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三十八章 要把朱秀带回来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三十八章 要把朱秀带回来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9 23:31:21 来源:笔趣阁

开封宫城。

今日偌大宫城气氛凝重,明明宫城内外朝臣百官来往匆匆,禁军调动频频,却丝毫不显喧闹,反而透露一种诡异的安静。

连各处官衙的杂役,各宫太监、宫人行走时,也刻意放轻脚步,生怕弄出声响,搅扰着令人压抑的气氛。

位于宫城西北角的内帑旁,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库房,平时用来堆放麻衣孝服、装饰灵堂的白幡白布,都是一些丧葬用物品。

平时库房无人看守,也无人会光顾。

可今日,有一群太监早已得了内宫命令,早早守候在此,也不打开库房,更不敢嬉戏打闹,就那么排成排,规规矩矩站在库房前,等候内宫进一步的指令。

位于宫城宣德门右侧的枢密院衙署,众多官吏进进出出,一副忙碌景象。

官吏们脚步匆匆,说话声刻意压低,不敢高声喧哗,生怕搅扰了整座宫城的沉重气氛。

衙署后院一处官房,天雄军牙内指挥使柴荣正襟危坐,下属亲信都头赵匡胤正在烹茶。

茶炉里沸水冒出咕嘟声,热气腾腾,屋外尚且春寒料峭,配一杯热饮,放置稍许,品茗一番,温暖肺腑。

张永德匆匆进屋,柴荣朝他投去询问眼神。

“帅爷还在正堂与几位副使议事,福宁殿那边,还没有消息。”张永德拱手轻声道。

柴荣示意他坐下,轻叹道:“父亲已经三日没合眼了,饭食也没用多少,我担心疲劳之下,引得旧伤发作。”

张永德苦笑道:“帅爷忙起来时常忘记吃饭喝水,当年夫人在世时,就劝说过许多次,每次帅爷都是当面答应,背过身又忘了,连夫人也没办法。”

柴荣叹口气,摇摇头,想起了自己那苦命的姑母。

郭威贫寒之时,姑母柴氏义无反顾嫁给他,后来郭威屡立战功,职务军权渐升,家境也越来越好,姑母却早早患病,没享几天清福就撒手西去。

赵匡胤奉上热茶,看了眼屋外,低声道:“国丧将近,朝局变动,开封城里外人心惶惶,十几万禁军云集帝都,枢密院忙着调兵遣将稳定局势,帅爷又升任枢密正使,难免为国操劳。这种时候,也只有郭帅能做朝廷的擎天之柱!”

三人各自手捧盖碗品茶,屋中安静,只听到茶水沸腾的噗噗声。

“对了,泾州那边可有消息传回?”柴荣忽地问道。

张永德摇头道:“毫无音讯,想是史匡威根本没有接到牙帅的信。岐州焦继勋刚刚平定凤翔叛乱,朝廷又接到急报,永兴军节度使侯益暗通伪蜀,蜀主孟昶兵出子午谷,妄图觊觎关中。

官家病重前,下诏任凤翔巡检使王景崇为帅,发兵平定侯益之乱。如今关中也陷入混乱,西去关隘封锁,想联系上彰义军,只有等华州战事平息。”

柴荣想起一件事:“不久前,京兆盐铁转运使王峻回京时,到府上拜见父亲,我在一旁作陪,听王峻说起,似乎是泾州瞒着朝廷私自产盐,而且产量不小,品质也上佳。王峻为此很生气,想请父亲上表官家,将史匡威调离彰义。”

赵匡胤冷笑道:“王峻这厮臭名昭著,当年不过就是个唱曲儿的,靠着一路溜须拍马才有今天。他在长安大吃盐利回扣,凡是依靠京兆转运盐铁的藩镇,哪个不得给他送钱,要不然他就以各种名目断绝官盐供应。这厮贪得无厌,迟早要完。”

柴荣道:“王峻品性低劣,却也相当识时务,做事卖力,官家晋阳起兵,他也有从龙之功,深得官家宠信,连父亲也对他礼迎三分。”

张永德好奇道:“彰义镇之前据有渭州时,靠着渭州盐井,也算富庶。可渭州早已落入吐蕃人手里,这么多年来,从未听说过泾州原州有产盐地。如今怎么突然传出泾州私吞盐利的消息?”

