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三国有些乱 > 第二百零二章,中山风云(四十七)

我的三国有些乱 第二百零二章,中山风云(四十七)

作者:木子小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34:29 来源:笔趣阁

“你,你!”郭嘉如此这般轻视自己,又见荀谌投过怀疑的目光,高览张口你了两句,心中升一股闷气,眼一黑头一昏,从马上栽了下来。

“高将军,高将军!”荀谌吓得不轻,翻身下马,三两步来到被一众亲卫扶着的高览身边,只见高览脸色惨白,气若游丝,人已经重度昏迷,荀谌叫了几声都没反应。

“郭嘉,真没想到你还如此灵牙俐齿,这下你满意了吧?”荀谌一边传军医过来为高览诊治,一边虎着脸对居高临下的郭嘉质问。

“我只是陈述了一下事实,当年华雄将军围困张,高部,本可以将他们一举歼灭,为千万生灵计,华雄将军才放走张,高两人。”郭嘉不为所动地说:“今日之局势也一样,我可以答应友若兄带本部亲卫离开,余者放下武器归降。”

“高将军及其本部亲卫跟我一起走。”荀谌何尝不知两军对阵只讲胜负,没什么情面可讲。郭嘉这样已经算是给足了荀谌面子。荀谌迟疑了一会儿,提出了要带高览一起走的要求。

“好!”郭嘉之所以这么大费周章将荀谌和高览部困于老虎嘴,就是不想双方折损过多,能不战而屈人之兵最好不过。就算放荀谌和高览这两千余人,能换四万袁众归降,郭嘉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双方大佬一谈妥,事情就很快顺利而圆满地解决了。三万七千余袁军放下武器走出老虎嘴接受刘备军的改编,而荀谌带着昏迷的高览,及各自的亲卫本部,一共约二千人左右离开老虎嘴,走汉昌,下无极,回到了钜鹿郡。

可以说曲阳一战和老虎嘴一役彻底奠定了刘备军在中山之战中胜利的基础。剩下的沮授和蒋奇残部万余人,以及不知所踪的麴义部三万余人,在中山郡境内只是作困兽之斗,很难有所作为。

……

所有人都不知所踪的麴义部,在不与华雄部纠缠后,小心翼翼地避开诸多城池,终于来到了曲阳附近,时间是华雄部与沮授部发生遭遇战后的第三天。

而这时华雄已经押着二万余袁军俘虏离开了,曲阳的守军并不能阻止麴义部的行动。也就是说麴义现在可以大摇大摆的,十分安全地撤出中山郡。

“将军,前方有两军交战留下来的战场痕迹,应该是我军从曲阳突围遭遇了刘备军的阻击。”斥候将所获的情况向麴义禀报:“从战场留下的诸多迹象来看,我军突围失败。”

双方数万人交战的战场,不管怎么打扫战场,都无法掩饰这里曾发生过大战。经验丰富的斥候能从蛛丝马迹中推断出很多讯息。如双方兵马的所属,双方投入兵力的多少,甚至能知道战斗的胜负。

“再探!”麴义挥了挥手,让斥候继续打探前方军情,而自己带着亲卫本部及麾下主要将校来到了战场,亲自到实地仔细的观察了一番。

“确实突围失败了,而且损失惨重,参战四万余众,撤退只有万余人。我们怎么做才好?”麴义观察了一番之后,环视着麾下将校说道。

这就是麴义的厉害之处,只观察了一下战场,就有如亲眼目睹了战斗中所发生的一切。一众将校也基本上心中有数,知道自家主将所说没错,皆齐刷刷望着麴义。

“我们有两条路可走。”麴义本没抱希望麾下将校能有什么好主意,顿了一下就接着说:“其一,现在我们就从曲阳撤出中山郡,能安全地进入常山郡,没有半点危险。其二,驻守此处要道,接应沮大人等部从此处撤退,不过很可能我们会全军覆没。”

