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仙宋 > 第589章 讲故事,教育、警示小公主

仙宋 第589章 讲故事,教育、警示小公主

作者:禁区中的幽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6:49 来源:笔趣阁

想要不使这小小年纪便聪慧过人的小丫头,日后变成自己的敌人,刘行能想到最好的办法也是今早地为她树心志、牢牢地拉在自己的一边。

慧了不知道因为仙踪锁使得刘行心智与意念被分离开,从此以后刘行可以对他藏住心中所想、他却反要被刘行所探知心境知其想了。

不想再与慧了多去纠缠,转身重新拉起赵金珠继续前行的时候,刘行笑微微地开口道:“公主,想不想听故事呀?”

赵金珠闻言,先是愣了一愣,接着说道:“刘哥哥你要讲什么故事呢?是山海经里的故事,还是那些先哲的故事呢?”

“都不是。”听她居然一听到故事,先想起了《山海经》的所谓先哲们的故事,刘行知道这小公主一定是早已将那些故事烂熟于胸了。

别人知道的故事,那便不算新奇了,刘行要讲,自然是要讲新奇、而且是会对身边这个十三小女孩子能够产生深刻额影响的故事。

所以刘行要给她讲故事,而且也是讲给身边的人听。

“我这个故事呀,其实就是发生在我们大宋朝的故事。这个故事呢,就是那位包拯、包侍制的故事。”仍然笑容可掬地看着赵金珠,拉着她的手重新起步时,刘行开始将从后世里听到的故事讲述出来。

那么既然是有所打算才来讲故事,刘行选择关于包拯的第一个故事是什么呢?正是那个也根本不可能发生在包拯身上,却在后世里被广为流传的狸猫换太子的故事。

其实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在历史上确实存在,宋仁宗也确有认母一事。

据历史记载宋仁宗既非皇后所生,也非皇妃之子,而是侍奉真宗刘德妃的宫女李氏所生。

仁宗生下后刘德妃将其收为己子、亲加抚养,后来在年幼时即继了皇位。这样一来呢,刘德妃就成了皇太后。

由于仁宗年幼不能理政,乃由刘太后垂帘听政。仁宗并不知道自己生母是李氏,朝中大臣畏惧太后之威也不敢说。

但刘太后仁慈厚道。当仁宗生母李氏病重时、刘太后将其由宫女晋升为宸妃。

后来李氏病故,刘太后还以皇后之礼给予厚葬。这对一位宫女出身的人来说,也是备极哀荣了。

过了若干年,刘太后逝世后。仁宗左右有人奏明仁宗:“陛下乃李宸妃所生,宸妃死于非命。”

言下之意,宸妃乃刘后所害。究竟如何,仁宗自然要查清。好在宸妃灵柩尚在,于是仁宗亲看开启宸妃之棺察视。

宸妃遗体由于有水银保护。故其肤色就像活人一般,并非被人害死模样。再看她的冠服,确如皇后。这就证明当初宸妃确实因病而死,刘太后也确实将宸妃按皇后礼安葬。

仁宗看到这一切,感慨地说道:“人言哪能相信啊!”

由此可知,刘妃、李妃确有其人,但其事绝非传说的那样。

但到了故事里,刘行则让他变了一个模样、完全就变成了后世里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狸猫换太子”那个故事……

“不对呀!刘哥哥,这故事不像是真的。”

在刘行的牵引下,边走边听。当听完整个故事后赵金珠侧头俏生生地望着刘行道:“本朝之事,我十岁便读过许多起居注、还算是很清楚的。仁宗皇帝确实有认母一时,可是他与包拯做宰相和在陈州做官的时间根本对不上呀!”

听到小公主的质疑,刘行微微一笑:“公主,故事是故事、历史是历史。故事是民间传说出来的,历史是胜利者书写下来的。你看过起居注,那该明白后宫之险恶不亚于朝堂、不亚于天下之争。”

一言微停,接着刘行又道:“这个故事呢,严格地来说其实即便是个民间传说,歌颂了包侍制的清正廉明。可是这也说明了民间与宫内事不是一无所知。宫内所有的事也都必会成为万民关注之焦点。以至于最后被加以演艺、变成故事流传千年。”

听完刘行这些话,赵金珠低下了头,暗暗想到:他这是何意呢?后宫险恶不亚于朝堂,连宗泽都说刘行其志非在夺我大宋江山、志非久居朝堂之上。那他肯定不会有后宫了。

他这是在隐晦地告诉我,不要再想着做他的女人、去与师姐和种七娘子争夺相公的宠爱吗?

历史是历史、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

他这话又是什么意思呢?是在告诉我,无论他怎样做、只要最终取得胜利的是他而非我那知其返回中原、却不知究竟身在何处的父皇与桓哥哥还有南朝的九哥,他便可以随意去书写历史吗?是在警告我,不要干扰他行事吗……

心中如此狐疑,赵金珠却短瞬间之后。在表面上装作一副懵懂地样子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宫闱之事历来都是民间最为好奇、最乐于写入唱词里去的事。可是刘哥哥,这故事除了说明民间认为包侍制清正廉明、忠君爱国之外,还有什么更深层的意义吗?”

其实已将她心底里所想听了个一清二楚,刘行惊骇于她如此小的年纪,居然能这样快递猜出自己话语中的深藏之意,却也隐隐生起了一丝爱才之心。

古有妇好奇才智,助君安邦定社稷。貂蝉一笑除董卓,昭君出塞安胡族。女人的才智如果可用,很多时候会让当权者收获到意想不到的大意外。如果能将这小公主真正的收归己用,那于天下、于未来都将是一件大大的幸事。

在意念中如此盘算着,刘行表面上却是再次微微一笑道:“第一,民心所向无非就是久唱清官谣,希望公主日后无论谁做皇帝,都能劝慰他多用清官、少用你九哥哥身边那汪伯彦、黄潜善之流。”

话略一停,重新拉起她朝前走,刘行继续说道:“其二,我希望公主您以后无论是嫁给谁,都要切记家和万事兴、妻贤夫业兴的道理。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不要做出有违人伦、违背道德的恶行来。”

“其三,防民于口、甚于防川。民间的故事往往表达的都是对美好事务的向往,也都经常会深藏以邪恶先哲都未必很了解的哲理。那是一种大智慧,来源于万民的大智慧。希望日后若是二圣归来后,再也不要出现因言获罪之事、就要公主多多策应和劝慰了。”

接连说出三个理由之后,最后刘行遥望天边、语气变得深沉许多后说道:“女人不得干政,却经常会左右历史的走向。我只是希望公主你在听完这个故事后,能够明是非、懂哲理,知人性、守德行。”(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