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末小进士 > 第二百零九章 升迁

明末小进士 第二百零九章 升迁

作者:楚人十八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49:48 来源:笔趣阁

袁方购买红夷大炮一事遭到郭兴治弹劾。

目前的兵部大部分是东林党人在掌权,所以袁方很快就接到了兵部的命令,让他回京接受审查。

此时已是天启五年的元月了,袁方的父亲袁可立已经去职半年多,东林党为了弹劾袁可立也是煞费苦心,分别由兵科给事中方有度、广西道御史宋师襄、河南道御史庞尚廉、福建道御史李应升和山东道御史宋祯汉、永平府推官李乔仑等人轮番弹劾,袁可立最终辞官回家。

现在轮到袁方被弹劾,袁方估计自己也将会被这些空谈国事的东林党人所陷害,结局一定会和他老子一样回家种田,所以进京的路上郁郁不乐,行程自然就慢了许多,直到月底才回到了京城。

袁方在兵部并不是孤立无助的,虽然弹劾他的不仅仅是郭兴治一人,但是支持袁方的也大有人在,让袁方想不到的是,在支持袁方的人当中,竟然还有他的老冤家杨吉雄。细想也不奇怪,杨吉雄是魏忠贤的徒孙,魏忠贤发了话,杨吉雄能不照做吗?

经过兵部调查,袁方购买红夷大炮不但无过,而且有功,因为这些红夷大炮不是用银子买来的,而是从海上打捞上来的,没有花朝廷一两银子,袁方用于购买红夷大炮的二十万两白银,全部转去了河南,用于治理黄河。

这样的结果袁方当然是满意的。

这时,红夷大炮也运回了京城,袁方打算带上这三十六门红夷大炮返回山海关。

当天正准备收拾行装返启程之时,袁方接到了朝廷传他进宫面圣的圣旨。

袁方进到宫里,在文华殿见到了朱由校,行过君臣之礼,朱由校就安慰了袁方一番,然后又道:

“袁爱卿,购买红夷大炮这件事朕是清楚的,那些言官不经过调查就弹劾你,实在是不应该,现在事情都弄清楚了,你继续留在兵部吧!”

朱由校说完,示意一旁的王体乾宣旨。

王体乾现在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位在东厂之上。他知道这个位置是魏忠贤给的,所以他很自觉地降低身份,处在魏忠贤之下,接受魏忠贤的使唤。

诏书不长,王体乾一口气就念完了。

听完诏书,袁方还愣在那里没有动,王体乾提醒道:“袁方还不上前谢主隆恩?”

袁方连忙上前接过诏书,谢过皇上之后,便匆匆地退出了皇宫。

出了皇宫他才再次仔细看了一遍诏书,没错,朱由校的确是升了他的官,从正四品连升二级,成为了正三品的兵部右侍郎。

可是,他这个右侍郎是属于应天府那边的,也就是说,朱由校把他打发到南京那边去做官,这可有点不妙。

应天府六部和京城六部官员的品级是一样的,权力就另说了,而且,一般情况下,去了应天府就等于在那边养老。

平时,应天府心事最高权力的不是六部,而是南京的守备会议,应天府六部官员非常清闲,许多部门都人浮于事。

袁方一百个不愿意去南京任职,哪怕是降职也不愿去,他决定去找魏忠贤活动活动,看看能不能继续留在山海关。

于是他直接去了东厂。

东厂位于东安门北侧,故而被称之为东厂。

袁方不是第一次来东厂,所以他径直来到东厂的正厅,正厅的旁边有一个小厅,小厅里面供奉着岳飞的雕像。

魏忠贤正在正厅与几个东厂的太监说话,袁方只能在一旁等候。

俄顷,几个太监就散开了,魏忠贤笑着向一旁的袁方招手,袁方便走上去。

“袁方拜见厂公。”

正厅有些昏暗,更显得魏忠贤一脸蜡黄,他端坐在厅前,笑得有点僵硬。

“仲南,你已经接到圣旨了?”

袁方点点头:“是的,调我去南京兵部。”

魏忠贤诡异地笑道:“调你去南京是咱家的意思,咱家是不想让你走的,当下正是用人之际,可是没有办法呀,你去那边一段时间,咱家再把你调回京城来。”

袁方看不透魏忠贤那张笑脸背后的想法,既然是用人的时候,还要把我调去南京,不知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感谢厂公抬爱!”袁方拱拱手表示了一下谢意。

魏忠贤脸色冷峻道:“南京兵部尚书是王在晋,你曾经与他共过事,你们应该可以和睦与共。记住,南京的六部看似很清闲,但是兵部责任重大。你到任后,要协助王在晋;凡大小教场练将士,新江口肄水军,神机营习火器,皆时督查之;军器岁制,贡舟均差遣,而严辑之;武学课业,旗役并枪,监视之;盗贼岁更官行辑之;屯田请专官巡视之。”

魏忠贤告诉袁方,虽然南京兵部只管十五个府和三个州,但是一点都不清闲,作为一个兵部高官,既要管练兵,还要还要维护军事装备,还要管理官船、官马、官地,还要举办武学,还要禁戢盗贼,振举庶务。

“厂公,我何时动身?”

袁方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他从山海关来京时,只带了张从一人在身边,很多人都留在了山海关,如果要去南京的话,山海关那边的人一定要先回京城,然后再一同前往南京。

“快,一定要快!”魏忠贤不容置疑地摆了一下手,“等你的官防制出来就马上启程,一刻都不能停留。咱家以督促印绶监抓紧为你监制官防,明日就让他们给你送到府上去,三日内必须离京赴任。”

有明一朝统一规定:在京官员接到外调诰敕后,不得在京逗留,不得借债置办衣物、娶妻买妾。途中不许绕道探家。同时又规定,外放官员限五日之内领取官防,拖延过半月不向朝廷辞别出城一律治罪;出了城又潜入城的降级使用;迟到一年到任革职为民。

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明朝官员的俸禄很低,而且官员上任和调动的路费是要自己掏的,品级底下的官员是多半出不起路费的,这些官员在京城拖延不走,并且置办衣物,甚至娶妻买妾,开销必定很大,势必举借高利贷,在其上任时,债主也会跟着他到上任的地方,逼他还债。

事实证明,再威风的官员,在债主面前也抬不起头,为了还债,他们势必就要搜刮民财,就要贪赃枉法。

所以,为了防止外放的官员贪腐,有明一朝才做出了上述规定。

至于不许绕道探家,也是怕他们跟家乡的地方官串通一气,做出违法之事。

袁方为了多争取些时间,让山海关的自家兄弟尽快赶过来,他向魏忠贤请求道:

“厂公,我此次匆匆进京,身边没有几个随从,能否许我等山海关那边的人回来后再走?”

魏忠贤脸色一沉,严肃道:“不许,你必须三日内赴任!不过你放心地先行,你那些随从,咱家会让山海关方面给他们开路引,你列出个人员清单给咱家,咱家立刻派人去办。”

袁方突然想起一件事,于是问:“厂公,我从香山澳运回来的三十六门红夷大炮已经到了,原本我是要带去山海关的,现在我不能再去了,这些红夷大炮该如何处置?”

魏忠贤皱了皱眉,沉思良久才答道:“火器方面的问题,咱家还真是不在行。这些红夷大炮你不能带走,交给其他人咱家也不放心,这样吧,你先找个地方保存起来,等用的上的时候在把它拿出来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