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五十五章 才高不过朱文才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五十五章 才高不过朱文才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灯火辉煌的鸿雁阁内寂静无声,屏风后的乐工早已被赶走。

若朱秀方才言语传出去分毫,只怕又要在江宁城里掀起轩然大波。

韩熙载、周宗、徐铉沉默不言。

李德明若有所思。

李从嘉胖脸紧皱,不自觉的屏住呼吸。

他可不是只会养尊处优的郡王爷,在泾州安定县,盛和邸舍后厨帮杂的日子里,他体会到了身为普通百姓的艰辛。

当然,并非李从嘉放着优握的王公生活不过,非得要自讨苦吃,只是他和徐铉流落异乡,无依无靠,生存所迫,不得已屈尊降贵辛苦干活。

即便如此,李从嘉也比这江宁城里九成九的膏粱子弟,更加懂得什么叫做民生多艰。

“朱兄想百姓之所想,疾百姓之所疾,苦百姓之所苦,可谓胸怀天下啊~”李从嘉满眼敬仰。

周剡已有七八分醉意,根本没听清楚朱秀说话,手扶额头醉眼朦胧,口中念叨着佛经。

朱武瞪大眼,用力攥紧拳头,面含怒气。

朱秀说的话他最能感同身受。

特别是经过周翎之事,他越发痛恨那些为富不仁的世家豪族。

潘美一杯接一杯灌酒,喃喃道:“朱小子要是早生几十年,这天下的反贼头子里,必定有他一个....”

朱秀一脸忧愤地四十五度角仰头,眼睛偷偷四下里扫了扫。

原本以为他这副愤青模样能引来一片叫好声,没想到只有李从嘉朝他竖起大拇指。

咦?不对,还有一个....

朱秀微微低头瞟去,只见周宪杏眸含光的痴痴望着他。

“唉~”忽地,韩熙载长长叹息一声。

朱秀反问原罪在谁,他当然知道是何意。

只是他却不能回答,也不敢回答。

韩熙载年轻时以犯言直谏着称,怼天怼地怼皇帝不是没干过。

但是他却不敢回答这个问题。

说了,就会站在整个江南官僚地主阶级的对立面。

又或者说,他本身就处于这个阶级,怎么能做出自毁根基之事?

徐铉也沉默,他也知道原罪在谁,也认同朱秀所言,但他本身就是士族出身,有天然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

朱秀笑笑,微微鞠身揖礼,施施然地坐下。

在封建时代争论所谓平等、人权是没有意义的,农民起义造反也不过是为推翻旧的官僚贵族阶级,把自己变成新的官僚贵族阶级。

封建时代一日不结束,这种循环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没有谁对谁错,只是人类进化过程中一个必经阶段。

某些意识的觉醒,需要漫长的演变时间。

朱秀不会傻到要跟整个官僚贵族阶级作对,他本身就已经成为这个阶级的一份子。

在掌握利益分配的权力后,所能做的,就是多多为民谋利。

孟子所云“民为贵”大概就是这个意思,提醒国君要以民生利益为重,决不可忽视百姓权益。

“咳咳~”周宗咳嗽几声,捻须道:“文才如此年轻就懂得心系百姓,属实难得呀~”

朱秀笑道:“恩师年轻时,曾经在檀州密云县出任县官,一日观墨竹图有感,作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而后辞官挂印而去,从此隐于山野之间,潜心学问,再不过问官场仕途。

恩师在世时,时常要我抄写此诗,提醒我将来不论身居何职,都要把百姓疾苦放在心头首位。”

韩熙载满面动容,喃喃重复着这首诗,沧桑的眼里感慨顿生:“好诗!当真好诗啊!非心系天下苍生之大贤,作不出这样词句真切的好诗!”

徐铉叹息道:“尊师四有先生这首诗,是在提醒天下为官者,不可忘却百姓之苦啊!”

李德明摇头惋惜:“只恨无缘得见隐士高人,若能聆听教诲,可慰平生啊~”

周宗捻须道:“难怪贤侄才情之高天下罕见,名师高徒,盛名之下果无虚士!”

