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真的想要造反啊 > 第一百二十一章 铁官

我真的想要造反啊 第一百二十一章 铁官

作者:笙歌迷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7:04 来源:笔趣阁

汉阳国,庐城。

一个数十人的车队赶在宵禁前进了城门,随后暮鼓敲响,城门不久便关闭,阻挡一切行人进出。

府衙的胥吏此时也懒洋洋地走上街头催促着行人。再过上一段时间,还在街上行走的人就要受罚了。

“这里的地头蛇是李家吧?”刘初坐在马车上,向身边骑着马的刘芸问道。

“是的。”刘芸点头,这次出来她还是负责照顾刘初的饮食起居。

“去县衙吧,这事李家也不好解决。还是我亲自下场比较稳妥。”刘初闭上眼,身体随着马车晃荡。

基建队修路的事情也该提上日程了,最起码几条交通要道和城里得铺上水泥路才行。哪怕是目前弄出来的劣质水泥,也比现在地上的土路要好,至少不会颠的屁股开花。

刘初的思绪慢慢扩散开来。

这些天刘初走遍了汉阳国除庐城外的所有县城,考察了二十一座村子,几乎把整个汉阳国逛了一遍。官吏上报的情况倒是没有弄虚作假,但冷冰冰的数字和文字,总没肉眼看到的事实直接客观。

总体来说,汉阳国内目前的形式还远远达不到刘初的期望。

首先是大旱时扬氏的做法导致许多百姓卖身为奴或者远走他乡,严重破坏生产。如今虽然有所恢复,但粗略估计,起码有数万百姓逃到了汉江郡,这也是今年粮食产量没有回到巅峰的一大原因。

其次就是和汉江蛮的大战。这场战争虽然达到了战略目的,但也延缓了汉阳国的发展速度,并且消耗了大量资源。少府多次集中生产军工用品,水泥产量到现在也完全跟不上,基建计划几乎停摆,至今还在几个水利专家实地考察画图的阶段。

不过倒也不是没有进展。

一来,汉阳国的世家已经明白了形式,暂时不再是刘初的阻碍。

二来开局就抄了扬氏,再加上其他几个世家给的诚意,汉阳国的府库还算充盈。少府和游氏的联合经营,更是源源不断从整个大晋获取财富和资源。

要是今上知道他的宝贝儿子这么有钱,估计都能哭出来。作为一个能把国库用得比脸还干净的皇帝,他最明白什么叫钱多好办事了。

三来,刘初收获了一大批民心。一开始就用永不加赋搞了个大新闻,之后又弄出了曲辕犁,命令少府总结教授耕种的经验,汉阳王的形象可以说是很亲民了。再加上这次走了不少村落,与很多百姓沟通交谈,问题了解了不少,戏却也演了不少。

除了普通百姓之外,士卒也得到了好处。一整套荣誉系统自不必说,身后事也有了保障,死后抚恤,国家祭祀香火不绝。

总而言之,现在的汉阳国内部矛盾暂时消弭,外部威胁已被清扫,国库充盈,天时人和俱备,正是发展的好时机。

刘初右手握拳,轻捶左手掌心。他现在衷心祝愿皇帝老爹活得更久一些,给汉阳国多留几年时间发展。

“县衙到了。”刘芸轻声唤道。

“嗯,让大家尽快休息,赶路一下午了,都累了吧。”说着,刘初就走下了车驾。刘芸亮出身份,一行人直接进了县衙。

这些天刘初将汉阳国境内几座城都逛了一遍,就差个庐城了。因此得知刘初已经到了县衙的消息,县令并不惊讶。

他早就做好了迎接刘初的准备。汉阳王一向务实,所以他也不必一副溜须拍马的样子,县衙后面随意腾出三进院子给刘初一行居住。

“大王,这是您的院子。”

县令卫伋领着刘初刘芸进了院子,十几个卫士将三进院子里里外外搜了一遍,确认安全,刘初三人方才进入房间。

看见房间里的桌椅板凳,刘初不由地露出了一点笑容。能看见自己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改变,还是挺有成就感的一件事。

“伯思,我要的东西呢?”刘初坐下来,看着卫伋。刘芸则转身出去准备茶水,按照刘初的作息,今夜肯定是要写写画画的。

庐城可是李家的地盘,卫伋虽然是县令,但权力并不大,和李家是类似盟友的关系。这次他给李云下了任务,结果李云直接告诉刘初,卫伋是李家的盟友,等到了地方找他就行。

“大王莫急。”卫伋从袖子里取出一卷竹简,仔细辨认了一下:“这是庐城铁官的履历。此人与我一样,是寒门出身,过得很不如意,是个麻烦。”

说罢卫伋又拿出一卷竹简:“这是庐城新发现的矿藏情况,储量还没有确定,但绝对不小,矿石质量也属上乘。”

刘初满意地点了点头。他来庐城,视察防疫情况不过是个幌子,真正的目的是把庐城新发现的铁矿控制在手里。

刚穿越来的时候,刘初还觉得大晋的发展不够全面,几百年的王朝居然还保留了实权诸侯王,这不是给他留空子钻嘛。

但是在接触少府之后,他就不这么想了,那些之前造反失败的王爷们可能并不都是蠢货。

盐铁专营这个政策,大晋已经点出来了,最开始铁官是归少府管理,由各郡自行任命的。然而当大晋经历过第一次诸侯王造反之后,铁官就被划给了大农令,各王国的少府要用铁,甚至需要向当地铁官打报告。

尤其是这些年大晋穷得叮当响,国库连耗子去了都得哭,这种能为国家增加收入的政策就更要抓的紧些。刘初之前去少府,要求打造甲胄、兵刃、箭矢,就被袁昭告知,少府储备的铁完全不够,调用铁需要知会汉阳城的小铁官。

幸好那小铁官和袁昭关系不错,能多给就多给。至于理由——修缮损坏的军械,补齐汉阳国的军械储备,这两个理由拿给谁看都觉得合情合理。

至于研究并生产曲辕犁,更是没人敢阻止。特别是当刘初搞出第一架曲辕犁并且拿耕牛实验过之后,连那些若有若无的阻力也都消失了。

什么叫以农为本?封建国家只要粮食足够,货币什么的全崩了都能玩的转。这一点世家和皇帝都懂,所以刘初这种行为分明是在缓和社会矛盾,给大晋续命来了。谁不同意,谁就是在破坏所有人的利益。

而现在,理由已经用完了。想要大规模开采铁矿,走铁官的路子行不通,必须自己掌握矿场,绕过铁官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