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七十章 这朋友没白交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七十章 这朋友没白交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江宁。

开封和长沙的消息还未传回,朱秀反倒先等来李璟赐婚的旨意和封赏。

瞧字迹,圣旨像是李璟亲笔写的,洋洋洒洒一大篇,先是把他大肆褒扬了一通,简直把他夸得天上仅有地下绝无,而后大笔一挥授给他一个从五品上朝请大夫的散官头衔,最后言明赐婚之意,命他和太傅千金周娘子于七月二十五日完婚。

据说这日子是司天台新上任的台正算的。

朱秀摇身一变,成了唐国朝廷正经八百的五品官。

虽说目前只吃俸禄不领差遣,只是个虚授官,但也算是有了官身本品,只等他完婚,唐主李璟就会授予实职。

朱秀大摇大摆入宫谢恩,然后打点行装带着一大家子搬进太傅府,当天夜里假意醉酒留宿,一家子就这么名正言顺住下了。

江宁城里都在笑话,说是老太傅送了闺女还送宅子,还承包了亲家母和女婿一家的吃喝拉撒,真够冤得慌。

朱秀不以为然,在太傅府住得心安理得。

不过做戏做全套,朱秀假意托人四处打听,谁家宅院要出手转售,他打算盘下来修葺翻新,摆出一副要在江宁安家落户的架势。

李璟听闻后让李从嘉带话,说是等朱秀成婚,领了实职差遣,到时候再根据安排,该赏官宅的,折成金银赏赐的,都会有。

听那口气,李璟对他的任职已有安排,就等着公布了。

朱秀专程入宫谢恩,扭扭捏捏地说自己想留在江宁,就算要外放地州任职,也希望皇帝开恩,等他新婚两月之后。

李璟大笑,不以为忤逆,反倒很高兴,这说明朱秀当真有心留在江宁,不会再想着回开封。

薛居正依然住在鸿胪寺,深居简出,谢绝一切来访,就连朱秀来探望也不见。

李璟收到消息,说是朱秀和薛居正在鸿胪寺大吵一架,不欢而散,此后朱秀再没踏入过鸿胪寺一步。

往后几次朱秀入宫,言谈间提到大周皇帝郭威,只是用周主代称,相反对李璟一口一个陛下、官家叫得亲热。

种种迹象表明,朱秀似乎已经绝了回开封的心思,准备安安心心留在江宁,做老太傅的东床快婿。

太傅府是周家老宅,占地颇大,周敏、周剡各自有府邸,平时也带着妻儿另住,隔三差五回来一趟。

偌大个太傅府,因为朱秀一家的入住热闹了不少。

这日午后,朱秀一家坐在后园亭子里闲聊,摆上一小碟炒干的寒瓜子,放一瓮酸梅汤,要吃凉的就从冰鉴里取冰块。

朱秀和朱武摆弄象棋,杨巧莲捧着一本崭新的《大唐西游记》插画版,有些费劲地为朱亮和朱芳讲解书中故事。

杨巧莲识字有限,想要把一本志怪神魔故事讲得绘声绘色难度不小。

才讲到白虎岭上白骨女尸成精,朱亮就大声抗议,说杨巧莲讲的故事干涩无趣,不如小叔讲得好,强烈要求小叔来讲。

朱秀假装没听见,杨巧莲讲得嗓子眼冒火,反倒还不受儿子待见,大为光火,不客气地在朱亮瓦片头上扇了几巴掌。

朱亮忿忿不平,只能在老娘镇压下气鼓鼓地坐下听书。

小家伙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多认字,早日能自己读书,不用再听老娘聒噪。

“秀哥儿,这几日周娘子早晚各来打个招呼,除此外一整天不见人影,她可是嫌咱们住在府上搅了清静?”

燃文

吴友娣担忧道。

朱秀捻着寒瓜子熟稔地放在门牙中间,咔一声嗑开,噗噗吐掉瓜壳,笑道:“娘莫要多想,新媳妇快过门,自然害羞。”

吴友娣叹口气道:“周娘子长得俊,家世又好,人也贤惠,简直挑不出毛病,她若是能嫁给你,是咱朱家八辈子修来的福分。

可是、可是咱们一家老小住在人家府里,这哪是娶妻,跟入赘差不多....将来你平白矮了人家一头....”

杨巧莲插嘴道:“也没见哪家入赘还带着老娘哥嫂的....”

“谁说不是呢~”吴友娣满面愁容,“娘这心里是又高兴又害臊啊~”

朱秀小兵过河昂首前进,瞥了眼专心致志的朱武:“兄长也觉得丢人?”

朱武抓起几颗寒瓜子扔进嘴里咯嘣嚼碎,含糊道:“丢啥人....人家老太傅客客气气,府里吃喝不愁,好过着哩!”

