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后三国之鼎新 > 第六十六章 前嫌尽释凤求鸾

后三国之鼎新 第六十六章 前嫌尽释凤求鸾

作者:半卷闲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39:06 来源:笔趣阁

刘枫制止了身后王猛的行动,疑惑地问道:“姑娘何意?此非鸿门之宴,何故拔刀相向?需知某家亦非手无缚鸡之力,刀剑之间怕是要伤了你我之和气。况马延定是有言在先,不论今日结果如何,我等皆不可刀兵相见,为何姑娘要作此贻笑世人之举?”

李秀单手持刀,遥遥指着刘枫恨声说道:“想我李氏一族世居广汉富庶之地,先祖因言获罪,累及家族。李氏不得已迁居此等獦獠之地,数十年来无数青壮死于与蛮夷争斗之中。如今苍天有眼,累世之仇就在眼前,速速拔剑与本姑娘一战!”

刘枫依旧稳稳地坐定,“姑娘所言莫非前朝李邈之事乎?且安坐听某一眼。昔年李邈于饮宴之事言语无状激怒先帝,得武侯之言而免死。后武侯不以其狂狷为忤,擢其为犍为太守、丞相参军、安汉将军,可谓一步登天。然其不思报效,无视武侯以一己之力苦撑季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行,反于武侯丧葬之时额首相庆,大放厥词曰武侯生前专权跋扈、目无君上,更诬之类吕禄、霍禹之流,心存谋反叛乱之心,岂不当诛乎?”

刘枫看了一眼已经将刀尖垂下的李秀,缓缓喝了一口水之后:“某家素问李邈乃李氏之远支,生前未列三龙之中。其因言获罪,非为屈枉,朝廷也未罪及李氏宗族,今日为何如此仇视,以致拔刀相向,敢请姑娘教我?”

得知前因后果的李秀将腰刀收起,坐下说道:“在下鲁莽,险些铸成打错。其实李邈之事先父从未提及,我也是昨日方才知晓。听得足下一番说辞之后方知误中小人之计也。”

“小人?”刘枫皱着眉头仔细思量一番,不解的问道:“某家进入川蜀仅一年有余,会是何人从中作祟,姑娘可否名言告知?”

“罗尚!”李秀恨声说道:“此人生性贪婪、好谋无断,家父在世之时曾因夷人之乱向益州求救。此人以道路不通为由拒绝援兵。如今夷人大势已去,却又派人前来以前人之恩怨巧言离间,又言尔等欲轸灭世家豪强,宁州之地必无李氏容身之地云云。看来是想挑起你我之争斗,从中渔利耳。”

“不好!”一直站在身后默不作声的王猛叫到:“数日之前得到消息,罗尚进封夷陵候,都督益州、宁州军事。想来此人必生裂土封疆之意,当速速通知祖先生加强东部兵力,以防肘腋之患。”

刘枫道:“景略你且去安排,无需随侍左右,某与李姑娘单独聊聊。”

听到刘枫说单独聊聊的时候,李秀脸上微微一红,丝毫没有了刚才英姿飒爽的样子,反而更像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姑娘。不过李秀也是经过大阵仗的,连忙岔开话题问道:“这位小哥便是王猛吗?素问公子手下有一少年英才,年方十五便是算无遗策,有在世诸葛之称。”

刘枫道:“未料想姑娘在坚守孤城之际,尚有余力探听各郡之情报,此人正是王猛。咱们真人面前不说假话,某家在犍为、朱提之行止想来姑娘必有耳闻。某家虽为先朝之后,但将来之目标并非先朝,在先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孝廉举荐制之后,官吏们官官相护,霸占了举荐孝廉的名额,得以世代做官。依靠独占的儒家传承,让一般百姓接触不到知识,最终形成了世家门阀,从而导致亡国之患;光武帝借助士族门阀的力量而复国,自此之后士族门阀拥有了崇高的地位和极大的财富、特权,慢慢尾大不掉,最终黄巾暴起、天下大乱。某家所建之新朝,首先是士族门阀,其次才是司马和戎狄。只有解决了士族门阀这个更加强大而且也更加隐秘的对手,才能建立天下太平、人人富足的千年王朝!”

“公子所谋者大,小女子自愧不如也。虽说我常年僻守一隅,亦闻士族门阀既掌握大量奴仆、田地,又掌握孝廉考核、地方官担任等特权,还垄断着知识,经过数百年发展,早已经根深蒂固!公子如此行止,莫不是与天下为敌乎?”看着刘枫指点江山、侃侃而谈的样子,李秀眼中闪烁着迷妹一般的光芒,不由自主的为他选择的道路而感到担忧。

“这天下乃是天下人之天下,非我皇室之天下,亦非士族门阀之天下。子曰:‘夫君者舟也,人者水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某在平定一方之后,首先会均分田地,让天下人都有田可种,再无饥寒之忧。然后是发展教育,让天下人都有书可读,最终用科举制代替察举制,彻底让门阀世家消失。如此行止,其实与你李家也是有利的。令祖李朝无论才学还是见识都可谓一时之俊杰,为何在年逾不惑之时拜入泰山羊氏门下数年之后方才察举为官?”

“果然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小女子明白了。敢请公子尽快安排过江,宁州城军民唯公子马首是瞻。不过家族之事,尚需公子与家兄李钊商议。不过家兄如今尚在永昌以南,率家族私兵与土著鏖战之中。异日若我李家举族投靠,宁州或可成为五郡之地。”

等等,永昌以南?那不就是后世的缅甸吗?不说这里丰富的石油和铁矿资源,就算是一年三熟的稻谷也足以支撑将来北伐,更何况这里还有中原没有的棉花。想到这里,刘枫走到李秀面前紧紧地握着她的双手,兴奋地叫道:“能得姑娘相助,南中之乱指日可平。苍天在上,终某此生必不负姑娘一片赤诚之心!”

听到这句非常容易引起歧义的誓言,李秀立刻羞的满脸通红,使劲抽出双手之后,喃喃道:“自古终身大事,必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可惜家父已亡,家兄远在天边。再加之小女子自幼喜爱骑射、不识女红,又因夷人数年叛乱围城,如今已经是十八岁的老姑娘了,实不堪良配也。”

神经有些大条的刘枫根本就没注意到李秀的变化,反而顺着话头说道:“姑娘英姿飒爽,自有女中豪杰之风范。且如今芳龄十八,面容如花,我见犹怜,如何算老?”对于刘枫而言,即使是经历三年鏖战,李秀也才十八岁,如果放在前世,妥妥的一个花骨朵的存在。古代女子在豆蔻年华,就开始说媒了。及笄的时候,也就是十五岁,就该嫁人了。大多女子十六岁生子,才算正常。十八岁在这个时代可是老姑娘,妥妥的“齐天大剩”般级别存在了。

不过在李秀看来,无异于土味情话一般,低声细语道:“公子如有此心,可安排心腹之人前去与家兄商议。小女子先行告退,在宁州静待公子到来。望公子尽早安顿人马前来,以免迟则生变。”说罢,就转身快步离去了。

望着李秀离开的背影,刘枫愕然,问道:“景略,李秀姑娘何意?怎么又扯上媒妁之言了?”

安排完报信事宜返回刘枫身后的王猛,闻言促狭地一笑,道:“果真是郎情妾意、郎才女貌呀。公子都已经赌咒发誓终生不负人家李姑娘,自然就得安排上门提亲之事喽。不过这李姑娘虽说貌美如花,但性情刚烈?武艺超群,不知主公能否降伏这匹胭脂马呀?哈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