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小进士 > 第一百六十章 巡视义院口

明末小进士 第一百六十章 巡视义院口

作者:楚人十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49:48 来源:笔趣阁

袁方制定出重建水兵营的计划,现在虽然有五百艘沙船和火器,人员却十分的紧缺,一下子要配齐五个水兵营是不可能的。

他把自己制定的计划写成折子上呈兵部,由兵部来定夺实施这一方案,他在折子里还建议把沈寿峣也调到山海关来充实山海关的水师。

袁方这几天一直忙于水师的建设,把自家矿山忘在了一边。这天袁方刚用过早膳,蒋建良过来提醒他,是不是去看一看矿山。

袁方问:“矿山目前经营状况如何?”

蒋建良答:“良好。”

袁方又问:“我们的铁矿有没有卖给鞑子?”

蒋建良又答:“没有。”

袁方道:“有这两条我就放心了。现在我刚刚回到山海关,军事上面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去做,所以我们家的事情你就多操点心,我暂时就不去矿山了。”

蒋建良是袁方的外甥,又是一起长大的发小,所以把铁矿交给他来经营袁方是完全放心的。他也没有辜负袁方对他的期望,他的家就是睢州四大家之一,对于商贸经营是十分熟悉的,这也是他敢于接管铁矿的重要原因。

袁方准备出关巡视,去看一看前屯卫、宁远等地,赵率教在袁方府上住了一晚就回去了,他答应过赵率教为他免除杀蒙古人的罪责,事情进展如何他要给赵率教一个明确的答复,免得赵率教天天为此事担忧,再者,他已经答应赵率教去他那里看一看的。

临行前袁方去见了王象乾。

“袁方拜见王大人!”

王象乾捋着白胡子对袁方笑道:“哈哈哈……,山海道,告诉你一个好消息,孙督师和阎经略很快就要回来了。”

袁方道:“这可太好了!我在京城的时候孙大人告诉我,内阁现在就他一个人在忙,所以才委派我赶回山海关,现在孙大人和阎大人都可以回来,说明内阁有人了。”

王象乾道:“你说得很对!老朽今天收到京城的文牒,魏广徵和顾秉谦入阁辅佐首辅,孙大人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辽东前线了。”

袁方没想到局势变化得这么快,他离京前还在替魏忠贤担忧,今年是京察之年,而主持京察的是东林党人,如果袁方判断不错,被认为是阉党的京官将会被彻底清洗。魏忠贤则另辟蹊径,让魏广徵和顾秉谦进入内阁,魏广徵和顾秉谦都是阉党成员,这一招着实是给东林党不小的打击。

对于孙承宗的到来,袁方是打心里面高兴,有这位恩师在,他在山海关的阻力将会大大地减轻。

袁方决定在孙承宗到来之前,对前线有个初步的了解,以便孙承宗回来自己能够更好地胜任兵备副使之职。

他来找王象乾的目的就是想知道目前朝廷对蒙古部落的政策,以及蒙古三十六家的基本情况。

王象乾告诉袁方,王在晋在的时候,蒙古的插汉虎墩兔、炒花、小歹青等部落纷纷前来索赏,王在晋定月给他们发饷银,一年所发饷银接近百万两,蒙古诸部自关以东,基本上安分守己,没有发生骚扰大明的迹象。

袁方问:“蒙古部落对我大明的态度如何?”

王象乾略有遗憾地摇头,他告诉袁方,辽东失陷后,辽东汉民不愿受建奴统治,锦州各地十万义民汇集在十三山自保,孙承宗巡行边塞时,有人提议派遣将领带兵去救援十三山。宁远距离十三山只有两百里,如果顺应民心的话,不但可以救出十万难民,就是夺回锦州都是有可能的。

孙承宗与王象乾商议,王象乾认为驻扎关上的军队刚刚打了败仗,士气沮丧,不如调动插部护关的军队三千人前往宁远协助救援,孙承宗同意王象乾的意见,让蒙古插部与明军协同作战。

但是蒙古插部表面上答应得好好的,实际上却按兵不动,使得我救援计划失败,十万难民只救回六千人。

王象乾给袁方举这个例子,就是要告诉袁方,这些蒙古部落不抓紧安抚就很有可能投靠建奴那边去了。

袁方还未对此发表任何看法,王象乾又对袁方谆谆教导起来:

“所以说,这个赵率教必须治他的罪,本来蒙古人对我们就不是很相信,如果我们再激怒他们,他们完全有可能去投靠建奴。”

“真心是非不分!”袁方只是在心里骂了一句。

袁方虽然赞成与蒙古部落搞好关系,但是,纵容他们犯罪是无论如何都不允许的。

他告诉王象乾自己要去边寨走一走,便告辞了。

袁方回到自己的府邸,做好了第二天出行的一切准备。翌日清晨,袁方带领秦羽明、鲁之甲和袁福,骑马出了山海关。

他们一直向西行,走十里路到达角山关,一行人过了角山关,翻过一座山梁,然后转向北行,经过三道关,然后又走过一座九孔石桥,沿着小何走了一段路,便看到前面有一座军营。

袁方也不是第一次走这条路,他知道这座军营叫驻操营,此番路过这里就是过来用午膳的。

驻扎在这个军营的是延绥八卫的兵士,这支部队从万历二十一年就从山海关开过来,一直在这里驻守了近三十年,现有兵士一千六百四十八名。

袁方一行在此用过午膳继续上路,他们从平顶谷重新登上长城,沿城南行二十多里,就到了重要“抚场”义院口。

所谓“抚场”,是明朝官吏招待赏赐西部蒙古部落首领以及与少数民族定期易货贸易的地方。义院口上通山神庙,下达驻操营和石门寨,是长城有名的关口之一。

义院口城池不大,四周是山,一条小河从西北方穿过长城流经义院口西门向东南流去。它流经长城的地方也是一道水关,在水关右边建立有一座抚夷厅,厅右城墙上方有城楼一座,明边臣常在这里接见、款待和犒赏西部蒙古部落的首领。

义院口驻军首领是抚夷游击将军朱梅。

这位游击将军正是袁方提拔上来的那位百户,现在他已经是抚夷游击将军了,专职于安抚蒙古部落。

朱梅接到探马来报,早早地来到城门口迎接袁方。

朱梅见到袁方倒头便拜,袁方连忙下马把他扶起。

袁方一行在朱梅的引领下,来到了抚夷厅。

袁方来这里是专程来找朱梅的,所以一坐下他就问朱梅:“朱将军你这里有多少人马?”

朱梅答道:“回禀袁大人,我们这里有将领二十一员,兵士二千六百一十人,战马八十八匹。”

袁方又问:“守关抚夷,兵力够用吗?”

朱梅答道:“目前而言是足够了,如有战事最好是再多调拨些兵马来。”

袁方问:“为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