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小进士 > 第二百一十七章 巡游

明末小进士 第二百一十七章 巡游

作者:楚人十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49:48 来源:笔趣阁

袁方出了东厢房,回到了酒桌上。

老鸨还没走,她一直都在监视着东厢房的动静,现在袁方出来了,她嬉笑着凑近袁方问:“袁公子,四娘如何?还满意吧?”

张之极他们三人极力起哄。

“袁哥,满意就收了她。”

“袁公子,四娘不错吧?有没有试过呀?”

“对对对,只有试过才知是不是真雏子!”

袁方一脸严肃,问老鸨:“我把她包下来要多少银子?”

“那感情好!就不知袁公子是长包还是短包?”

袁方毫不犹豫道:“长包。”

老鸨笑的好像已经看到了白花花的银子,她伸出了三根短短的指头:“长包三百两银子。”

袁方首肯道:“一言为定,就三百两银子。”

张之极忙劝道:“且慢!先不忙着包。袁哥,我问你,你真喜欢那个四娘?”

“喜欢。怎么了?”

“如果你真喜欢,我建议把四娘买下来更划算。”张之极说完,转向老鸨问道,“如果为四娘赎身要多少银子?”

老鸨伸出了五个指头,没有出声。

张之极笑了,推开老鸨的手:“老婆子,你这数算错了吧?长包和赎身不是一回事嘛,怎么?长包三百,赎身就要五百呀?”

老鸨再次抬起手掌:“没错的,我们这里长包只包三年,一年一百,都是这个价,你们可以去旁边打听。赎身五百算是最便宜的价了!”

袁方也不想砍价,一口答应下来,五百两银子赎马湘兰的身。

条件还是要有的,马湘兰先在羡兰楼住一段时间,因为袁方才来南京,一时半会找不到地方给马湘兰住,他跟老鸨商量好了,等有了房子立马过来把马湘兰接走,在这段时间里,马湘兰必须是完好无损的待在东厢房。若不然,老鸨的五百两银子拿不到,羡兰楼也将被推平。

老鸨就是做生意的,有钱赚当然愿意,对袁方的要求百分之分地答应了下来。

当下老鸨就请了教坊司执掌为马湘兰写下从良文书,压在了旧院一位长老手上作为保障,同时与袁方签字画押,这件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教坊司是负责管理青*楼的官家机构,文书由教坊司来出最有效。当然,如果是羡兰楼出的文书也是被承认的。

……

第二天,袁方去了兵部点卯,然后便打听他的顶头上司岳元声。

袁方是兵部左侍郎,在兵部没有自己的署衙,这个职位是协助兵部尚书处理日常事务的,相当于兵部副部长,他的办公地点就在兵部尚书房。

袁方来南京好几天了,王在晋还从来没召唤过他,他这次点卯后也没去打扰王在晋,而是找了下属询问岳元声。

“袁大人是要问岳大人吗?”兵部职方司主事正好送一份文件过来,“岳大人已经有两个月没坐班了,你想找他必须上他府上去。”

袁方问:“你知道他住哪吗?”

“回禀袁大人,属下一下说不准,等一会属下让人将岳大人的地址写下来呈送于你。”

“好的,不过要快。”

“属下马上叫人去写”主事说完就离开了。

袁方坐下来等着,没想到他认识的那位陈幕官却进来了。

“袁大人在此?太好了,在下就不用去您府上了。”

“陈先生,有何事?”

“袁大人,王大人有事找你,他现在正堂,你赶紧过去吧!”

袁方来到正堂,王在晋正独坐堂前看卷宗,厚厚的一沓卷宗摆在案几上,几乎挡住他整张脸,他抬起头用手示意袁方坐下,然后又将头埋在了卷宗里。

袁方不便打扰,只有安静地坐在那里等,也不知等了多久,王在晋终于抬起了头。

袁方不等他说话,连忙起身行礼:“下官拜见王大人!”

王在晋回礼笑道:“仲南,没想到你如此快就到了。现有一差事要你去办。”

“请王大人吩咐。”

“仲南哪,南京这边虽然事务不多,但也不能太清闲了,否则督察院那些老爷们就会盯上你,弹劾你办事不为。”王在晋起身走到袁方身边,“所以,本官为你安排了一份差事,巡视南京的防务。”

袁方问:“何时开始。”

王在晋道:“本官已发文车驾司,让他们安排你的行程,作初来乍到,具体的事情交给下面的人去做就行了,等一会其他几个部也会派人过来与你共同巡观,具体的安排就由你自己定。”

“多谢王大人信任!”

正在此时,陈幕官来了,他告诉王在晋,人己到齐,都在外面等候。

王在晋领着袁方步出大堂,来到外面的走廊,这里己有三个人在等候,王在晋一一做了介绍。

一个是南京提督范济世,一个是工部左侍朗萧近高,一个是礼科给事中杨栋朝。

工部左侍朗也是今年添设的,萧近高同样也是管右待朗事,唯有岳元声这位左侍朗不管事,袁方认为很有可能是得罪了魏忠贤的原因。

四人相互认识后就开始展开工作,首先第一步便是要确认去哪里巡视。

这当然是须要深入探讨的,反正朝廷有经费,探讨的地点便定在了旧院。

大家都是文化人,与名媛一聚是当下的时尚。

四人坐了轿子,来到旧院,在秦淮河畔雇了一只色彩斑斓的小花船,摇撸的是个老汉,一名歌女坐在船头用吴语唱着小调,歌声和桨声灯交集在一起,一片浓浓的江南情怀。

四人坐在船舱内,欣赏着秦淮河的景色,河面上来回穿梭的花船不在少数。

他们来的目的是商讨公事的,说是公事,其实就是个借口,先去哪里巡视一句话就能解决的事情,非要来这烟花之地,这是借着公差之便来享乐。

他们也很会抓紧时间,一坐下,南京提督范济世就开了口。

“诸位同仁,这次巡视就从大教场开始吧!”

这根本就用不着商量的事情,所以大家异口同声地赞同了。

巡视这样的差事是十分轻松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享受,他们每到一地,不但可以得到地方军营的隆重接待,甚至还可以得到不菲的常例钱。

虽然有钱可收,他们却不急于去巡视,先让人通知各营地做好接待准备,然后又在烟花之地游玩了三天,美其名曰:增加相互间的感情。反正又掏自己的腰包,何乐不为?

袁方算是见识了应天府的办事风格。

面对这样的工作作风,他还是要随乡入俗的。

在这个年代,文人出于对大自然与艺术的喜好,企盼为其现世的生活,营造出一个温馨美好的世界,特别注意日常起居与消闲生活之事。

文人还有五大习俗:礼一回佛;听一出戏;藏一幅古字画;养一位歌姬;逛一趟山水园林。

这就是明代文人的大雅生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