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三国有些乱 > 第一百九十三章,中山风云(三十八)

张郃并没有头脑一热,如黄忠所想的对未来的主公刘备迷之崇拜。张郃的心情真是复杂得很,有好奇,有不甘,更多的是对未知的明天充满担忧,内心实在是万分的忐忑不安。

黄忠似乎看出了张郃内心的不安,安慰着说:“张将军,从你敢领兵断后,我就知道你是个有担当,责任感极强的人,甚至可以说是一个舍身取义的人。既然连生死都可以置之度外,又还有什么可担心害怕的呢?你以为呢?”

黄忠的话,有如暮鼓晨钟般将胡思乱想的张郃惊醒,张郃虎目一睁,闪过两道精光,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为之一变。如果说之前的张郃患得患失,暮气沉沉,那么这时的张郃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谢谢黄将军提点!”张郃满怀感激地说:“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是啊,生死都不怕,又何惧之有?张郃反而有点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期待。人,总是这么矛盾又纠结。

黄忠也没问张郃到底会怎么做,只是欣然地点点头,目光有些虚无飘渺地开口道:“你肯定不会后悔今天的决定,你也肯定会追寻到今生为之努力奋斗的事业和目标。”

至此,黄忠和张郃再没有交流什么,黄忠认为该说的都说了,剩下就让张郃自己去看去体会。而张郃总是需要时间来吸收和调整心态。

……

且说率百名出卢奴城接应黄忠的徐晃,才出城不久,就遇上了在一支千余兵马保护下疾驰而来的郭嘉。

“郭军师!”

“徐将军!”

徐晃和郭嘉一见面都有点激动。这俩个家伙私交不错,又这么久没见,彼此叫唤了一声,还相互打量起来。

“奉孝,你终于来了,卢奴城差点不保,中山郡差点丢了。”徐晃拍了下头盔说:“还好汉升兄率部及时赶到,对啦,汉升兄已率兵追击袁军去了,奉孝你先进城,我且去接应汉升兄。”

“公明大哥辛苦了!”郭嘉轻笑一声说:“卢奴城不会丢,中山郡不会丢,我已布下天罗地网,袁军这次插翅难飞。哼,袁大盟主取图我中山郡,就要有损兵折将的觉悟。”

郭嘉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十分受徐晃的敬重和信任。郭嘉早就在战场证明过自己,可以说与郭嘉相处越久,就越会被其才智所倾倒折服,这也是关羽和徐晃等人对年轻的郭嘉重视和信用的根本原因。

“这就好!奉孝快进城去休息,我去去就回。”徐晃终于松了一口气,觉得浑身轻松,连连日苦战带来的疼痛和疲累也不翼而飞,再次让郭嘉先进城休息,自己去接应黄忠。

“行,我进城,不过分五百将士随你一起去吧!”郭嘉点了点头说:“这些都是汉升大哥的本部亲卫,保护我已经是极大的浪费,现在进城了,有五百将士就足够了。”

郭嘉本想就留下几个,其余的都随徐晃去,考虑到怕黄忠事后责怪,又恐徐晃不答应,才折中地说。

果然,徐晃双眼一瞪:“什么叫浪费?奉孝你身体不好,主公也再三交待,你奉孝若少了一根汗毛,就拿主将是问。记住了,以后可千万别做什么以身犯险之举,不然主公可不会轻饶我们。”

“好吧,好吧!我知道啦!”郭嘉双手合什,不无求饶地说:“公明大哥速去速回,我们得好好合计合计才行。”

“嗯!”徐晃也没有再啰嗦,分了五百兵马,沿着黄忠留下的痕迹追赶而去,只留下阵阵灰尘。郭嘉目送徐晃远去,才率队进入了卢奴城。

徐晃没追多远,就迎面碰上了黄忠和张郃所率的大部。徐晃看见黄忠身边的张郃,有点二丈夫摸不着头脑,同时也知道自己应该错过了什么好戏。

“公明,说来话长,我们回卢奴城再说。”黄忠见徐晃欲言又止,知道徐晃想说什么,给了徐晃一个安心的眼神说:“张将军深明大义弃暗投明,从此就是我们的同僚。”

