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后三国之鼎新 > 第137章 疑人不用片语欢

后三国之鼎新 第137章 疑人不用片语欢

作者:半卷闲情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39:06 来源:笔趣阁

站在金城的城头之上,最为郁闷的就是张英了。想来也是,花费了近二十天的时间,行军千里以上,居然没有一场正儿八经的战斗,就完成了战役目的,收降了近四万的俘虏。这种感觉就像卯足力气然后一拳打在空气上,真特么的憋屈。

想到这里,张英道:“如今金城之事意料,某家计划兵出乌梢岭,直指姑臧!”

刘释义想也不想的说道:“将军既有此意,在下愿为前驱!”

邓羌在一旁劝道:“二位将军莫要如此,如今金城之内仅有郡兵千余,而俘虏却是接近四万。如此主弱客强的局势,一旦大军离开,金城或有变故发生。不如——”

“不妨事,我等麾下皆是训练有素的精兵,以一敌百倒是不敢吹嘘,以一当十或许不是太难。更何况我等并非要强攻姑臧。”

“某家计划只带两旅万余人马前往姑臧,给你留下一个步兵旅镇守金城,并组织青壮俘虏在后方修桥补路,运送给养。切记要抽调精锐部曲镇守乌梢岭,如此后路无忧矣。”张英摆摆手说道。

“将军,姑臧城中凉州军至少五万以上,周围郡县之中兵力也不在三万以下。将军以弱势兵力去攻击坚城,实属不智也,敢请三思之”。邓羌苦劝道。

“呦呵,不错呀。年纪轻轻居然有如此见识,加入我征西将军府如何?”张英见猎心喜,忍不住动起了挖墙脚的念头。

刘释义笑道:“张大哥,你居然连景略的心腹也敢动手,就不怕这小子将来算计你?要知道这家伙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古灵精怪的,你确定?”

“是了,这还是算了,要是被这家伙算计了,到主公那里也打不赢这个官司。不过,邓小子,等你军校毕业之后,西北路或许再也没有大的战事,如果还想纵横疆场的话,不妨考虑一下征西将军府。主公可是给我承诺的,将来会在北海新建苏武城,和我的将军府所在地襄平遥相呼应,控制北方数万里草原。想想吧,这一路上氐羌、流沙、匈奴、娄烦、林胡、东胡、山戎、高丽、还有各部鲜卑,哪一个是易于之辈?真的要是成功了,我种花家将永无北部之患,那些了封狼居胥、勒石燕然只不过是小意思!”即使是心中非常畏惧王猛的“奸诈”,张英还是忍不住把这个前途无量的小家伙诱惑一下,毕竟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邓羌安抚了一下激动无比、心潮澎湃的小心脏,道:“没想到征西将军相貌粗豪,心思却是如此缜密,更难得嘴皮子如此之利落,说得在下都有些蠢蠢欲动了。不过我等当务之急是在消息还没有传出去的时候,迅速攻占石门关。然后前出昌松县,围点打援,先行将周边援军歼灭,然后兵锋直指姑臧。否则要是光是一个险关石门,我等说不得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呢?”

张英笑道:“如此也好,释义,你辛苦一下,立刻带领千余近卫军,前往安远县找到马奇。让他故伎重施,诈开石门关,然后死死的钉在那里。大军在此休整三日后启程。”

“诺!”刘释义拱手离开,丝毫没有半点的拖泥带水。

石门关位于峡谷中央,地势险峻异常,素有“一溪清流穿峡过,二龙紧锁石门关”之美誉。穿过两侧悬崖如劈如削、小道如同蜂腰一般的峡谷,张英进入石门关,拉着马奇的手说道:“非先生之能,仅仅这个关口必定会让儿郎们伤亡惨重。此事某家定当上报汉王,表彰先生之功!”

马奇道:“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昔时计策失误导致长安陷落、晋帝受辱,今日功成实乃汉王仁义之名和将军兵甲之利也,在下何敢居功。昌松县令俞帧曾与在下交好,某愿轻车简从,说其来降。”

张英笑道:“此事暂且从长计议。我等准备采取围点打援的计策,将周边救援之敌一一清除之后,心无旁骛的威压姑臧,最好能并不血刃夺此坚城!”

“将军果有韬略,此乃上兵伐谋也!”马奇赞道。

酒泉。

在马奇挂印封金、独自离去一个月左右,整个凉州的局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期间张茂等人也曾经整备兵马先后攻击了乾齐县和嘉峪关几次,但绝对属于心狠手不辣那种,在两处都分别碰壁之后,乖乖的龟缩在玉门混吃等死。

在红叶军攻克天险石门关,一万前锋已经到达昌松县的消息传到酒泉,不但张茂坐不住了,就连范伟也是小心思不断。因为范氏家族根基就在酒泉,一旦王猛攻破城池,家族必遭灭顶之灾。范伟不由得不想一下自己的出路,至于什么忠义啥的,还是现有命在再说吧。

“主公,如今城南数十里外已见红叶军游骑在不断活动,可见我等即将身陷重围。更加之城中粮草已经不足半月之需,为今之计,不如全军而降,以保宗族家眷。”范伟小心翼翼地分析着。

张茂沉吟良久后说道:“未料到红叶军如此强悍,数十万鲜卑居然仅仅抵挡月余便灰飞烟灭。早知如此,就该听从马奇先生意见回转敦煌了。如今此战已无任何回转之机,只是不知我等投降后,王猛等人能否接纳之。”

“主公休要在提马奇那贼子之名,若不是他借用老主公令箭诈开安远县、偷袭乌梢岭,凉州战局未必会如此糜烂。不过在下听闻,汉王素以仁义闻名天下,为中原庶民之生计不惜与匈奴汉赵而结盟。要知道,汉赵之主刘曜在永嘉之乱时,曾尽数斩杀刘氏宗族。更何况,主公乃是汉常山王(张耳)十八世孙,在凉州平定匪患、收纳流民、上报朝廷、下安黎庶,可谓深得人望,定可受到汉王之重用。”

王猛打开书信后大喜,当即回复道:“素闻使君少有才名,仅从敦煌一郡来看,实乃社稷之器也。汉王思贤若渴,定可不负使君之望。使君如有意归降汉王,敢请暂时驻节酒泉,在西北路都督府的节制下处理军政事务,等待汉王封赏后再定行止。

不过王猛在信中也是说明,按照汉王之治世理念,不可能出现某人永镇一处的现象,更不会有世袭罔替的封号。但如果后世果有干练之才,汉王定会重用之,绝不会有内外亲疏之分。

三日之后,王猛会合苟翔,带领一万无当飞军和一万骑兵离开玉门。

张茂将大军送出城门,对着马上的王猛说道:“大都督,您仅仅征调五千军士参与辎重运输,却不在敦煌郡留下一兵一卒,不怕我等返回重占此地乎?”

一袭银甲白衣的王猛笑道:“所谓疑人不用,更何况张先生乃明智之人,断不会行此不智之举。”

全装贯带的苟翔也是佯怒道:“不是某家自夸,若非先生行此明智之举,区区一座城池焉能阻挡我熊虎之士一日之攻击!”

众人相视大笑,默契尽在不言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