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 第一八九章 江北四镇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第一八九章 江北四镇

作者:加勒比海贼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3 07:04:02 来源:笔趣阁

“唐大人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石破天惊哪。”

“是啊,还是陛下英明,当初一眼就相中唐大人乃可朔之才。”

“满清内部矛盾重重,此番被唐大人全然揭露,必是人心惶惶。”

“多尔衮权势滔天,又无子嗣,一旦其对顺治产生戒心,难保其不会想方设法将顺治废黜。届时,满清内部必定大乱。”

“料想,满清正值焦头烂额之际。多铎乃多尔衮之同母弟,乃多尔衮之左膀右臂,此番事发,必无心南下。应天府之危,解矣……”

“恭喜陛下,得此良将,我大明收复故土,可期,可期啊……”

“唐宁谓之明君,必是陛下无疑。陛下乃旷世明君,中兴之主啊……”

应天府南明朝堂之上,一片恭贺之声,看似褒奖唐宁,实则拍弘光帝的马屁。

弘光帝龙心大悦,早朝结束之后,又是一片歌舞升平,更加放心的享乐了。

刘公公回来后,就第一时间将唐宁所说之言和那封书信递交了上去,但是以马士英、阮大铖为首的掌权者却根本没有当回事。

对他们来说,联清抗李是拟定的国策,他们和李自成之间可是有着灭国之仇,岂是一封书信和三言两语就可轻易改变的。

如果和李自成这样的国贼联合,与背叛祖宗何异?

刀没架在脖子上,这些人比谁都忠贞,都深明大义,处处为朝廷着想。

可只要清军的刀在他们眼前晃一晃,他们又比谁都更快的弯下膝盖。

至于江北四镇,本就各怀心思,不思进取。

江北四镇与清军势力最接近的是高杰,此人狂妄自大,在唐宁所写书信送到他手上之前,已经被人设计干掉了。

好在他有个比较聪明的夫人邢氏,是他从李自成那里勾搭上的,正因为如此,他从李自成手下叛逃至明军。

他能有今天,和邢夫人脱不开干系,他自己也承认,虽为人桀骜不驯,但对邢夫人却是言听计从。

高杰欲收复河南的决定,邢夫人有着不小的推动作用,这个战略是极其正确的。

但是高杰太过自大,带着几百人就进了河南总兵许定**驻守的睢州。

早在之前就有人提醒他要防范许定国,他却不以为意,还和自己的亲兵在对方的府邸喝醉了,然后半夜被人全杀了。

真是咎由自取,只是现在他本人已经死了,邢氏一个女流之辈,威望不够,所以高部也只能投靠其他势力。

正史中,就是邢氏让李成栋率领高部向清军投降的,而李成栋迅速成了清军的急先锋,为清军立下了汗马功劳。

唐宁所写的书信,高杰没有收到,自然落到了邢氏手上,只是不知道她最终会做出何种抉择。

江北四镇其二的刘泽清,势力范围在淮安府,此人对内残暴,对清军却是愄之如虎。

他本是山东人,崇祯末年官至山东总兵。

可以说,山东是他的发家之地,祖宗之所。

当初被强势的李自成赶出山东,还勉强算是情有可愿。但此时,闯军连败,山东被清军所得。

为了继续围剿李自成,清军主力已经调往河南等地,导致山东防卫空虚,只有几千临时招募的散兵游勇。

而他所在的淮安府与山东紧紧相连,本是收复山东的大好时机,他空有上十万兵力却不敢越雷池半步。

即便是祭祖,也只敢偷偷摸摸前去,可笑至极。

至于刘良佐,他的弟弟刘良臣在十几年前随祖大寿一起投降了清军。

此际兄弟俩早已经有暗中的联络,投清的决定不是唐宁一封书信就可以改变的,他甚至还将这封书信暗中交给了清军。

还好唐宁对此公比较了解,知道让他抗清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只是许诺了各种好处,以及阐明清军的狼子野心,并未涉及任何战略构想。

四镇中唯有黄得功对弘光朝廷还算比较忠勇,正史中他最后也是为弘光帝战死。

但正因为忠于弘光朝,弘光朝的政策没有改变,他自然也不可能按照唐宁所说的行事。

本来最应该改变这个局面,应该有所作为的督师史可法,却是忠贞有余,能力不足,凡事犹豫不决,缺乏魄力。

即便唐宁在书信中给他清晰的分析出了利弊和战略构想,但他还是踌躇不前,生怕打破了眼下江北四镇的平衡局面。

对江北四镇的跋扈也是极尽忍让和调和,选择被动防守。

其实,早在唐宁之前,已经有人劝诫他趁机收复山东,收复河南,但他都不听。

直到现在,这些当权者还存着另一份心思,他们还想着,等清军剿灭了李自成,怎么与清军割地议和。

现在唐宁一份《明报》将清廷弄得焦头烂额,他们觉得议和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所以从这层意义上来说,他们还很感谢唐宁。

但是,他们又哪里知道,清军南下的战略并未像他们想象般的停滞不前。

也许是知道弘光朝廷已经烂成了一锅粥,不好捋顺,所以唐宁根本没有将希望寄托在弘光朝廷中,反而在左良玉身上花的心思最多。

左良玉是眼下弘光朝廷中兵力最雄厚的单一势力,但他却又被排除在核心权力之外。

江北四镇不想他来分一杯羹,联合一起排挤他。

再加上李自成的步步进逼,已经在李自成手中败出阴影的左良玉便放弃驻地一退再退。

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再在有心人的撺掇下,左良玉便准备发兵应天府。

于是发布檄文,以征讨马士英的名义准备用兵。

不过,这篇征讨檄文是在唐宁派出去的人支持下发出的,因为在这之前,唐宁派出的人便已经联系上了左良玉。

左良玉自然是知晓那位在短短时间内,在东南成就一番基业的平虏伯唐宁。

相比于唐宁迅速崛起,他左良玉是一步步打出来今天的成就。

但是他对唐宁这个年轻人却颇为钦佩,能够大败红毛鬼,并将两府之地经营得这般富庶,绝非等闲之辈。

所以,当知晓那位刘先生是代表唐宁所来时,左良玉便立即召见。

这时,新军刚和郑芝龙开战不久,左良玉虽然还算比较客气,但明显还有各种顾虑。

但随着战局的进行,双方多有接洽,直到新军在不足两月内将郑军击溃,占领福建后,左良玉大为震惊。

接着,一份《明报》的事件让左良玉看到了唐宁的手段和决心。

这份《明报》一出来,清军和唐宁之间,恐怕只有不死不休了,任何一个当权者也无法容忍这样一个对皇家颜面极尽羞辱的人存在。

但即是如此,左良玉还是无法下定决心前往福建投奔唐宁,毕竟事关重大,而且福建距离武昌府又如此之远。

“大人,此番形势,恐独木难支啊。闯军、清军不日即可南下,皆是虎狼之辈。”

“弘光朝廷被马士英之流把持,排队异己,不思进取。在此危难之际,为了个人之私,居然容不下大人。”

“大人麾下几十万人马?何去何从?与闯军、清军力敌至亡吗?还是发兵应天府诛逆贼?恐皆非良策啊。”

“只有到了广东、福建富庶之地,休养生息,方可再图天下啊。”

刘先生说的这些话,他左良玉自然明白,也早有考虑。

他左良玉空有二十余万兵马,但夹在几股庞大势力之间,如履薄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