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曹丕的三国 > 第三十一章 归家

曹丕的三国 第三十一章 归家

作者:天堂里的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47:59 来源:笔趣阁

六月下旬,经过长途跋涉,曹子恒一行人终于回到了东武阳。迎接他们的是曹操为首的兖州上下官员,领队的曹昂自然收到一片赞誉。

东武阳城东门楼上,从这里能远远的望见青兖工坊那繁忙的景象。

目送着往青兖工坊而去的百姓队伍,曹昂颇为愧疚的道:“父亲,如此逼迫小丕,真的好么?”

“那小子对百姓过于仁善,这是好事,亦是坏事。多与其见识这世道的残忍,于其而言,大有着益。不然,其一生,怕是甚为艰难。我曹氏如今已成骑虎之势,有些后手,为父不得不为之。子脩,你能谅解?”

曹昂与曹操一礼,道:“本该如此。只是,小丕似有自己目标想法,儿子觉着,勉强不得。”

“儿大不由父呀,可那小子才七岁。”

曹昂打趣道:“父亲,你原知小丕才七岁呀,拔苗助长并无着益呢。如今袁公路新败,我兖州之地,应能平静些许时日。父亲如今可有空闲,与昂手谈一局,何如?往雍丘路上,小丕可是拿出了个新鲜玩意。”

……

回家的感觉很好,阔别了整整两月的睡床,让这个疲惫的小鬼酣然入梦。梦里,不再是现代的繁华,而是一个胸前插着短刀在地上不停挣扎的老头,随后老头变成一个面色灰败,不停咳嗽的老道,还有,很多倒在血泊里的妇孺……

过往的梦境,总是缥缈,而这次的,却格外的真实。即便惊醒,梦里的场景依然明晰。

夜还很深,可曹子恒却再也无法入睡。让绿荷点了灯,铺开纸张,又再写写画画。一下子多了两倍的附从,且以妇孺居多,这些人员造纸车间即便能消化一部分,剩下的,也足够曹子恒头疼。

不知不觉,天已大亮。小山院,这是曹操因造纸之事应曹子恒的要求,赏赐给卞氏的小院。里面的家杂皆是曹子恒托人订制,上好木材所造,不过皆漆上黑色。

与卞氏见了礼,便留在此间用早饭。卞氏还是一如既往的絮叨,一手抱着曹植,一手往曹子恒碗里夹菜。

曹彰如今举止愈发文静了,若是穿上白衣,仿佛缩小版的文士,可事实上,他的功课并不好,夫子言其并不蠢笨,只不喜咬文嚼字。夫子曾与其讲孙子兵法,隔天就能背诵。如今,总是缠着家中护卫头子,要求其教授自身武艺。曹子恒出发雍丘之前,给他留了一副象棋,没两天府中就没了敌手。随后缠上了曹洪这个叔父,每日上门讨教,如今,曹洪避之如蛇蝎。如此,直至荀彧等人回返,曹洪才松了口气。

食不言,这规矩对曹子恒而言就是个屁。“小黄,你为何不找夫子对弈,夫子棋艺应不差。”

曹彰自顾自的吃着,半响才回答道:“那天我去找夫子手谈了三局,晚上,我的功课比旁人多了三倍。”

……

吃过早饭,曹子恒又回到书房,打发绿荷去泡茶,就继续发呆。“纺纱,这里并非江南,材料产地遥远。酒楼过于抛头露面,亦消化不得太多劳力,养殖场倒是个可行之法,可同样消耗不得太多劳力,且耗费不少……”

待的茶水放凉,曹子恒还是一口未吃。而这时,荀诜来访。浦一进来,荀诜就跪下请罪,道:“诜,未能为公子说来那几位,有负公子所托,请公子责罚。”

正在发呆的曹子恒一时未能反应过来,愣了半响,才道:“那三人皆人杰也,哪能如此轻易请来。走这一遭,辛苦曼倩哥哥了。详细如何,可与我言说一二。”

随即,招呼荀诜坐下,奉上清茶。“子义兄,有侠气,本已意动,奈何孔北海阻之,功亏一篑,殊为可惜。”孔融,字文举,正儿八经的孔子后人,真正的天下名儒,那会看得上曹操这个宦官之后。自己中意的后生要投兖州,从中阻拦,一点都不奇怪。

“赵子龙怕是看不惯家父所为,不愿来此吧。黄汉升又是何故,其为子所累,即便不愿,亦该前来拜会华先生。”

荀诜点了点头,道:“公子真料事如神也,子龙兄确实对主公之事嗤之以鼻,不过于公子,却颇为欣赏,称赞公子收留流民乃仁善之举。只其兄长新丧,且常山之地如今颇为不靖,家中之事,分身乏术,只待来年,再与公子把酒言欢。”

曹子恒闻言大喜,道:“卧槽,还有这等大好事?”

