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李世民座下第一搬砖工 > 第140章 祸不单行

李世民座下第一搬砖工 第140章 祸不单行

作者:无酒不出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7:39 来源:笔趣阁

李渊走出寝宫不过几步路,拐角处忽然钻出裴寂,打着哈哈道:“唐公,好巧啊,这么早不在温柔乡多待一会儿,急着去干什么?”

这裴寂其实早已等在寝宫外,里面的动静也听得一清二楚,见李渊要走,才装作碰巧遇见。

李渊心情糟透了,见到裴寂,一把扯住,疾呼裴寂表字,道:“玄真,你干的好事!你莫非是要害死我妈?”

裴寂堆着笑脸道:“唐公,你乃一代豪杰,为什么这般胆小?莫说收纳一两个宫眷这等小事,就是那大隋江山,只要唐公您愿意出手,也是唾手可得。”

又提这一茬,李渊急忙斥道:“你我都是杨氏臣子,为何说出如此大逆不道之言,这不是自惹灭门大祸吗?”

将宫女献给李渊,若是传到杨广耳中,裴寂也是要被灭门,所以他横下心,道:“叛逆之言算什么,昨夜唐公颠鸾倒凤之时可曾想过灭门大祸?”

“你……”李渊一时语塞,竟说不出话来。

裴寂忽然双膝跪地,一把鼻涕一把泪道:“唐公,并非我裴寂要逼你,实在是想为你着想,为你分忧。有道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今主上失德无道,百姓穷困,各路反王已经开始逐鹿,即便是晋阳城,若非唐公镇守,只怕早已沦为战场。唐公你手握重兵,名声响彻宇内,又有天象预示,而令郎世民也已暗中储备将士、豪杰,何不乘机起义,吊民伐罪,经营帝业呢?”

李渊听后稍作沉思,嗫嚅道:“万万不可,我李家世受国恩,岂可变志?”扭头就走。

裴寂起身追上,要再劝说,忽然一名士兵飞奔入晋阳宫,报道:“突厥兵杀到马邑,两位副留守请留守大人速速回署发兵,截击外寇!”

听到此紧急军情,李渊哪里还顾得上裴寂,匆匆回到衙署,只见副留守王威、高君雅等人已经在那里等候。

王威、高君雅两人是杨广派来的,名为协助李渊,实则是监视其一举一动,因此李渊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非常小心,现在被裴寂这么一闹,搞得他有些心慌意乱。

好在他经验老道,沉得住气,回到衙署是面不改色,平静如常。

当下李渊与两名副留守共同商议后,决定派遣高君雅率领一万精兵,前去援助马邑。

李渊特别叮嘱道:“突厥优势在于骑兵和弓箭,机动性强,切记不可出城追击,只需坚守城池即可,你也要把我这话传达给王太守。“

高君雅唯唯诺诺,领命而去。

之后的日子,李渊不再去晋阳宫,裴寂派人来邀请,也是一律拒绝。

可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晋阳宫的事情已让他寝食难安,不料数日后,就传来了王仁恭、高君雅出战不利的消息。

之前的马邑之战,李渊主动出击大败突厥,让高君雅认为突厥骑兵不过尔尔,他只要打败突厥骑兵,就可以跟李渊掰掰手腕。加上他是杨广的亲信,到时只需夸赞自己,诋毁李渊,说不定还能代替成为李渊,成为太原留守。

大败的原因很简单,高君雅贪功,怂恿马邑郡守王仁恭一起出城攻击突厥骑兵,结果收获的是一场惨败。

李渊派出的万人精兵剩下不到一半,这是跟随征战多年的士兵,被高君雅一下败掉了数千人,令他心痛不已。

若非高君雅是杨广派来的亲信,得给杨广面子,否则李渊早已用“违反军令”的罪状斩了高君雅。

李渊本已无时无刻不在担心晋阳宫事发,现在又多了一项“战不利”的罪名,变得忧心忡忡。

李世民本来以为李渊给杨广戴了绿帽之后会下决心起义,不料李渊仍然拒绝,让他大失所望。

此刻见李渊忧虑,他也顾不了那许多,找了机会单独跟李渊说:“父亲大人,事已至此,不急寻良策,尚待何时?”

李渊抬头一看,是李世民。他这个二儿子虽然只有十八岁,但是胆略过人,颇得他喜爱,如今也只有这个儿子跟在他身边安慰他。

他问道:“你有何计?”

李世民凑到跟前,悄声道:“父亲大人,当今主上无道,百姓穷苦潦倒无生计,晋阳城外皆为战场。父亲大人若是坚守小节,只怕上有严刑,下有寇盗,不日就将陷入危亡之境。不如顺应民心,高举义旗,大兴义兵,方可转祸为福,此乃天授,岂能违背天意?”

李渊大惊,这是他第一次听李世民说,日防夜防,没想自己家里出了一个反动分子,骂道:“你岂能说如此大逆不道之言,我今天要绑你去见官,免得连累家中一家老小。”

说着取来纸笔,要讲李世民的罪状写个清楚。

李世民并不惊慌,平静道:“父亲大人,孩儿此话并非无意之言,孩儿近日仔细观察了天象、人事,举义旗实乃顺势而为,才敢说出此言。父亲大人必要抓我去见官,孩儿不敢反抗,只是为父亲大人惋惜。”

李渊叹息一声,扔掉手中的笔,道:“我岂非没有父子情,忍心告发,置你于死地?只是你须谨慎,切勿轻言此话!”

李世民听后,不敢再强辩,怏怏而去。

第二日,马邑不断传来紧急军情,李渊越发坐立不安。

李世民见此,大着胆子再次前来劝说:“父亲大人,如今盗贼日渐众多,遍布天下。父亲大人受诏讨贼,试想一下,能尽灭盗贼么?盗贼不能尽除,终究难以免罪。况且世人皆传李氏当应图谶,取代杨氏天下,因此郕公李浑并无犯任何罪,也难逃身诛族灭的下场。父亲大人即使能除尽盗贼,只恐功高还得不到赏赐,反遭猜忌,越发危险。昨夜孩儿辗转反侧,苦思难眠,觉得只有昨日的提议尚可解救此次大祸,还望父亲大人勿再迟疑!”

李渊斥道:“二郎切勿再说此话,我心中自有主张。”

过了几日后,偏偏江都又有消息过来,原来那杨广因李渊不能抵御突厥,特地遣了司直驰骋而来,要斩王仁恭,逮李渊去江都问罪。

这次马邑之败,李渊虽然没有直接参与,但其李姓应于图谶,且此前那紫气如虹的异象也传到了江都,让术士认为太原乃龙气所在,因此李渊一并获罪。

自此李渊心中颇有悔意,但杨广派来的钦使已到晋阳,就要奉旨来捉拿他,情况危急。但他毕竟驰骋官场多年,李氏为杨广所忌,仍能凭借智慧苟活这么多年,临场机变能力非常人所能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