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李世民座下第一搬砖工 > 第176章 政治智慧

李世民座下第一搬砖工 第176章 政治智慧

作者:无酒不出关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7:39 来源:笔趣阁

客套之后,裴寂和刘文静才回归到正题。

只听裴寂问道:“刘公,以你看来,唐王要如何才肯接受禅让之礼?”

刘文静道:“大业帝虽死,但百姓仍然认为隋氏是正统,需要让百姓转变想法,觉得唐王是拯救天下苍生的天选之子,到时唐王自然顺理成章即位唐帝。”

“有道理。”裴寂沉吟道:“只是该如何做呢?”

本来在养神的铁纲靖听到此,不禁脱口而出,道:“这还不简单,就是造舆论而已。只需弄些符谶,编些歌谣传唱,百姓愚昧,最信这个。加上此前有‘李氏当为天下’的谶言流传做铺垫,到时天下百姓必然认定唐王才是真命天子。”

“英雄所见略同,与老夫想到一块去了。”裴寂一拍大腿,笑道:“这事我们就一起动手。”

商议定了,裴寂离开刘府,安排人手去了。

刘文静这才用责怪的眼神看着刘树义,道:“多事!裴寂早知道该怎么做,他不过是想拉着我们父子一起参与,为了在将来事情败露,唐王追究起来时,拉我们一起垫背。”

刘树义嗫嚅数次,不敢开口,倒是铁纲靖觉得不耐烦,道:“垫背又何妨?唐王称帝是既定事实,我们做这些事情,能得唐王欢心,将来必是大功一件。”

刘文静道:“你说的我何尝不知,只是对裴寂这个人,要多几分小心。”

且说劝进之事,在裴寂等人的张罗下,不过十几日功夫,有关歌谣、诗谶便传遍天下,从太原到蜀郡都有类似歌谣出来。

铁纲靖听过的歌谣、诗谶就有好几首,比如:

东海十八子,八井唤三军。手持双白雀,头上戴紫云。

又如:

丁丑语甲子,深藏入堂裹。何意坐堂裹?中央有天子。

又如:

西北天火照龙山昭,童子赤光连北斗。童子木上悬白旛,胡兵纷纷满前后。拍手唱堂堂,驱羊向南走。

再如:

兴伍伍,仁义行,武德九九得声名。童子木底百丈水,东家井里五色星。我语不可信,问取卫先生。

还有一首:

桃源花□□,李树起堂堂。只看寅卯岁,深水没黄杨。

最后这首是蜀郡传过来的,可能由于口音关系,传到关中时,有两个字语焉不详,但整体意思很明显,杨氏已没,李氏当起。

早在数年前,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言已传遍天下,如今天下人亲眼目睹李渊所取得的功绩,此时歌谣、诗谶再起,于是天下人皆相信李渊是真龙天子,乃天降明主是也。

铁纲靖配合着他们演戏,但又有些不明白。杨侑现在不过是孤家寡人一个,又只是一个小孩,李渊想称帝就称帝,谅那杨侑不敢反对,何必如此这般大费周折。

他带着此疑问去向偶像李世民请教。

李世民笑道:“称帝岂能随意,要讲究时机,须得上为七庙,下安万民。我那父王凭借多年来苦心经营的仁德形象,加上解天下倒悬之急的功绩,此时谣谶再出,就给天下人带去一种拨云见日的明朗,自然而然认定我父王是真命天子了。”

“可是王莽称帝前,也用了各种谣谶来抬举他,但他创立的新朝却是个短命王朝。”铁纲靖搬出少得可怜的历史知识进行反驳。

“那岂能一样?虽然王莽在称帝前,给自己塑造的克己复礼、廉洁奉公形象很成功,但汉室天下民心根基深厚,不是几个谣谶就能扭转的,王莽称帝最终只会失败。而曹操只敢挟天子以令诸侯,却始终不敢称帝,也是因为民心根基不厚。但是当下的情况跟汉室天下不一样,隋氏王朝早已民心丧尽,全天下都在盼着明主降临来拯救这混乱局面。此时称帝,实乃顺势而为。”李世民做了一番指点江山的解释。

铁纲靖若有所悟,道:“这就是你们常说的政治智慧,果然非我一个搬砖工能领悟的。”

李世民拍了拍铁纲靖的肩膀,道:“铁兄,何必着急,慢慢学就是了。我相信,过不了几日,禅位大典就会举行,等着听好消息吧。”

一切如李世民所预料那般,经过谶言的铺垫,李渊称帝已是民心所向,裴寂、刘文静等人再次劝进,言辞恳切。

李渊这才点头道:“此前之所以逡巡再三,并非纯粹是为了退让,也是担心诸公只是表面阿谀,当时若称帝,只怕落入天下人口实。汉高祖曾说,只有当称帝是有利于国家、有利于天下百姓,才可以称帝。孤有何才能跟汉高祖相比,实感汗颜。”

裴寂等大喜,跪拜地上,三呼万岁,然后才舞之蹈之退出主殿,去准备禅位大典了。

于是准备礼仪器具,选择良辰吉日,最终定在五月甲子日。推五运为土德,以黄色为帝王色。自此,黄袍成为帝王服色的象征。

甲子当日,李渊身着黄袍,戴十二冕旒,建天子旌旗,即位于太极前殿。设坛于长安城南,祭告上天,改义宁二年为武德元年,大赦天下。

过了六七日,突厥始毕可汗遣骨咄禄特勤前来祝贺,李渊宴之于太极殿,奏九部乐。

由于天下群雄并起,时人为了避乱,很多人逃到突厥以求苟活。突厥是当时最强盛的国家,有骑兵百余万人,东自契丹、室韦,西尽吐谷浑、高昌,诸国皆臣服于突厥。

李渊起兵之初,得到突厥资助兵马。突厥因此恃功骄倨,每有使者到长安,多数横行霸道,李渊对他们多是宽容相待。

且说李渊即位后,命裴寂、刘文静等修定律令。置国子、太学、四门生,合三百余员,郡县学亦各置生员。

到了六月,开始拜官,秦国公李世民为尚书令,相国府长史裴寂为右仆射、知政事,司马刘文静为纳言,司录窦威为内史令,李纲为礼部尚书、参掌选事,殷开山为吏部侍郎,赵慈景为兵部侍郎,韦义节为礼部侍郎,主簿陈叔达、博陵崔民干并为黄门侍郎,唐俭为内史侍郎,录事参军裴晞为尚书右丞,民部尚书萧瑀为内史令,礼部尚书窦璡为户部尚书,蒋公屈突通为兵部尚书,长安令独孤怀恩为工部尚书……

刘树义伸着脑袋听了半天,没有自己的名字,他仍然只是秦府的一个参谋。

铁纲靖则听出了一些意味,这些人基本属于关陇贵族集团,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法,这些人与李渊的阶级利益一致,所以能得到李渊的重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