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真的想要造反啊 > 第一百三十一章 谁让我的人过不好年,我就让谁过不了年

“有点意思。汉江晁家的捕奴队被蛮子反杀了,还堆成了京观。”许彦将新传来的战报递给刘初,然后看了一旁老神在在的张著一眼:“不知道老爷子你怎么看?”

“蛮子大过年的过来耀武扬威,我怕丰山陉那边是过不了一个好年了。”张著的眼中闪过一丝杀气。

张家和晁家是姻亲,捕奴这个事情两家各有分工,利润分成。换句话说,这次蛮子算是劫到张著头上了。

“那,依老爷子您的意思,这群蛮子该怎么办?”许彦笑眯眯地问道。

张著伸手做出一个切割的动作:“自然是杀鸡儆猴,不然日后蛮子必然劫掠成风。”

“到也是个办法。不过上次能重创蛮子,纯粹是依靠城池之坚,军阵之严。若是主动深入山林之中去找蛮子麻烦,胜负犹未可知啊。”许彦收起笑容,缓缓说道。

张著皱起眉头看向许彦,两人目光对视起来。良久,张著扭过头:“老夫自然知晓,方才所言不过是一个不成熟的建议而已。”

许彦笑了笑,不多言语。看来张著还是很注重家族利益的,大家道不同,终究不是一路人,以后还是得提防着点。

“我打算将捕奴队的限制放宽一些,允许最多两百人同行。子德你看如何?”刘初仿佛没听见两人的对话,抬头问道。

许彦保持着微笑的表情:“可以。”

强大的捕奴队,可以非常有效地遏制汉江蛮的恢复速度。今日抓几人,明日抓几人,不出一个月,蛮子一个部族就被抓垮了。如今的汉江蛮被汉阳国收拾了一顿,内部又乱了一段时间,正是虚弱的时候,极其适合捕奴队钻空子。料想新的蛮王也没能力召集军队扫荡这些奴隶贩子。

就拿晁家来举例子,和张氏合作之后,晁家直接把家族的私兵拉出来改编成捕奴队,在战斗力这方面,还是有着一定保证的。能弄死几百号人,想必蛮子也费了不少力气,撒网埋伏了好几拨人。

然后那伙蛮子就挨了丰山陉守军的一顿毒打……想想还真有些可怜。

“一百士卒,自身伤八人,杀敌四十三,伤敌百余。打得不错。”刘初了解了双方战损,点头夸赞一句,然后便将战报丢到一边。局势走到今天,这场战斗不过是小摩擦而已,算不上太重要了。甚至整个汉江蛮都已经不被刘初放在心上了。

之前七万蛮子都被锤爆了,现在才过去几个月?刘初怎么想都觉得蛮子翻不起浪花来,光是损失的人口和劳动力就已经很难补充了,更别提汉江蛮保持了上百年的气焰也被一并浇灭。要是蛮子敢闹事,刘初完全不介意再去锤一次,就当大练兵了。

“蛮子杀捕奴队,我没什么看法。双方都是为了自己,真说起来,咱们反倒不占理。但是大过年的跑来丰山陉,拿着几百个人头堆京观,甚至还埋伏我的士兵,这就有些过了。”刘初敲了敲桌子,缓缓说道:“大战之后还能集结起这么多蛮子,要么是大部族,要么是一个地区的部族联合。去查清楚,堆京观打伏击的到底是谁。然后由景云带兵,将领头的几个部族平了。”

“谁让我的人过不好年,我就让谁过不了年!”

许彦和汤永对视一眼,朝着刘初一礼:“诺。”

许彦一手打造了汉阳国的情报系统,建立了刘初的亲军缁衣卫,搜集情报的事情自然是许彦负责。而汤永嘛,经过了几个月的补兵,他这个现役军团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将近三千,虽然依旧没有满编,但是这已经给了汤永足够的自信。

新城攻防战之后,向承的新军里有八百人觉醒了天赋。这次练兵向承直接以这八百人为骨干训练,练到所有新军都能够覆盖那土黄色的光辉才算合格。也就是说,现在汉阳国的现役部队全都是拥有天赋的部队。

这才是几个月时间,汤永军团只补充了三千人的原因。向承除了要进行严格的新兵训练项目之外,还要将天赋覆盖整支部队。这需要改变整支部队的精气神,花费的时间自然就多了。就这样,汤永军团的天赋还暂时处于时灵时不灵的状况,不能很好地控制。

不过再怎么说,有天赋的军队也算得上精锐了。尤其是这个天赋的效果极其稳重,居然是增加士卒的耐力以及体力恢复,极其适合长时间作战或者行军。

“具体怎么办,你们两个自行商议。我的事情还没处理完,忙着呢。到时候把战报给我看看就行。”刘初说罢,低头提笔,接着埋头书写。

再过不久就是学宫正式开学的日子了。不管是学宫还是讲武堂,都由刘初自己担任校长,到时候肯定要露面参加典礼。不过现在刘初最头疼的不是露面时的事情,而是学宫和讲武堂的教材没有准备好。

说起来还是刘初心太急了,打算一口气把事情都办完,结果现在落得个赶工的下场。

学宫没教材的原因很简单,学生大多是阵亡士卒遗孤,要从蒙学识字开始,然后才能教其他东西。现在大晋常见的蒙学识字书籍刘初都看过,和秦代的《仓颉篇》有得一拼。虽然内涵丰富,但读起来晦涩难懂,就算是刘初有两世记忆,读起来都有些吃力,更别说那些不识字的孩子了。

你是用来识字的啊喂,搞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干什么?这种书拿去当教材,简直是在帮倒忙!

相比之下,刘初自己就会背的《三字经》、《千字文》就无比合适了。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或许以后还能走出学宫,传遍天下,为扫盲提供不小的帮助呢。

当然,这两篇文章也不是刘初想用就用的。比如说大篇幅讲述华夏历史的部分就要删除,然后用上大晋本土的典故。这部分工作量就不小,好在刘初自己就有大晋历史的记忆,不管好不好先改一遍再说。到时候再找人润色一下,质量应该不会太差,起码识字够用了。

至于后续的教育,走一步看一步吧。先看看这些孩子学习速度怎么样,然后再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培养。刘初之前已经将很多学科的知识成体系的梳理过一遍,大不了从那堆竹简里拿一小部分过来应付,多教一些科学知识总是没错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