“张将军好!欢迎你的加入,张将军的到来无疑如虎添翼也。”徐晃在吃惊之余,也十分友好地行了个礼,问候了一声张郃。

“徐将军好,还请日后多多关照。”张郃满脸羞色,微低着头向徐晃回了一礼,声音有点小地说:“败军之将,安敢当徐将军之赞誉。”

“咦,奉孝来了?”黄忠招呼过徐晃,才看见徐晃所率的兵马都是自家亲卫本部,随即反应郭嘉到了。

“是呀,我一出卢奴城就遇上了奉孝,他已经进城。”徐晃点着说:“我们也快点回城,奉孝说要合计合计。”

徐晃本想问黄忠为何不追击了?念及张郃已经归顺,已经猜到黄忠不追击可能是因为张郃之故,也就没有开口问。

“将军!”这时黄忠的亲卫长才上前见过自家将军。黄忠的亲卫长是叫黄山,约三十五六,是从长沙跟过来的老人,武艺也是黄忠亲授,是黄忠的亲卫长兼黄府管家。

“郭军师无碍吧?”黄忠有点严肃地问。黄忠可是有交待,就算这一千本部亲卫死光了,也务必保证郭嘉不少一根汗毛。

“郭军师很好,很好!”黄山点头又摇头,左右瞧了瞧,才又说:“将军,我们可以归队了么?”

“回城!”黄忠展颜一笑,对亲卫长黄山的问话没置可否,而是下令三军回城。

黄山抓了抓脸颊,屁颠屁颠地跟在黄忠身后,黄忠的一众亲卫也哗啦啦排着整齐的队形尾随,惹得徐晃哈哈大笑。

“唉!”徐晃笑过之后,蓦然想起自己的亲卫死伤惨重,从千余到只剩下百名,不由叹了口气。

“公明,怎么啦?”黄忠耳聪目明,听到徐晃叹息,不由关心地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你独守孤城,能打成这样已经是胜利了。”

“你的这支本部亲卫不错!”徐晃感叹地说:“可是从楼桑村就跟随我的千余兄弟,卢奴城一战就只剩下百人。”

“……”黄忠明白徐晃的感受,也清楚一个将领与本部亲卫的感情,是以张了张口,才发现不知该说什么。

“徐将军,对不起!”一边的张邰也明白徐晃的感伤,也想起徐晃的本部亲卫悍勇善战英勇无比,诚心地对徐晃道谦。

“这不怪张将军,之前我们是各为其主,没有对错。”徐晃一摆手说:“他们死得其所,我会记得他们,中山郡民众会记得他们。”

“公明,战后你亲自送他们回楼桑村,进英灵殿。”黄忠有点肃然地说:“中山一战,多了无数冤魂,死了许多无辜的人,这世道何日才会太平呀!?主公所描绘的盛世早点现实才好。”

“嗯,我们一同努力!”

……

当黄忠等人率部入城时,卢奴城已然井然有序,樊刚把城内的事务都处理得七七八八差不多了。城内民众安置妥当,伤残得到救治,敌我双方阵亡的将士也收拢了。

原来蔡邕带万卷藏书出京,一路沿黄河北上幽州,全天下的人都知晓。尤其是士族士子更是一片哗然。

冀州士子在有心人的怂恿下,聚中了好几百人在清河县县城门口堵住了刘备一行人,要求分享万卷藏书。

在这个时代来讲,一卷书籍值万金可真不是开玩笑。有的是人为了一本书而倾其所有求取。用田产庄园换书籍者屡闻不鲜。如蔡邕蔡家如此藏书万卷在大汉天下也是独此一家。

如果硬要说,灵帝放蔡邕还没有比放万卷藏书出京更有影响力。前者再厉害也带有个人的烙印,而后者可以让不同的人学到不同的知识。就算是同一卷书,学习的人不同所获也各异。

蔡邕可以教出许多人才,而万卷藏书就可以教化万民。基本上没有可比性。

“玄德,一起去看看怎么回事。”蔡邕大摇其头,表示极度不爽地说:“这还叫士子?这还叫读书人?读的圣贤书都喂狗了吗?”

