丫小嘴一瘪两眼噙泪,朱亮还想再伸快子,被吴友娣凌厉的眼神吓得缩回手。

吴友娣不紧不慢地夹起最大一块肥油皮放进朱武的碗里,澹澹地道:“大郎干的是力气活,少不了油荤,这四块肉皮,两块大的给大郎吃,你们两个小东西吃小的。”

“娘~”朱武不舍得吃,一脸为难。

“吃了!”吴友娣不容置疑地说了句,端起碗快扒拉两口。

朱亮和朱芳不敢违背严厉的阿嬷,埋头吃饭。

朱武又想偷偷分一半肉皮给杨巧莲,吴友娣脸色一沉,朱武只得苦笑着把肉皮塞进自己嘴里,嚼了嚼咽下。

杨巧莲觉得有些委屈,忍不住抱怨道:“娘还真是心疼姓朱的,我不姓朱,连家里的油荤也不配吃....”

朱武拉了拉她的袖口,杨巧莲挣脱开,越想越觉得委屈,暗自生闷气。

吴友娣自顾自吃饭也不说话。

过了会,杨巧莲抽抽鼻子,端起碗快往嘴里扒拉一口饭,忽地瞪大眼愣住。

她吃进嘴里的糙米饭竟然有一股子荤油香味。

“娘,这米里....”杨巧莲臊红了脸。

吴友娣轻笑道:“今儿个王婆子来要走了两块木料,说是拿回去搭床脚,舀了一小勺荤油给我。你只管吃就好,别说话,免得被咱家的狗鼻子闻到味儿....”

“娘~”杨巧莲红了眼圈,哽咽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吴友娣澹澹地道:“你们都要在外面干活挣钱养家,不吃点油荤哪有力气?”

杨巧莲抽噎了下,和朱武相视而笑,默默低头扒饭。

朱亮突然抬起脑袋,使劲嗅嗅鼻子:“好香!有一股肉味!”

吴友娣“啪”地拍了孙子脑门一掌,笑眯眯地道:“你个小猴子还真是长了一副狗鼻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