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三国有些乱 > 第二百一十八章,行大于言

我的三国有些乱 第二百一十八章,行大于言

作者:木子小花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34:29 来源:笔趣阁

刘备三人来到县衙后园中,只见一个三十多岁的家伙,正在那儿翘着二郎腿赏桂花呢。嗯,一身儒衫,头扎白巾,三缕胡须,高额方正,也不失一个相貌堂堂的饱学之士。

刘备凭直觉,这就是陈宫。一壶酒,一块青石,毫无正形地随意而坐,眼神无焦点,却又似乎又有着睥睨一切的恣肆。这该是汉末高士名士的风范了。

田丰正想上前打招呼,却被刘备拦住了。刘备上前几步,来到陈宫身边的另一块青石上,一屁股就坐了上去。

“久闻逍遥侯才情无双,诗文一切,何不为这金秋的香桂赋诗一首,让在下开开眼界!”陈宫目不斜视,抬手举起酒壶饮了一口说道。

“好你个公台,身为通县县令,治下之民都见菜色,你还有心情诗词歌赋。”刘备似乎与老友聊天一样说:“在其位谋其政,一县都治理不好,又何谈天下社禝,万民苍生。”

“哦!侯爷是目的达成了,心情太好的来调笑于我。”陈宫缓缓转首道:“张阳才是个蠢蛋,被人算计还千恩万谢。我说得对吗?侯爷!”

“公台足智多谋,我的小伎俩岂能瞒天过海。”刘备对陈宫能知道自己的算计一点也不奇怪,对陈宫指名道姓说人也不惊讶,很是坦然自若地说:“张大人见财起意是事实吧?”

“侯爷难道不是一路货色么?”陈宫化身为喷子地说:“身为堂堂侯爷,汉室宗亲,一郡,啊,不,是两郡太守,居然推动行商。最让我费解的是,正直有方的田元皓也不死谏。是世风日下,还是贪心不足?”

“你!”不等刘备和田丰反应,一边的典韦已经发威,一股让人窒息的威压将陈宫笼罩着。典韦怒叫一声,太有一把将陈宫当场击毙之意。

不料陈宫那怕全身都无法动弹挣扎,却依旧梗着脖子,气呼呼地对典韦咆哮着:“双戟典韦枉称壮士,也不过助纣为虐之辈!”

“恶来!”刘备轻叱一声,正色地对陈宫说:“公台真不畏死?恶来真把你击杀了,也没有人能奈我何啊!”

刘备虽然说不可能对陈宫怎么样,但是假如典韦真把陈宫弄死了,还真没人能拿现在的刘备怎么样。当然,这事没法假设。

最让刘备莫名的是,陈宫居然是个喷子。三国时期喷子不少,陈宫却是榜上无名。应该说喷子就是汉代名士的一个标签,还是那种不分对象,不怕死的喷。

如现在正在一边笑而不语的田丰,就有死谏的觉悟。如三国时期最负盛名的大喷子祢衡,就没有他不敢喷的人和事。如才智近妖的诸葛孔明,舌战群儒,骂死王朗。还有陈琳等等都是喷子,还喷出了高度,喷出了水平。

或者说大汉多忠义之士,为国为民敢于仗义执言,敢于直言忠谏。大汉强盛不衰,都与这些忠诚卫士是分不开的。

“死则死矣,何惧之有!”陈宫没有半点低头屈服的觉悟,还有一种只求速死的刚强。应该历史中在白门楼前也是这么一种让人无语,却油然而生钦佩的情形吧。

典韦轻哼了一声,收回了对陈宫的威压,却也目光不善地盯着陈宫。让陈宫有种被猛虎在侧的直觉。陈宫在历史中也归于武力值不低的谋士,可是在典韦的前面,明显没半点反抗的余地。

“恶来,你去院外数蚂蚁吧,我和公台理论下。”刘备支走典韦,才对陈宫道:“公台呀,你的风骨很让人佩服和欣赏。但是你不识天数,不体民情,又让人惋惜和感叹。”

