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三国有些乱 > 第二百四十五章,人老为妖

我的三国有些乱 第二百四十五章,人老为妖

作者:木子小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34:29 来源:笔趣阁

“国虽大,好战必亡!”张昭据理力争道:“我不同意对庐江和吴郡用兵,总不能让将士们饿着肚子打仗吧!”

“国虽大,好战必亡。”周瑜点了点头说:“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们现在还没安天下呢,又岂能止步不前?战,我意出兵庐江和吴郡。”

周瑜之所以如此执着,以战养战,纯洁队伍都是其次,主要是周瑜有长远的目光,在以天下大势考量着。周瑜很肯定,若不趁势扩大地盘,增强实力,只怕没机会了。也就是说周瑜有种莫名其妙的压迫感,时不待我之感,才独力专行一回。

“战!”孙策舞着拳头立马附和着。孙策不太明白张昭和周瑜说什么,孙策只知道张昭不同意打仗,周瑜主战,这就够了。

对于孙策而言,周瑜说打,肯定打,肯定能打赢。孙策就是这样对周瑜迷之自信。在孙策心目中,麾下所有文臣武将绑在一起,也比不上一个周瑜。

孙策和周瑜都说打,张昭也不复多言,张昭并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只是摆事实讲道理。至于其他文武表示一切听命行事。

数日后,孙策将全家迎入曲阿,命弟弟孙权守宣城,由朱治和吕范,及老将程普和黄盖相辅佐。孙策引兵攻庐江,周瑜领兵攻吴郡。

孙策和周泰,蒋钦,陈武三将,率兵五万首先向庐江进发。不日就至庐江,孙策安营扎寨,毫不客气地把庐江城团团围住,孙策当日就到庐江城下叫阵。

庐江太守是陆康,陆康字季宁,是吴郡吴县人。陆康所在的陆家,是江东四大世家之一。陆康年轻时就有义烈之名。

陆康最早是受扬州刺史藏旻推举为茂才出任高成县令,政绩斐然。尔后转任桂阳,乐安两地,所到之处都做出了不错的成绩,受到了当朝的表扬和民众的称赞。

后来庐江暴乱,陆康临危受命接任庐江太守平叛。陆康带着陆家私兵,发动广大群众,很快就平定了庐江暴乱。陆康在任政通人口,庐江物富民丰,陆康在庐江的声望极高。

换而言之,陆康是个很有本事的人,也是个忠于汉室的人,更是一个老而弥坚的硬骨头。孙策来打庐江,好像有点难。历史上孙策受袁术之命攻打庐江,整整打了两年才攻陷庐江。

“打开城门投降,不然等我打破城池,就悔之晚矣!”孙策扯着大嗓门,有若奔雷般涌上城头。

“孙策小儿,你什么意思,想造反吗?”六十几岁的陆康笔挺地站在城头,正义凛然地怒斥着孙策。

“陆大人,年纪大了就别发怒,这天下是年轻人的!打开城门,我绝不杀一人,还恭送陆大人回吴郡吴县老家。”孙策不与陆康争辩,反正庐江我要定了。

“打开城门不可能,你攻城吧!”陆康更绝,投降不可能,有本事来打就是。

“好!等我吃饱了就来攻城。”孙策也是个暴脾气,一言不合真打算攻城。孙策不知道攻城为下吗?知道啊!孙策更知道城头上这个老头是多么的刚烈,劝降不可能,不打服他能行,也只好打服他。

也有人要问了,既然知道庐江太守陆康难缠,为什么还要打庐江?是孙策无知,还是周瑜少智?都不是,打天下,从来不是易事,难道难打就不打吗?不能啊,就是石头也要打碎。

孙策回营后,真的命令三军生火做饭,一副吃饱了就干仗的架势。很快炊烟阵阵,饭菜飘香,都飘到了庐江城内。

……

庐江城内。

陆康在孙策出兵时就知道消息,同时也知道孙策很会打仗,更知道很难善了。在动员全城军民之时陆康就明说了,愿意守城的留下,不愿意的可以离开,而陆康自己誓与庐江共存亡。

结果没有一个人离开庐江城,还不断有人涌进庐江城与陆康并肩作战,誓守庐江城。陆康欣慰之余,也更坚定死守庐江之志。

也正因为如此,那怕孙策兵围庐江城,庐江城内也不见一点骚乱,除了城防将士绷紧着神经,人们一如平常,该干嘛干嘛。陆康再三巡视城防,没发现什么大问题也回到了府中。

“父亲!”陆康刚回到府中,其子陆儁便过来请安。

“儁儿!”陆康招呼儿子坐下,叹道:“为父年岁已高,就是死了也不冤,可是绩儿和逊儿尚小,陆家本就人丁薄,都留在这庐江可不成。”

