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真的想要造反啊 > 第一百三十四章 对抗世家的道路

“景云回来了吗?”刘初走进政务厅问道。

用了两天半的时间,刘初把张著拿来的政务全部规划完毕。然后刘初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了编写教材中去,短短四天时间,学宫的几本识字教材和讲武堂的入门教材就都初步编写完毕了。

“刚刚回来,这是战报。”许彦伸手将简牍递给刘初。

刘初接过简牍,一挥袖子:“学宫和讲武堂的事情按之前说的,先由子德你代为管理,我还有一些事情要忙。等忙完这一波,我就接手教育。”

刘初话音落下,身后的几个侍女将怀中书简堆放到许彦身旁,三十多卷书简差点把许彦埋起来。

学宫和讲武堂,是刘初要坚持的长远计划之一,是最不可能放手给其他人的部分。

学宫目前还是块试验田。成体系教授知识刘初自己也没干过,上辈子他就不是教育系统的人。所以他只能根据第一批学生的进度一点点推进。等这群孩子都识了字,刘初就会在思想教育之余,将一些数理化知识教授下去。到时候这群孩子弄不好会成为科学大爆炸的源头。

等人数多了,经验足了,学宫模式就可以直接复制到各地,形成一套新的教育体系,彻底打破世家对于知识的垄断。当然,这一点还是有些妄想了,刘初也没把握做到。现在的目标很现实,学宫多培养一些学生,刘初也好减少对于世家子弟的依赖。

汉阳国的开局说完美很完美,说不完美也不完美。就国之后迅速稳住局势,铲除扬氏,痛击蛮夷,坐拥一万大军,发展生产,全国基建,眼看着一个盛世即将到来。可同时,这一切的基础是刘初和汉阳国世家的妥协。没有世家,刘初连合格的官吏都凑不齐,更别谈治理了。

换句话说,刘初自己的命,张家、李家、游家……他们手里都捏了一部分。只要这些世家联合,汉阳国就没刘初容身之地。这让刘初非常没有安全感,也感到了束手束脚,干什么事情都要考虑世家的想法。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初现在很理解,甚至有些佩服自己那便宜老爹干的事情。敢直接对着一票世家喊出后代不准为官,让那些大家族天天喊着党锢,却又不敢有所动作。这件事情干得真的猛。

当然,刘初是肯定不会这么干了。刘明这一套虽然暂时来看效果不错,但看看现在的太子刘原中人之姿,铁定人亡政息,到时候反攻倒算,结果肯定会更严重。对付世家得温水煮青蛙,要有耐心慢慢来,用几代人的时间把世家推进深渊。

至于能不能和世家和谐共处……

说到底,世家和君主是两个阶层。国家是君主所拥有的,而世家却在挖国家的根。任何一个明君都得明白一个道理——世家可以联合,可以妥协,但不可能是忠实的战友。必要的时候,百姓才是君主的亲兄弟。

有些人觉得古代百姓愚昧,因为他们总认为坏的是官吏,皇帝总是好的。但理论上这没有错,无论是世家还是官僚,都是要压迫百姓的。只有皇帝为了维持国家存续,为了自己的利益,有时会选择和百姓站在一起。错的是很多皇帝完全不懂这个道理,甚至有的懂这个道理,却不愿意给底层百姓一个足以生存的环境。

学宫就是刘初应对世家的底牌之一。造纸术加上科举虽然可以消灭世家,但那起码得几百年时间,刘初等不起。起码在有生之年,这个情况要有改善。

至于讲武堂,那就简单多了。讲武堂说白了就是军官学校,主要的作用就两个。

一是培养一批优秀的中级乃至基层军官。想教一个军神出来,那确实有难度,太看一个人的天赋了。有些猛人不读兵书都能打出逆天的战绩,根本没处说理去。但是军神教不出来,批量生产基层军官却是可以的。只要能做到整体素质上去,军神来了也得头疼。说到底战争史上以少胜多都是上兵法的战例,以多欺少才是最普遍现实,硬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怎么培养基层军官……学戚继光就行。凡是看过戚继光兵书的,都会被其中细致的内容所震撼,那真是手把手教你处理每一个细节问题。只要按书上的严格执行,那就超过绝大多数军队了,成为优秀的基层军官不成问题。

二是加强刘初本人对于军队的控制。这一点没什么好说的,凡是对军事史熟悉的,都知道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军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李罡李正这两个李家兄弟都已经凭着军功在军队里混出头了,不出意外以后也是军团长的人选。刘初可不想自己在军队里的影响力被这两个家伙反超。

刘初现在坐在汉阳王的位置上,总有些事情是不得不考虑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话刘初无比的认可,军权这东西一定要握在自己手里。汉阳国的军队可以由世家子率领,但不能由世家拥有。

真要搞到孙十万那个局面,连军队都可以世袭继承,那么打压世家将会变成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正规军和世家私兵一定是要分开的,军权落进别人手里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

“好,等下我就通知景云,筛选合适的军官作为学员进入讲武堂。”许彦随手拿起一卷教材:“那,学宫和讲武堂什么时候开学?”

“英烈塔不是已经造好了吗?就在英烈祭典之后吧。第一日将战死士卒的灵位迎入塔中供奉,学宫和讲武堂的学员旁侧观礼。第二日就是学宫讲武堂的开学典礼。”刘初几乎是立刻回答道。

学宫的孩子是阵亡士卒的遗孤,讲武堂的学员是阵亡士卒的袍泽,没什么人比他们更适合参加英烈塔祭典了。

“这时间不错,到时候正好用英烈去激励他们。”许彦仰靠到椅背上,伸了个懒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