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七十二章 随军高参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七十二章 随军高参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长沙生乱的消息还未传回,大周另外一位使臣倒是率先抵达江宁。

来人是颍州防御使方广夏。

方广夏是在颍州接到郭威旨意,命他担任副使前往江宁,正式册封薛居正为大周国使,全权负责两国盟好之事。

颍州距离唐国不过相隔一条淮河,方广夏接到郭威旨意即刻动身,唐国方面又有李璟下旨,令沿途关防大开方便之门,确保周使一路畅通无阻直达江宁。

所以方广夏只用了十日不到就从颍州来到江宁。

朱秀陪同薛居正出城迎接方广夏,这位方使君是个地地道道的地方大员,为官二十余载,竟然从没去过京城。

天福末年,原本轮到他入京述职,没等走到开封,就听到河北遭遇契丹人大举入侵的消息,只能慌慌忙忙原路返回。

去年中,方广夏主动上表请求入京觐见,得到隐帝刘承右许可。

半路上,又逢广政殿事变爆发,开封戒严,朝廷下旨取消了当年的述职活动,方广夏又只得打道回府。

兜兜转转,方广夏一直在淮北一带任职,历经石晋、刘汉、大周,却连开封都还没去过。

得知他的遭遇,朱秀也是哭笑不得,对这位年逾五十的瘦小老头深表同情。

他的经历让朱秀想起了远在泾州安定县的温泰温老头。

温老头是大唐灭亡前最后一届泾州乡贡,原本要赶到洛阳参加科考,才刚刚踏入关中地界,洛阳就传来哀帝禅让,梁王朱全忠代唐建立大梁的消息。

大唐亡了,温老头好好一个前途无量的乡贡身份,眨眼间没了。

世道动荡如汹涌波涛,人人皆如水面之上的轻舟,随波逐流、起伏,没有遭遇倾覆之祸也是天大的幸运。

作为大周鼎立之后封赏的最年轻开国侯,朱秀的大名在一众官僚贵族集团声名远播,方广夏自然也是久闻其名。

得知他是濠州人,当即亲热地换了一口淮北家乡口音。

无奈朱秀尴尬地表示听不懂。

接方广夏到鸿胪寺暂居,当着二人之面,方广夏宣读大周皇帝制书,封薛居正为大周国使,方广夏为副使,全权负责与唐国订立盟约。

通篇数百字的制书,没有提到朱秀。

彷佛他已经被大周皇帝遗忘了。

朱秀趴在地上直咧嘴,透过这份没有半个字提到他的制书,似乎能感受到郭大爷对他的不满和气愤。

原因不外乎郭大爷知道了他当面向唐主表露投效之事。

薛居正和王令温此前说过,这件事他们不会隐瞒,也不敢隐瞒,会如实上报。

朱秀相信以郭大爷的智慧,不会猜不到这不过是他的权宜之计,但这篇没有提到他的制书,还是表明郭大爷为此事相当生气。

朱秀嗅到了一股吃醋的酸味。

莫得法,只能等回到开封,当面向郭大爷请罪好了。

郭大爷下达给薛居正的指示,总结下来只有几点:不结盟,不对抗,扩大通商,保持现状。

在此基础上任由薛居正发挥,与唐国谈判。

朱秀在心里大呼佩服,郭大爷这是把李璟的小心思看透了呀。

可以订立和平条约,但是结盟就免了,免得将来唐国用各种道德借口约束大周的军事行动。

后三点指示也完美契合当下两国现状,朱秀猜测谈判过程小有波澜,但李璟一定会接受。

果然,薛居正在延嘉殿与唐国君臣一番唇枪舌剑,商谈三日,最后才签订下一份令双方都能满意的和约。

这次谈判只在薛居正、方广夏两位大周国使,和唐主及一干重臣之间进行,朱秀没有资格参加,只能等周宗回来后屁颠颠地跑去打听。

李璟把订立和约的仪式搞得相当隆重,在京五品以上官员身穿朝服出席,宋齐丘代表唐国,薛居正代表大周,签订和约。

唐国朝廷还向民间大肆宣扬这次盟约过程和内容,使得朝野间为之一振,百官庆幸,百姓鼓舞。

淮河两岸陈兵对峙的紧张气氛,随一纸盟书大为缓和。

办完正事,薛居正和方广夏启程回开封复命。

这一次方广夏终于能从容不迫地回开封述职,亲眼见一见他为之效忠的皇帝和朝廷。

至于朱秀,郭大爷的旨意里没有提及,薛居正也干脆羊装没有他这个人。

李璟派枢密副使查文徽和雄武军统军姚璘出城相送,假意传召朱秀入宫,根本没让他踏出城门半步。

其后几日,朱秀让胡广岳每日秘密前往广运船行,探听王令温是否从长沙回来。

可惜武德司察子的答复都是没有。

六月二十九,一个电闪雷鸣的深夜。

电光划破黑沉苍穹,雷蛇舞动,刺亮黑夜如白昼。

湍急风雨之下,一骑快马疾驰在江宁城南宝聚门外的官道,马蹄蹄哒声完全淹没在风呼雨啸之中。

宝聚门下悬挂铜锣,如在夜晚遇到紧急军务可以敲响铜锣,禀明城上守军。

铜锣乍响,过了好一会,漆黑的城头才亮起星星火光,有军士披着蓑衣,骂骂咧咧地出现在城头。

“来者何人?有何要事?”军士抹了把脸上雨水,嘶声竭力地大吼,风雨倒灌入嘴。

城下信使高举一面铭文铜令符,焦急大吼道:“奉湖南安抚使、大将军边镐之令,有紧急军情入宫面呈圣人!”