刘备没有意见,在典韦的护卫下与蔡邕一起到车队前一探究竟。入眼一群衣冠楚楚的家伙,堵在了进清河县县城的门口。

“在下陈留圉县蔡邕,尔等之意吾已尽知,读书人拦路甚是无礼,尔等给吾一个信服之理由,要分享这万卷藏书也无不可!”蔡邕脸色不豫地对众士子道。

这时士子中有两个二十岁左右的越众而出,其中一个对蔡邕拱手为礼道:“伯喈先生,学生冀州广平沮授。闻先生受不白之冤心中多有不平,今特来拜见。”沮授绝口不提讨要书籍,只说仰慕之情。

另一个青年也拱手为礼道:“伯喈先生,学生冀州魏郡审配。久闻先生藏书万卷,心痒之余只想拜读一二。”

“沮授沮公与,审配审正南。好得很!这就是尔等拦路的理由?读书人行强盗之事,很有前途呀!”蔡邕冷笑道:“再者说这万卷藏书吾已赠于弟子刘备!”

“沮授,审配?”刘备一听,差点惊呼出声。刘备记得很清楚,审配善守且正直,是个忠贞不二之辈。而沮授少有大志,擅于谋略。人称其为凝眸知阵法,仰面识天文。

汉末三国时期翼州出色的人才很多,而田丰,沮授,审配三人无疑是最出色的三个。重点是忠心和才能一样让人放心。

蔡邕说完,十分不高兴地勒马退后几步,把刘备凸显示人前。刘备定了定神,强行终止了无尽的YY,用一种在动物园看动物的眼光扫视着这群士子。

“逍遥侯!久仰了,不知侯爷凭什么独拥这万卷藏书?”沮授对刘备这个靠献奇物而获得的侯爷没一点好感,开口就不善地问。

“沮公与?人道少有大志长于谋略!小子欲用这万卷藏书教化万民可否?”刘备准备一个大坑让这货跳。

“万民?目不识丁之人也会读书?侯爷诓谁呀?”沮授大咧咧地说:“侯爷找借口也找让人信服的好吗?”

“是呀,目不识丁!而恰恰是这群目不识丁的万民供养着你!你连供养你的人都看不起,又何谈看书?看书又有什么用?”刘备手一挥,让沮授退开。

“你,你强词夺理!他们耕种的土地是吾等所有,供养岂非理所当然?”沮授有点气急败坏地说。

现在沮授还是个未成型的人才,还没有坚定的信念,更不会为自己的信仰付出生命。他的认知来自于儒学,来自于家族的家学。不以万民当社会基石也就理所当然。

沮授说完,四周人数明显比士子更多的民众唏声一片。刘备不答话,看着审配道:“审配审正南,人如其名,正直不阿,不知属实否?”

“然也,浩然正气不惧世间妖邪!吾想问侯爷,身为汉室宗亲何以自绝于斯?”审配傲然答道。

刘备想到这俩货在历史上为袁绍竭诚力尽,最后连命都搭上了。就算是时代限制了目光,就算是愚忠。也是值得敬佩的,也不想太让他们难堪。

“到底谁在自绝于斯且不论。吾刘备答应尔等可以分享这万卷藏书,只要尔等有让万民生活幸福的策略!”刘备提出了一个几乎不能完成的任务。

“侯爷可真是大言不惭!不知侯爷可有此良策?”诸多士子异口同声地问。

“呵呵!吾当然有!”刘备也不怕吓死这些士子,毫不犹豫地答道:“当那位高士自认为可以富民兴国,随时可以来涿县,万卷藏书任君取选!”

“恶来,黄将军,公骥兄,不俊兄!咱们进城,若有阻拦,逐赶之!”刘备不顾群情骚动的士子,驾马入城,吩咐着四大打手。

“喏!”四个煞神应了一声,一股逼人的气势向四周的人群压去。四周人群不自觉地向后退去。

就在这时,从城内冲出一队士卒,为首一个十七八岁的青年领头大叫:“是何人聚众闹事?”这青年一边说,一边毫无惧色地独自闯入人群中。

“咦!”作为见多识广的黄忠轻咦一声,对刘备低声道:“这个青年不简单,无论是胆色还是其武功修为。”

“这位小军爷,吾等冀州士子,无意聚众闹事,只是在此欢迎伯喈先生。”众士子一听,这可不答应,读书人爱书岂能说闹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