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支配者 > 第七章 动乱前夜

大明支配者 第七章 动乱前夜

作者:羿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2 16:05:14 来源:笔趣阁

亥正一刻(22点)。

第二位客人英国公张维贤来了。

他火急火燎的来到乾清宫,颇有一点兴师问罪的样子。

此人袭爵英国公,累加少傅兼太子太保,总领京营,手握禁军。

从熹宗朱由校即位,到如今朱由检即位,都有这位英国公的推波助澜。

他多次和魏忠贤作对,导致魏忠贤对他恨得牙痒痒,可一直没找到什么合适的借口。

张维贤虽然并不是什么党派中人,可他却是各党派极力拉拢的对象,同时,也是客印月和魏忠贤极力打压的对象。

在天启时代,这位英国公独木难支,最终也被客、魏势力逼得选择报团取暖。

至于他选择了哪个党派,不好说,因为那时候在客魏集团的威慑下,什么浙党齐党东林党所有势力都缩成了一团。

而为了改变现状,这些人聚在一起当然也不会闲着。

朱由检就曾经怀疑过,朱由校的死,或许便和东林党有关。

只是怀疑归怀疑,他并没有去查证什么。

朝堂倾轧,皇帝也只是其中一员,技不如人,被人搞死,实属正常。

皇位本身并不具有任何神圣性,它原本就只是一个政治符号。

任何身居高位的人,都不会信什么君权神授,天命所归之类愚民的屁话。

从政治意图上来说,张维贤其实和魏忠贤一样,都是名副其实的保皇派,可这两人保皇的前提,是皇帝能够保障他们的利益。

也就是说,他们保的是皇权,不是某个特定的人。

如果那个人不听话了,自然会想办法换个人。

朱由校的失败就在于,他给了魏忠贤太多的信任,而魏忠贤又没能保护好他。

当他把太多的筹码放在天平的一端时,就已经注定了他的败亡。

朱由检绝不会重蹈覆辙。

作为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既然当了皇帝,那么本身就比别的人拥有更大的优势。

怎么去将这份得天独厚的优势转化为真正的权威,而不是让自己成为被人操纵的傀儡,才是最关键的。

张维贤拜叩:“老臣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检双手虚抬:“英国公请起,爱卿不辞劳顿,深夜来此,可是有什么要事?”

张维贤起身,也不绕弯子,直接开门见山道:“陛下何故令东厂锦衣卫四处抓人,致使人心惶惶,官心不稳?”

朱由检虽然心里早就有准备,可当面被人这么一问,多少还是有些情绪。

这位英国公,是真的不给面子,这种当面质问皇帝的话,在本朝...在本朝似乎还真不少。

朱由检皱眉道:“英国公德高望重,执掌京营,戍卫皇城,劳苦功高。可东厂和锦衣卫的事情自有东厂厂公和左都督处理,就不劳烦英国公操心了。”

见崇祯起了火气,张维贤语气转柔道:“老臣来此并非是要管什么东厂的事,只是担心陛下错信某些奸佞之人的谗言,而冤枉了忠良。”

“哼,忠良。”朱由检拍拍手。“呈上来。”

殿内内侍立刻呈上来一份折子。

“英国公请看。”内侍躬身呈上。

张维贤点点头,拿起折子翻阅,越看,眉头皱得越深。

朱由检坐在御案后,沉声道:“这上面的五十七人,都是和懿安皇后有过书信往来,或者信中提到过的人。而密信的内容,无外乎一件事情,那就是劝进。”

张维贤看了一半,就合上了折子,放在条几上。

他看着朱由检,匪夷所思道:“陛下,这些人劝进的可是曾经的信王,如今的万岁爷您啊?”

朱由检点头。“是。可后宫不得干政,是祖宗定下的规矩,即便他们是为了朕,但也不能违背了祖宗不是?”