“嘿嘿!兄长和小弟想一块去了!”朱秀哈哈一笑。

杨巧莲啐了口,笑骂道:“你哥俩一个德行,都不要这张脸皮。当年你哥求亲时,也是死赖在家里不走,最后还跟我爹喝了顿大酒....”

朱武得意道:“能娶上媳妇就行,要啥脸皮....”

杨巧莲白他一眼。

朱秀饶有兴趣地看着哥嫂打情骂俏,他们夫妻这次也算苦尽甘来。

吴友娣苦笑道:“这皇帝赐婚该怎么操办,娘是一点头绪没有....总之,往后呀,你可不能辜负周娘子。”

朱武嚼着寒瓜子随口道:“娘你别瞎操心了,秀哥儿和那周娘子又不是真的要成亲....”

话没说完,朱秀踢了他一脚,朱武自知失言,挠挠头讪笑。

吴友娣大惊:“这是什么意思?”

朱秀想了想道:“娘无需担心,这些事自有孩儿操持。娘和嫂嫂只需谨记,七月二十五,我即将和周娘子成亲。其他的事,谁问你们都一概不知。”

吴友娣和杨巧莲面面相觑。

朱秀担心到时候事情突变吓着她们,只得压低声道:“你们记住,我们最终是要回开封的,但是在此之前,一个字都不能向外透露,否则,我们全家将会有性命之忧!

这次如果出事,没有人能够救我们。”

严肃的语气让两个妇人大惊失色,朱秀只能好言抚慰。

出逃计划还未定下,先给她们打预防针,以免到时候惊吓过度。

正说着,太傅府管事朝前领路,李从嘉和徐铉联袂到访。

朱秀急忙起身相迎。

二人拜见过吴友娣,拉着朱秀走到一旁。

“朱兄,我们有事要跟你说。”李从嘉胖脸严肃。

徐铉紧盯着他:“文才可否借一步说话?”

“你们这是?”朱秀讶然,“我们到老太傅的花圃里边走边聊。”

周宗爱月季,花圃里多是此花。

正值花期,鲜艳、饱满的花朵满园盛放,大多是玫红色、艳红色,偶有几盆粉白和淡黄,被周宗视若珍宝,摆放在花圃正中位置。

徐铉和李从嘉一言不发,眉头紧皱,反倒是朱秀悠闲地负手走在前,见到有蜜蜂盘绕花朵,上前凑近观察。

他二人不说话,朱秀倒也不急。

李从嘉沉不住气,胖脸严肃地问道:“朱兄,为何要欺骗我父皇?”

朱秀回头瞥他一眼,笑道:“何出此言?”

李从嘉急了,“朱兄心系开封,根本就不会留在江宁,为何在我父皇面前表明投效之意,许诺留下?”

朱秀故作惆怅地叹息一声:“我已经和周娘子定下亲事,只等成亲,便在江宁安家落户,此后一心一意为我大唐尽忠....”

二人相视一眼,徐铉怒道:“事到临头你还不说实话?你和太子结下仇怨,就算现在你得陛下看重,将来太子登基,谁又能保你?

你在江南没有根基,又怎会抛下在大周闯下的一切名爵地位投效大唐?

依照你的性格和行事作风,这些理由根本说不通。

你朱秀岂是为一区区美色就蒙蔽心智之人?”

朱秀干咳一声,十分想说我还真就是这种人....

朱秀沉默了,惨淡一笑:“如果不假意屈从,我只怕这辈子也走不出江宁。”

李从嘉瞪大一双重瞳眼:“这么说,朱兄承认与周娘子成亲,假意投效全都是缓兵之计?”

徐铉紧紧看着他。

朱秀长叹口气,苦笑道:“二位都看出来了,我也就不再隐瞒。

不错,我的确犯下欺君之罪,可你们知道我目下处境,这些都是不得已为之。

小郡王是我知己兄弟,徐先生与我亦师亦友,但我也知道,你二位一个是大唐皇子,一个是唐主重臣,我不愿因我之故,连累你二人受唐主迁怒。

所以只能选择向你们隐瞒。”

朱秀长躬揖礼:“二位已经猜到我的意图,为免你们受牵连,现在就将我扭送入宫,在唐主面前揭发,及时与我划清界限,撇清你们与此事的关系....”

李从嘉涨红脸:“朱兄、朱兄此言太过伤人!小弟岂是那种负义之徒?徐先生更不是!”

徐铉叹口气:“此事重大,文才不该对我们隐瞒,应该把真实想法及时相告,也容我们仔细商量,拿出个万全之策。”

朱秀眨眨眼:“二位当真不会告发我?”

李从嘉生气道:“朱兄莫要小看人,我李从嘉宁死不肯出卖朋友!”

