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李世民找我当大官 > 第176章 御寒

大唐:李世民找我当大官 第176章 御寒

作者:风中之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1 10:28:58 来源:笔趣阁

伴随着一声斯威夫特的叫声,李洛被惊醒了,明明模糊的看见斯威夫特来QJ自己,醒来后却什么都没发现。

李洛严重怀疑这个斯威夫特是男的变态,因为梦里的斯威夫特使劲的在扒拉他的裤子,想把他正面朝下翻过来。

真是可怕,李洛再也睡不着了,每每想起这个变态,就觉得菊花生疼。

……

今年刚入冬就下雪了,放眼望去,整个长安城白茫茫的一片。

对勋贵子弟来说,冬日的第一场雪是美妙无比的,国子监里,就上演着一场又一场的雪仗。

唐楼里的生意也比往常好上许多,每天都有不少的文人墨客,来这里煮酒作诗。

但也有不少普通百姓,心里产生了恐慌。

他们度过了粮食危机,却不得不再次面对寒冷的考验。

“老伴,真是抱歉,以为种够粮食,再攒点铜钱就能让你们过上好日子,却不曾想连这冬日的第一次降寒我们就挨不过。我不该不听三爷的话,心疼那多出来的几百个铜钱。如果心狠点买点木炭回来,也许我们就能过去了。”

城郊的一间普通民宅里头,一对老夫妻挤在一张木床上。

家里的柴火已经所剩无几,再用来取暖的话就连做饭都没得做了。

“老头子你说的啥话?我们的钱要留着给儿子娶媳妇,哪能随便挥霍啊。再说了,就算全部买了木炭回来取暖,又能顶的了几天呢?我听说今年西市的木炭价格已经比去年冬天翻了两翻,我们这点家底,又能支撑多久呢?”

女人紧紧的搂住丈夫,虽然嘴唇早已冻得发紫,但眼神里去看不出恐惧。

“不知道狗儿过得咋样,听说他现在过上了一日三餐的生活,每个月还有不少铜钱拿,我看再过两年,我们就可以去张家提亲了。”

“等什么时候雪停了,我去看看他,想必能提供三餐吃住的大户,应该不会缺木炭吧。”

就在夫妻两越搂越紧的时候,传来了敲门声。

“王叔,快开门,狗儿哥给你们带好东西来了!”

“是张家的女娃,快去开门,她有狗儿的消息!”

王叔刚开始还吓一跳,这样的天气有人敲门,可别是出什么事了。

不过听到是张家的小女娃,倒是松了一口气。

“二丫,这么冷的天,你不在家待着怎么跑出来了?”

老王一边开门一边说着:“咦,你这身上穿的……”

“这是我哥给我带回来的,这叫棉袄,可暖和了,这是狗二哥给你们带回来的,一人一件,狗儿哥带口信了,这是他表现好,他大人特意赏赐的。”

“哝,这是狗儿哥发的薪水,他交代了,只要把这些钱存进大唐银行,我们不仅可以免费领到一些蜂窝煤,还可以从他们那里代购到蜂窝煤。”

虽然是大冷天,但拎着两件衣服的张二丫除了手有些发紫外,并没有特别寒冷的迹象。

“二丫,这棉袄看起来确实很保暖,可是这蜂窝煤又是何物?”

老王夫妻一脸惊喜的看着未来二媳妇。

“王叔,这蜂窝煤可以用来给我们取暖的,过去只有大户人家才用得起,狗儿哥说他们东家今年大量开采,价格很便宜,我们寻常百姓也都用得起了。好了,王叔,先不说了,你们赶紧把棉袄穿上,我这就带你去把钱给存了……”

“想不到狗儿这次遇到了好东家!”

老王夫妻热泪盈眶,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儿子报名参加的是李卫的选拔,还以为只是去往大户人家做活了。

往年他们儿子王玄策就和别人不一样,又是读书又是练功,如今看来,果然是我王家麒麟儿啊!

