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新唐朝王爷 > 第58章 成品

新唐朝王爷 第58章 成品

作者:头条帝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0 03:43:08 来源:笔趣阁

丽政殿内,太子李建成坐在首位,左边是文臣的代表,右边是武将。

杜言只能坐在文臣一边的最后面。

按理说来杜言是没有资格坐在这里的。不过现在情况特殊。

一种日产一万本的印刷术,那可是天大的事,特别是现在知识掌握在世家手中的时代,这活字印刷术对李家来说太重要了。

李建成显得很精神,看着自己东宫的属官,开口说道:“今日是值得高兴的日子,太保也终于官复原职,现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宣布。”

李建成说完,文武两边的属官都严肃地听着。

“现在工部郞中杜言,就是太保的嫡长子,发明了一种可以日产一万本的印刷术,嗯……叫活字印刷术,父皇刚刚已经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由杜言直接指挥,此印刷术直接归本东宫管理。”

啊!

听到日产一万本的印刷术,大家都倒吸口冷气。

现在的雕版印刷他们是知道的,费财力物力不说,还很慢。

那得相当熟练的雕版工匠才可以胜任,稍有不慎一个笔画雕画就前功尽弃。

日产三四千已经顶天了。

下面的文臣武将纷纷小声议论起来。

“这……殿下,臣是不是听错了?”左春坊中允王珪看着太子问道。

“哈哈,刚刚我也是这么认为,是与不是你直接问杜郎中就是了。”李建成高兴地说道。

杜郎中,搞得以为自己是个赤脚医生似的。

杜言听到太子这么称呼自己,有些不适。

王珪看向了杜言。

杜言知道这些人是自己父亲的同事,也是自己的长辈,恭敬地说道:“诸位叔叔,太子说的没错,新的活字印刷术效率是比现在的雕版印刷高,一万本还是保守的,估计会比这个还高。”

杜言现在也不私藏了,接着说道:“活字印刷术现在我在家已经成立了一个小的印刷作坊,效果很好,五个匠人跟几个仆人,一个上午不到就已经印刷出了十几本,这还是考虑到家里纸张不够的情况下,要是纸张足够,估计一天印个几百本不成问题……”杜言把在家里成立的那五名匠人的印刷坊的事说了出来,当然了关于技术的问题杜言可不能说。

“杜言,你是说,你在家里已经成立了一个小的印刷坊?”李建成听到有一个现成的,很是高兴。

“是的,太子,不然我那十几本《三字经》是怎么来的,我可不会抄书,字……不太好看,嘿嘿。”一想到自己的毛笔字,杜言有些不好意思来。

咱那毛笔字在这些书法家面前就不要说了。

听到杜言为了给自己弟弟妹妹启蒙,不但编了本书,还发明了一个比雕版印刷还进行的印刷术,在坐的文官,包括武将,个个眼冒金光。

有羡慕的,有嫉妒的。

李建成激动地说道:“这样,我一会就父皇奏请,把你府上的那一个现在的印刷坊转到这里新建立的活字印刷术的作坊来,怎么样?”

“放心,亏待不了你,我会做些补偿。”李建成补充地说道。

“应该的,应该的。”杜言说道。

李建成皱了一下眉头。

“啊,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让他们过来那是他们的福气,我没别的意思。”

哈哈——

听到杜言的话,大家笑了起来。

关于李建成把自己的印刷坊“收归国有”的事,杜言并不反对。

现在朝庭都要成立一个活字印刷坊了,自己家里就不能再有一个,不然,这是跟朝庭对着干。

关于那些匠人的前途,杜言也乐于见到他们能够吃国家饭。

“太子,我有个事情要问,咱们成立后,要先印刷哪本书先,这是现在要决定下来的,好让他们过来后好雕刻什么字先。”杜言想到印刷书本的事。

“嗯,这是要考虑,我再跟大家商量商量,再写个奏折跟父皇汇报一下,明天就会有结果,你回去后把所需要到的材料,什么样的匠人,还有什么东西,都写清楚报上来,好让将作监他们去做。”李建成说道。

看到自己儿子能够坐在这里跟东宫的属官们商量事情,杜伏威坐在那边看着杜言平静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一点不慌张,心里感到很是欣慰。

接着李建成跟自己的东宫大佬们商量应该先印刷哪些书的事情商量着。

最终的结果是四书五经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把这几本书呈了上去。

不过在最后的结果则加了几本,那就是杜言编写的那本启蒙读物《三字经》跟《百家姓》。

特别是《百家姓》,这是李渊最想看到的。

你们世家不是自以为自己比别人还高一等吗,连朕这个皇家,想嫁个公主给你们,你们都拒绝。现在怎么样,《百家姓》里还不是排在我李家的后面?

那些世家的官员反对很是激烈,谁都认为自己的姓氏应该排在前面。

这个姓郑的说应该他们排在前面,那个姓王的则说应该是他们,那个姓崔的说不对,应该是他们……

为此大家吵了一番,差点动起手来。

大家都找到杜言这个作者这里来。

杜言则把皮球踼回给了李渊,说自己说了不算只听陛下的,陛下让自己怎么改,自己就怎么改,找自己没用。

大家一听,好嘛,这事人家李渊还同意吗?

这不是明摆的吗?

最后也只好作罢。

不过好在大家都是排在第一行,最后反对无效也只好作罢。

这个时候公务员的办事效率就是高,杜言把所需要的东西都汇报上去,不到两天的时候人员、物资都配齐了。

当然了,雕刻所用的材料则由原来的木变成了铅。

朝庭吗,肯定不缺这些东西,就是缺了,李渊也想办法凑齐。

从杜府里调来的五名匠人,现在则抽调为“国有”当起了高贵的唐朝公务员,吃起了国家饭。

为此,这些原本是杜府的奴婢的人摇身一变成了公务员了,他们对杜言那是非常感激。

因为他们知道,要是杜府不放人,朝庭也不可能从百姓手里抢人。

杜言则以这五个人为组长,按照后世的流水线作业法,把大家分为几组。

雕版组,排版组,印刷组,组装组,最后从国子学抽来两个李渊最信任的博士为最终的编辑审核。为了避免技术泄露,杜言还把每一组按照人数的多少分在一个个小院里面,相互间不知道对方做的是什么。

两个李渊直接委派过来官员则在一个小院里面,印刷出来的成品则由印刷组的组长拿到编辑那里进行最后的审核。

从雕版组雕刻的一个个字,按笔画顺序存放在一个个货架上,然后就是排版组的人过来从货架上拿着进行组装排版,到后面的印刷组的人进行印刷,印刷出来的样本给两个审核编辑进行审核无误后进行大批量地印刷,印刷出来的一页页成品则由最后一道工序的组装组装订成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