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仙宋 > 第573章 孤儿寡母引动农改新策生(下)

仙宋 第573章 孤儿寡母引动农改新策生(下)

作者:禁区中的幽灵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7:15 来源:笔趣阁

无灾荒时,这些储备粮可定期或是达到一定数量后分配给互助社的社员,但分配之前必须地先经过当地县衙审核、批准,以确保储下之粮可以应对一次可能发生之灾荒。

遇灾荒时,这些储备粮将作为第一批赈灾粮,第一时间发放到受灾的社员家庭中去。

在本互助社未受灾,相邻地区有村庄受灾时,这些储备粮可以按照市价由各地县衙优先统一收购、互助社可自主选择卖与不卖。

卖的,日后本互助社受灾粮食不够用的时候,县衙必须优先侧重调拨粮食来救助这样的互助社。不卖的,自然日后受灾、自力不足时县衙有权侧轻倾斜赈济调拨……

互助社的社员家庭所分得的粮食,若是自家有富余、不留作自储之用时,由互助社与里正、保长协调进行集中后,统一进行销售。

所得钱款,合作社取最多不得超过千分之五做正常的互助社维持金。其余的,必须随卖随分、及时分回社员家庭中去。

谁敢截留,视同贪墨、严惩不贷。

以社代村,五至八年后,各地农村不再设保正、里长。村一级以社首为主,镇一级成立一个大的合作社,以社长为主。

日后无论是官商、官督商办还是民间的粮行等收购行当到农村去收购粮食,可以选择直接向农户收购、互助社不得阻挠和干涉以确保农户利益。

但若是遇到奸商、黑心的商人想要恶意压低价格来损害农户利益时,各村、镇的互助社、合作社必须挺身而出来确保本地乡民的利益。

谁敢坐视不理,视同渎职、严惩不贷。

凡是有了互助社的村庄,日后诸如牛马等用于耕作的大牲畜,统一由互助社购买、管理和勾调使用。诸如水渠、耕犁等大型农具,亦由互助社进行集中管理、修缮。

既然要进行统一管理、修缮,则必然每年都会产生一些费用。所以每个社员家庭在每年秋收时,还要适当缴纳一定数额的社具提留款。

但是,这提留的基本原则是不许超过每家每户每年所产粮食的千分之五。

谁敢多收,视同枉法、严惩不贷。

各村互助社的粮食存储。肯定不可能如现在正在全国各地以县做基本单位、投入建设的那些官仓储备库那样方便、安全。

为了避免互助社自行储粮,因管勾不擅导致损失。各县的官仓储备库在现预设基础上按当地田地亩数汇总、上报户部,扩大其规模。

这样做,是为了日后各地互助社一旦自行无法确保储粮不受损时。可以给官仓以最高不得超过千分之五的储备费用去租用官仓存储粮食。

谁敢瞒报田亩数,谁敢在互助社去租仓时弄虚作假、以权谋私,严惩不贷。

回归到出发点,刘行说道此处后又一次皱着眉头看了看面前这母女几人,旋即又做出补充。

各地军功田、抚恤田。在加入到互助社的时候,当提高两成计算。这样做是因为太多的军功田、抚恤田实际上都已经不可能再有壮劳力去与其他社员一起劳作。

那些家庭的壮劳力为国捐躯才使互助社其他家庭可以安稳地种田、过上富裕的生活。

做人要感恩,百姓没有自发性的感恩,朝廷便通过互助社强定出这种“军烈恩”制度来确保烈士遗属不会再因没有壮劳力不能完全耕种好自己田地而受穷、甚至挨饿。

当听到刘行说出这些规定后,那妇人已经十分确定眼前这个年轻人便是那个传说中在五台山一代狂揍金狗,杀得金兵鸡飞狗跳、溃不成军的神奇宰相刘行了。

刘行话才落音,她立即拉上孩子“扑通、扑通”地跪在了刘行的脚下,口中泣声高呼道:“刘相国真心为民、真心为国,刘相国万岁、万岁、万万岁……”

万岁!一听到妇人如此呼喊,站在一旁的梁兴、种雁翎。正在执笔疾书中的雷震全都是为之一惊、同时将目光锁定在了刘行的身上。

万岁那是什么称呼?那是只能皇帝才当得起的称呼。

一个村妇,当街在此处对着当朝宰相高呼万岁,本来世间便一直萦绕着南朝康王制造出来对刘行“今之孟德?”的那定义,若是刘行真的应了这“万岁”之呼,传将出去想再翻身都难了。

刘行是谁呀?当然不会被这样的小危局给套进去。

“真正万岁的不是会人,只会是天下间的万民。”只是淡淡微笑着,刘行走上前去。

边将这母子几人从地上拉起身来,刘行边在嘴上继续说道:“没有单一的人是当得起万岁之称的,哪怕是秦皇汉武。真正当得起这称呼的,是我大汉民族历代以来的万民。没有万民。没有这万里江山的欣欣向荣。没有万民,没有这大好河山的稳固万年。所以大娘子,真正万岁的不是我,而是你等这样的平民百姓才是。”

说话间。刘行将母子几人从地上硬生生拉了起来。

接着含笑继续说道:“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能知天之天者,斯可矣。我所做的只是让大家都能吃饱饭、吃好饭之事。食为天,民为天,王者与我等这些做官的人都不可能是天。所以大娘子你这万岁我是真的当不起、当不起呀!”

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司马迁那本《史记》中记载。当初郦食其说给汉高祖刘邦的话。

李世民的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刘行也一直都在内心深处坚定的认为是读史书得来的领悟,是剽窃了人家阉人第一文豪的思想拿出来翻新使用而已。

但不管是司马迁还是李世民,再或者是那郦食其所说的这句话,一直以来都是刘行坚定相信的真理。得民心者的天下最早是孟子说的,也是刘行能够真正接受那先哲的少数至理名言之一。

任何的道理,只有在能被接受的情况下才是真理。坚信真的理的刘行,在扶起这母子几人后,却将目光重新落在了那两个女孩子的身上。(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