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支配者 > 第四十一章 如何喂饱大明

大明支配者 第四十一章 如何喂饱大明

作者:羿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46:17 来源:笔趣阁

说到东厂,就不得不提到东厂的由来,东厂设立于永乐十八年,自建立之初,其权力之大、作恶之多、名声之臭实在罕有匹敌。由于其机构位于东安门,所以被命名为东厂。

东厂职务有千户、百户、掌班、领班、司房等,但具体干活的是役长和番役。他们的职责很广,什么都管,什么都看:朝廷会审案件,东厂要派人听审;朝廷的各个衙门上班,东厂派出人员坐班;六部的各种文件,东厂要派人查看。这还不算,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这些人还负责市场调查,连今天菜市场的白菜、萝卜多少钱一斤,都要记录在案。

自从这个机构成立后,不光是朝廷百官倒霉,连锦衣卫也跟着郁闷,因为他们原本就是特务,东厂的人却成了监视特务的特务,锦衣卫的地位大受影响。在东厂成立之前,锦衣卫也算是个有前途的职业,许多“有志青年”出于各种目的,纷纷投身于明朝的特务事业,但东厂机构出现后,其势头就盖过了锦衣卫,抢了锦衣卫的风头。

原因也很简单,东厂是直接向皇帝负责的,而且其首领东厂掌印太监是皇帝身边的人,与皇帝的关系不一般,也不是锦衣卫的首领锦衣卫指挥使能够相比的。所以在之后的明代历史发展中,原本是平级的锦衣卫和东厂逐渐变成了上下级关系,有些锦衣卫指挥使见了东厂掌印太监甚至要下跪叩头。

处处都受人钳制,做错了是自己的,做好了是东厂的,这样一来,锦衣卫还能做什么呢?

因此朱由检将锦衣卫和东厂彻底分开,并且将他们的职权也分别划分。

高时明很快来了,朱由检对他说:“朕需要对东厂做出一些调整,从今以后东厂成员不再从锦衣卫抽调,只从宫中身世清白的宦官中选拔。东厂职权,只在两京,出京以后,天下人皆可不认。”

高时明心下一惊,这样一来,东厂的职权不就只限于皇帝身边了吗?

难道,是皇上对宦官们不满意了?

“不要胡思乱想,下去安排吧。”

朱由检好似看穿了高时明的说道。

高时明连忙回道:“奴婢不敢。”

朱由检没当回事,而是又说道:“还有,去给朕找一个人来。”

几天后,朱由检要找的人就来了。

此人便是《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

宋应星在历史上的地位被严重低估,最主要的还是建奴入关后,对华夏思想、科技等宝贵东西进行了丧心病狂的封杀。

《天工开物》这本书被誉为中华17世纪的百科全书,可惜被建奴给毁了。

这无疑是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

朱由检原本以为这次找来宋应星应该会花些时间,没想到他就在京城附近,这不,才几天就把他给找来了。

现在宋应星对自己可太重要了,只有把吃饭的问题解决了,才能想后面的事情啊!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宋应星可真是太宝贵了。

然而,朱由检见到宋应星激动,宋应星却比他更激动。

他只是一个过了乡试的举人,连官身都没有,却能得到皇上召见,这是多大的荣耀?

当接到要进京面圣的时候,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天子真的要见我?

直到真的进了紫禁城,真的见到了当今天子,心中依然是惊涛骇浪,惊喜万分。

“草民拜见陛下!”

能见到当今天子,是无数仕人的理想啊。

朱由检笑眯眯的道:“宋卿请起,来人,赐座。”

宋应星受宠若惊,可是圣恩难拒,他还是老老实实的坐下了。

“朕听闻,你对农物之类涉猎颇深?”

“草民惶恐,只是略懂而已。”

“宋卿不必谦虚,朕特意找你来,便是为了此事啊。”

宋应星恭敬道:“陛下有何事需要草民去做的尽管吩咐,草民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

朱由检点点头,说道:“民以食为天,粮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今陕西赤地千里,百姓食不果腹,朕心急如焚,每每想到有百姓没有饭吃,朕这心里,便痛如刀绞。朕需要粮食,朕想专门为爱卿设立一个农务司,让宋卿替朕研究如何把这粮食种好。”

宋应星心中一颤,若是跟别的读书人说这些,一定会觉得皇帝是故意挖苦他,身为读书人,那自然是日夜勤读孔孟圣学,怎可去阡陌之间,浪费了大好年华?

但是宋应星却不同,他是一个从小就对自然、手工艺等类目有浓厚兴趣的人。

一听说皇帝居然专门给自己设立了一个农务司,顿时激动得连忙跪下,拜道:“草民何等何能,承蒙天子器重,必不负君恩!”

“宋卿快快请起!朕想要的是能办事的人,可不是只会阿谀奉承的人。”

宋应星感动:“草民明白了。”

他起身后,想了想,从袖子里掏出了一个小土豆和红薯。

“陛下,草民此次前来,还带了一些东西,希望陛下可以看看。”

朱由检一眼就认出来了,可还是问道:“这两样是何物?”

宋应星解释道:“此二物叫做土豆和红薯。此二物是草民的好友徐光启交给草民的,他说只有草民才有这样的能力,让这二样东西造福百姓。”

朱由检恍然,对了,还有徐光启,回头立马叫人去找徐光启来。

历史上,不久的将来,宋应星就开始种植土豆和红薯了。

宋应星和徐光启很熟,徐光启跟那个叫利马窦老外又关系铁的很,想来这一来二去,土豆和红薯就在宋应星这里开始推广了。

明末最严重的的是什么?

是饥荒!

一切内乱的根源就是饥荒!

大口大爆炸,粮食产量却没有得到提升。

但是历史上的崇祯和他的大臣们,根本就不知道,这个名落孙山的举人,正在种植土豆和红薯。

只要将这两种作物推广下去,可以救很多人的命!

宋应星其实也在明末的时候,靠着自己微薄的力量去种植过土豆和红薯,但毕竟他的力量实在太单薄,而且被当时的官府忽视了。

他自己也想将土豆和红薯推广出去。

尤其是红薯,生长快,对气候适应性强,而且容易保存。

后来康麻子的‘红薯盛世’就是这么来的。

朱由检很激动。

“宋爱卿,这农务司凡大小之事,你皆可做主,若是有遇到难题,呈报与朕,朕为你做主,你尽管给朕把粮食种出来!”

“臣遵旨!”

随后,朱由检又下了一道圣旨,赐宋应星奉正大夫,从二品官阶,又在京师赐了府邸。

先让宋应星去皇家农田里去种一段时间,等有了更多的种子,就开始在北直隶和陕西一带大力推广。

朱由检推算了一下,现在是冬天,如果就按照自然气候去种植红薯和土豆肯定是来不及的。

还得用温室大棚来种植才行。

据说明朝民间有些地方也使用过温室大棚,只不过没有推广开而已。

想了想,朱由检打算让宋应星迅速接手了皇家农田后,亲自过去一趟。

种粮食这种事,还是要抓紧的,时间不等人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