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小进士 > 第十八章 家乡人就是不一样

明末小进士 第十八章 家乡人就是不一样

作者:楚人十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49:48 来源:笔趣阁

袁方的大姐道:“建良从小就不爱读书,所以没有任何的功名。大姐听说你要在我们睢州募兵,你就把建良招入军中吧,这样他也有晋升的机会。”

袁方连忙拒绝:“这可不行,我们这次去登莱是要和鞑子打仗的,那是随时都要死人的。”

“我也知道。你就带他去吧,能不能立军功就看他的造化了,而且也是锻炼他的一个好机会。”

一旁的袁夫人道:“方儿,你爹刚才已经应承了你大姐让建良跟着我们去登莱,你爹还说就让建良跟着你。”

“既然爹和大姐都是这个意思,我当然很愿意让建良跟着我。”袁方又问站在大姐身边的蒋涵中,“大姐夫你的意见呢?”

蒋涵中道:“建良跟着你,我很放心!”

此时,蒋建良正好走了进来,袁方知道蒋建良是来找自己的,于是带着蒋建良去了后花园。

二人在一僻静处坐定之后,蒋建良问:“二舅,你还记得跟我们一起玩的那几个兄弟吗?”

“当然记得。”袁方真诚道,“建良,你别再二舅二舅地叫了,我们从小就在一起玩,我一直把你当兄弟。”

蒋建良道:“是我父亲让我这样叫你的,其实我也不习惯叫你二舅。”

袁方道:“你还像以前那样叫我袁方就行了。建良,你刚才说那几个兄弟什么情况?”

“他们也想跟着我从军。”

“这是好事呀!”袁方高兴道,“我明天就要开始在睢州进行大规模的募兵了,你带上那几个兄弟一起,去街上多找一些人,一定要找可靠能打的,你能够找齐十个人我就任命你为小旗官,如果你能够找来五十个人我就任命你为总旗官。”

蒋建良欣喜地问:“如果我找来一百人呢?”

“你找来再说。”袁方强调,“你找来的人必须经过我审核过了才算数的。”

蒋建良起身道:“我现在就去找人!”

……

下午,叶廷桂携家眷从商丘来到了袁府,袁方带着叶廷桂来到城内的临时兵营,并安排叶廷桂住在兵营里。

负责打扫兵营的张从和袁福已经把兵营打扫干净,袁方让张从和袁福带着二十个家丁也搬进了兵营,他俩的任务就是在此把守。

第二天,袁方在兵营门口竖起了一面大旗,知县派人送来了一面大鼓,大鼓就安放在门前的一座高台上面,这座高台是临时搭建的,叶廷桂站在高台上手持鼓槌把大鼓擂得震天响,募兵就算正式开始了。

袁府募兵在睢州城已经家喻户晓,百姓们听到鼓声就像赶集似从四面八方潮水般涌了过来。

睢州百姓是很拥戴袁可立的,因为袁可立在睢州为百姓办了不少的善事,其中有一件就深得百姓的崇敬。

那是在万历四十二年,福王朱常洵要到封地洛阳就藩,朱常洵是万历和郑贵妃所生的爱子,因为朱常洵没有被立为太子,万历深感对不住郑贵妃和朱常洵母子,所以在朱常洵离京之时,万历把自己私攒的金银财宝,大部分都送给了朱常洵,并且从河南湖广两省,划出二万顷良田作为朱常洵的庄田,朱常洵就藩的一路,排场非常之大,车、桥、人、马、牛畜的队伍,有一百多里地,河南省各州县都派有人役夫马供其调用,睢州地处睢阳卫境内,睢州的人役夫马已多出其他州县一倍,还是满足不了朱常洵的派用,上面再次下旨,催征睢州三百名人夫,睢州百姓闻听此事,家家坐立不安,生怕把名额摊派在自己的头上。知州也是为难,摊到谁的头上都不好,他找到袁可立商议,袁可立二话没说就把这件事担了下来。

袁可立找到河南巡抚据理力争,巡抚看在袁可立的面子上,免去了睢州这三百名人夫的征调。

今日袁方募兵,睢州百姓念着袁可立的好,纷纷踊跃参与。

袁可立虽然没有参与募兵行动,但是他派出许多得力之人四处宣扬此次募兵之目的,而且还开出了募兵的条件:

一,募兵不世袭,也不终身服役,来去自由,一人应募,一家可资以养。只要被袁家军录用,每人给安家银五两,盔甲器械银三两。鞍马之费十五两,这二十三两银子可立即兑现。

二,加入袁家军,每月的饷银一两五钱。

在袁可立暗中推动下,前来袁方这里要求当兵的人不下数百,另外还有许多围观的百姓,把兵营大门围得水泄不通。

袁方带着叶廷桂、张从、袁福以及家将朱家龙、王辅,还有二十多名家丁,在募兵现场,摆放了三张方桌,六张条凳,每张方桌前坐了一个会算数的书手,负责给前来报名的百姓登记造册。

袁方手下两位负责谍报的汤祖契和王良逸也过来帮忙,他们一个代表汤家,一个代表王家,这就表示整个睢州的豪门都在支持袁家的募兵。

汤祖契和王良逸负监管书手们的造册。

募兵的大旗竖起不到一个时辰,前来投军和看热闹的人数就超过了二三千人,他们在兵营门前围成了半圈,因为有衙门的差役和袁家的家丁在维持场面,所以整个报名现场是井井有条,报名的青壮在方桌前排成了三条长龙。

袁方为报名设置了门槛,所以不是每一个排队的人都能够报名,这些排队的人必须通过袁方的三条要求,才能够坐到条凳上进行报名。

第一条要求,是不要市井油滑之徒。这种人心口不一、神色不定的,放在哪一朝哪一代都不受官府重用,这样的人,对官府律法毫无畏惧,要是招募到军中,无疑会对军中纪律产生极大危害。

与之相对应,最适合当兵的就是乡野老实人,就比如袁二宝,这种人一般都是黑大粗壮、能耐辛苦、手面皮肉坚实,长期从事高强度体力劳作,不管是身体素质还是性格耐力都优于常人。他们对官府敬畏,对法律遵守,在作战时会很好的听从将官指挥;

第二条要求就是年龄和身高,年龄要求在18~35岁之间,身高五尺二以上,明代一尺约为后世的31.1cm,也就是说,一米六以下的都要被淘汰。

第三条要求就是臂力,作为一名军人手无缚鸡之力是不行的,每人必须双手能够平举六十斤的重物。

以上三条要求通过之后的人,就可以进行登记造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