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曹丕的三国 > 第九十七章 徐庶、石韬与刘备与诏书·其二

《求贤令》,这道本应出现在建安十五年,曹操一统中原后,声望正隆之时的政令,如今却提前了整整十年,凭借着汉皇室残余的号召力,传遍了天下。当然,与曹操的唯才是举不问出身不同,这是一道符合这个时代标准的求贤诏书。

随着这道诏书传遍天下,许都之中,聚集了不少曹子恒意想不到的人。

“袁本初骤失上党,兵临河阴易成腹背受敌之势。我有一好友,数月前便在推演这场大战,曾断言,上党不靖,袁曹大战之势不成。

联吕抗张,或以小股精锐偷袭张杨长平大营,其后与吕布分上党而治之,再从魏郡出大军攻灭河内,应是袁本初往后之机要也。”

魏延的宅子隔壁,一座安静的庭院中,刘备双拳紧握,面无表情的向一面容英朗的双眉却极弯的灰袍书生请教天下事。旁边,还有一名国字口面,长着短须的中年男子静静的旁听。

那日与曹子恒的谈话,差点动摇了刘备的决心,可有些时候,仇恨总是最能引出人们行动力的一种情绪。不过数日,刘备便恢复过来。“这天下事之艰难,岂能如一小儿理想般的容易。”如是想着,刘备与灰袍书生谈话,其话题亦很自然的,便往袁、曹大战之上引了。

他希望通过眼前这两位相识不久,却已能看出,乃是能定鼎天下的贤才,寻到通向复仇之路的方向。

可惜灰袍书生的话,侧面印证了那日曹子恒的猜测,袁绍,还没准备好要跟曹操玩命。刘备失望的道:“曹司空或许会隐忍小儿辈的挑衅,却断不会坐视张杨灭亡。夏侯元让赴雒阳剿杀盗贼,却带了整整六千大军,醉翁之意不在酒呀。

如今看来,袁、曹两家这一战,遥遥无期矣。”如此说着,眼中的寒芒却怎么都掩饰不住。

一直静听的中年男子察觉到了刘备的异样,略显疑色,随即又恍然安慰道:“卧榻之侧矣,中原之主只此一人,便是双方有意克制,大战怕亦只需一个理由罢了。定能有皇叔一展身手之机会。”

中年男子姓石名韬字广元,乃颍川人。先前佩佩而谈的书生乃是其同乡好友名徐庶,字元直,本名徐幅,年轻时颇有侠气,为朋友报仇却险死还生,从此改换姓名,弃其刀戟,更疏巾单衣,折节学问。其后董卓入主雒阳,中原大地烽烟四起,二人便避乱荆州一路求学。

这次天子征召天下贤者以充朝堂,二人得到同乡司马徽的举荐,一同来到了许都。说来亦巧,二人感叹于许都城郭的高耸之时,遇到了从九江回来,如今声名大噪的刘备。

双方言谈极欢,在刘备的盛情下,二人便住进了这所曹操赐下的大宅。

此刻刘备听到石广元的言语,心知自己一时不慎,露了情绪,随即调整了下心情,笑着转移话题道:“刘某身在朝中,那还有多少领兵打仗的时日,不说也罢。倒是元直刚才所提及的好友,胸中似有韬略,何以未曾一同前来?”

闻得刘备发问,徐庶苦笑道:“来此之前,孔明便断言,曹司空费尽心思把持朝堂,岂会轻易将到手的权柄分与他人。天子为其所制,如此诏令,中间必有猫腻。最终不过镜花水月罢了,吾等千里奔波,注定白费心机。只是某心高气傲,妄想那万一之可能。如今到了许都,才真真明白,某不如孔明多矣。”

徐、石二人出身寒微,却亦是一身傲骨,于荆州求学之时,所交无一不是才华卓越之人。可来到许都,却发现,能得朝廷重臣赏识入朝为官者,尽是过往自己不屑一顾的平庸之辈,如伊伯机这样的才能之士,亦被拒之门外。二人自认一身本事,欲报效天子,却无门而入,沮丧也。

当然,亦不是没有慧眼识珠之人,尚书令荀彧便多次找上二人,说二人为曹操效命。可对曹操架空天子的作为极为反感的徐庶一口便拒绝了,一向少有言语,唯徐庶马首是瞻的石韬亦未多说什么。

二人拒绝荀彧之后,便一直寄居于刘备家中,三人常常一起论及天下大势,结交来自四方同样不得意的青年才俊,数月的时间,便就如此匆匆而过,三人的关系,亦愈发密切起来。

见徐庶提起好友孔明,石韬抚摸着石桌上几本崭新的书籍道:“便是孔明再聪明绝顶,怕亦料想不到,董公的《春秋繁露》竟能在许都重现于世,不然,怕是要飞奔而来。吕奉先虽为人不齿,这次倒是做了件天大的好事。只可叹,我汉家如此风华的女子,却被迫受辱于胡人,我汉家之耻也。”(注一)

徐庶接口道:“哼,若非西凉**乱朝纲,胡乱何至于斯。东观藏书千万,《春秋繁露》便在其中,亦一同毁于其手,如今怕便只有一些大族之中,还有收藏,可又岂是我等寒士得见。那曹司空一副权臣嘴脸,不成想,能有子如此。”