陆家家大业大,挤身于江东四大世家之一。可是陆家本家香火不旺。陆康有两子陆儁和陆绩,陆康之兄早亡,其子亦故,留下一孙陆逊。陆逊很小就跟在陆康身边,陆家本家就这四个人。

“父亲难道认为庐江城守不住吗?”陆儁不解地说:“父亲老而弥坚,庐江城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足可战胜孙策小儿。”

“糊涂,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意志再强也没用。”陆康摇着头说:“虽然说我不爽孙策叛逆之举,但是我不得承认这家伙厉害。庐江城守不了多久就会被他攻陷。”

“父亲,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陆儁有点小心地说,见父亲示意,才接着说:“有闻孙策打败刘繇后,对其民众秋毫不犯,对其士卒也去留自愿。当今乃乱世,汉室名存实亡。既然明知打不过孙策,何不将庐江让给他,能少死许多人。”

陆儁讲完,有迎接父亲狂风暴雨的心里准备。父亲什么人,儿子最清楚。陆儁这些话,追究起来就是大逆不道,诛其族都可以。

“其实可以考虑。”陆康并没有发火,而是淡然地说:“我忠于汉室没错,可我又不蠢,当朝都由西凉贼子掌控,难道我向他们效忠?我老了,就是想匡扶汉室都没能力和时间,我能怎么样,还不如逗逗子孙为乐。”

“呃!”陆儁已经完全惊呆了,有点不敢相信眼前这豁达的老头是自己出了名刚烈的父亲。

“看什么,不认识老子!”陆康吹胡子瞪眼睛说:“别奇怪,当王允大人纵身一跃,我对汉室已失望。当今天也不见朱,顾,雍三家派人来帮忙,我对世家已失望。儁儿,谁都靠不住,人只能靠自己。”

不管当年王允心中是否真的忠于汉室,王允都用生命给出了忠于汉室的答案,却没有换来汉室当权者的应有回应。王允死了他不知道,却不知寒了多少活着的忠于汉室的人的心,如现在的陆康。

世家一直标榜同气连枝,相互扶持。结果呢?庐江城都被围了,同为江东世家的三家见死不救不闻不问。陆康身为陆家家主,焉能不怒。

“父亲,既然如此,又考虑什么呢?”陆儁终于确定这老头子还是父亲没错,不过是已经顿悟了。

“孙家不是个好下家,还不值得我陆家投靠。”陆康高瞻远瞩地说:“以目前孙策行事来看,迟早为他人作嫁衣,那怕名义上以孙家为主。最主要的是,很可能止步于江边,难以北望,儁儿你明白吗?”

人老为妖,说的就是陆康这样的人。在这个年代平均五十年寿命,陆康六十几近七十岁算是长寿多福之人,还越老越富智慧。单从孙策行事,就预言了以后孙氏东吴的存在。历史上东吴不就是江东世家的东吴,也是偏安于一隅直至消亡。

孙策是厉害,也可以打下一片江山,陆康承认这点,却不认为孙策可以一统天下。陆康考虑的是,陆家投靠或投资孙策,未必有相应的回报,或者说未必比今天更好。

“那怎么办?倾巢之下岂有完卵,一旦交战了,就无法善了。”陆儁对父亲所说的都明白,却不知如何面对当前困局。

“儁儿,破局就在你身上呀!”陆康老神在在地说:“之前不是有友人找你么,有的是义字当头,有的是趁火打劫,无论如何,都可破庐江城这局。”

“父亲是说甘宁甘兴霸一行人?”陆儁还是有点想不通地说:“兴霸完全是拔刀相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