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四十七章 诡辩无双,名士风流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四十七章 诡辩无双,名士风流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儿臣拜见父皇!”

“外臣朱秀,参见陛下!”

后宫昭庆殿内,朱秀见到了李璟。

一个白白胖胖的中年人,除了没有兔牙重瞳,恐怕和三十年后的李从嘉一模一样。

穿一身明黄圆领袍,腰间系玉带,头戴晚唐样式的硬脚幞头,颌下留三寸短须。

嗯,若非这一身天子袍服,扔大街上完全不起眼,就是个普通的胖员外。

李从嘉一丝不苟地行大礼参拜,朱秀并未跪地,只是长揖一礼。

李璟端坐御位,打量着他,不悦道:“外臣难道不懂礼节?”

朱秀拱拱手,笑道:“藩属外臣觐见宗主之君,才需要下拜跪礼,外臣乃大周臣子,我主陛下曾有谕旨,非大朝会之日,百官无需跪拜。

外臣按照大周朝之礼制参见陛下,并无不妥之处!”

李璟想了想,竟然觉得有些道理,一时间也找不到辩驳之处,摆摆手道:“罢了,外臣免礼。”

“多谢陛下!”

朱秀微微一笑,站直身子,双手垂于身前,神情淡然。

虽说在大周朝堂之上,从来不承认李璟的皇帝身份,只把唐国看作是等同于孟蜀的一个江南割据势力,但如今好歹在人家地盘,没必要为了口头称呼触怒李璟。

尊称一声陛下不吃亏,反正他这皇帝帽子也戴不长久。

李从嘉有些紧张,擦擦脑门汗渍,朝朱秀使眼色,生怕他一番忽悠不奏效,惹怒李璟。

李璟清清嗓,低沉着声音,故作威严道:“外臣不传国书、不通禀传报,潜入江宁城,意欲何为?还胆大包天劫持太子?你可知罪?”

李从嘉咽咽唾沫,担忧地看着朱秀。

朱秀心里有数,神情不改,笑道:“启禀陛下,外臣是濠州人,自幼与家人失散,百般打探之下才知道,家人流落到了江宁。

外臣思念亲人心切,乔装打扮进入江宁城,只为寻亲,并无他意!

没有事先知会贵国,使得陛下误会,的确是外臣之错!

至于劫持太子完全是子虚乌有,陛下切不可听信谗言!”

李璟生气地拍打御座扶手:“还敢狡辩?你率领武士扮作江洋大盗混入江宁城,悍然袭击禁苑,劫持太子,难道不是事实?这些事,究竟是不是受大周皇帝指使?”

朱秀脸色一肃,拱手道:“陛下,外臣私入江宁城,完全是个人所为,与我朝官家无关!外臣顾念亲人,才不惜以身犯险,敢问陛下,这究竟有何错?

百善孝为先,外臣为救老母与兄嫂,化名南下,多方打听寻觅,这难道不是尽人子之孝?

外臣是有错,错在不该将实情向我朝官家隐瞒,错在没有事先联络贵国朝廷,造成两国误会。”

“哼!~分明是避重就轻之言,还敢在朕面前巧舌如簧?”李璟怒叱。

朱秀突然反问道:“敢问陛下,难道陛下想让我承认受大周皇帝指派,潜入江宁城,率领死士刺杀贵国太子?

贵国想趁此机会,找借口对我大周用兵?

还是陛下觉得我大周立国不久,边境不稳,想借机挥师北进,挑起一场大战,拿下淮北之地?”

李从嘉瞪大眼,苦笑着赶紧暗暗打手势,示意朱秀千万不可胡言乱语。

朱秀装作没看见,目光灼灼地看向李璟。

李璟反而吓一跳,怒喝道:“休、休要胡说!朕、朕何时有意挑起淮北战事?朕向来奉行休兵养民之策,愿与大周和平共处,两国相安无事,自然最好....”

朱秀笑道:“陛下真乃仁善之君!既然如此,陛下为何要怀疑外臣此行南下的动机?

外臣郑重声明,此次江南之行,完全是外臣擅自做主,事先根本没有得到我主允许,我主对此也完全不知情!”

李璟恼火道:“所以你在聚景苑劫持太子,并非受周主指使,而是私人恩怨?”

“呵呵,外臣刚才说了,禁苑之事纯属误会,外臣根本没有劫持太子的打算!”朱秀道。

李璟感觉自己的智商受到侮辱,厉喝道:“你率人杀伤东宫卫士,劫持太子逃窜方山长达一日,事实如此,还敢否认?”