“何事?”守门军士不敢大意,大声问清楚原由。

“长沙降将孙朗兵变作乱,杀副将王邵颜,占据长沙,断我大军粮道,出兵联合衡州徐威夹击我军!

我军大败,边镐大将军率军撤往醴陵!

边镐大将军亲笔血书,请求朝廷速速发兵救援!”城下信使厮声大喊。

守门军士吓一大跳,愣了愣才反应过来:“快放吊篮!先察验令符,无误后方可开城!”

几个兵卒手忙脚乱放下吊篮,取回信使令符,与枢密院和兵部下发的存档勘验无误后,军士才挥手大吼:“开门,请信使入城!”

城门狭开,信使骑马冲入,在几个骑卒的护卫下,一路狂奔往兴唐宫赶去。

一个时辰之内,兴唐宫从南至北,承天门、嘉德门、两仪门、延嘉门城楼之上陆续亮起火光,直至李璟当夜留宿的后宫昭庆殿。

好看的言情小说

黑色的风雨下,数十骑宫廷宿卫冲出城,赶赴各大朝臣府邸,传达皇帝的紧急召见令....

朱秀是在睡梦中,被一阵剧烈的摇晃惊醒。

“侯爷!快醒醒!长沙果然生乱,唐主紧急传见,老太傅让我赶紧叫醒你,随他入宫议事。”

朱秀浑噩的脑子勐地清醒,睡意顿消。

“卡察”一道霹雳划过,照亮卧房门口周宗的身影。

“伯父....”朱秀咽咽唾沫,只觉得黑暗中周宗的眼睛亮的吓人。

周宗低沉的声音传入卧房:“你要的机会终于来了,快快更衣,随老夫入宫。”

朱秀深吸口气,“请伯父稍等。”

