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小进士 > 第五十四章 住进了隆安寺

明末小进士 第五十四章 住进了隆安寺

作者:楚人十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49:48 来源:笔趣阁

袁方听说男孩叫孙可旺他并不吃惊,作为一个穿越者,遇到几个历史上有名有姓之人实属正常。

袁方蹲下身子问:“你小子愿意做一辈子的叫花子吗?”

孙可旺斜了袁方一眼:“谁愿意呀?”

“你愿意跟我走吗?我可以给你饭吃给你新衣服穿。”

孙可旺两眼闪烁了一下:“当真?”

袁方站起身就往城里走:“如果你不信就别跟过来。”

孙可旺屁颠屁颠地跟在了袁方的后面。

袁方和张从一前一后地正走在街上,后面跟着孙可旺,当袁方走到街拐角的时候,又见到昨晚闯进房间的锦衣卫百户,四五个锦衣卫缇骑在这个百户的左右,他正跟一个七品官员说着什么,袁方本不打算上前打招呼,当听到锦衣卫百户对这位官员的称呼时,知道了这位就是遵化知县武起潜。

人家是父母官,没有见过面就算了,现在巧遇上了打个招呼还是必须的,这是基本的礼貌。

他上前对武起潜拱手道:“本官乃山海道监军佥事袁方,今日路过贵地,还请武邑侯多行方便!”

武起潜脸上堆起了笑容,拱手道:“原来是袁监军,下官昨日已得到禀报,说是袁监军要路过本县,今日有幸相见,幸会幸会!”

袁方没有看锦衣卫百户一眼,径直往前走,知县武起潜目光跟着袁方:“袁监军,可否赏脸移步本县衙,本县为你接风洗尘?”

袁方拱手道:“多谢多谢!不打扰武邑侯,我们只是路过贵地,明日还要赶路。”

武起潜道:“既然袁监军公务在身,本县也不勉强。”

接着两人又寒暄了几句,袁方便告辞离开,他刚转身走了两步,就听到后面有人喝道:“站住!你这个小叫花子,跟在这位老爷身后是不是想干坏事?”

袁方回过身来看,是锦衣卫百户拦住了孙可旺,孙可旺瞪了锦衣卫一眼,没有搭理他。

锦衣卫百户举手要打孙可旺,被张从一把抓住了手臂,孙可旺连忙溜到了袁方的身后。

“他不是什么叫花子,是本官刚收的小随从。”袁方一只手护着孙可旺,冷冷地回了百户一句。

张从瞪着眼道:“没听到我家主子说什么吗?还不快滚!”

百户横眉相对,指着张从道:“你别犯在老子手上,犯在老子手上看老子怎么整死你!”

张从回了一句:“怕你个球!”

知县武起潜忙站出来打圆场:“大家都少说两句,少说两句。”

在武起潜的劝说下,袁方和锦衣卫不欢而散。

……

回到驿站袁方把孙可旺叫到跟前问:“孙可旺,我为你改个名字可好?”

“大人,你要给我改什么名字?”

袁方道:“就改一个字,孙可旺的旺改为远望的望、希望的望。”

“一切听从大人的安排!”

袁方作主把孙可旺的名字改为了孙可望,因为他太小了,带进京城不方便,于是把他托付给了驿站掌柜的。

翌日,袁方与掌柜的结完账后,又将十两银子丢在柜台上对掌柜的道:

“掌柜的,这个小孩暂时住在你这里。麻烦你好生照顾这个孩子,给他吃好喝好,不能让他跑了,如果是你照顾不周而让这个孩子跑了,我唯你是问!”

掌柜的收下银子数了数,然后笑嘻嘻道:“袁大人您就放心吧,人在我这里保证丢不了。”

袁方抚摸着孙可望的头对掌柜的道:“等我回来如果这孩子完好无损,我另有打赏。”

然后他又蹲下身子对孙可望道:“你就安心地在这里住几日,等我办完事就来接你回去。”

离开客栈,袁方领着张从骑马继续向京城奔驰,从遵化到京城有二百多里地,他们紧赶慢赶走了一天一夜,来到了京城广渠门外时,已是上午的卯时三刻。

太阳刚刚升起,因为城门才打开,广渠门外人头涌涌,集聚了不少等待进城的百姓。

袁方正感觉肚子饿了,就听到路边有人用京腔吆喝道:

“包子,包子,好白我的面儿来,吃点儿包,闹点儿包,尝尝包儿馅啊——!”

他顺着声音望去,看到有个人正挑着一担热包子在叫卖,袁方让张从去买几个来充饥。

张从来到卖包子的面前问:“你这包怎么卖?”

“一文钱五个。”

张从问:“什么馅的?”

“肉馅的,可香啦!”卖包子的一边说一边揭开笼屉。

张从看了一眼包子,摇头道:“你这包子个头不对呀,怎么都瘪下去的,这也要一文五个呀?”

卖包子的道:“这位官爷说话可要凭良心,我的包子都精神着呢!一文五个,童叟无欺!”

张从道:“一文六个。”

“五个。”

张从又道:“你看我们是两个人,五个不好分,六个,不讲价了。”

卖包子的不坚持了:“六个就六个。”

张从取出二文钱道:“给我来十二个。”

张从向卖包子的借了一个竹篮子,把十二个包子提到袁方这里,两人找了一块大石头坐下,张从又从马背上取来装水的竹筒,两人就吃开了。

十二个包子吃完了,聚集在城门口的百姓也都入城了,此时进城的人少了许多,袁方优哉游哉地进了广渠门。

两人进了城,便往最近的隆安寺而去,袁方准备在那里住下。在明朝,外地官员进京办事,一般都不会住在旅馆或者会馆,因为有明一代,官员的俸禄是偏低的,就拿袁方来说,一个月的俸禄不足五十两,维持一家老小生活已然不易,哪里拿得出余钱来住旅馆?再说,明朝旅馆又常常与茶楼、酒肆等休闲娱乐场所混搭,堂堂朝廷命官出入其间,难免不会被人指指点点。

明朝时期,不管是京城还是金陵,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寺庙,其数量比旅馆还多。与大家想象中“青灯古佛”的凄凉景象不同,绝大多数寺庙规模可观、环境优雅、住宿舒适、素餐可口,居住环境与旅馆、会馆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这些寺庙自然成为外地官员入住的首选。

隆安寺距广渠门不远,进了城门向右拐,走几步就能看到隆安寺的塔尖。不需要别人引路他们就来到了隆安寺前,二人刚一进入寺,便有一个知客僧迎了上来,张从与其接洽,很快就定下了住宿的房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