“哦!那么侯爷说说什么是天数,什么又是民情?”陈宫一摆衣袖,太有与刘备非辩个高低上下而不行的架势。

“公台,这就是你的待客之道。就算道不同不相为谋,公子也算远来是客。一杯香茶,一壶淡酒也无有?”这时田丰开口了。

之前气氛不太美好,甚至有剑拔弩张的火药味,但是田丰对在场几个人都十分了解,算是心中数,也就乐得做个吃瓜的好观众。可是,特么连小板凳都有,这就不行。

“好说,好说!虽然说我不屑贪财恋权,但是这些许要求还是可以满足的。”陈宫拍拍屁股,站起身来,伸了两个懒腰道。

其实陈宫何尝不是在试探刘备。陈宫是不屑商贾,但是能让田丰死心塌地的刘备,又岂是推行商业一事。陈宫是好奇刘备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试探是激烈的,反应是让陈宫满意的。那怕没探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刘备所表现出来的气度就让陈宫有几分折服。

陈宫呟喝一声,就有人排好了小桌小板凳,桌上少不了香茶果点之类。在香气扑鼻的桂花树下,三五知己品茶论道,不失为很妙的事儿。

“侯爷好算计呀!对人心人性的把握也极其到位。既解决了广阳一带的安全隐患,还把张阳这贪货拉下水。”陈宫坐下后就说:“下一步是图谋整个广阳郡了吧?”

刘备微微一笑,没有否认地说:“早知公台在通县,我就直接来找你商量了,那里会费这些周章。”

“侯爷肯定我会狼狈为奸?”陈宫完全不怕自黑地说:“倘若我不从,侯爷不会大动干戈吧?我可知道侯爷麾下最少有十万善战之将士。”

“公台说笑了!”刘备依旧微笑着说:“公台是什么人?足智多谋,心怀天下苍生的刚直之辈。”

“这与我和侯爷同不同流合污有关系?”陈宫侧着头说:“就算有关系也是适得其反吧?为钱财不择手段,我岂会苟同!”

“呵呵!公台呀,天下万民生存的基础是什么?”刘备笑了笑,不答反问道:“事物有两面,我们要看表象,更要知本质。如刀,可杀人害人,亦可护己保家卫国。公台以为呢?”

“自然是吃饱穿暖!”陈宫张口答道:“侯爷有些强词夺理了吧?借正义之名,行苟且之事,总不太好。”

“公台,今天我们不讲圣贤之理,也不说诸子百家。就说说吃饱穿暖这些事关天下苍生的琐事。”刘备饮了味道欠佳的汤茶,从容不迫地说:“就拿通县来讲吧,通县近十万人吃饱穿暖了吗?”

“没有!”陈宫脸色略红地说:“天灾不断,兵祸连年,瘟疫虫灾,几近一年无收,我也别无良策。不过我已尽力平民愤,严查重惩,通县几无冤屈。”

“衙门前的鼓是没敲多少,黎庶万民的心呢?时时刻刻在打鼓啊!”刘备明明年龄更小,却妥妥一副语重心长的长者风范说:“有些冤,有些屈,无法申,无法说,你也作了主。你要知道他们内心深处需要什么?”

“他们需要吃饱穿暖,你没做到。他们需要安定和平,你做不到。他们需要活得像个人,你还是没做到也做不到。”刘备声音有点大地说:“你陈宫能做什么?就是自以为是,张口乱喷。行大于言啊!”

“行大于言!再舌绽莲花,还不如行动。怎么能让治下子民吃饱穿暖就怎么做。商贾如何,有钱财才能买粮食。”刘备不等陈宫反应,口如连珠炮一样说:“天灾怎样,兴修水利改良种田之法。瘟疫虫灾,注意卫生,大量养家禽以对,或捕而食之。”

“兵祸呢?”陈宫有点气急说:“整个通县,兵不过千,何以应对。兵过如梳匪过如洗,常常让人们的家园毁如一旦,一年到头都做无用功。”

“兵祸的源头是什么?”刘备叹了口气说:“公台不会说因为刁民吧?所有的刁民不就是因为活不下去了么!”