朱秀摊摊手:“陛下息怒,这件事说来真是误会。严格算来,我闯禁苑并非为太子,而是为了一位娘子。”

李璟呆滞了,“娘、娘子?”

李从嘉苦笑连连,他对朱秀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如此处境下,还敢在父皇面前满嘴忽悠。

朱秀羞涩地笑了:“不错,只为一位美丽的娘子。我闯禁苑,只为她而去,因为担心她受到惊吓,情急之下,才私入禁苑,想把她带走....

所以聚景苑之事,顶多只能算外臣与太子殿下之间,为了争夺美貌娘子而发生的误会,一场风流韵事罢了!”

李璟喃喃道:“就是周老太傅的千金?”

“不错!正是周娘子!”朱秀大大方方承认,“外臣在江宁城里初见周娘子,惊为天人,一见倾心!

知道周娘子被太子殿下请到聚景苑做客,就情不自禁地跟了去....

外臣今年还不到二十,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暗中窥见周娘子似乎与太子发生争执,情急之下闯进宫室....

之后担心东宫卫士不分青红皂白,对外臣痛下杀手,这才委屈太子殿下和我们走了一趟方山....”

李璟听得津津有味,还不自觉地点点头,又猛然间惊醒,拍打御座扶手气愤道:“这跟劫持太子有何两样?”

朱秀正色道:“自然有本质上的区别!第一,外臣对太子从无不敬之处,根本没想过要危害太子性命,不存在主观上的恶意!

第二,外臣邀请太子同游方山,自始至终的目的都不是为了要取太子性命,反而是为了保护他!

因为当时禁苑一片混乱,外臣担心忙中出错,导致太子有失,所以请太子殿下与我们一同离开,暂避混乱。

第三,陛下也曾年轻过,年轻时也爱慕过美丽娘子,应该知道少年人为博佳人一笑,争风吃醋乃是常事。

所以此事本质上,只是两个少年人为了一个小娘子产生的误会而已!”

李从嘉在一旁呆呆地听着,整个人僵滞住。

朱兄也太能忽悠了,太能狡辩了,要论颠倒黑白的本事,天下无人能出其右!

李璟面容有些呆滞,觉得脑子里一团浆糊,被朱秀一番话绕晕了。

片刻后,他才气急败坏地指着他,声音发颤:“诡辩!实乃诡辩!”

朱秀坦然一笑,揖礼道:“陛下,外臣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点欺瞒!

不过外臣想要提醒陛下,倘若要把聚景苑之事定性为行刺案件,那么势必在朝野引起风波。

外臣是大周臣子,如果潜入江宁行刺唐国太子,说背后没有周主指派,恐怕谁也不信。

如此一来,陛下该如何向江南臣民交代?

是就此砍了外臣的脑袋祭旗,激起江南臣民同仇敌忾与大周决一死战?

还是忍气吞声绝口不提,当作此事没发生过?可是如此一来,贵国臣民必然心生怨愤,认为陛下太过软弱,屈服于大周!”

朱秀略作停顿,注意到李璟的脸色已经彻底变了,心中松了口气,猛地拔高嗓门:

“所以,这件事不能当作没有发生过,但也不能放任朝野舆论,要有的放矢、选择性地对朝野作出合理解释。

而外臣刚才的建议,就是对贵国臣民最好的交代!”

李璟深吸口气,看着昂扬屹立在殿中,面带微笑的年轻人,心中竟然生出些许敬佩之意。

他明白了,朱秀这是在教他,如何完美地控制一场舆论风暴,不让聚景苑之事,成为点燃大周和唐国战事的导火索!

朱秀闯禁苑劫持太子当然是实事,但却不能如实向朝野公布。

否则陷入被动的将会是他这个皇帝,和整个唐国朝廷。

大周臣子潜入江宁行刺太子,唐国抓到了刺客,该不该杀?

唐国该不该为此向大周用兵?

如果杀了刺客向大周宣战,挑起淮北战事,唐国能不能打得赢?

如果朝廷没有任何举动,臣民会如何看待他这个大唐皇帝?

北朝刺客都打上门来了,难道还忍气吞声?

到那时,李璟和唐国朝廷才会处于进退两难之地。

朱秀教给他的,是不得不走的阳谋啊!

只有坚决否认存在聚景苑行刺一事,才能避免两国交恶,甚至爆发战争!

