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李世民座下第一搬砖工 > 第174章 九锡之礼

李世民座下第一搬砖工 第174章 九锡之礼

作者:无酒不出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0 03:53:15 来源:笔趣阁

鉴于众人西还的强烈意愿,宇文化及留下左卫将军陈稜守江都,自劫萧皇后、秦王杨浩等,出发江东,拟还长安。沿途仪卫甲仗,悉拟乘舆。夺江都人舟楫,取道彭城水路,陆续启行。

行至显福宫时,虎贲郎将麦孟才、虎牙郎钱杰找到折冲郎将沈光密谋:“我辈受先帝厚恩,如今却向叛逆弑帝之人俯首,为其做事,受其驱使,试问有何颜面活在这人世间,将来又有何面目去见先帝?我们筹划诛杀宇文化及,为先帝报仇,即使身死也不留遗恨!”

听此话语,沈光泣不成声,哽咽道:“将军所说的正是我想做的事情,我愿与将军一同赴死!”

麦孟才于是纠合一批感念先帝恩情的旧部,共有数千人,打算在大部队清晨起身出发时,军中防备处于松懈时,发起对宇文化及的袭击。

不料有人口风不紧,计划泄漏。宇文化及在夜间便与心腹偷溜出营,派人去告知司马德戡等人,派兵讨伐麦孟才等人。

夜里,沈光听到营内喧哗,料是事发,当即手持长枪杀进宇文化及营帐,但空无所获。恰巧遇到一个参与叛乱的内史侍郎元敏,沈光一枪将其捅杀。

此时司马德戡引兵围了上来,沈光及其麾下数百战士皆奋战至死,没有一人投降。麦孟才等人也战死。

宇文化及等人乘船到达彭城,无奈水道不通,于是四处抢夺百姓牛车,得二千辆,载着宫人珍宝继续上路。所有戈甲戎器,无车可载,统令军士背负前进。

由江都回长安,路途遥远,将士疲敝,相互嗟叹不已道远。

司马德勘和赵行枢本是江都叛乱的牵头之人,不料随着宇文智及的加入,最后叛乱胜利的果实落入宇文兄弟手中。看着宇文化及自任大丞相,宇文智及任左仆射,总揽朝政,两人心生不忿。

而且两人当日叛变,是因为杨广残暴、穷奢极欲,可如今这个宇文化及有过之而无不及,令他俩更是愤怒。

司马德戡暗中找到赵行枢,道:“当日你拉拢宇文智及,实在是大错特错!当今拨乱,必须是英贤才能成功。宇文化及昏庸无能,身旁围着的又是一般群小,将来必败!这样下去,我们该怎么办?”

赵行枢颇为自信,道:“不用慌,他上位全靠我们,既然如此,废了他又有何难?”

两人拉拢李本、尹正卿、宇文导师等将,谋划袭杀宇文化及后,改立司马德戡为主。

他们暗中派人前往曹州,密结孟海公为外助,孟海公也做了回复。哪知宇文化及虽然恶贯,但尚未满盈。孟海公回信尚未到达,司马德勘等的机谋已泄。

宇文化及以出猎为名,召司马德勘、赵行枢等人同行,暗中在营帐下藏着伏兵,等司马德戡等人到达,一声令下,伏兵齐出,将毫无防备的司马德勘等人一并拿下。

宇文化及责问司马德戡:“我等同心戮力共定海内,同生死共患难,如今大事始成,大家一起共享富贵,你又为何谋反?”

司马德戡啐了一口,斥道:“我等杀昏主,是因为苦其**。没想到推立足下,竟然比昏主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了天下百姓和苍生,不反你反谁?”

宇文化及不怒反笑,道:“好一个乱臣贼子,还知道为天下苍生着想,那本相就成全你,看你是否能流芳百世?哈哈哈……”

说完,命人用白绢把司马德戡勒死,死法如杨广一般。其余同党十余人,一并被杀。

孟海公闻辛,畏惧宇文化及的实力,准备好慰劳的物品,率众迎接宇文化及。

到了四月,且说西京长安城内,由于李渊总揽朝政,少帝杨侑无所事事,又每日担心李渊会杀害,为了苟活于世上,找了一个李渊功德盛大的理由,下了一道诏书,赐给唐王李渊十个郡,进李渊为相国,总百揆,唐国置丞相以下官,又加九锡之礼,赐殊物,加殊礼等。

铁纲靖只记得那诏书非常长,长过电视上看到的裹脚布,至于诏书内容,他也听不懂,只记得第一句:于戏!维尔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录尚书大丞相、新除相国、总百揆唐王……

后面是长长的一篇吹嘘李渊功德的文辞,说什么“王释位同谋,总伐千里……”又说什么“王投袂义举,星言电迈,取霍邑如摧枯,举秦关如反掌。克清河渭,志存匡复……”还有说“王大誓师旅,兴言感慨,荡清上国,拯厥赘旒,暴市焚尸,并枭元恶……”

这些文辞对从小读书不用功的铁纲靖来说,只能用佶屈聱牙来形容。整个诏书中,他只记得有一句话不断重复,即“此又王之功也”。他大概数了一下,这句话出现了不下十五次之多。

但李渊对九锡之礼坚决辞却,对僚属们说:“尧、禹、汤、武王分别以不同方式登上王位,但都是以其至诚上应天意、下顺民情,不曾听闻在夏商之末效仿唐尧、虞舜禅让。少帝若是明白这个道理,必定不会做出这等不知礼的事情来;若是少帝不明白这个道理,我若自己尊崇自己,又假意推让,这是我平生打心底也不愿做的事情。”

于是李渊只接受把丞相府改为相国府,辞谢了九锡之类的殊礼。

铁纲靖一开始只道李渊像以前那样,假意推辞一番,最后会欣然接受九锡之礼,但观察数日,始终没有动静,才确信这次李渊是真的拒绝了九锡之礼这样的殊荣。对此,他心中颇为不解。

好在这时刘树义跳出来给他普及了一下九锡之礼的历史知识。原来九锡之礼是天子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的九种器用之物,是最高礼遇的表示。

九锡是指车马、衣服、乐县、朱户、纳陛、虎贲、斧钺、弓矢、秬鬯(音同巨唱)等九种特赐物品。对应九仪之命,一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赐则,六命赐官,七命赐国,八命作牧,九命作伯。这荣誉和待遇之高,直逼君王之位。

九锡之礼兴于西汉,盛极于魏晋,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加九锡之礼的是王莽。再往后,获得九锡之礼的有曹操、司马懿、司马昭等。

听到这里,铁纲靖渐渐有些明白了,王莽篡位成立新朝,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篡位建立晋朝,可见加九锡之礼后,接下来就是篡逆之举。

在南北朝时期,九锡之礼更为兴盛,南朝四朝宋、齐、梁、陈的开国皇帝刘裕、萧道成、萧衍、陈霸先都曾从前朝受九锡之礼,然后创立新朝。隋文帝杨坚也是受了九锡之礼,然后建立隋朝。

介绍到这里,刘树义道:“这下你明白了吧,历史上受了九锡之礼的权臣,接下来就是逼皇帝禅让,所以禅让也是随九锡之礼兴盛而兴盛。”

铁纲靖恍然大悟,原来九锡之礼已经成了篡逆的代名词,难怪李渊拒绝九锡之礼,原来是怕被背上骂名。

不过他猜想,即便李渊拒绝了九锡之礼,下一步只怕就如前朝演示那般,要逼少帝杨侑禅让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