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真的想要造反啊 > 第十三章 江伯信与高文茂

我真的想要造反啊 第十三章 江伯信与高文茂

作者:笙歌迷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7:04 来源:笔趣阁

太阳渐渐朝山下奔去,好似一颗即将熄灭的火球,将整个世界映照成了亮眼的红色。而在这轮落日之下,汉阳王宫显得格外壮丽。

县令县尉最低便是秩二百石。然而光汉阳城里二百石以上的官员数量,完全填不满这庞大的王宫,等人都差不多来齐了,正殿还有一半的面积空着。

众人按官秩高低排座。首位上自然是老爹派来的国相和国傅。这两人都是中二千石级别,从地位上来说除了刘初本人以外,这二人就是最高的了。

国相名叫高盛,字文茂,是个看上去精干的中年人。此人在大晋朝堂上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永宁四年开始,每年都要找皇帝的茬,犯颜直谏几次,经常弄得皇帝下不来台。偏偏皇帝为了广开言路,还不好处理他。

讲白了,高盛就是用皇帝刷声望,树立起自己直谏的形象。

刘初的皇帝老爹是什么人?北狄南蛮说打就打了,心气自然是极高的,怎么可能受这样的气。于是这货从永宁五年之后就再也没升过官,前任太常更是清楚皇帝的意思,把当时三十来岁的高盛明升暗降,往某个养老部门一丢。

然后就再也没这个年轻官员的消息了,直到他今天以国相的身份坐在这里。目前看来,八成是皇帝用来恶心刘初的手段。

这货真要是谏言一些有益的东西,刘初还是能忍的。但是看之前他的谏言,大多都是鸡蛋里挑骨头,这个刘初就忍不了了。他高盛要是敢拿我刘初刷声望,我刘初不介意直接送他去和蛮子交流交流。

至于国傅,姓江名威,字伯信。这是个须发皆白的老头子了,当世有名的学者,知识储备公认的丰富。但是在文化界,这老头却不招人喜欢。因为这家伙也喜欢作死,当众承认了自己是个官迷,并且列出了十条证据。

之后才是重点,这老头直接由己推人,得出了大家都喜欢、都渴望做官的事实,然后还有一批人认同了。

这就可怕了,这年头可是察举制啊。所有人都在炒作,都在刷名气,你忽然抛出来一个官本位,这让某些所谓的名士隐士怎么拉的下脸伸手接官印?这群人可就指望着靠名声混日子啊。

随后,几个大儒站了出来,将江威开除儒籍,表示这是隔壁法家的学问,你丫就是个叛徒。隔壁法家立刻抛出否认三连:我没教他,跟我无关,别血口喷人。

于是江威就从大儒变成了学者,实在是没哪个流派愿意让他挂名了,太得罪人。

而现在这个得罪人的家伙就坐在第一排,离刘初最近了。刘初甚至能从他脸上看到官迷因为得到了官位而露出的笑容。

从一个比六百石的博士一跃成为中二千石的国傅,这个跨越实在太大。再加上江威的官迷属性,刘初有理由怀疑这货现在是皇帝的死忠。

第二排,坐着的就是许彦、向承、田健三人了。这三个家伙现在是内定的九卿,真二千石。刚刚坐上去的时候还有人目光不善,刘初随口介绍了一下三人的职位,那些目光就都消失不见了。

随后是二千石的太守,袁昭。袁昭字中仁,世家出身。在汉阳郡待了三年,也就今年才开始混的好一些,前两年就是扬氏的傀儡。因此袁昭身后一群小吏都仿佛看不见这个太守,直接把袁昭当成了空气。

至于太史令,这个官职才六百石,离刘初已经老远了。不过太史绍这个老头并不觉得这有什么要紧,只是一边喝着小酒,一边对着身旁的空位和刘初来回瞅。

嗯,郡丞秩六百石,座位就在太史绍边上。这老头现在就好奇刘初和许彦打算怎么处理扬家,是现在就借机发难,还是忍上一段时间,积蓄了力量再处理。

就个人的看法,太史绍觉得还是忍一忍比较稳,操之过急容易坏事。

刘初显然是发现了扬家那几个重要人物还是没来,脸色有些阴沉。不过很快刘初就反应过来,换上了一副笑脸,说了几句场面话,缓和了宴会的气氛。

宴会一直开到亥时,刘初才让众人散去。汉阳郡的官员自然出了王宫,只留下刘初这个汉阳王的班底。当然,高盛和江威还是厚着脸皮留了下来。

皇帝丢他俩过来,虽然有掺沙子的意思,但这也不是让他们不干活啊。怎么说也是汉阳国的重臣,马上要开始施政了,不能啥都不知道吧。

“大王,不知接下来的政务该如何?”江威开口问道。他是国傅,理论上是可以逮着刘初骂,刘初却不能还口的。

“这天色也不早了,二位还是回去歇息吧。政务之类的,我交给子德这个年轻人就好了。”刘初摆着一副笑脸,说着赶人走的话。

江威上前一步:“唉,大王。老臣这个岁数,再不做些事情出来,世人可都要以为江伯信不过是庸碌之辈了。大王还是给臣找些事吧。”

刘初看着江威,愣了一下。这是没听出来自己的意思,还是真的想要做点事?要搞事的话,在路上就应该开始指手画脚了吧。

刘初低下头一副思考的样子,随后道:“这样吧,政务我与子德已经安排好了。国相与国傅若有闲暇时间,去编字典可好?此书一旦编成,日后文人要读书识字,可都记着二位的功劳。二位可就要被世人铭记了。”

让两个摆明了是卧底的家伙闲下来找茬?刘初和许彦可没这么傻,早就给这俩人安排了任务,还是一整套的。编完字典只是第一步,字典编完了可以上方言。方言汇总也搞定了,那就去查字源,挖古代的遗迹,抱着龟甲兽骨研究甲骨文去。

反正著书立说在这个年代几乎是所有人都拒绝不了的事情,毕竟能写出一本书,就代表着你这个人在某方面是有着自信的。而且只要你敢写,就有人会去看。

这一套下来,别说江威高盛两个人了,就是两代人也搞不定。没成果能耗时间,有成果刘初还能上来分一点,怎么说也是点明了方向,见面不得分一半。

江威这人就不说了,今年都五十三了,大半辈子过去了,别人提到官迷就江威两个字,跟地球人提到雷电法王就是杨永信一样。临老了有个机会能挽救一下自己的名声,你说江威抓不抓住。

至于高盛,这货没事拿皇帝刷声望是为了什么?可能是嫌官小,想刷声望混个大官当当;也可能是想树立起自己直谏的形象,青史留名。不管怎么说,编字典都能满足他的。只要书成了,高盛再调回中央都没问题。

与编字典相比,给皇帝干活重要吗?再怎么说,两人也是刘初的官,真要是把刘初卖了,他俩也洗不干净。

因此只是略一考虑,两人就告退了。看样子这俩人都打算为大晋的文化事业发光发热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