“侯爷是说这是个死循环,一个解不开的结?”陈宫何许人,对天下大乱的原因是心中了了,只是不想承认。陈宫就是世家士族士子中的一员呀,还是名士。

“我也不想承认,但是,解开这死结,解决这兵祸的根源,让大汉天下归于安定和平繁荣昌盛,是我刘备,你陈宫,他田丰,以及大汉天下所有有识之士的责任。”刘备站起身,大气磅礴地说:“这才是我们要想的,要争的,要做的!”

田丰还是一副吃瓜观众的表情,那怕心中热血沸腾。陈宫却已陷入沉思状态。刘备抽空吃点实在不美味的果点。

“侯爷所说有点浮,但是涿郡万民吃饱穿暖,不受天灾**的波及却是千真万确。”陈宫很久才回过神说:“侯爷,不介意我上涿郡取经么?”

“介意,介意你公台为何早几年不来。”刘备心情太悦地说:“不然那有今天被公台喷的乐趣!”

“侯爷真妙人也!”陈宫心中一下决定,也俏皮地说:“还请侯爷吟首诗压压惊,刚才可被典兄弟吓得不浅。我也自负君子六艺不凡,典兄弟真猛士也!”

“好,好!容我思量一二。”刘备自然没忘刚才陈宫要求咏桂花的诗。刘备的所谓思量,就是在记忆抄袭汉末以后一千余年内的名家名作。是选择,更是比较。嗯,绝对是幸福的烦恼。

桂花,别名木犀,岩桂,十里香。桂花因其叶脉形如圭字而得名。

据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记载:“凡木叶心皆一纵理,独桂有两道如圭形,故字从圭。”桂花之名由此而来。

桂花是我国传统名花,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据史资文字记载,桂花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山海经》中就提到:“招摇之山,其上多桂。”

屈原在《九歌》中也吟道:“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其中的桂浆指的是用桂花酿造的美酒。桂旗是用桂花做成的旗帜,以装饰车辆。

《九歌·湘君篇》中也多次出现桂舟,桂棹,桂栋,等词汇。这说明,当时楚国的人们在酿酒,生活用具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已经广泛使用桂花树了。

《吕氏春秋》中对芳香馥郁的桂花更是赞赏,称之为“物为美者,招摇之桂”。

在汉代,桂花的观赏价值逐渐显现出来,人们开始将自然野生的桂花引种驯化,进行人工栽培。

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奇花异树,其中有桂十株。武帝破南越后,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

司马相如的《上林赋》中也有关于栽种桂花的描述。

唐宋时期,桂花已经从宫廷栽种普及到了民间庭院栽植,于是,咏桂吟桂也蔚然成风。

说到桂花,讲到诗词,在汉朝以后绝对有一个人绕不过去。那就是盛唐诗人李白。

李白,生于公元701年,殆于公元762年,享年61岁。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乃至华夏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后世将李白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后中国最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中国古典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由高天师如贵道士授录济南的道观紫极宫,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士。

李白的诗歌总体风格豪放俊逸,清新飘逸,气势磅礴,大气十足。它们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并具有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创造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文学高峰。为唐诗的繁荣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李白绝对是诗人中的仙人级别。说李白一人吊打盛唐诗文界,应该没人会反对。别人冥思苦想,不及李白灌口酒。什么绝世名篇,不过是酒兴之余的随手涂鸦。

李白就是这么不让人活的天才。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也只有一个李白。幸也,不幸也,惜哉,且惜哉。

刘备在后世喜欢李白的诗,但是记得最清晰的却是李商隐的诗。不是说李商隐的诗更好,而是李白的诗太仙了,仙到凡夫俗子望而却步。还好刘备穿越了,也就不俗了。

“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一首李白的《咏桂》从刘备口中缓缓吟出。

李白的这首《咏桂》咏的是桂花,说的残酷而真实的现状。其意大概是说,当朝选拔官员,都是官僚子弟优先。所有人都在找门路找捷径,无不春风得意。

这样的官员,能有什么作为?就像桃李花那样的,很难长久保持艳色荣华。一旦有风吹雨打,就该凋谢。

如果这些家伙知道南山上的桂花树,常年绿叶垂阴。在桂花的树阴下乘凉,凉爽又芳香。肯定会把桂花树移植于自家庭院吧!

这世上的好处他们岂能不占尽?他们一定想占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