“呵呵,伯父过誉了!”朱秀谦虚拱手。

一老一小相视而笑,一声贤侄、伯父,瞬间就把二人关系拉近,有些无法明言的用意,彼此心照不宣。

周宪脸蛋红润,嗔怪似的瞪了瞪老父亲,似乎从中觉察到什么。

“你师父就是那位檀州隐士,四有先生?”周宪好奇地小声道。

“正是。”朱秀微笑。

“尊师还在檀州?”周宪又问。

朱秀摇摇头,指了指西边:“早已去了西方极乐。”

“....噢~节哀!”周宪赶紧不好意思地表示歉意。

朱武摩挲着下巴,拐了下潘美:“俺兄弟念叨的诗,当真有那么好?”

潘美摇头晃脑:“四有先生何等人物,他写的诗自然好!”

朱武瞪眼:“你见过俺兄弟的老师?”

“没!”潘美晃晃脑袋,“咱老潘可没那福分!”

朱武感慨道:“俺兄弟是有福之人啊!可惜那先生死得早,要不俺肯定上门磕头谢恩....”

一旁的几桉传来周剡迷迷湖湖的声音:“‘佛、法、众僧无有差别,三宝性相常乐我净.....’”

韩熙载忽地端起酒杯,对朱秀道:“方才老夫不加辨别责怪于你,是老夫之过!”

朱秀忙举杯道:“韩师言重了!韩师一心为国家为朝廷着想,不愧是江南士人之楷模!”

两人遥敬饮下一杯,韩熙载沉声道:“你的诗作曲词虽好,但这些诗词一旦流传开,不利于朝野稳定也是事实。老夫暂且相信你是无心之失,不管怎么说,望你做些有利于大周和大唐和平共处之事。”

朱秀肃然揖礼道:“韩师训戒,晚辈铭记在心!”

韩熙载是在告戒他,不管他出于什么用意,不要再用哀怨诗词挑动江南民意。

希望他用北朝来客的身份,做些促进两国友好和平的实事。

韩熙载看看朱秀,又看看周宪,忽地笑道:“听说文才进宫时,当着官家面承认对周娘子存有爱慕之意,老夫看你二人年岁相当,颇有金童玉女之像,不如趁此佳节,文才作诗一首,当众表明心迹!

今日老太傅和某、徐鼎臣皆在场,若是你诗作得好,诚意足,就此定下亲事也无不可!”

说罢,韩熙载自个儿哈哈大笑起来。

徐铉笑道:“两国盟好,两姓结亲,甚好!”

周宗白眉微挑,笑而不语。

周宪羞赧得抬不起头,死死攥紧衣角,心里慌乱不已,出于矜持想要回绝,却又不知该怎么开口。

朱秀挠头,心里苦笑连连,没想到韩夫子拿这件事起哄。

李从嘉嬉笑道:“朱兄才思敏捷,想必心中已有腹稿。”

李德明打趣道:“朱侯爷可莫要让佳人久等!”

潘美撇撇嘴,一脸幸灾乐祸。

朱武压低声鼓噪道:“弟,莫怕,上!”

朱秀深吸口气,往前踱了几步,回身凝望佳人,语气深情:

“桂殿焚香酒半醒,露华如水点银屏。含**诉心中事,羞见牵牛织女星....此诗,名为《赠娥皇》....”

周宪听得痴了,竟然忘却了害羞,抬起头怔怔地看向朱秀,朱唇轻启,喃喃低吟诗句,柔软的内心深处有种莫名情愫逐渐蔓延开....

韩熙载仰头感叹:“踱步之间就能作出如此好诗,今日我韩叔言当真大开眼界!”

徐铉佩服道:“如此才情,我江南士人不及也!”

李从嘉咽咽唾沫,已经不知道如何用言语表达内心激动。

李德明摇晃折扇:“若某是女子,今生非朱文才不嫁!”

朱武乐呵呵地抓过酒壶勐灌几口,痛快地抹抹嘴。

潘美一边喝酒一边咕哝:“作吧作吧,等回到开封看你咋办....”

周宗捋捋白须,饶有深意地看着朱秀:“贤侄,明日再到府上来,老夫与你好好谈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