张维贤脸皮一抽,忍不住说道:“事急从权呐陛下!当时客、魏把持朝政,宫中上下皆是其耳目,若不是朝中清流冒死与懿安皇后取得联络,将宫中消息传出宫外,恐怕事情不堪设想!陛下既然得知此事,碍于祖宗成例,不加封赏便罢了。倘若还因此问罪,岂不寒了天下士子之心?”

“天下士子?”朱由检哈哈一笑,“英国公如此说来,天下士子岂非全是这清流的徒子徒孙?”

张维贤激动道:“天下士子并非是他们的门徒,而是因为天下读书人都读圣贤书!学的也是一个道理!”

“什么道理?”

“君父之理!天下无不是的父母,天下也没有不忠父母的儿孙。既然臣子是一心为君父所为,作为君父的便当尽力维护臣子,哪有残害的道理?”

“那好。”朱由检反问道:“若是如此,那先帝们便不算君父了吗?他们定的理便不需再遵守了吗?”

张维贤摇头道:“并非如此。可时移世易,世事无常,有些时候也不可认死理。有时候,事情有变时,祖宗成例也未尝不可变通。”

来了!

朱由检内心狂喜,脸上却不动声色道:“英国公此言当真?”

“当真!”

“清流们是否也这样想?”

张维贤眼瞳一缩,他猛然意识到了什么。

他不知道崇祯皇帝到底要做什么,可他能感觉到接下来的这句话对他来说很重要。

张维贤陷入了两难之中。

他来当这个说客,并非是单纯的为了那些清流,而是担心若这位他们苦心积虑推上来的崇祯皇帝,也启用了魏忠贤,将权利的平衡再度打破,那才是真的万事皆休。今晚上被抓的那些人并非是什么封疆大吏,也不是什么重臣大将。可大明朝的事儿,从来就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的。今天抓的这五十七人,如果不做应对,明天可能就会以这五十七人为线索,扩大到五百人,五千人。

这真不是危险耸听,而是自太祖时期就传下来的优良美德。要么不做,要么做绝。这些年来老朱家的皇帝们就不提了,满朝文武是屡试不爽,魏忠贤更是深谙此道。谁敢保证,最后这五十七个人不会牵连到他身上来?关键的是,他还真参与了和懿安皇后的密谋劝进一事。还有些身居六部尚书、内阁辅臣之位的人也都在这件事中。今日的名单上却对这些人只字未提。

这难道还不明白吗?崇祯皇帝是想要以这五十七人为筹码,来和满朝文武换个代价。这代价是什么,张维贤不知道,他只知道,今日他落进了套里。救不救这五十七人?

必须要救。

可救了就代表要表态,他张维贤一个人表态没什么,但他今天是代表清流集团来的。他说的话,既是他自己的意思,也是清流集团的意思,可他在这做的决定,只能保证他自己能遵守。他不敢保证那些清流集团的人也遵守啊!万一那些人以后出尔反尔,那不是把他张维贤架起来烤?

怎么办?不救?

不救也不行,不救这些人,可能明天东厂番子或者锦衣卫缇骑就到了他家门外。此时的魏忠贤就像快要淹死的人,手中突然抓到了替死鬼,哪能不尽心尽力。估计现在北镇抚司诏狱里正在通宵达旦的展开审问。

“如何?”朱由检对着张维贤眨了眨眼,眸光清亮,嘴角挂起的微笑看上去人畜无邪。

张维贤却感觉一股寒意自脚底升起,直抵脑门。

如何?除了妥协还能如何?

可是,到底发生了什么,难道当初那个老实忠厚的信王都是装的?

他怎么来的本事,信手拈来般布下这样的局?

......

没多久,张维贤走出大殿。

寒冬里背心浸湿了汗。

生意谈好了,可那些人暂时还不能放,因为明天还有一场戏要演。

朱由检目视着张维贤离去的背影,嘴角微翘。

“来啊,摆驾承乾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