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三国有些乱 > 第一百五十七章,中山风云(四)

我的三国有些乱 第一百五十七章,中山风云(四)

作者:木子小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1 02:35:24 来源:笔趣阁

徐晃的家人及乡亲们都殆于一场瘟疫,每每想起念及,徐晃都伤感不已。只有失去过,才知道拥有的珍贵。徐晃是真的能理解樊刚的纠结和为难。

“谢谢徐将军的理解和宽恕!”樊刚面有愧色对徐晃施了一礼道:“我本想自己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可是随着各地情报的传来,我知道已经超出了自身的能力范围。”

“我一家人与一郡人相比,我已经别无选择。”樊刚正义凛然地说:“就算因为我的选择,家人有什么不测,他们也不会怪我。做人,还是无愧于天地良心才算为人。”

“樊太人高风亮节,让人无比敬佩!有樊太人主政中山郡实是中山郡人之福!”徐晃回了一礼道:“我会尽力护太人一家人之周全。”

徐晃虽然是淡淡的承诺,但是樊刚从中听出了无限的自信。樊刚从与徐晃相处以来,早知道徐晃是个言出必行,承诺必践的人。那怕不知徐晃为何如此说,心下也安定许多。

“徐将军,客气的话就不多讲,不知我该如何应对许攸?”樊刚不无提醒地说:“南阳许攸许子远其人,性贪却不失为才智高绝之辈,徐将军绝莫轻敌。”

“侯爷曾言,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徐晃带着怀念和崇拜之情说:“我军不惧任何敌人,有信心打击打败一切来犯之敌,却不会轻视任何一个对手。”

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这是刘备借用太祖老人家的战略战术思想。这是克敌制胜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所谓战略是比喻决定全局的策略。战术是比喻解决局部问题的方法。只有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才能敢于和敌人做斗争,才能保持旺盛的斗志,百折不挠,一往直前。

只有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才能在暂时处于困难的条件下,不被敌人外强中干的现象所迷惑,不至过高估计敌人而悲观失望,停顿不前。

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是克敌制胜的现实保证。只有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才能不至过低估计敌人而产生麻痹轻敌思想。

只有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才能在每一个具体的斗争中,采取谨慎态度,讲究斗争艺术。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至鲁莽蛮干,毕其功于一役。

刘备是这么向麾下众人讲解的,还不止一遍,更不是一天,而是循环往复洗脑式的灌输和说教。基本麾下众人都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延伸。

徐晃也差不多意思讲叙了一下,最后总结陈词道:“南阳许攸许子远确实是才智高绝之辈,不过他的眼界注定了发挥不出该有的智慧,尤其行背后伤人的小人行径,又何惧之有!”

“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樊刚听徐晃之言,有点提壶灌顶的明悟,不禁叹道:“玄德公真乃神人也,有此战略战术,可永立于不败之地也!”

“没错!侯爷非常人也!”徐晃对别人赞叹刘备,已经没什么特别的感觉,算是习以为常。

“玄德公非常人,徐将军也是大将之才啊!”樊刚由衷地说:“有徐将军驻守中山郡,袁军注定无功而返,甚至会铩羽而归。”

“樊太人过誉了!我不过尽本份而已。”徐晃谦逊了一下,又智珠在握地说:“许攸以为在中山郡所做的这一切神不知鬼不觉,却不知人心善变。

“从他许攸进入中山郡那一刻起,就有人事无巨细禀告于我。所以樊太人只须按许攸说的做,他玩不出什么花样的。”徐晃肯定地说:“一切尽在我的掌控之中,我会让他许攸后悔来到中山郡的。”

“既然如此,那我就放心了。”樊刚终于真正地松了一口气,却又开始关心中山郡局势:“从各地汇报上来的情况来看,袁军兵分三路,兵力不下二十万。我军才五万,兵力悬殊,这一仗不好打呀!”