“老伴,你先在家呆着,我这就跟着二丫去把钱存了,给我们换些蜂窝煤回来。”

穿上棉袄后,老王激动地说道。

……

类似的场景到处在上演,虽然不是每家都有个麒麟儿,但或多或少的都接收到了棉袄和蜂窝煤的消息,大唐银行,李家的下人也到处配合着宣传棉袄和蜂窝梦。

而此时的长安城,遇到了百年不遇的怪相,大雪天的,居然有不少人穿着厚厚的棉袄,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

“咦,二蛋,你丫的也能穿上了棉袄?”

“滚你丫的,我阿爹早早就把钱存进了大唐银行,我们可是最早买到棉袄的一批人!”

“切,瞎基崩儿吹什么牛,我们才是最早买到棉袄的人。”

“我才是!”

“我才是!”

正当几个人瞎基崩儿争吵的时候,身后的大门“吱呀”一声开了,出来一个冻得发紫的人,手里抱着一个陶瓷罐,打着牙颤说道:“都别他喵瞎基崩儿吵了,哥后悔了,哥也要去做储户……”

而此时的大唐银行,早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堂里,排起了几条长队,办事人员加班加点的给所有人办理业务。

银行的角落里,王孝通对着李淳风一脸幽怨的道:“李大人也真是,有这样的杀手锏不早拿出来,害我们愁得四处奔波……”

他不知道的是,在李洛的庄子里,还有多少男男女女的在赶着缝制新棉袄。

大雪飘飘人在走,几家欢喜几家愁。

对于长安城里那些像往年一样囤积木炭的商家来说,心情早就跌倒了谷底。

“崔大人,我今天按照你的要求已经把木炭的价格下调了一半,还是没有卖出去多少,按往年的情形,我们应该在一直的涨价才对!”

长安城卖木炭的商户,有一半是崔家的产业。前段时间,崔家有消息传下来,说今年的冬天会是史上最寒冷的一个冬天,特意让铺子高价收购其他铺的木炭,为的就是天气突然变冷好大赚上一笔。

一切都在按照计划进行,开始的时候木炭还能连续加价,照样有人咬牙来购买。

慢慢的,有人听说这木炭的天价后退缩了。可是掌柜的根本就不担心,你们现在嫌贵,等到大冷的时候,你们想买也未必能买上。

但是,最近几天崔家的铺子却每况愈下,那些买不起木炭被自己奚落的人,居然也能穿着厚衣服在他们铺子前耀武扬威的走动了。

这他喵的什么情况,反了他们了?

崔家的几个掌柜纷纷派人打听,这一打听才知道,这长安城竟然不知不觉的多了许多家服装店,都在售卖一种叫棉袄的服装。

这还不是最恐怖的,那些买不起木炭的人,居然都在往东市挤,那边每天都有大量的蜂窝煤在供应,听说如果是大唐银行的储户,还能享受额外的优惠……

原本想大挣一笔的崔家掌柜此时一个个全都傻眼了。

那棉袄的数量明明是供不应求,可那些人居然也不知道涨价,而那些蜂窝煤,明明可以卖得比木炭还贵,却不要钱似的在往外放。

你们傻批吗,有钱也不知道赚的?

“降价,快给老子降价,一半不够就再降一半,总之不能把货给老子折在手里……”

崔家的铺子全都动了起来,尽管一天一个价,价价心动,但销量却是有减无增。

“崔大人,我们木炭的价格已经不足往年的一半,而很多又是高价收购的,再降下去就连本都没了……”

“继续降,卖出去还能多少收回一点,卖不出去才是本都没了……”

那位崔大人脸色铁青,咬咬牙说道。

……

这果然是史上最寒冷的一个冬天,光这场大雪就持续了好几天,蜂窝煤也是在短短时间内风靡长安城,销量更是节节攀升,持续走高。

因为蜂窝煤不止可以取暖,还可以用来做饭煮菜啊。

……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

愁的又岂止崔家的商铺,那些曾经把山头卖给李洛的国公府,此时不约而同的传出骂声来。

“好你个李洛,居然敢诓骗老夫,低价从老夫这里购走,转眼就卖出了天价,你这回要不一次性把欠老夫的酒给补上,我老夫怎么收拾你!”

吴国公府里,尉迟恭骂骂咧咧。

“唉,枉我长孙无忌英明一世,倒是被一个毛头小子给算计了啊!”

