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逐鹿北朝 > 第七十四章 代天巡视(四)

逐鹿北朝 第七十四章 代天巡视(四)

作者:红莲素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44:08 来源:笔趣阁

土地兼并,在古代并不是个例,高顺对郑家的雷霆手段,还是起到了效果。

世家大量兼并土地,豢养奴仆,这对于朝廷来说都是隐患,他们不纳税、不服役,不忠于国家,只忠于主人。

从荥阳郡离开,高顺一行人直接北上,直奔博陵而去。

博陵崔氏,是七姓十家之一,地位居全国甲族之首,在北齐时全面上升为一流士族。

和郑家一样,崔家在齐国得不到重用,就会去周国,在这些人的心中,权利地位高于一切。

大房崔氏,始祖为崔懿子崔遭,崔遭孙崔鉴在北魏担任东徐州刺史。

崔鉴子崔秉为燕州刺史,曾被杜洛周围攻,其子崔仲哲跟随援军救援而战死,崔秉最后因军事失利而免官,后来累进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崔鉴兄长崔檦的孙子崔伯谦,在高欢执政时担任功曹。因其弟崔仲让到了关中,崔伯谦放弃在中枢任官的机会,担任南钜鹿太守。

第二房崔氏尤其显赫,崔氏本是山东士族,然而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有许多家族成员在宇文氏手下任官。

这一房不但多位被赐姓宇文氏,甚至有女儿被皇室收养而封为公主者。

崔辩有两个儿子崔模、崔楷死于战场,崔楷女崔幼妃适赵郡李希宗,生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崔楷子崔士谦,孝昌初年担任著作佐郎,后担任贺拔胜的行台左丞。

崔挺子崔孝芬,魏孝武帝太昌初年担任殿中尚书,加仪同三司,兼吏部尚书等职务,后来被高欢所杀。

隋朝时以前朝遗老的身份,授大将军,进爵汲郡公,他的儿子是隋朝礼部尚书、信都太守、大将军崔仲方,在北周时曾向周武帝宇文邕献上灭齐之策。

第三房崔氏,始祖为崔懿子崔格,崔格曾孙崔纂,曾任廷尉正,王静自廷尉监迁少卿,崔纂耻居其下而解官。

崔纂兄子崔暹,崔暹先后在高琛、高澄手下任职,受到高欢、高澄很隆重的礼遇,官至尚书右仆射、仪同三司。

现在的家主崔达拏,曾任齐国司农卿,现在是户部侍郎,得知高顺北上,顿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除了郑家以外,其他世家都知道个朝廷的旨意,高顺代天巡视,目的就是对世家下手。

崔达拏在邺城赶紧给家里写信,让家里人把田地还给农民,把奴仆都解散了,高顺可不是闹着玩的,他那三百骑兵也不是闹着玩的。

崔家收到崔达拏的信,有些不以为意,觉得家主是小题大做了,他们又不是郑家,并没有太欺压百姓。

而且崔达拏的妻子姓高,乃是乐安公主,齐世宗文襄帝高澄嫡女,母为靖德皇后元仲华。

只不过高家之人行事向来古怪,当初高澄想把最小的妹妹嫁给崔达拏,恰逢高澄去世,事情就搁置了。

崔暹担任太常卿时,群臣在宣光殿饮宴,权贵外戚之子大多都在场,齐文宣帝高洋与他们一一谈话,在座位上亲自写信给崔暹说。

“你贤能的儿子崔达拏,很有才学,我去世哥哥的长女乐安公主,是元魏皇帝的外甥女,对内对外都十分尊敬,超过我一众妹妹,我想完成大哥的遗愿,所以希望结为婚姻。”

齐文宣帝就把乐安公主嫁给了崔达拏。

婚后,齐文宣帝询问乐安公主道:“崔达拏对你如何?”