荀诜正经的道:“公子之为,诜亦深感佩服,雍丘之事,诜已听闻,此皆大仁大义之举也,公子何故妄自菲薄。”

曹子恒打了个哈哈,自觉荀诜远行之后,变得会拍马屁了。

荀诜喝了口茶,继续道:“黄汉升之子,早年已寻得华先生诊治,华先生无能为力。三年前,曾于南阳偶遇一张姓郎中,得一续命药方,其时,那张郎中言说,其子之症,宜久居南方之地。”

后面的话,荀诜并没有说,自然是拒绝之词。

“如此,往后之事,只能我等自寻办法了。曼倩哥哥,此番出行,可有别的收获?”

荀诜出神了一下,道:“于北海喜见大海之宽广,于常山见百姓之困顿,亦于长沙观豪商之靡靡。这天下之差,竟有若云泥。”

曹子恒沉默了半响,道:“曼倩哥哥可知三角形?”

“如何不知?”

“汉之始,天下君臣民皆如此形状分布,稳固也。

君臣之属居于首,统治一切,其数稀少。其下,为村首乡望,吏从匠商,富足之民之流,此乃治国中坚之力,大汉之躯也。我大汉朝发展至今,所遇之问题,九成,皆假此辈之手。余下之人,乃刚及温饱之百姓,少数失地佃户,流民,贼寇之类。处在最底层,生活困顿,却是人数最多之辈,乃大汉朝基础也。

其后数百年,天下之事多如繁星牛毛,或有天灾,或有**。富足之民,吏从匠商,或失去土地,沦为细户,或生活困顿变成流民,更有甚者,当上贼寇。此绝大多数也。

而村首乡望因功升迁,跻身统治阶层者,屈指可数也。

而少数头领者,吞下庞大的土地,纳天下失地之民,越发强大富足,奢靡不止。

久之,大汉朝头大脚肿,身子扶弱,稍有磕碰,天倾也。”

荀诜虽然习惯于曹子恒的惊人之语,可这次,信息量大,令人窒息。

“这,又该如何处置?”

“无法处置,此社会运行之理,亦是人性,无可阻挡,只能调和。”

“又该如何调和?”

“予最底之人以上升之望。人往高处,村首乡望渴望跻身统治阶层,然其终为少数。与底层之民以上升之道,或许其土地,耕以自足。或授其技能,工以养家,或教其学识,以撑天下。最终,壮大汉之躯以待天灾**之时,如此而已。”

荀诜闻言,一怔,随后叹息道:“可如今,迟矣。身躯消瘦,五脏皆疲,却各有所属。分崩在即,然否?”

曹子恒点了点头。

荀诜见此,与曹子恒一礼,道:“今日得君一言,需思量日久,告辞。”随后,神思不属的离开,未几又返回道:“我往长沙之时,于童陵被贼寇所围,幸得一年轻壮士率乡勇救下。”

曹子恒闻得此事,顿时大感歉意,道:“此行当与哥哥多派护卫,如今各地不靖,南阳之地为袁公路所荼毒,其民多有落草为寇者,致使哥哥遭此劫难,实乃我思虑不周之过。幸好如今一切平安!”

“那壮士精明勇猛,我自作主张,为公子招揽之,如今正在工坊,姓魏名延,字文长。公子有闲,可与之相看。”行了一礼后,再次离去。(注一)

曹子恒却被这惊喜整懵逼了。这么轻易的,就把蜀国中后期大将给挖了过来,这不科学。

注一:魏延,三国志载为义阳人。最早登场于建安十六年(211年),以部曲随刘备入蜀抵御张鲁。义阳位于今河南南部一带,于魏文帝时期所置,其后废除。最初治所安昌,乃今湖北枣阳东南,至宋之时,为避赵老二的名讳,改名信阳。魏延出生时,并无义阳这个地方,义应为陈寿误载,实为长沙郡益阳,与今湖南益阳同,城南对河魏家巷仍有魏延墓。

错有错着,作者正好需要,这书就依三国志所载,魏延为信阳人。希望魏公泉下有知,不要怪我。

童陵即白水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