“这就是有意思之处了。”

柴荣笑了笑,“王峻告状说,史匡威不知从何处剽窃到了卤盐脱毒之法,在泾州安定县城外大规模挖掘盐石,脱毒制盐,对外却宣称,是从盐井里汲取卤水。泾州如果有盐井的话,岂会等到现在才开始产盐?”

赵匡胤笑道:“这么说王峻倒是没诬告史节帅,彰义镇果然绕过朝廷制盐售盐?”

柴荣颔首道:“瞧王峻一副气急败坏的样子,我估计十有**假不了。问题是,史匡威从何处得来的卤盐脱毒法?就连各处盐池监,也没几个老盐工能掌握此种技法,小小一个彰义镇又如何懂得?”

张永德眼睛一亮:“牙帅之意,史匡威身边有高人指点?那人说不定就是....”

柴荣微笑道:“除了朱秀,我实在想不出,史匡威身边还有何人有此本事。”

“牙帅所言不错,朱秀那小子,脑子与常人不同,懂得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如果是他将这卤盐脱毒法捣鼓出来,我倒觉得理所当然。”张永德颇为感慨地道。

赵匡胤道:“我们调查博州黄河码头两月有余,根本查不出那日袭杀客船的匪徒从何处来,又往何处去,烧毁的船只没有尸体,整件案子处处怪异,像是有人故意为之,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我们注意。”

柴荣放下茶盏,道:“若我所料不错,博州码头之事,完全就是史匡威故布疑阵,他想让我们误以为朱秀已经命丧黄河畔,实则,他早已将朱秀带往泾州。”

张永德道:“宿州慕容延钊回信说,无人手持牙帅亲笔信去找他,符娘子月前也传来讯息,说是武宁节度使派人去过濠州,也未有朱秀音讯。如果朱秀还活着,极大可能是跟史匡威去了泾州。”

“朱贤弟乃有福之人,必定逢凶化吉。”赵匡胤语气笃信地道。

张永德摇摇头:“有福无福不知道,但他是个人精、祸害,决计不会短命!”

柴荣望着茶炉腾腾升起的热气,颇有几分恼火地道:“他还是个满嘴谎话的小骗子!五六拨人前往檀州,都不曾探听到,有关那位四有先生的分毫消息,我看此事,根本就是那臭小子无中生有!”

赵匡胤笑道:“如此说,四有先生的名号,岂不就是他自己?四有、四有,究竟是哪四有,我还真想知道!”

张永德感叹道:“难道世间真有宿慧之人?若无人传授,他头脑里稀奇古怪的东西,又是从何而来?”

屋中三人齐齐陷入沉默。

柴荣看看屋外阴沉天穹,忽地道:“元朗,你亲自跑一趟泾州,如果朱秀当真在那,将他平安带回来。”

赵匡胤怔了怔,起身抱拳道:“卑职遵命!”

犹豫了下,赵匡胤又道:“如果史节帅不放人,又该如何?”

柴荣皱了皱眉,沉声道:“史匡威忠勇重义,我对他十分敬重,你当好言相劝,只要他肯放朱秀回京,我必有重报!”

“牙帅放心,某知道该如何行事了。”赵匡胤鞠身领命,心中不禁感慨,牙帅对朱秀当真十分看重啊!

“噹~噹~噹~”

承天门城楼忽地传来缓和厚重的钟声,一声声传遍整座宫城。

福宁殿率先响起哭嚎声,大殿外的朝臣、禁军将士、宫人全都下跪痛哭,哭声一路传至枢密院。

很快,枢密院衙署内外,也响起悲呛大哭声。

柴荣长叹一声,起身整肃衣袍,面带哀戚,往福宁殿方向下跪叩首,张永德和赵匡胤在他身后行跪拜大礼。

大汉乾祐元年,正月末,皇帝刘知远驾崩,享年五十四岁,史称后汉高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