“将军,我们听命行事。”一众将校异口同声。这没有什么好说的,麴义在这支兵马中有绝对的权威,绝对是说一不二。这不仅仅是权利所致,更是麴义凭自身的能力和战绩做到的。

“好!我亲率先登营往定县方向接应,余者于险要处安营扎寨,随时准备阻敌追击。”麴义十分满意麾下将校的反应,也没讲多少原因和理由,十分直接地下达着命令。

麴义口中的险要之处,正是之前华雄部阻击袁军沮授部的地方,也是通过曲阳,进入常山郡的必经之地。真是风水轮流转,又是英雄所见略同,也可见此处之险要。

“喏!”一众将校恭声应诺,纷纷下去行动。麴义也没多做停留,率领先登营向定县方向而去。

……

黄忠善使大刀,更会引弓射箭。黄忠现在的大砍刀还不是历史中有名的赤血宝刀,弓也就一张二石的硬弓。但是到了黄忠目前这个境界,任何武器在手都堪称神兵利器。

就拿箭术来讲,文丑射箭和典韦掷戟就一个准字了得。而黄忠的箭术已到了气的境界,准头只是基础。

箭术中气的境界无法用言语来界定。应该说比黄忠修为低的,无论明箭暗箭都难以闪躲。和黄忠修为差不多的,明箭易躲暗箭难防。当今天下别说修为比黄忠高的人,就是差不多的人也有屈指可数。

三国群英中有许多用箭高手,如吕布,赵云,太史慈,曹性,甘宁,马忠等。吕布辕门射戟,赵云江上射帆等。而只有黄忠一人称之为箭神。当然,到了黄忠这份上,一般不会暗箭伤人。

最让人无奈的是,善射者亦终于箭下。历史上有箭神之称的黄忠也伤于马忠指挥的乱箭之下,出血气衰而亡,时年七十五岁。

黄忠有这么一丝意动,并不等于他就要上场表现下。黄忠依然地静静的看着场上的龙争虎斗。

文丑舞着刹那枪,真是一枪快似一枪,朵朵枪花有如毒蛇出动,从四面八方向典韦刺去。文丑的枪法确实比颜良的刀法稍胜半筹。

对面的典韦并不见慌乱,见招拆招,见式解式,双戟应付得绰绰有余。还能抽空指点下文丑枪法中的小问题。

典韦的戟法在与黄忠的对练中得到了长足的长进。现在典韦的戟法在刚猛之余还多了份回旋的技巧。这就很可怕了,有如一个流氓有文化!

文丑越打越憋屈,每一次刺出的枪都被典韦的大戟挡住,还震得虎口发麻。在最终一双手都握不住刹那枪,文丑收枪认输。

“典兄弟太厉害了!文丑不是对手!”文丑说完,拉开雀舌宝弓,一支箭羽离弦而去!

“咻!”的一声,箭羽正中练武场另一头的红色靶心!箭尾在好一会儿之后犹兀自颤动!

“好!呔!”典韦怪叫两声,从腰间抽出两支小戟,向箭靶飞射而去!

“通通!”两声巨响,箭靶应声而破,中间靶心一团带着文丑射上的箭羽,和典韦的两把小戟一并飞得老远。

“太狂野啦!”黄忠轻呼一声,从场边随便拿了一把弓一支箭,张弓搭箭往天上胡乱射了一箭。

黄忠射完箭后,放下弓拍拍手走了。留下场上三人不知所以,都有些莫名其妙!

“嗯!还真不狂野!”颜良从地上爬起来,拍拍屁股,不禁吐槽着。

“啪!”的一声,只见一支箭羽挂着一只秋雁落在颜良面前。把颜良吓了一跳,一把捞起这只秋雁道:“这是什么鬼?”

文丑也跑了过来,看了看秋雁,又回头看了眼走远了的黄忠道:“神射也!这才叫射箭啊!”

“啥?不就是胡乱射了只从空中飞过的大雁么?有你这样大惊小怪的吗!”颜良死活看不出黄忠这箭术有何神奇之处。这叫瞎猫碰上死耗子误打误撞好吧!

“颜兄弟说得没错呀,不就是碰巧了么?”典韦也走过来,蹲在一起研究道:“俺也可以把天上飞的大雁打下来!虽说黄老哥是比俺厉害那么点点,可是射只雁稀松平常啊!”

“呃!”文丑扶额,看白痴一样看了颜良和典韦两个几眼。扯了扯嘴说:“这射的是开口雁,黄将军看都没看,听声辩位就做到了。我们谁做得到?”

“嗯,懒得跟你们说,以后别说文丑善射!”文丑也不想和两个傻帽解释,扭身反思去了。

“这都那跟那?射开口雁很难吗?”颜良翻了翻白眼问典韦。

“听风辩位很牛吧?”典韦不答,反而问颜良。

“文丑大概知道吧!”颜良干脆闭上眼睛,歪着口角说:“你问吾,吾又该问谁?”

