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第一太祖爷 > 第一百一十五章 二赵密谋

五代第一太祖爷 第一百一十五章 二赵密谋

作者:贼秃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6:13 来源:笔趣阁

“娘,慢着点~”

太平宫外,朱秀搀扶吴友娣拄着拐杖缓慢行走。

今日风清气朗,李太后命人传话,召吴友娣宫里相见。

正好朱秀要去工部办事,便顺道先送老娘入宫。

自从吴友娣进宫领受诰命,接受李太后亲自册封,成了五品令人后,她也就成了这太平宫里的常客。

两位年岁相彷的妇人,早年间也有相似经历,又都笃信佛教,一见面就极为谈得来。

李太后虽说早已皈依佛事,断绝七情六欲,但时间久了,难免感受到孤独。

张规倒是亲近,但毕竟是奴仆身份。

吴友娣的到来让李太后在这深宫里感受到些许慰藉,二人以朋友身份相交,迅速由陌生变得熟悉,成了执手倾诉的老姐妹。

自从淮阳王府定亲宴后,吴友娣的身子骨奇迹般好转许多,精神劲头眼瞅着一日比一日好。

前些日冯青婵主动上门探视,也对吴友娣的病情转变感到惊讶。

思来想去,恐怕只能归结于朱秀定亲产生的冲喜效果。

不管朱秀信不信,自家老娘对此深信不疑。

“你的婚事定下,娘心里的大石头落了地,病也好了一大半。”

吴友娣笑吟吟的,拄着拐杖句偻腰身,像个慈眉善目的富家老太太。

朱秀笑道:“娘的身子还得再好些,往后两年说不定得帮着儿子带娃娃。”

吴友娣高兴道:“娘这几日在太平宫礼佛,求的就是这事儿。你大哥家的亮娃子和大丫长大了,活蹦乱跳,不愁吃喝,又有你照看着,娘一百个放心。

等你和环儿成婚有了娃娃,头几年那才叫折腾人,你大嫂有时毛手毛脚,交给她带娘还真不放心。”

朱秀道:“可以雇请奶娘。”

吴友娣瞪了他一眼:“花钱请来的人,能有自家人放心?不管怎么着,娘还得再熬上几年,等你的娃娃长大再去见你爹。”

朱秀无奈道:“娘虔诚礼佛,能得菩萨保佑,长命百岁。”

吴友娣环顾四周殿宇宫舍,感慨道:“娘不过是个濠州定远县的普通农妇,熬过大半辈子苦日子,还能和失散十几年的小儿子重逢,临了一跃成了官宦人家,皇宫也来过,还跟太后娘娘面对面坐着说话,这辈子真是值了,没啥好遗憾的....”

朱秀搀扶老娘走进太平宫门甬道,狭长的门洞里光线昏暗,母子二人的身影拉斜,安静的门洞里回荡着说话声。

“娘千万保重身子,咱老朱家的好日子才刚刚开始....”

不远处,一队内殿禁军走过,为首都头正是石守信。

“咦?那二人是谁?为何往太平宫而去?”石守信指着朱秀母子身影消失的方向问道。

有禁卫抱拳道:“是检校工部侍郎、火器监监正、定远县开国侯朱秀奉太后懿旨入宫,身旁之人是朱秀之母吴氏,受封五品令人,得到太后召见,时常入宫来谈论佛事。”

“又是此人....”石守信嫉妒地撇撇嘴,“还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连他老娘也得了五品诰命。”

有禁卫羡慕地道:“朱侯爷命好,得到官家和皇子荣看重,年纪轻轻坐享高位,又成了符氏女婿。俺下辈子投胎,也要做个像朱侯爷一样的人物。”

“哈哈~”一众禁卫哄笑。

石守信挥挥手,笑骂道:“你小子还不如直接祈求菩萨保佑,下辈子投个世家高官的胎,一出生就做了衙内,一辈子享清福!走!~少他娘地在这聒噪!”

巡视一圈回到大庆门,石守信解下铁盔佩刀扔给手下,推门而入进了值房,赵匡胤正伏桉书写着什么,手边放了一册书。

石守信凑过去,拿起书翻看了下:“《江南情报概览》,什么玩意儿?”

赵匡胤头也不抬地笑道:“这是定远侯朱秀从江宁回来,编撰的一份有关江南各界情况汇总,官家命翰林院组织人手招录,派发天下各州府军镇,在京五品以上官员人手一份,学习江南治政得失。”

顿了顿,赵匡胤自嘲道:“原本我是没有资格看的,不过家父看过后,直言此书价值连城,命我详细阅读,细细领会。”

石守信狐疑道:“果真有用?”

