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李世民座下第一搬砖工 > 第40章 义不容辞

李世民座下第一搬砖工 第40章 义不容辞

作者:无酒不出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0 03:53:15 来源:笔趣阁

第二天,李世民传来了好消息,他已在李渊军中给刘树义等人补了裨将的职位。

刘树义带上马槊,背上强弩,骑着乌骓马,直奔李渊军营,加入了李渊大军。

这一次是晋阳四少第一次正式以军人的身份出征。

到了军营,刘树义便深藏体内,将身体交给铁纲靖自由操控,打战这种苦力活他没兴趣参与。

铁纲靖见李渊大军人数并不多,预计不过是数千人,难以称作大军,只能算是一股。

颇为不解的他问道:“世民兄,雁门之围的时候,唐公的勤王大军有数万人,怎么现在只有数千人,其他人去哪了?”

“树义,你忘了,我们是府兵制,不打战的时候,士兵自然是回家去了。”李世民笑道。

铁纲靖一拍脑袋,很是懊恼,真是一个猪脑壳,上次刘树义跟他解释过,怎么就忘了。

“没忘,哪能忘呢?”铁纲靖强行用笑掩饰尴尬,然后道:“我只是觉得我们这次是去边境对抗残暴的突厥,只带这么一点兵马,不够看吧?”

“你别小看这些兵马,这可都是精兵强将,唐公亲自带队训练出来的。”丘行恭不知道什么时候过来的,笑呵呵插嘴道。

“丘将军说得没错。”李世民道:“而且这次我们是去守边境,只要防止突厥不突破关塞就行,不是跟突厥正面硬刚。”

铁纲靖略显失望,道:“这样啊,那我的骑射绝技岂不是难有用武之地?”

“这个你尽管放心,到时候是大有用武之地。”

一行人跟随李渊的大队人马来到马邑,早有马邑郡守王仁恭接着,两处人马会合在一起,不过是五千余人。

此次备守边境,李渊其实不愿意来,但是诏书一下,他不得不来。不管怎么说,皇上让他带兵守马邑,防止突厥越冬前在边境大肆劫掠,是对他的信任。

雁门之围,他是各郡第一个带着勤王大军赶到的人,皇上认可他的忠心,才没有剥夺他的兵权。否则这次皇上见到他,定会想起“李姓当为天子”的谶言,以皇上爱猜忌的性格,说不定会像对付郕公李浑那样对付他。

当然,平时李渊掩饰得很好,在老婆窦氏逝世后,耽于酒色,声色犬马,表现出一副胸无大志的模样,让皇上认为李渊并不会对他构成威胁。

为了避免皇上猜忌,收到皇上旨意的李渊,毫不犹豫就组织数千人的军队,直奔马邑。而他的这个心思,只有李世民清楚。

安排士兵在城中驻扎后,将领们跟随王仁恭来到了郡守府,府中早已备好了接风洗尘宴。

铁纲靖在郡守府中意外发现李靖也在,立刻上前欣喜地抱住李靖,道:“药师叔,没想到这么巧,在这里能遇到你,我还以为你一直在晋阳呢。”

等两人分开,李靖才道:“我被皇上任命为马邑郡丞,协助王郡守守护边境。”

“可是皇上怎么会突然想到你?”

“嘿嘿……”李靖神秘一笑,道:“你心中知道就好,不必说出来。”

“哦——我明白了。”铁纲靖笑了,无疑是李靖托了哪位大臣在皇上耳边吹了吹风,才让皇上突然想起这位名声在外的将才。

李世民见到李靖,也过来热情打了招呼,聊了一下马邑及突厥的情况。

李渊和王仁恭互相介绍了双方的将领,大家互相寒暄认识了一番。

而王仁恭对一位彪形壮汉做了特别介绍:“此人乃我的爱将刘武周,骁勇善射,好结交豪侠。曾在太仆杨义臣帐下,参加了三次征伐辽东,以军功授建节校尉,后升为鹰扬府校尉。我见其征辽后闲居在家,特用礼遇将其请来。”

“刘武周?”铁纲靖一声低呼,这个名字他知道,电视剧和小说中都出场的人物,是阻碍李世民一统天下的一大反王。

听到惊呼的李世民问道:“树义,你知道此人?”