相对的,朱秀也就不是什么北朝刺客,而是一个隐瞒身份,偷偷进入江宁城,只为寻找失散多年的至亲的大孝子!

和太子李弘冀的冲突,完全是少年人之间的风流韵事。

上不了台面,更不能影响两国邦交大局!

李璟沉默了,心情极度复杂。

平心而论,他很欣赏面前年轻人的急智和辩才。

在讲究风度仪态的江南朝廷,朱秀俊朗的形象也完美契合唐国君臣的审美。

但为了安抚太子,李璟可以痛下杀手,下旨处死朱秀。

可那样做,势必面临唐国和大周关系彻底破裂的后果。

李璟对于大周的态度很微妙,畏惧且忌惮,还夹杂些许不服气。

李家自称大唐李氏帝裔时间太久了,久到连他们自己也深信不疑。

在李璟眼里,什么刘知远、郭威,本质上都是一群造反作乱的藩镇首领,竟敢窃取帝位称尊,霸占原本属于大唐李氏的江山。

李璟北伐之心不死,做梦都想还都长安。

隐隐的,他甚至期待与大周小打几仗,试试大周兵锋究竟如何。

可是郭威战功太盛,威名太高,又吓得他不敢轻举妄动。

加之唐军正在荆襄用兵,无力顾及淮北,李璟还有几分自知之明,知道唐军承受不起两线作战的压力。

正是在这种敬畏又不服气的矛盾心理下,李璟选择接受朱秀的建议。

他敬佩朱秀年纪轻轻就有临危不乱的镇定,欣赏他洞察人心的能力和超人一等的大局观。

还有一丝丝的嫉妒和羡慕,为何他的几个儿子里,无人具有这份远见卓识和机敏才智?

为何这样的人才不在唐国,而是在大周?

为何他的臣子里,没有这种惊才艳艳的年轻俊彦?

李璟有些恍惚,有些失落,难道天命在周不在唐?

“父皇、父皇?”

李从嘉见父亲两眼一片迷惘,吓得上前几步,轻声呼唤。

李璟回过神,勉强笑了笑,示意自己无事。

再度看向朱秀时,李璟眼中的怒意杀意消褪殆尽,转而是一片浓浓欣赏。

“朱军使一席话,令朕茅塞顿开啊!~”

朱秀揖礼,面带谦逊:“陛下过誉了。”

李从嘉眨巴眼,看看父亲,又看看朱秀,有些想不通,为何他们之间忽然变得一团和气?

李璟道:“聚景苑之事,朕知道该怎么做了。诚如朱军使所言,此事与行刺无关,更没有所谓的劫持太子....

呵呵,朱军使少年得志,名士风流,些许冲动之处,无伤大雅,朕就不予追究了。”

“陛下圣明!有陛下如此仁善睿智之君,真乃江南百姓之福!”朱秀适时地送上一记马屁。

李璟乐呵呵地道:“朕倒是好奇,老太傅家的千金是何等绝色佳人,竟然惹得朱军使这样的俊杰也念念不忘。”

朱秀感慨道:“正如李太白所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周娘子之美貌,乃自然而生,钟灵毓秀,国色无双!”

“呵呵,看来朱军使心中早已情根深种了....”李璟捋捋须,神情暧昧,没有半点嘲笑之意,倒像个宽厚的长辈。

“让陛下见笑了,惭愧惭愧~”朱秀拱拱手。

他这副痴情郎的样子,让李璟觉得弄不好这小子闯聚景苑,真的不是为了刺杀太子,只是去抢美人。

反正虚虚实实,究竟目的为何,李璟不打算深究,个中原因只有朱秀自己知道。

“周主派遣使臣,即将抵达江宁,你可知道?”李璟问。

朱秀笑道:“听安定郡王提过。”

李璟又问:“依你之见,周主使臣前来,所为何事?”

朱秀想了想:“只因江宁之事传入开封,我主担心陛下生疑,特地遣人来拜见陛下,解释此事。”

“哦?你觉得周主是否有意对淮南用兵?”李璟紧盯着他,追问道。

朱秀暗笑,难怪李璟这般紧张,他是担心周军借口进犯淮南。

看来李重进那厮写信给陈觉,一番臭骂又威胁之下,搞得唐国朝廷人心惶惶,认为周军有可能趁着唐军进取荆襄的机会出兵淮南。

这条计策还是朱秀临走时给李重进留下的,让他一旦接到江宁有变的消息,就照此执行。

目前看来,李璟确实被吓住了。

整个唐国上下,还没做好和大周爆发战争的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