“敌攻我守,有五万兵力足矣!”徐晃无比自信地说:“袁军虽众,却人心不齐,我军虽少,却万众一心,足可一战,战而必胜。”

……

三天后,袁军里最先出发,行军路程最远的麴义部,终于兵临中山郡郡城之下。麴义在郡城东门外安营扎寨之后,领着亲卫本部来到城下。

麴义部出现之前,徐晃就早已获知,在紧闭郡城四门之余,已分兵把守,一门一万兵力,预备队一万。麴义领兵至城下,徐晃亦来到了城头。

麴义在城下跃马扬鞭道:“徐将军,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今我主发兵二十万,你何不开门献城,少不了一世荣华。”

“麴将军别来无恙啊!”徐晃笑道:“上次已有当今旨意,袁公和我主平分冀州。不知袁公为何出尔反尔,兴兵犯境。师出无名焉有不败之理!麴将军,听我一句劝,速速领兵退去,如若不然必悔之晚矣!”

“徐晃,你别不识抬举!”麴义冷笑道:“如今卢奴城乃是一座孤城,也别指望救兵。难道你想全城数十万人为你陪葬么!”

“就凭你!”徐晃笑意不减,语气却一点不善地说:“我就在这里,卢奴城就在这里,一座孤城也罢,没有救兵也好,你倒来攻啊!”

“你!”麴义咬牙切齿地说:“好!待我攻破城池之日,就是满地鸡犬不留之时!你可别怪我。”

“说大话谁不会,等你攻破了城池,我都由你处置。”徐晃说完转身,也不理咆哮如雷的麴义,从容不迫有条不紊地安排城防。

麴义是被徐晃气得不轻,可还没达到丧失理智的地步。见徐晃不再答理他,在城下咒骂了一通,并没有下令攻城,而是悻悻而去。

“麴义倒也是知兵之人,没有因为个人情绪而胡乱用兵。冀州诸将中,侯爷独对麴义高看一眼不是没有道理。”徐晃见麴义退兵,不由对麴义心生戒备。

刘备在攻略冀州之时,就将冀州的文臣武将粗略地评价分析了一番。借口当然是经营十年之久的情报系统,实际是自己后世对这些家伙的了解。也许后世记载有些出入,但是相差不太。尤其是一个人的性格秉性就不会变。

反正刘备一贯来神奇,众人对此一点也不怀疑,都真以为是这些由情报人员探知的。可以说刘备军对袁绍军是知此知彼,而袁绍军对刘备军就所知有限。

麴义也不是不想打,而是手头没有多少攻城器械。再说麴义十分清楚攻城战不比两军对战,常常会变成一种堆人的添油战斗。要死人的事,还是大家一起来分担吧!

一夜无话,次日天亮,麴义既没有来城下挑衅徐晃,也没有攻城,而是大张旗鼓地派出上万士卒在城外树林中伐木。

这个时代在野外到处是树木成林,还多的是参天大树,树林中还有各种奇物怪兽。让麴义高兴的不是士卒砍伐回了无数巨大木材,而是带回来的各种野味。

“头,不阻止吗?”与徐晃在城头巡查的亲卫长徐光建议道:“要不我领一支兵马袭击下袁军的伐木队?”

“不,让他们造攻城器械,我们无法阻止。”徐晃否决了亲卫长徐光的建议,肃然道:“有另外一任务让你去完成。”

徐晃随后交待了徐光数语,还递过一幅画像。徐光领命而去,在亲卫队里选了一百名忠诚可靠,身手不错的家伙,当夜趁着夜色消失于城北。

数日之后,荀谌和张郃也领兵来到,麴义一反常态地请荀谌和张郃赴宴。荀谌和张郃本就有意与麴义碰下头,自然欣然赴约。

刘备来到张府门前,用手拿着门环敲了三下。只听得门内有人连叫来啦来啦!

“谁呀?”门开,一个精神不错的老头儿探头看了看,然后又道:“不知两小哥找谁?”

“老丈有礼了,咱们兄弟听闻张府后院有几树特别美的桃花,今天特意来观赏。不知可否?”刘备为自己的急智点了个赞。这三四月天不正是骚人墨客们踏青赏桃花么。

老丈也可能见多了慕名而来的赏花者,也不见惊奇,那怕是两个小屁孩,而是微笑道:“让我禀明老爷再说,应该没什么问题。”

老丈合上了门,前往院内找老爷去了。

片刻之后,门再次被打开,一名高大威猛的壮汉走了出来,发声如雷般道:“两位小哥好雅兴,请进!”