片刻后,朱秀穿戴齐整,和周宗共乘一辆车,顶风冒雨往宫门驶去。

孤竹斋二楼,周宪推开窗户,看着跨院外的走廊人影攒动,灯火闪耀,父亲和朱秀在一众人的簇拥下出府而去。

望着屋檐雨水如丝线流淌,周宪手捧心口,妙目满是担忧,她知道离开江宁的日子不远了....

~~~

黎明破晓,风熄雨止。

延嘉殿内一片灯火辉煌。

李璟高坐御位,一身白素常服,脸色阴沉可怕。

他连乌纱幞头也顾不上戴,只用一根簪子固定头发。

太子李弘冀、晋王李景遂、宰相宋齐丘、查文徽、冯延己冯延鲁,太傅周宗、徐铉一干重臣尽数到场。

就连养病数月的齐王李景达也来了,李璟赐他坐在皇陛之侧。

李景达还不到三十岁,却是面色蜡黄眼窝深陷,拿一块帕子不停捂嘴咳嗽。

朱秀瞥了一眼,大为惊讶。

历史上李景达倒不算长寿,但也不至于年不过三十就病死。

这里面肯定出了什么问题,难道又是蝴蝶翅膀作祟?

忽地,朱秀注意到李弘冀目光扫过李景达时,嘴角划过一抹冷笑....

难道这家伙捣鬼?

朱秀暗暗留下心眼,可得找机会让李从嘉提醒李景达。

毕竟那家伙本就是个喜欢陷害亲叔叔至死地的狠毒之人。

“边镐无能,深负朕望!”

李璟愤怒地拍打御位扶手,咆孝声充斥大殿。

众人噤若寒蝉,进宫时都知道了长沙变乱,唐军后路被截,边镐腹背受敌,只能如丧家之犬般逃窜醴陵。

如果救援不及时,边镐麾下两万余唐军精锐,和其他散落各处的小股兵力,将会面临被楚军疯狂反扑的局面。

“启奏陛下,湖南战事果如朱秀之前预测那般,出现惊人剧变,我军在湖南情势急转直下,眼下速速发兵救援方为正途!”

徐铉第一个站出来朗声禀奏。

李弘冀当即黑了脸,凶狠地怒视徐铉。

朱秀朝徐铉拱拱手,心里苦笑又感激。

徐先生这是故意哪壶不开提哪壶啊,这下可把李弘冀得罪惨了。

李璟脸色难看,却又挤出一丝笑,勉强夸赞道:“朕没看错人,朱秀允文允武,实乃国之贤才。”

朱秀急忙跨出一步,站在大殿中央揖礼道:“陛下谬赞,微臣惶恐!臣些许小功不足挂齿,当务之急是派遣一军火速驰援湖南,救边镐大将军于危难之际。”

李璟看着朱秀,半晌不言语。

这一次他当真是被惊吓到了,不光是对湖南迅速恶化的局势,更是对朱秀一语成谶所表现出的神机妙算。

这份料敌于千里之外的本事,放眼当朝谁敢称先?

纵使子房、孔明在世不过如此!

这世上,当真有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惊世大才啊!

李璟微眯眼,目光深处除了浓浓欣赏,还潜藏些许警惕。

这朱秀年纪轻轻,胸中韬略可囊括四海,才智之高世所罕见。

用得好,此人就是国朝栋梁。

可用不好的话,此人难免危害李氏皇权....

李璟可不会忘记,义祖皇帝徐温是如何起家的。

对于吴王杨氏而言,当时的徐温就是杨行密最为看重的股肱之臣。

可杨行密死后,徐温诛杀继任吴王杨握,拥戴杨握同胞兄弟杨隆演为君,从此掌握吴**政大权。

自家祖宗就是权臣起家,对于如何防范权臣,李璟从来不敢疏忽大意。

李璟的目光扫过李弘冀、宋齐丘、周宗、徐铉,最后落在朱秀身上。

对于如何使用朱秀,他心里已有大概想法。

下个月朱秀就要迎娶太傅千金,不久前大周皇帝的制书上,连朱秀的名字都没有提及。

大周朝廷,似乎已经把朱秀忘却了、抛弃了。

李璟想不通朱秀还有什么理由回开封,他基本能够确信,朱秀真心实意想留在江宁效力。

“不知文才对于领军驰援的人选,可有建议?”李璟和颜悦色地问道。

李弘冀不忿地捏紧拳头,朱秀越是得父皇看重,他越是恼火。

可当日大朝会上的赌局的确是他输了,眼下湖南战局陡变,他也不敢胡乱发声,以免战事波折,父皇把怒火撒到他头上。

朱秀沉吟片刻,拱手道:“微臣建议由晋王挂帅出征!”

一干重臣里有些许私议,但又很快消失。

晋王李景遂张了张嘴想说什么,终究只是默默苦笑了下。

“理由。”李璟不动声色。

朱秀道:“此次长沙变乱,使得我军在湖南优势尽丧,兵锋受挫,士气低迷,急需一位德高望重之人收拾残局。

晋王多次代陛下巡视边防,本就是天策上将、太尉的身份,对我国中军务甚是熟悉。

由晋王挂帅,可以安抚边镐大军,显示朝廷救援决心,更可以威慑湖南楚军,一举数得!”

顿了顿,朱秀提高音调道:“微臣承蒙陛下收留,至今却无寸功立下,此次驰援湖南,微臣愿意随同大军出征,辅助晋王大破楚军!”

“哦?你愿随军前往湖南?”李璟有些意外。

朱秀康慨激昂道:“湖南乱军竟敢对抗我大唐,不服天威,臣深感气愤!愿为陛下效死,一战灭楚!”

李璟扭了扭屁股,身子稍稍前倾,沉声道:“军中无戏言,你当真有把握辅助晋王灭楚?”

朱秀下拜揖礼,满面肃然,大声道:“陛下重恩,微臣无以为报,必当以死效之!此次平灭南楚之战,臣死不旋踵!”

李璟深吸口气,点点头道:“文才虽非战将,却豪气干云,颇有将帅风范!”

李弘冀忍不住讥讽道:“连边镐都吃了楚蛮子暗亏,你个黄口竖子,空口白牙凭何敢说出灭楚狂言?”

朱秀毫不客气地回呛道:“边镐轻敌冒进,放任俘虏军民不管,一味蛮干,对楚军穷追不舍,才有此次长沙之祸!

如果当初殿下听信我言,派人赶赴长沙命边镐回军,也不至于让唐军深陷泥潭难以自拔!

说到底,只因边镐是殿下举荐!

可时至今日,边镐可耻战败已成定局,难道殿下还要袒护他不成?”

“你!”李弘冀被怼得哑口无言,只能怒目相视。

宋齐丘不慌不忙地站出来道:“老臣提议,由枢密副使查文徽担任副帅,辅助晋王驰援湖南!”

查文徽大声表态道:“臣愿领兵前往,协助晋王破敌,不灭南楚誓不回头!”

“壮哉!”李璟抚掌称赞。

稍作思量,大手一挥喝道:“命晋王为湖南招讨使,查文徽为副使兼任宣抚使,统兵五万驰援湖南!查文徽率领前军先行,晋王筹措粮草辎重,押后而至,一月之内,我大军要全数进入湖南地界!”

晋王李景遂和查文徽齐声领命。

李璟捻须看向朱秀,笑道:“朱秀可任宣抚副使,随军参赞军机。”

“微臣领旨!”

朱秀心口狠狠一震,急忙低下头,躬身领旨,强捺激动,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以免让人觉察异样。

“众卿当各司其职,不得有误!年底之前,朕希望接到湖南平定的捷报。”

李璟站起身,环视众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