赵国公府里,同样传出唏嘘感叹。

而只有宿国公府里,传出哈哈大笑:“我程某人果然慧眼识珠,第一次见便知你非池中物,你小子变废为宝的能耐,当真是了得啊!”

哈哈哈大笑三声的程知节,猛的罐了一口酒,随即想起什么似的,转头对着身边烤火的程怀默就是一脚:“瞧瞧人家李洛化腐朽为神奇的本事,再看看你,啥时能够长进点?”

“爹,我哪里不长进了?李洛是我兄弟,有这样的兄弟,不也是给你长脸吗?”

程怀默一脸委屈,烤个火而已,我怎么就躺枪了,李兄啊李兄,你可知因为你,兄弟没少受苦啊!

“你这臭小子还敢顶嘴?”

程知节说着又是一脚:“去,给老子整些好酒来,老子要加倍的喝,明日让那小子加倍的送!”

……

皇宫之中,李二和李承乾两人也坐在煤炉旁饮酒奏对。

“父皇,这次包括舅舅在内,不少人都在暗中大骂堂兄,特别是吴国公,据说曾开出数倍的价格想从堂兄那里,把几处矿产买回去,可是堂兄根本不为所动。”

李承乾坐在李二对面,恭敬的将自己得到的消息告诉李二。

“哼,这臭小子肯定又是大赚一笔,回头你去问问他,这么多钱来不来得及花,下一步又想玩些什么花样?”李二笑道。

父皇这是又惦记上李洛的钱了?

他就不能看人家赚点钱吗?也太无耻了吧。

李承乾悄悄的扫了李二一眼,嘴角抽搐:“父皇,据说堂兄这次为了让更多的人不挨冻,价格放得很低,我看他也没挣多少钱,再说,他还欠着银行不少钱呢。”

“是吗?还以为这小子掉钱眼里了呢,终于知道要为朕分忧了啊,不枉老子一番教导!”

李承乾:……

父皇,掉钱眼里的是你吧,你有正儿八经的东西教人家了吗?

“据儿臣打听,这棉花的种植不难,我看要不了几年,大唐的百姓都可以穿上这棉袄了。还有煤炭这个东西,也并不是长安城周边才有。”

“太原那边就有很多,父皇,我看我们可以派人抓紧开采出来,时间一长,说不定别人就先下手了。”

李承乾刚说完,就收到了李二鄙视的眼神:“你这什么话,朕怎可与民争利?更多人参与到煤矿的开采中来,这对大唐是好事,朕应该鼓励才是。”

“不过,百姓们得实惠,朝廷也得有好处才行。你堂兄之前想搞什么房地产,他曾说过,这土地是国家的,这矿产自然也是国家的,但可以将开发权交出去,朕应该好好思忖一下,这工业革命的起点了。”

……

唐楼,这严寒冬日,来此喝酒吃饭的人一点没有减少,武珝整了整身上的漂亮的棉袄,静静的听着食客们的议论。

“这兴国公当真是厉害啊,居然搞出了棉花这玩意,还用之制成了衣服,最重要的是价格还不贵,一点没有想占老百姓便宜的意思,这人可以!”

“是啊,除了棉花外,我听说他悄无声息的,就把长安城周边百里所有的煤矿都买下来了,这才有了如今的蜂窝煤,我听说他还因此得罪了不少人。”

“切,自己笨怎么能怪别人?要不是看中兴国公出的高价钱,他们能那么痛快的把自己手上的煤矿卖出去?”

“就是,而且我相信兴国公才不怕得罪人呢,我告诉你们,除了煤矿之外,我听说这兴国公手上还有许多其他的矿产,人家早就赶着开发了呢。”

……

愚山坐落在渭水附近,离长安城约八十里路。

附近的人都知道这里有个叫煤的东西,早些年的时候,附近的居民还会来愚山捡煤石回家当燃料。

李二登基后,这里就成了赵国公的地方,他就曾派人来开采煤矿,准备用作炼铁的燃料,然而,折腾了几年也没有搞出什么花样来。

听说不知道什么时候这里换了个主人,谁知道就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