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曹丕的三国 > 第九十八章 徐庶、石韬与刘备与诏书·其三

豫章这偏僻之地的归属,并未被中原群雄所关注,可随着豫章纳入孙策治下,休停了一年的九江之地,再次点起了狼烟。一封求援信,亦随着快马,从阴陵送到了曹操的案头。

“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郭嘉的这番言论早在刘备入许都之时便以之劝说过曹操。

而撇开性格颇为偏激的程昱不谈,郭嘉的这番言辞,亦得到了曹操如今倚重的另一谋士荀攸的支持。

“玄德与子扬不同,其心中,刘氏之荣光更为深重。”这番话,成了压死刘备的最后一根稻草,曹操并未如原来的历史般对刘备太过信任,把他放到了地方之上,而是用了大鸿胪一职,将其留于朝堂之中。

此事,本已成了定局,却不知何故,如今曹操又改了主意,应了坐镇阴陵的陈登之请,要放刘备回扬州,督军抗衡孙策。

为此,郭嘉、荀攸联袂而来,欲问个究竟,却碰上曹子恒与刘备的支持者董昭、司马朗等人争吵的场面,很自然的,便加入到了战团之中。

“玄德治济阴,政绩裴然,伐袁术亦功在社稷,为人谦逊有礼,昭不知,诸位何故以此莫须有之名攀诬有功之士?”在曹操奉迎天子之事上居功至伟的董昭很是恼火。他一直搞不明白,一向大气,极有容人之量的曹操,为何在刘备的事情上如此凉薄人心。

原来根由便是眼前几人。

联想到了自身遭遇,便愈加卖力的为刘备申辩了。

“王莽谦恭未篡时。且陆城亭侯与大鸿胪难道便不足以为刘玄德筹功?父亲麾下,精擅战阵者,不知凡几,出了刘玄德,便无坐镇九江之人?”

一直对军政之事避之不及的曹子恒,此刻仿佛变了个人似的,赤膊上阵,亲自与董昭争执。

汉末三国确实是个人才辈出的年代,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三方各据地利,并最终倚之称王。

而三国之一,蜀国的开拓者——刘备,其前半生可以说是坎坷之极。

原来的历史中,这位开国君主投身军中数年,不过是个无名小卒。好不容易混上了高唐尉,高唐却为贼寇所破,其后只得投奔同窗的公孙瓒,再次兵败高唐后,便跟着田楷支援被曹操撵的跟狗似的盟友陶谦。

好不容易坚持到了曹操因后院失火退却,陶谦身死接掌徐州,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根据地,跻身到了诸侯之列,有了点小名气。却又在与袁术的征战中被吕布从后偷袭,妻儿子女落于敌手。其后又数度兵败,困顿不堪,只得退守小沛这渺小之地,最终还是败逃许都,投奔了曹操。

真正让这位蜀国先主腾飞的,便是衣带诏事件。这位仁厚之辈于此事中赚足了名望,腾飞于天。即便败走冀州,袁绍亦对其客气有加。随后入荆州,拜诸葛,收魏延,兵进益州,一举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随后联吴抗魏,赢得了赤壁之战,华夏之地,自此沦为了如战国般相互攻伐的血肉战场。

这一切,便是源于这衣带诏。可惜的是,即便旁敲侧击提醒了曹昂数次,可这封诏书,却依然神龙见首不见尾。

而一直抓不到衣带诏尾巴的曹子恒,只能退而求其次,欲令刘备这条蛟龙困在朝堂这处浅滩之上。

本来计划很顺利,拉了郭嘉、荀攸、程昱三人站台终于让曹操妥协,同意了自己的龙困浅滩之计。可老天爷仿佛总喜欢看我们的主角折腾,其后的发展,完全出乎了曹子恒的意料。

引了白居易的一句诗词,自觉逼格满满的曹子恒不成想,彻底的激怒了董昭:“玄德出于天家!某佩服公子的才能与作为,可此等军国之事,岂容一懵懂小儿胡乱插话!”

眼见争吵升级,一直冷眼旁观的曹操从袖中掏出一根赤红的腰带,其上以金丝绣有龙纹。衣带的缝口已然割开,露出内藏的纸张。

这一变故,把正要反驳的曹子恒噎得目瞪口呆。

只见曹操把衣带举起,向郭嘉示意了下。郭嘉上前接过,掏出内里纸张展开细看,只见上面皆是触目惊心之言,其结尾,则是董承与刘备两个孤单单的名字。

随即郭嘉抬头看向曹操,曹操笑着道:“这是玄德所献。”

“何故?”

“麴义屠了玄德的一族。”

……

建安五年,自天子下诏求贤后,朝堂之上,又添了一件大事。

早朝之上,司空曹操以车骑将军董承勾结袁绍行谋刺之事为由,当庭发难,逼着天子刘协去了董承的官职并将其下狱。一时间,朝堂哗然。不少人猜测这事情因由,更多的官员则是担忧,曹操会否借此在对朝堂进行大清洗。

而就在朝廷乱成一锅粥之时,刘备则是带着徐庶低调的从许都出发,往扬州而去,而一直为徐庶马首是瞻的石韬,这次却留了下来,应了荀彧的邀请,成了新任的司空掾。

汝南郡,汝阴县,这里是张燕如今的老巢。

一名中年文士在深夜悄无声色的来到刘备营帐中。

“承耀辛苦了,此物极为重要,请务必亲自交到大将军手中,不可漏于旁人之眼。”刘备说着递给袁嗣一根赤红的腰带,其式样,和曹操拿出的一模一样。

袁嗣颤抖着手,把腰带接了过来,一股血腥之气直冲其鼻门。只见打开的缝口处,一张白纸藏于其内,其上鲜红字迹很是醒目。

袁嗣咽了咽唾沫,问道:“陛下处境,艰难如斯?”

刘备并未多言,只是点了点头。袁嗣小心翼翼的从夹层中拿出诏书,展了开来,除了鲜艳的血字,其后,董承、刘备、种辑、吴硕、王服、吴子兰、张燕、孙策等八人赫然在列。

确认诏书没有问题后,刘备便把袁嗣送出营帐之外,注视着其远去。无人知道,这位新任的扬州牧的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

刘备回到帐内,向着一神情阴郁的年轻人道:“仲谋如今可还有疑问?”

“皇叔敢于以身犯险,只身来到汝阴,我等江东志士自当为陛下效死命也。”年轻人正是破虏将军孙坚的次子,孙策的弟弟孙权孙仲谋。

之前在九江刀刃相向的众人,如今齐聚汝阴,为一场旷世之战拉开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