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李世民座下第一搬砖工 > 第230章 不应天命

李世民座下第一搬砖工 第230章 不应天命

作者:无酒不出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0 03:53:15 来源:笔趣阁

别无他法,别无他法,别无他法……

萧铣只能仰天长叹,扫视了一眼群下大臣,道:“上天不佑我梁朝,势难再支撑下去,若是非要力屈才降,只恐满城百姓必蒙患难,奈何因我一人的缘故,贻害百姓,令江陵城生灵涂炭乎?罢了罢了,不如早日请降便是,早日了结,百姓少受一日患难。”

于是命太牢入告太庙,然后下令开门出降,守城将士们皆为之痛哭。

萧铣率群臣穿上出丧用的麻服,扎上头巾,到唐营谒见李孝恭,惨然道:“罪当死者,为萧铣一人,百姓无罪,请勿杀掠。”

一旁的铁纲靖听了甚是感动,难得有一个君王,自己性命不保,还牵挂着自己的百姓,只可惜萧铣能力不行,天下终究是李唐的。

面对萧铣的请求,李孝恭一口答应,可等到率军进入江陵城中,诸将开始大掠,而他竟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不管。

萧铣的中书侍郎岑文本见状,急忙向李孝恭请求道:“江南百姓,前遭隋朝暴政,后又兼天下群雄峰起,战祸连绵不绝,可谓是受苦不堪。百姓们日夜延踵跂颈,仰望真主到来。今日王师到此,所以萧氏君臣、江陵父老决计归命李唐,让百姓免受苦难。今若是纵兵抢掠,只怕从此江南一带士民对李唐失望,恐怕从此以后,李唐征讨江南,将处处遭到顽强抵抗,没人肯归附了。”

经人点醒,李孝恭拍手称善,于是严申军令,禁止杀掠。

但唐军将士们不干了,向李孝恭进言道:“梁朝的将帅负隅顽抗,死有余辜,请籍没他们的家资,用来犒赏将士们。”

铁纲靖看不下去了,这几年跟随李世民东征西讨,他对将士们的贪婪早已看得一清二楚,若让他们以此为借口籍没梁朝将帅家资,只怕会趁机抄没江陵城中所有大户人家,乃至劫掠寻常百姓,到时必然怨声载道。

他当即劝道:“李唐大军乃王者之师,向来是义声载道,为天下士民所仰望。梁朝将帅为主抗敌,实乃忠臣,为何要将他们等同于叛逆之人?若因此籍没其家资,以后谁敢归附,李唐何时才能一统天下?”

李孝恭还算是一个明白人,再次严申军令,禁止劫掠,众将士见此,也不敢违抗。于是唐军秋毫无犯,城中安定,鸡犬不惊,受到全城士民的拥护。

南方州县见唐军是仁德之师,纷纷闻风依附。萧铣的援兵从四处前来,有十来万,听闻萧铣已降,江陵已被平定,便顺水推舟,全部解甲归降。

从八月唐军开始发起进攻,到十月江陵城陷,在李靖的奇谋妙计下,仅用了两个月就让萧梁亡国,萧铣被俘。虽说萧铣无能,但也展现了李靖用兵如神,这是李靖第一次如此全面地显露军事才能。

镇守在夔州的李玄霸每日是无聊至极,加上在这南方之地言语不通,心情更是郁闷,时常后悔没有随军出征。但每次见到波澜壮阔的江面,便又打起了退堂鼓。就这样每日在犹豫不决的煎熬中度过了两个月,终于再次见到铁纲靖。

听闻李孝恭要押送萧铣到长安,他便自告奋勇一路护送,其实是迫不及待想回长安,同行的当然还有铁纲靖。

到了长安,李渊见到萧铣,诘责他不识天下大势,负隅顽抗,惹出不少战祸。

萧铣不似王世充那般跪下哀求,倒也颇有骨气,长叹道:“隋氏失鹿,天下群雄共逐,我萧铣不应天命,因此失算,你若以此为罪,大不了一死罢了。”

李渊道:“阶下之囚还大言不惭,朕便成全你求死的意愿。”当即下发诏令,在都市把萧铣斩首示众。

萧铣是西梁宣帝萧詧(chá)的曾孙,是唐朝大臣萧瑀的子侄辈。他少时孤贫,靠卖书为生,后因萧皇后的关系,被隋炀帝提拔为罗川县令。大业十三年起兵,自称“梁公”,义宁二年,即武德元年,称帝,设置百官,全部依照西梁旧例。从他起兵自称梁公,到被唐朝所灭,总共历时五年。

接下来是论功行赏,李孝恭被任命为荆州总管,李靖得封为永康县公,兼上柱国,命其招抚岭南。

至于铁纲靖,不过是去打酱油,既无赏也无罚。他倒也不在乎,只要不被罚已是烧高香了。只是他心里为李靖叫屈,立下如此大的功劳,爵位却只是一个县公。对比李世勣,不过是借花献佛,献上李密属地的军民户口,不仅博得了“纯臣”的美誉,还获封国公,拜为黎阳总管,获赐“李”姓。

铁纲靖也就在心里发发牢骚,不敢强出头,在李世民当上皇帝之前,他还是乖乖夹着尾巴做人,别给自己找麻烦。

回到长安,既然李世民没被派去征讨刘黑闼,铁纲靖身上事情也不多,便去新开的文学馆图个新鲜,但是看着房玄龄、姚思廉、孔颖达等人在那里摇头晃脑讨论经史子集,一则他听不懂,二则觉得实在无趣,去了两回之后再不敢踏上文学馆一步。

可是回长安不久,他发现不时有天策府的府僚被派出去补外官,比如尉迟恭就被派去边境抵御突厥。他跟李世民提及此事,李世民道:“我已发现了,只是圣旨不能违抗。”

缺少政治智慧的铁纲靖道:“这样下去,天策府的人就越来越少了。”

李世民发出一声轻微的叹气,道:“这正是圣上的意思。”

铁纲靖这才恍然大悟,如今的李世民已经功高震主,掩盖了太子李建成的光芒,因此李渊要削弱李世民的势力,为李建成将来铺路。

他想起了“玄武门之变”,只是他这个学渣已记不起来是哪一年发生的。不过以他看过电视剧和小说,既然王世充、窦建德已平,萧铣也被诛,就剩下一个刘黑闼,应该过个两三年就可能会发生。

过了几日,又是一道诏令下发,把天策府兵曹参军杜如晦派往陕州任长史。

铁纲靖一听,惊了,他清楚杜如晦的分量,在随李世民征伐时,李世民许多运筹帷幄是参考了杜如晦的意见,而且军中许多事情,在杜如晦处理下井井有条。此人若是被调离,只怕李世民身边少了一个重要的参谋之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