这就是张飞的父亲了吧?刘备对这打雷般的声音没多大感觉,而是对这男人身后的一个六七岁左右的小孩有兴趣。甚至有点眼冒精光的自觉。

“这就是张飞!”刘备万分肯定。那怕这小孩并不出众,最多算得上虎头虎脑。不过直觉告诉刘备,这是张飞。

“多谢大叔!”刘备本着礼多人不怪的想法,很乖巧地行了个礼又问:“这是小公子吧?”

“呵呵呵呵!不错,正是犬子张飞。”张飞的父亲拉了把张飞道:“飞儿叫哥哥!”

“哥哥好!”小张飞轻轻地叫了声,又缩到了父亲后面。

“小飞飞好!我叫刘备,今年十岁。”刘备蹲下身,才发现自己没准备糖果什么。不然用一颗糖哄一员绝世虎将,一定会成为千古佳话。

“飞儿今年八岁,有点皮!”张父不以为意地说:“这就去赏桃花吧!”

张父虽然是一介屠户,却也多有读书,加上很有商业头脑,自也生活得不错。虽然说入不了上流社会,但是在郡城里的平民间名声和口碑都不错。在这汉未来讲,只要读书识字的人都会被人高看一眼。

张父不单富有,还有侠义之心。自然也不会对慕名而者拒之门外,还很热情地接待着。穿堂过室,刘备四人来到了张府后院。

后花园。刘备一眼扫去,心中就冒出这词。五六株高大的桃树,桃花正烂漫。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花草树木杂间其间,美不胜收。

后花园中间是一个巨型石桌,旁边是四张石凳子。可见这是休息赏花之处,可以一边看书饮茶,或会三五好友赏花聊天。

“怎么样?”张父不无得意地问。

“美!不虚此行也!”刘备由衷地赞道:“人言还不符实!大叔真是会生活之人!”

“呵呵!见笑了!”张父摇手,眼珠儿一转又道:“不过呢,来吾这里看桃花有个不成文的规矩。”

“大叔请讲!”刘备拱而问:“备断不敢坏规矩!”

“好,痛快!”张父大笑道:“赏花之人都自命文人,一定会留下赞美桃花的文章辞赋。不知小哥能否吟上几句?”

其实这是张父纯粹扯淡。张父看是两个小屁孩,多少有点为难之意。

“文章辞赋有点复杂,吾就吟上几句吧,还请大叔多多指导!”刘备在一眼扫过这灿烂美丽的桃花时,心中已闪过后世无数的名篇佳句,这下正中下怀。

“这位哥哥,如果吟得让不满意,又该如何说?”小张飞不待父亲答话,睁着忽闪忽闪的大眼睛说。这小家伙还在心中计较刘备叫他小飞飞呢。

“啊!小飞飞说得有道理!那么该怎么办呢?”刘备捉挟地对小张飞说。

“别急,我去去就来。”小张飞一边说,一边已蹦蹦跳跳地走出了后花园。

张父笑了笑,摇了摇头,也没说什么。可见他对小张飞很是宠爱。其实天下父母一般,孩子永远是自家的好啊!

也正在这个时候,那个老丈已经泡好了几杯茶端了上来。在张父的招呼下,几个人边喝茶边等小张飞回来。

“这都是啥?”刘备端茶轻啜了一小口。这妥妥的该叫汤呀!有点咸,有点甜。绝对和茶没半毛钱关系。还不如门前小河的水来得甜洌可口。

不过张家一片盛情,又是三弟家。唉,刘备当可口可乐饮着。嗯,心情决定味道。也不是太难喝。

茶还没饮完,就听得厅堂内脚步声,还应该不少人。这小张飞也是小心思不少呀。这不是叫人来看笑话又是什么?也真是不怕事大。

小张飞带来了三四个人,有老有少。从装束气质上来看,都是读书人。果然,其中年老者乃是夫子,几个年少者也是书生之流。

小张飞在来之前已经把事情说了个清楚明白。几个人来到后院,一看刘备两个小屁孩,很是太失所望。

“张老爷,不知何人欲赞桃花呀?”年长的夫子拱手为礼而问:“老夫还准备了笔纸之类。”

“有劳夫子了,是这位小哥也!”张父指了指刘备,又怒视小张飞,不无责备地说:“小儿真是顽劣,竞敢劳烦夫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