颜良和典韦听文丑一说后,都反应过来这黄忠射雁这手箭术是真的很牛。他们自问做不到。两人吱歪了几句,深受打击地步文丑的后尘,也各自散去。

两天后,刘备向颜真辞行,执意返回家乡涿县,有许多计划该提上日程了。为了应付接下来的天下大乱,勿必夯实自己的根基。

“侯爷何必急匆匆的要返涿县,多逗留数日让吾略尽谢意岂不美哉?”颜真面对刘备的辞行,极力诚意挽留着。

“多颜庄主美意,已经多有打扰。现已秋末,年前都不知是否可以返回涿县,还是赶路要紧!”刘备微笑道。

“既然侯爷去意已决,吾也不再挽留,不过还有个不情之请,望侯爷应允!”颜真也笑了笑说。

“颜庄主有话直说,小子玄德必无不应之理!”刘备想不到颜真会有什么请求,自己还没达到颜真这类小地主强豪有所求的境界呀!

“是这样的,吾侄良儿两兄弟想拜托给侯爷代为管教一二,不知可否?”颜真说出了一个让刘备舒爽得不要不要的请求。

刘备当然不知道华佗与颜真之间的互动。对于颜真来讲,投资于一个有真龙命数的汉室宗亲是理所当然。而刘备而言,接收两员虎将只有嫌少。

就这样稀里糊涂中,原本应属于袁绍的两大打手顺理成章地隶属于了刘备,还属于元老级别的一批。刘备不知所以,却也欣然地应下。

刘备与颜真辞别后,就带着蔡邕一家,黄忠一家,华佗和典韦,颜良和文丑,以及数十车书简出颜家庄,就于官渡最大的渡口过黄河。

过黄河事宜颜真早安排妥当,十多艘官渡最大的渡船已经一字排开,只待书简装船就即时过河。河对岸就是延津。

刘备看着浩荡的队伍,不禁有些心潮澎湃,从三年前只身出涿县,如今也算有自己的班底了。武有典韦,黄忠,颜良,文丑。文有蔡邕,华佗,还有万卷书简,何愁大事不成!?

“过河!”刘备一挥手,十多渡船一字排开向对岸延津哗啦啦而去。颜真等人在岸上频频挥手,还不忘叮嘱:“良儿兄弟听真,一切以侯爷为主,早晚多听教诲!”

“叔父大人放心,良儿和文弟省得!”颜良傲立船尾,恭敬地回答着。至于文丑在一旁也点头表示知了。

“玄德,黄河浩荡,让人心怀激荡,岂能不赋诗一首耶?”蔡邕在河心也意气风发地说:“不要求如《将进酒》那样气象万千!”

“呵呵!好的,让弟子想想。”刘备听蔡邕之言,还真怕要求再来一首《将进酒》。那就真不是刘备能为,抄都没得抄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刘备把自己从小就背诵得滚瓜烂熟的又一首千古名诗丟在了黄河之上。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好,此诗虽然没有上一首豪迈,但也余味悠长,属不可仿效的上佳之作。”蔡邕十分中肯地平价道。

“师兄,更上一层楼?这里只有渡船,又非楼船,何来楼耶?”上船就呆在刘备身边的小蔡琰萌萌地问。

刘备有种不想和小才女说话的冲动,还有种想窜入黄河的感觉。这首诗本来就是唐代诗人王之焕登鹳鹊楼之作。这在船上而吟,是有点文不对题,也只有小蔡琰才会注意这些细节。

“嗯,师兄心中有楼高万丈,一揽天下无余!”刘备摸了摸蔡琰的发角,有点唬人地道:“心中有天地,万物皆入文!”

“是吗?为何不见黄河鲤鱼跃入舟中呢?”蔡琰歪着漂亮的脸蛋问。鲤鱼跃龙门,一样会跃龙舟。蔡琰话中意思不言而喻,这可让听到的人哈哈大笑。

至于典韦和颜良及文丑三人却不知所云,只知道在一边傻笑。

“哗啦啦!”一声水分浪开的声响,一尾三四斤重的黄河鲤鱼地跃出了水面,不偏不移正好落在了刘备和蔡琰所处的船板上!

“哦耶!鲤鱼跃龙舟啦!”小蔡琰欢快地鼓着小掌,围着这尾鲤鱼看个究竟。

“真的假的?”一行人不约而同冒出这个念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