赵匡胤眼里划过些佩服:“此书囊括江南政、军、民、商、农各界情况,详细阐述南唐治政得失,概述江南风俗民情,通读此书,便能对当代江南有全面了解。

官家亲口说,朝廷施政,当以此书为借鉴。”

“厉害!”石守信瞪大眼,“赵大哥看完,也借俺瞅瞅。”

赵匡胤笑着点头,继续伏桉疾书。

看过这本《江南各界情报概览》,他脑中也萌生出许多新想法,关于如何治军、用兵、治民。

朱秀的许多思路给了他启迪,赵匡胤嘴上不说,心里是极为佩服的。

“对了赵大哥,近来朱秀隔三差五送老母入宫觐见太后,此事你可听说?”石守信往硬邦邦的木榻一躺,硌得后背疼。

“噢?”赵匡胤抬起头,“近来我忙于操练外殿直新军,宫里情况倒是没太关注。”

石守信半闭眼,懒洋洋道:“听说李太后和朱秀老母谈得来,时常派人请朱母入宫,两位老妇人喝茶谈论佛事,没事就在宫苑里走走逛逛,日子过得悠闲着呢~”

赵匡胤心里一咯噔,不自觉地皱起眉头。

朱秀突然和李太后走得近,让他心里生出些紧张。

两年多前,官家入宫,交接皇帝受命宝时的场面历历在目。

那枚传自石晋朝时的皇帝宝玺,代表的是皇权天授正统,乃是国家神器的象征。

赵匡胤清晰记得,那枚柘黄宝玺入手时的冰凉厚重感,宝玺之上的盘龙钮是如此精致威严....

赵匡胤心里勐地一紧,想起那日自己鬼迷心窍之下,竟然窥伺皇帝受命宝,还险些被人当场撞见。

一想到此事他就深感后怕,这是他迄今为止犯下的最严重错误。

赵匡胤知道,李太后和大太监张规肯定已经发觉此事,甚至能猜到觊觎皇帝宝玺之人就在当日值守的禁军当中。

可他们却没有向官家禀报此事,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声张,仿佛这件事不存在一样。

二弟赵匡义分析说,这是李太后不愿节外生枝,不想在政权交替之际再生变故。

两年多来,太平宫里一直没有传出相关消息,赵匡胤渐渐放下心来。

可对于他而言,此事终究是个隐患。

如今李太后和朱秀之母走得近,万一哪日说漏嘴,把此事说出被朱秀知道,他会不会请旨追查?

以朱秀的智慧,只怕会很快追查到自己身上。

窥伺皇权神器,无论是谁都是不可饶恕的重罪,一旦官家震怒,赵家覆灭只在眨眼之间。

现在已是广顺二年,大周根基稳固,人心安定,像赵家这些前朝留下的军功贵族家族影响力有限。

官家如果真要砍头杀人,不会再有太多顾忌。

毕竟赵家不是符氏、高氏那种获封王爵的显贵家族,在军中没有太大威望。

赵匡胤越想越感到坐立不安,收拾纸笔迅速起身走出值房,只扔下一句:“替我向张驸马告假一日....”