说着从袖中亦逃出一本薄册,继续道:“不说这些被董贼焚毁的珍贵典籍,便是这《汉语拼音》便可为一族兴旺之秘传,如今却堂而皇之的摆在那‘一间书斋’贩卖,要价不过五十钱。”

说到此,徐庶摇了摇头,前有李傕、郭汜之事,后又有《汉语拼音》,他亦不得不佩服曹子恒的败家之能。倒是石韬对此看的更清:“加上那作了拼音注音,作价不过百钱的《史籀篇》《急就篇》《周髀》,以之为幼童蒙学,只需一识字之人稍加引领便可。寒门子弟自此受曹氏之恩惠,多矣。”(注二)

徐庶闻言,脸上一红,手中的薄册顿感烫手,便就转移话题道:“听闻那江东孙策又再生事,皇叔怕是快要回九江了吧。”

刘备闻言神色一暗,来到许都那一日,他便清楚,他将困于此地极长时间。大鸿胪,北方如今尚在袁绍与吕布手中,这个官位便是空谈。曹操许他的这个官职,便是要告诉他,袁绍不死,他大概是无缘离开许都了。

如是想着,刘备亦未曾料到,他返回扬州的契机,竟来的如此之快。

……

话说建安二年末,曹操兵败南阳,公孙瓒困守易京,孙策与袁术这对曾经的君臣刀刃相向,这些,几乎吸引了天下人所有的注意力。相较之下,刘繇病逝豫章之事,便显得无关紧要了。

这位汉室宗,在丹阳被孙策挤走后,在许劭的建议下,投奔了自家亲戚——荆州牧刘表。

在刘表的帮助下,刘繇得以在彭泽立足,再次聚集起了不少部众。其时,豫章太守周术病死任上,豫章郡成了无主之地。一直对中原之地不太上心,低调经营江南各处的荆州牧刘表,随即便派了琅琊诸葛玄进驻南昌,并上表其接任豫章太守。

正筹备着征讨南阳的曹操自然不会让对手刘表如愿,豫章太守的位置最后落到了已故太尉朱儁的儿子朱皓的头上。这位在其父亲的余荫下名声极佳的年轻人浦一进入豫章,便因其实诚的性格获得了刘繇的好感。

许是出于与自身遭遇极像的朱皓的同情,亦或者是急于摆脱刘表的钳制,建安二年初,刘繇派了老神棍笮融兴兵两千攻打诸葛玄,一战而定。朱皓得以顺利的进入南昌上任,刘繇军队的后勤亦有了保障。

然而好景不长,曾经提醒过刘繇,朱皓性格过于实诚,容易为笮融这样的小人所趁的许劭一语成箴。

建安二年秋,笮融以视察秋收为由,于南昌城外诱杀了朱皓。当刘繇收到消息,带着大军赶到时,笮融已经控制了南昌城。随后的大战,刘繇自然不是久经沙场又占据地利的笮融的对手,被其杀得大败。

虽随后刘繇以其汉室宗亲的威望再次聚起万众,以兵力之优灭掉笮融,可刘繇的身体,亦在这场大战中垮掉,死时不过四十二岁。

刘繇死后,豫章再次成了无主之地。此前吃了一堑的刘表这次学了乖,悄悄的派了从子刘磐进军柴桑,可又怎么瞒得过江东的地头蛇孙策。忙于平定后方三郡山贼叛乱的孙策正愁着兵力不足,便派了不久前在庐江收服的刘繇旧部——太史慈,孤身前往安抚刘繇死后群龙无首的旧部。

《三国志》中记载:策命慈往抚安焉。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还。”策曰:“子义舍我,当复与谁?”饯送昌门,把腕别曰:“何时能还?”答曰:“不过六十日。”果如期而反。

孙策吞了刘繇的旧部,实力膨胀了许多,其后方三郡的叛乱亦得以快速的平定下来,加入到了九江郡的争夺战中。

建安四年,孙策以周瑜计挤走张燕,成功占据寿春。其时为了安抚收服一众袁术的旧部杨弘等人,孙策与周瑜分别纳了桥蕤的两女为妾。虽说温柔乡从来都是英雄冢,可孙策显然不在其列。面对国色天香的大乔,孙策在寿春停留了近一年后,耐心便被刘备消磨殆尽。

在把寿春中的袁术旧部家眷送往吴郡后,孙策便带着太史慈往南进攻刘磐,平定豫章去了。

刘备,亦因此得以脱身往许都一行。

时间来到建安五年夏,在把刘磐打成贼寇后,豫章算是彻底被孙策平定。其后孙策分海昬、建昌左右六县,以太史慈为建昌都尉,治海昬,并督诸将拒磐。刘磐从此绝迹不复为寇。

孙策亦正式称霸江东之地。

注一:《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所作,推崇公羊学,发挥“春秋大一统”之旨,阐述了以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哲学-神学理论,宣扬“性三品”的人性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的伦理思想及赤黑白三统循环的历史观,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注二:《周髀》算经的十书之一,是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约成书于公元前1世纪,主要阐明当时的盖天说和四分历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