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 第一六五章 大峰山之战(上)

无法得到荷兰人的肯定答复,郑芝龙除了大骂一顿之外,也无可奈何,只得继续全力备战。

为了确保月港的安全,他紧急下令收拢泉州的水师力量,并将福州的水师也调来支援。

似乎觉得还不够保险,郑芝龙再下达命令将派往伏击商会船队的水师调回来。

远洋贸易的时间太不可控了,所以郑军也不清楚从东洋回来的商会船队何时返航,只能按照估算提前布置。

但现在,新军水师都已经打上门了,在郑芝龙想来,先集合郑军水师的力量,消灭叶大成的南澳水师方是上策。

如果老家都保不住,抢了商队又能怎样?

筹备海战的时候,郑芝龙也没有忘记关注陆上战斗,因为对他来说,哪一边都输不起。

输了海战,他郑芝龙最赚钱的手段便被彻底切断,输了陆战,他郑芝龙又要去当一个无根浮萍般的海盗,这都不是他想要得到的结果。

二月九日,吴六奇的先锋军直逼云霄镇,翌日,唐宁率主力直逼大峰山一线,双方先后对各自目标发起了进攻。

唐宁这一路,他让吴殳担任主将,对大峰山的郑军发起进攻。

大峰山位于平和县西南,处在平和县与云霄镇之间,号称闽南第一山,地势险要、险峻雄奇,易守难攻。

正因为如此,唐宁将大炮全部调备给吴六奇的先锋军去进攻云霄镇。

据消息,大峰山有郑芝豹部五千人,在偌大的大峰山据险而守。

此时,吴殳手中就拿着大峰山的地形图和一些重要位置的信息,这都是珍贵的情报。

这些情报自然不是信手拈来的,情报部早已经着手收集来自全国的各路情报,暗地的情报站也不知道发展了多少。

最临近的福建,自然是情报部渗透时间最长的。

在整军备战时,有关郑军的兵力部署、将领信息、各地地形等情报便像流水线生产出来的一般,源源不断的递到了作战指挥部。

大峰山作为闽南第一山,有关它的情报,自然是不能少。

这种险地作战,如果能够切断敌方水源,乃是上上之策。

但是大峰山地形特殊,七个主峰峡谷中,均有清泉从岩缝中渗出,汇成涓涓细流。

在山谷中、石缝中蜿蜒穿行,清冽甘美,可饮可浴。

所以,切断水源这条路是走不通了。

这还不是最大的难题,更大的难题是,大峰山有七大峰,平均都有近两百丈高,主峰更是超过四百丈,每峰都有敌军守卫。

最为险峻的狮子峰盘踞在峭壁之间,唯有一条天梯小径可以攀登,当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除七大主峰之外,还有三十几座小山峰,在一些关键位置也被郑军布置了兵力。

可再艰难,大峰山这块硬骨头,也要啃下来,不然对新军的后路威胁太大了。

唐宁也没有多少时间耗在这里,所以采取围困之法也不现实,必须强攻。

各参谋在营帐中商议之后,决定反其道而行之,首先进攻最高的主峰擎天峰。

因为擎天峰虽是最高峰,但却并非最险峻的主峰。

如果拿下擎天峰,不但可以居高临下的俯视其他六峰,还能对敌人士气起到莫大的震慑作用,对接下来攻占其他六峰也大有裨益。

既然是参谋部的决定,而且唐宁也没觉得有多大问题,便没加干涉。

决定做出之后,立即展开行动,新军先是清剿郑军布置在各峡谷、山腰等处的暗哨和哨卡。

这些暗哨和哨卡的主要作用是监视新军的行动,并保持与其他各峰的联系,人员和物资都相对较少,防御力量也有限。

但这些人似乎有恃无恐,壮着所处地形的优势,以及对地形的了解,只要看到新军接近到一定距离后,便立即退走。

没办法,逼得新军不得不杀鸡用牛刀,用机枪配合迫击炮来围剿。

在新军视野中,在机枪和迫击炮的射程中,暴露出来的暗哨和哨卡迅速被拔除,或者被吓得撤到山峰上。

仅仅半天时间,郑军布置的暗哨和哨卡被拔除大半,各山峰之间的联系随之被切断。

接着,新军分成了几十个几十人或者百人的小队,轮番对各峰郑军发起佯攻。

诏安城这么快被攻破,自然对郑军每个士兵心里有不小的影响。

而新军向每个山峰发起佯攻时,往往会先向上发射几发迫击炮弹,炸得山上的郑军根本不敢冒头。

就算有敢冒头的,新军的也会将他们打得缩回去。

然后,新军士兵只要在山下大声喊杀,山上的郑军便会将准备好的石头、箭矢等向山下不停的倾泄。

如此反复,让山上的郑军疲于奔命,精神紧绷,即便是晚上,也不让他们有丝毫停歇。

翌日清晨,高耸的大峰山被云雾笼罩,云雾冉冉升起,或在山间飘忽,仿佛仙境一般。

在山下的新军士兵看不清山峰上的情况,在山峰上的郑军如坠云中,入眼皆是白雾。

吴殳知道,等早晨太阳升起之后,云雾就会慢慢消散,所以要利用好这段难得的时机。

新军的佯攻继续,一支三百人的精锐被吴殳挑选出来,随着一个老药农向擎天峰的一侧艰难走去。

这个老药农是情报部找来的,他在这一带生活了几十年,出入大峰山无数次,对大峰山再熟悉不过了。

他知道一条几乎无人知晓的小道通往峰顶,在情报部的情报员暗中找到他时,知道是新军的人之后。

情报员还没有许诺任何好处,他就立即将自己知道的信息全部吐露了出来,并自告奋勇的表示愿意带着新军前往。

原因无他,就因为他的大儿子和二儿子两家都在潮州府过活。

以前几个儿子只能跟着他在大山里寻找药材,一大家子靠天吃饭,饥一顿饱一顿的。

三儿子还一失足从山上摔落下来,就此丢了性命。

可自从两个儿子凭着对各种草药的了解,先后在潮州府找到了好的活计,在潮州府安了身,一家的日子才大有好转。

两个儿子每十天半月都会回来一次,除了带回米粮,还会留下一些银钱。

日子谈不上多富足,但吃穿是绝对不愁了。

所以老药农根本用不着再去采药,采药只是他打发时间的活计罢了。

如果不是还惦记着祖传下来的几间破房子,担心过世老伴的孤坟无人打理,恐怕早就到潮州府享福去了。

老药农两耳不闻窗外事,也不知道新军与郑军已经开战了。

但他从两个儿子那里知道,唐大人深受百姓爱戴,正是因为他,才让很多穷苦百姓能够吃得上饭,才能过上安稳日子,这其中就包括他们一大家子。

新军就是唐大人率领的军队,能征善战,打败过叛军,打败过红毛鬼,但从不欺压百姓。

所以,在知道新军需要自己这把老骨头帮忙时,老药农一口答应,都一把年纪了,也没几年活头了。

不就指条路吗?能帮上这点小忙,也算是稍稍报答一下唐大人的恩情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