“诶诶~赵大哥有何要事?”石守信赶紧睁眼坐起身,赵匡胤却不做理会,匆匆而去。

~~~

回到府中,老父赵弘殷还在龙捷军中未归,赵匡胤没有到后宅拜见母亲杜氏,直接回自己居住的跨院,找妻子贺贞问明赵匡义所在,往隔壁另一座独院赶去。

推开房门,赵匡胤见到赵匡义正在对着铜镜更衣,一旁的衣架子上,还挂着好几套簇新锦袍。

“兄长今日下值倒是早得很!正好,我这里有几件新袍子,劳烦兄长参详参详,我穿哪件最好看。”赵匡义笑道。

闭拢房门,赵匡胤打量他一眼,环顾卧房,皱眉道:“你近来花费不少银钱采买衣物,还跑去找回鹘商人购买香料,究竟怎么回事?”

赵匡义抚弄刚戴好的硬翅幞头,紧了紧腰带,在屋中踱了两步,昂首道:“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小弟我正值青春年少,当然要做个风流倜傥的美郎君。”

赵匡胤伸手在鼻子前扇了扇风,笑骂道:“屋中尽是脂粉香味,若是被父亲知道,定要好好打你一顿板子。”

赵匡义抛了个眼神:“你我可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总不至于背弃手足之情将我出卖。”

赵匡胤大翻白眼,忍不住想往这小子后脑勺招呼。

“你上一次如此卖弄风骚,还是去年遇见高怀德家里那位年仅十二的小堂妹时。

说吧,这次又遇见哪家娘子,让你念念不忘了。”

赵匡胤往躺椅一靠,调笑道。

赵匡义“唰”地展开折扇,摇头晃脑道:“正所谓‘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此女容貌胜高氏女十倍,若是兄长见了,只怕也挪不开眼。”

赵匡胤嘲笑道:“去年高氏女和慕容延钊侄儿定亲时,你可是偷偷在房中痛哭流涕,当时你捶胸痛呼‘痛失珍宝,犹如断臂’。怎么才过了一年,高家娘子在你眼里就如此不堪了?”

赵匡义神色自若,笑道:“人终究要往前看,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高氏女眼拙看不上我,那是她没福分。

也幸亏高氏女没看上我,如今我才能和周娘子相遇。”

赵匡义俊脸流露光彩,整个人意气风发。

“究竟是哪家周娘子?”赵匡胤狐疑道。

赵匡义张嘴想说什么,眼珠转悠了下,摇晃折扇嘿嘿道:“等事情有些眉目,再透露给兄长不迟。”

赵匡胤撇撇嘴,对这自家兄弟的风流韵事不感兴趣。

“对了兄长,今日回来可是有事?”

赵匡义走到兰锜旁,取下摆放着的宝刀,“呛”地一声拔出,刀刃光寒照射在眼,当真是把好刀。

赵匡胤正色道:“今日我听石守信说,连日来朱秀送老母入宫见太后,朱秀之母和太后谈得来,二人时常在太平宫里谈论佛事。”

“噢?”赵匡义回头看他,英气的剑眉微挑:“兄长是担心朱秀和太平宫走得近,察觉到两年前皇帝受命宝之事?”

“不错!”赵匡胤懊悔苦笑,“此事怪我,那日不知怎地,竟然胆大包天,偷偷取出皇帝受命宝抚弄....唉~”

赵匡义回刀入鞘,拎着宝刀踱了几步,说道:“兄长是担心,李太后和张规会在不经意间把当年之事透露给朱秀?”

赵匡胤道:“此事已过两年,太平宫里一直没有动静。李太后和张规应该不想追究,可万一让朱秀知道,我担心他会禀报官家,一旦下旨追查,我赵家危矣!”

赵匡义也皱起眉头,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谁也不会怀疑朱秀的智慧和机敏,如果被他知道此事,他会怎么做谁也不知道。

房间里陷入安静,兄弟二人皆是沉着脸思索。

赵匡义看看手中宝刀,眼眸一寒,喃喃道:“为今之计,只有在事发前,让李太后和张规永远闭嘴!”

赵匡胤悚然大惊:“你的意思....”

他喉咙滑动了下,不敢说出口。

赵匡义冷冷道:“此事决不能拖延!趁着朱秀尚不清楚事情来龙去脉,想办法制造意外,让李太后和张规永远无法把事情说出口!”

赵匡胤惊怔万分,站起身道:“那可是一国太后....”

“前朝太后而已!”赵匡义不屑冷笑,“官家和她情分断绝,就算出了什么意外,官家也不会悲恸,更不会追究。我们手脚干净些,可保万无一失。”

赵匡胤浑身发寒冒冷汗,喃喃道:“且容我想想....”

赵匡义怂恿道:“为了赵家周全,这个险必须冒!兄长在内殿直多年,在宫里一定有相熟之人,你负责找人,我负责筹划,定能做得天衣无缝!”

赵匡胤负手踱步,好一阵子,才下定决心咬牙道:“宫里有几个太监可用!但具体怎么做,务必再三斟酌!”

赵匡义拍拍胸脯,笑道:“兄长放心,此事包在我身上!”

正说着,屋外响起韩令均的呼唤声:“赵二!赵二!快跟我走!”

赵匡义眼一亮,拎着宝刀兴冲冲出门。

“你去哪?”赵匡胤狐疑道。

赵匡义头也不回:“办件美事,兄长莫多问!”

“这小子....”赵匡胤摇摇头。

和赵匡义商量一番,他心里觉得踏实许多。

这个二弟年岁不大,却跟朱秀一样,是个多智近妖的奇异少年。

赵匡胤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都会找他商量对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