乐安公主回答道:“他对我很敬重,只是婆婆憎恶我。”

齐文宣帝命令宫人把崔达拏的母亲召进宫,杀死之后将尸体投入漳水。

因为这件事,崔家对乐安公主一直心有怨恨,尤其是崔达拏,恨不得杀死乐安公主。

而乐安公主也是个可怜人,因为她一句话让婆婆惨死,导致崔家人对他的憎恨,她心里也是有苦难言。

如今高长恭当了皇帝,她是高长恭的亲妹妹,是高顺的亲姑姑,不忍崔家受牵连,也想弥补一下父亲的过错。

于是乐安公主要去拦住高顺,打算为崔家说情,崔达拏正担心家里人,哪里能不答应。

高顺从荥阳北上,途中要路过邺城,乐安公主怕错过了高顺,于是就从邺城启程向博陵方丈追赶,如果能先一步到达博陵,也就不用担心了。

而高顺路过邺城,并没有进城,直接北上,来到了清河郡,这里还有一家姓崔的世家。

清河崔氏,中国魏晋至隋唐时期的著名大族,源自姜姓,因以封地崔邑而受姓崔氏,西汉时崔业定居于清河郡东武城县,后世遂称“清河东武城人”。

不过高顺来清河,并不是来找事的,要说满朝文武,也不都是和朝廷作对,像清河崔家,表现的就很不错。

崔儦(biao),字叔岐,清河郡东武城人,清河崔家当代第一人。

少与范阳卢思道、陇西辛德源志同友善,每以读书为务,负恃才地,大署其户曰:“不读五千卷者,无得入此室”。

举秀才出身,为员外散骑侍郎,迁殿中侍御史,朝廷改革后,任礼部侍郎,算是高顺的人。

当初高顺拉拢卢思道,并没有考虑太多,但卢思道虽然人缘不好,却也不是一个朋友没有。

经过卢思道引荐,高顺见了崔儦发现他才学不俗,于是就把他安排进了礼部。

也正是卢思道的缘故,崔儦也知道高顺的一些观念,对于世家高顺很忌惮,哪怕在齐国不显赫,高顺也同样重视。

所以朝廷指令一下达,清河崔家立刻照办,归还了兼并的土地,并且帮助农民恢复耕种。

而高顺也没亏待他们,他经商需要大量人手,光靠卢思道一人是不够的,所以清河崔家被拉上了战船。

三日后,高顺抵达清河郡,望着野外一望无际的农田,高顺的心情不错。

城门口站着一群人,是来迎接高顺的崔家人,高顺让百保鲜卑在承载扎营,他带着五十名侍卫进城。

“老儿崔桁,拜见公子。”

清河崔家的家主也是位中年人,生的十分富态,一看就是养尊处优。

“呵呵,有劳家主相迎,多有打扰。”

“公子太客气了,老儿收到儦儿的信,立刻就着手准备,一直盼着公子来呢。”

崔桁说罢,邀请高顺登车,高顺也不客气,把马鞭交给秦爱,抬腿上了车。

马车驶进清河郡,眼前的一幕让高顺更加满意,不大的县城干净整洁,行人商贾井井有条。

自从高长恭主政以来,高顺是鼓励经商的,毕竟现在北方的商业才刚刚开始,还处于发展阶段,不利用就太可惜了。

所以朝廷在发展农桑的同时,也在发展商业,虽然也收税,但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

向清河郡这样跟着朝廷走的,发展的都还不错,百姓们多了条生计,口袋里也有了余钱。

尤其现在不是农忙时节,跟多农民则参与进来,他们中了些瓜果蔬菜,可以到集市上贩卖,也不愁销路。

有手艺者编个框,做个物件,也允许到街上贩卖,或者以物易物,改善一下生活。

在崔桁的陪同下,高顺来到了崔家的府邸,虽然很是气派,但高顺也没觉得不正常,总不能赚了钱不让人家花吧,这样也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进了崔府,一名少女出现在高顺面前,约莫十三四岁年纪,一身青衫,肤光如雪,鹅蛋脸儿上有一个小小酒窝,微现缅腆。

“这是小女烟儿,特叫来服侍公子。”

看着眼前的女子,高顺心里无语,崔桁的意思他明白,可就不能找一个年龄大一点的么。

高顺这也确实愿望崔桁了,实际上崔烟儿在崔家未嫁的女子中,年龄算是最大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