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逐鹿北朝 > 第三十章 出师不利

逐鹿北朝 第三十章 出师不利

作者:红莲素心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2 10:32:22 来源:笔趣阁

使团刚到陈国,就遭到软禁,这明显是个下马威。

在没有见到陈帝之前,他们不能轻举妄动,谁让这是人家地盘,本事再大也得憋着。

三人在使馆等了一天,第二天终于有官员来了,热情地询问高顺,昨日休息的如何。

高顺笑着说还行,但解法选和马嗣明可没那么轻松,昨天他们担惊受怕一晚,生怕有人要害他们,高顺劝了也没用。

“呵呵,招待不周,还请公子见谅,今日本官可以带你们逛逛建康城,不知公子是否感兴趣?”

“乐意之至!”

高顺正想出去呢,只是不敢硬闯,现在有人要带他们,虽然是被监视,但也不影响。

解法选留在使馆,马嗣明跟在高顺身边保护他,加上陈国的寺丞,三人带着一群兵丁出了使馆。

走在建康的街上,看着这座古城,完全没有后世南京的影子,有些建筑还没出现。

大名鼎鼎的金陵,高顺是见识过的,但他的前身建康,高顺以前闻所未闻。

南梁武帝时期,建康建设最大,吸引了印度等各国商人前来参观。

南朝皇帝兴佛,在建康城中建立了许许多多富丽堂皇的寺庙,一个建康城,就有僧尼十余万。

建康又有石头城和长江天堑做保护,因此极为坚固,在梁武帝晚年,侯景叛乱,将梁武帝饿死在台城,又将富庶的江南生灵涂炭,还差点毁了建康。

陈武帝平定侯景之乱后,开始有计划的修筑建康城,到了陈后主时期,建康城的繁华比起前三朝有过之而不及,更为气派繁华。

东晋时期对建康城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把宫城东移,南对吴时的御街,又把御街南延,都城南面正门即宣阳门。

再往南五里为朱雀门,门外有跨秦淮河的浮桥朱雀航,直抵南面祭天的南郊,形成正对宫城正门、正殿的全城南北轴线。

宣阳门至朱雀门间五里御道两侧布置官署府寺,南端临秦淮河左右分建太庙、太社,居住里巷也主要分布在御道两侧和秦淮河畔。

经此改建,建康城内形成宫室在北,宫前有南北主街、左右建官署、外侧建居里的格局,城门也增为十二个。

建康城规模极其庞大,以建康宫为中心,据记载有宫墙三重,外周八里。

南面正面是大司马门,直对都城正门宣阳门,两门之间是二里长的御道。

御道两侧开有御沟,沟旁植槐、柳,大司马门前东西向横街,正对都城的东、西正门。

苑囿主要分布于都城东北郊,宫城北有华林园,原是东吴的旧宫苑,宋时加以扩建。覆舟山有乐游苑,宋时就东晋药圃建成。玄武湖在都城北。

东晋时筑长堤以防水患,并引湖水通入华林园、天渊池和宫内诸沟,再下注南城壕。

建康南迁人口甚多,加上本地士族,遂不得不在城东沿青溪外侧开辟新的居住区。

建康有长江和诸水网航运之便,舟船经秦淮河可以东西两方面抵达建康诸市,沿河及水网遂出现一些聚落。

秦淮河南岸的长干里就是著名的居住里巷,北岸的乌衣巷则是东晋王、谢名门巨族累世居住之地。

王公贵族的住宅多分布在城东青溪附近风景优美的地带。城中河道以秦淮河通长江,又从秦淮河引运渎直通宫城太仓,运输贡赋,北引玄武湖水南注青溪和运渎,以保证漕运和城壕用水。

此时的秦淮河,还不是后世的**,而是华夏的商业中心。

秦淮河北岸有大市百余个,还有小市十余所,市场名目繁多,且专业分工,一些商品有专门的市场。

商品有三吴地区的粮食、丝帛、青瓷、纸张,长江中游来的铜铁矿石,海外的香料、珍宝等等。

秦淮两岸手工业作坊和商业廛肆星罗棋布,著名手工业产品有“百炼钢”、“罗纹锦”等多种。

商业廛肆有百货俱全的“大市”,还有纱、谷、盐、花、草和牛马等专门小市,物资充足,交通便利。

秦淮河上流方山置埭,有破冈渎东接江南运河,以通吴会。

从水路运到建康的货物有:三吴地区的丝绵竹席、青瓷器、食盐、粮食、家禽等。

长江中游的铜锡等矿产和砖木等建材;广东、福建的南方及海外土特产,如漆、蜜、蜡、朱砂、海味、琉璃、珊瑚、珍珠、象牙香料等。

建康的江河码头经常停泊着数以万记的船只,其中最大的船载重量达百石左右。

如此繁荣的景象,让高顺都不由得有些吃惊,如果不是战争,这座城市也许会发展的更好。

只可惜到了陈朝后主祯明三年正月,隋军破建康,俘虏陈后主,陈朝灭亡,隋文帝因有人占领称帝,下令将建康城夷为平地,摧毁六朝宫苑,在石头城置蒋州。

想到这里,高顺突然叹了口气,这让跟随他的官员一头雾水,不由得问道:“公子为何叹气。”

高顺站在码头上,看着往来的船只,道:“我是在为建康可惜,如此繁华的城市,不久就要被人毁了。”

礼官闻言脸色一变,怒道:“何人如此大胆,竟敢毁我都城!”

高顺也不去看他,忽然吟诵道:“白云如聚,青山依旧,山河表里秦淮路。

望建都,意踌躇,伤心六朝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高顺的突然感慨,让那官员有些摸不着头脑,但他这首词,有些意境却没头没尾。

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这才五朝,算上南陈也能说是六朝。

高顺感怀过去到没什么,只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是什么鬼,他之前又说建康要被毁。

皇宫里的陈顼听到官员的汇报,也弄不清高顺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他这是诅咒陈国?

但陈顼可不是那些昏庸的皇帝,他有勇有谋,又正值壮年,他觉得现在的陈国国家安定,政治清明,不怕任何来犯之敌。

高顺在那装神弄鬼,陈顼并不想理会,反正在他看来,该着急的是齐国,而不是陈国。

见自己把把戏不管用,高顺虽然心里不爽,但表面上依旧表现的很淡定,出去玩够了,就在屋里读书。

但他也不是瞎读,而是有目的的在读,读的文章都是意有所指的,就比如说《阿房宫赋》。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高顺是一天也不闲着,一天作一首诗或文,不是说秦朝就是诅咒陈国灭亡。

一开始陈顼还能充耳不闻,慢慢的他就有些受不了了,忽然发现这个兰陵王世子竟然有如此文采。

渐渐的,不知是谁把高顺的诗传了出去,有人开始打听起他的情况,建康文风鼎盛,对于才子向来都很受欢迎。

当人们知道高顺是齐国来的使者的时候,又都有些纠结,毕竟高顺不是陈国之人。

不过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毕竟有很多人都南迁来的,听说北边来了个大才子,竟然有些与有荣焉。

于是就有些王公贵族打算见一见高顺,不为别的,只想看看他的真容,探讨一下诗词。

使馆的官员不敢得罪他们,而朝廷又没说不让他见人,于是高顺就出现在了人们面前。

这一天,秦淮河畔举行了一场诗会,邀请高顺去参加,高顺欣然前往来到了一艘画舫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