此时刘武周站起身,向在座的众人拱手道:“末将得到郡守的抬爱才有今日,以后还望各位将军多多关照,一起守边境、杀突厥。”

铁纲靖看了看站着的刘武周,举手投足确实有豪杰风范,转而低声对李世民道:“世民兄,数年后,此人将是你大展宏图路上的敌人,不可小觑。”

当前时机未到,不便说出此人是阻止大唐统一的反王。

对于铁纲靖的话,李世民也是心中一惊,他惊讶的不是刘武周这人,而是惊讶铁纲靖似乎猜出了他心中的帝王抱负,故作不解道:“你何以知道?”

这下轮到铁纲靖不便明说了,只能搬出术士之说,道:“我略懂一点未卜先知之道,此人长相凶猛,容易占卜。”

“原来树义你还有这等绝技,以后要向你多多请教。”李世民将信将疑,对刘武周多了几分注意。

“世民兄,没问题,我义不容辞。”铁纲靖对偶像的请求是从不拒绝。

双方介绍完毕,各自坐定,觥筹交错,酒杯碰得叮当响。

那边李渊和王仁恭已经客气上了。

李渊道:“郡守下面精兵强将众多,我李渊奉诏前来,不过是锦上添花。”

“唐公,你这话太谦虚了,我王仁恭正在为防备突厥发愁呢。你想啊,深秋过去就是冬天,塞外的草已经枯黄,突厥人马上就要过冬了,定然会找机会到边境劫掠一番,好储备物资过冬。马邑城内兵马不过两千余人,如今唐公带着数千兵马驾临,好比及时雨,我们是久旱逢甘霖。有唐公坐镇马邑,我王仁恭总算是可以睡一个安稳觉了。”

王仁恭捋着花白胡子奉承李渊,从年纪来看,王仁恭比李渊要大好几岁。

李渊夸道:“郡守才是真的谦虚,想当初您随太尉公(即杨素,死后谥太尉公)讨伐突厥,驰骋大漠,威名远扬;后来又随太尉公平定汉王杨谅的叛乱,功勋卓著;辽东之役又屡立战功,被皇上拜授左光禄大夫。郡守是身经百战的名将,我李渊实在是自愧不如。”

王仁恭抓着李渊的手,道:“唐公,你这就见外了,唐公带兵有方,天下皆知。讨捕群盗,更是所向披靡,所到之处,盗贼纷纷望风而降。雁门之围,唐公更是迅速募得数万大军,最先赶到雁门勤王。唐公急皇上所急,又有仁德之心,天下百姓均颇为敬仰。”

双方都是官场历练多年,打太极个个都是炉火纯青的高手,丝毫不落下风。就如推手,你推回来我推回去,互相吹捧,给足对方面子。

铁纲靖听着两人互捧,是暗暗心惊,这官场的道道太多,水太深,他一个搬砖工若是陷入里面,只怕不被道道绕晕,也会被淹死。

官场如战场,也讲究心理战术,表面上相互之间吹捧,谁知道背后会不会使坏,捅刀子。

将来他成了大唐开国功臣,步入官场,能否在官场中自由翱翔?只怕很难。他是杠精之神,多数时候为了抬杠而抬杠,这种情商低的行为只怕更容易得罪人。看来以后的言行要小心为妙。

和李渊、王仁恭一桌的李靖,始终只是微笑地望着众人,没有出声。铁纲靖看得暗自佩服,没想到药师叔此时惜字如金,看来三缄其口或许是一个不错的保身方法。

这时刘武周端着酒杯过来,道:“刘某久闻‘晋阳四少’的威名,个个是青年才俊,尤其是唐公的二公子,有勇有谋,更有一手神箭绝技,是人中少有的俊杰。”

“刘将军过奖了。久闻刘将军骁勇善射,屡立战功,世民是非常佩服,以后还望刘将军多多关照。”李世民打起太极也是滴水不漏。

铁纲靖心想,这就是官场哲学。此前云定兴已给他上了一课,今天的场面又是一课。

刘武周颇有雄才,若是没有那么大的野心,能为李世民所用,倒是一个很不错的帮手。可惜历史选择了他做反王,且走在李世民的对立面,注定没有好结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