徐铉苦笑道:“我们知道你若留下处境不妙,时刻面临太子威胁,就算你当真想留下,我们也会苦苦相劝。”

“二位高义,朱秀铭记在心!”朱秀眼圈红红,声音哽咽,上身呈九十度弯折施礼。

李从嘉也满脸动容地握住他的手:“只盼朱兄平安北归,今后你我各为其主,仍能不负朋友之谊!”

徐铉捻须微笑:“朋友相交,贵在知心,无关立场。”

“小郡王,徐先生....”朱秀感动了,眼睛有些湿润。

这可不是刚才偷偷抠眼睛装出来的,而是真真切切的感动。

原本他们三人在泾州相识、结交,全都是朱秀一手设计出来的结果,更遑论朱秀还从徐家坑了三十万贯钱。

没想到这二位实诚人当真把他当成了知己好友,来到江宁后更是不遗余力出手相助。

朱秀看着他们,咧嘴一笑:“朋友之间不言谢,将来必有所报!”

李从嘉摇晃脑袋:“今后若有机会,我也想去开封一游,到时候就得劳烦朱兄了。”

“哈哈~好说!别说是开封城,就算你想入宫看看也行,顺道觐见我主陛下!”

李从嘉一个激灵,使劲摇头道:“那还是算了,周主是统兵大将出身,杀伐狠厉,脾气可不像我父皇那般温和,一不小心说错话,我这条小命怕是要交代下了。”

徐铉捻须道:“某也想结识一众北朝豪雄,黑衣神算魏仁浦、忠孝节义高行周,世镇麟州、抗击契丹的折从阮老将军一家、九朝元老冯可道......这些名臣将帅的事迹,真令人心驰神往啊!”

朱秀笑道:“还有大周第一好嗓子、枢密使王峻,据说此人歌喉婉转动听美妙如仙乐,唱起歌来难辨雌雄。”

“呃~”徐铉愕然,“王峻还是算了,只恐是宋齐丘一流的人物。”

李从嘉笑话道:“难怪朱兄总说王峻不待见你,谁叫你成天在背后编排人家。”

朱秀撇嘴道:“就算我奉承巴结,王峻一样不会待见我。”

王峻这家伙极力阻止柴荣回京,可见其内心有多不安分。

朱秀早就被视作柴荣一党,天然与王峻站在对立面,他会待见自己,除非太阳打西边出来。

“文才今后回到开封,与王峻同朝为官,还是尽量与人为善,最起码保持表面和气,同僚之间不要闹得太僵。”徐铉嘱咐道,这也是他秉持的为官之道。

朱秀倒也没反驳,笑呵呵地点头。

徐铉出身世家,官宦生涯没有经历过太大风浪,更没有经历过改朝换代的凶险,许多想法其实在朱秀看来较为保守、甚至是天真。

但这也说明徐铉骨子里是一位温文儒雅的君子,即便身处朝堂高位,也不失作为文人的浪漫。

以他的性格才情,如果出身在太平盛世,遇上一位开明君主,必定是流芳百世的一代贤臣。

可生在这天下动荡的大变革之际,他的许多才华将注定被埋没,一腔热血和美好希冀终将落空....

朱秀心里默叹,希望徐铉无病无灾,安享长寿,活到天下一统之时。

这样,才有可能不会辜负他一身才学....

“文才啊,某想效仿你在泾州安定县推行的吏治下乡改革,可是计划罗列出来,推演时却遇到许多问题......”

徐铉兴致勃勃地拉着朱秀坐到石桌旁,向他请教筹建乡镇府衙的问题。

朱秀暗暗苦笑,不想打击他的热情和积极性,只得耐着性子与他讨论。

自古皇权不下乡,安定县之所以能推行县—乡镇两级官署办公制度,根本原因是朱秀掌握了彰义军兵权,一面以强权弹压,一面又以盐利、税赋优惠为吸引力,软硬兼施,才让地方宗族势力妥协。

徐铉当过农垦区首任镇长,自然知道吏治下乡,官府直接掌控地方的好处。

现在他当了吏部尚书,又挂参知政事衔,有副相之称,就想照搬安定县那一套,在江南推行改革。

这是注定不可能办成的事。

江南官僚地主、世家勋贵各种势力盘根错节,朝廷想跟他们争夺基层权力,必定会引起极大反弹。

首先在朝廷里就不可能获得广泛支持。

这种顶层设计的根本性改革,只有从最高权力入手,小范围、试点性改革,然后再一步步推广。

可唐主李璟会在乎官府权力能不能直达田间地头吗?

只要国库充盈,有钱有粮,朝廷统治稳定,李璟和唐国上层官僚贵族是不会在乎江南百姓死活的。

所以徐铉想做的事不可能成功,只要唐国朝廷存在一天,这件事压根无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