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李世民座下第一搬砖工 > 第162章 诸军集结

李世民座下第一搬砖工 第162章 诸军集结

作者:无酒不出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7:39 来源:笔趣阁

原本打算在河东蒲州坚守的屈突通突然听闻李渊舍弃河东,转而西入关中进攻长安,大惊,急忙安排鹰扬郎将尧君素坚守河东,自己率领数万随兵前往支援长安。但是这一着早已落入李渊的计算当中,屈突通西行路上被刘文静所率领的义军阻挡,陷入相持当中。

除了阻挡屈突通西行支援长安,李渊还排除一支军队攻击河东,虽然明知不能攻克,但目的只是骚扰蒲州守军,也令屈突通首尾难以兼顾。

此时长安城内已风闻李渊要攻打长安,一下子人心惶惶,代王杨侑毕竟年幼,此时不过十二岁,只能指望留在长安城内的大臣们拿些主意出来。偏偏那刑部尚书兼京兆内史卫文升年纪大了,听闻此事,忧惧成疾,已不能参与政事。

好在城中还有左翊卫将军阴世师、京兆郡守骨仪等人,虽然李渊打着立代王为君主的旗号,但他们清楚这不过是披着羊皮的外衣,以掩盖其暗藏的狼子野心,阴世师因此主张婴城坚守。

由于李渊的威德天下皆知,加上他喊的什么“解天下倒悬之急”等口号,阴世师等人怕长安城内的愚民们受到蛊惑,京邑之人纷纷逃离,投奔李渊而去,因此在运粮入宫后,选择了紧闭城门,不让百姓出入。

李渊听闻长安城的对策后,感叹道:“我兴义军,举义旗,不过是尊隋室,欲立代王为君主,以报高皇帝。不料却反而被怀疑我有取而代之之意,拒不接纳义军,阴世师、卫文升这群小人简直是深深辜负了老夫的一番好意。”

说这话时,幸亏铁纲靖没在旁听到,否则以他心直口快的抬杠精神,说不定会脱口而出:“信你个鬼,你这个糟老头子!要夺人天下了,难不成还叫人家大开城门,夹道欢迎,高呼‘欢迎唐公来取代我杨家天下!’”

这边李世民屯营泾阳,加上新近加入李氏等几路人马,将士人数已达十三万之多。那边李渊又派刘弘基、殷开山率领六万大军南渡渭水,屯在旧的长安城(即汉代兴建的长安城)。自此,渭北、渭南都是义军,对长安城形成南北夹击之势。

长安城内见形势危急,按耐不住,想趁义军立足未稳进行攻击,阴世师派出一支军队出战,但被刘弘基拦下,轻松破掉攻势,隋军只能退回城内,窝在城中不出。

李世民见长安城已是囊中之物,大局已定,并不着急,派人去告诉李渊,请他即日赶赴长安主持大局。

坐镇长春宫运筹帷幄的李渊见此,心中欢喜,对众人道:“屈突通西行之路被我军阻隔,不足虑也。”

当下整好军队,即刻引军西行,沿途把经过的杨广那些离宫园苑全部撤销,放出里面的宫女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宣称道:“大业已来,巡幸过度,宿止之处,好依山水。经兹胜地,每起离宫,峻宇雕墙,亟成壮丽。良家子女,充仞其间。怨旷感于幽明,縻费极于民产。替否迭进,将何纠逖。驰道所有宫室,悉宜罢之,其宫人等并放还亲属。”

铁纲靖听到此消息,料想那些宫女不过是杨广挑剩下的,姿色想必也不如晋阳宫的张妃、尹妃,勾不起李渊的兴致,所以干脆做个好人,全部放回家。

等到李渊抵达灞上,已经是十月,进入冬季。之后与诸军集结,扎营在长安城春明门西北方向,大军合计有二十余万将士,声势甚是浩大。

李渊明白自己所举义旗,民心非常重要,考虑大军不少是群盗所归附,因此严令各军各依壁垒,不得进入附近村落做任何侵暴之类的勾当。若无战事,所有将士须在营中待命。

大军压境,兵临城下,长安城内已是人心惶惶。那代王杨侑年纪虽小,即使内心慌张,但外表仍然尽力保持镇静,对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已是颇为难得了。此时长安与远在江都的杨广音讯隔绝,即便求援,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李渊派遣使者到长安城下,向留守的大臣卫文升等宣谕,表示兴义军是为了遵奉代王为帝。

但是卫文升早已惊吓过度,重病不起,不能理事。而阴世师、骨仪等大臣,见义军人数众多,且军令森严,不令而齐,明白是一个硬茬,惹不起,只是下令严防死守,不断加固防守,杜绝信使往来。

李渊每次遣使到城下,申明自己尊隋夹辅之意,但是阴世师等大臣丝毫不信,也不将李渊表达之意告诉代王杨侑,以致李渊的任何宣谕无法传达。城中的杨侑更是无计可施,还在眼巴巴指望着屈突通和江都派人来救援。

如此耗了十余日,诸将捺捺不住,纷纷向李渊道:“京都婴城自守,此时代王他们要自亡隋运。上天既要隋亡,非人力所能复兴。唐公不必违背天意,徒耗日子,反而劳师费粮。坐等长安城内这些顽固的大臣和代王开窍,并非长久之策,还请唐公出兵围城,代王等人才会回心转意打开城门迎接唐公。”

李渊摇头道:“老夫举义旗、兴义兵,本意是尊隋奉代王为帝,若是强行攻城,弓箭无眼,士兵失控,无意间伤了代王,那世人又会如何看待我?老夫可不能悲伤判隋造反的千古罪名。”

铁纲靖听后,心中狂笑,暗道:“叛隋造反的事情做都做了,为何还有这么多顾虑?难道就为了维护那张虚假的面孔?果然帝王之术不是我这等粗浅的搬砖工所能理解的。”

此时裴寂站出来劝道:“当今隋主连年暴政和征伐,以致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已失天下民心。代王虽也年幼,但不开窍,将来也成不了周成王这等英明君主,唐公何必行周公旦辅佐成王之事。”

李世民也站出来,道:“父亲大人,且不说大隋气数已尽,就说河西自称‘秦帝’的薛果,此乃奸猾之徒,正在河西攻城略地。若是听闻我军进据关中,必定前来争夺。据闻长安城内囤积了大量的粮草,若是拖延下去,我军只会多了西面一个劲敌,两处分心,与我军极为不利,还望父亲大人三思。”

但李渊仍在迟疑未决,担心背负骂名,没有做出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