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 第一八七章 平虏伯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第一八七章 平虏伯

作者:加勒比海贼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50:52 来源:笔趣阁

郑彩和郑联两兄弟是郑芝龙和郑芝豹的后辈,双方是叔侄关系。

郑芝豹对大哥郑芝龙一直是很敬畏的,也比较遵从郑芝龙的命令,所以他还是坚持听从郑芝龙的意见,向新军投降。

但是,他无法说服郑彩和郑联两兄弟,两兄弟也无法说服他。

无奈之下,双方分道扬镳,郑芝豹带领所部万余人南下,向新军投降。

而郑彩、郑联两兄弟率领所部不足万人北上,准备收拢闽北各关隘的郑军北上。

知道福建已经不是自己的立命之所,两兄弟不再掩饰,将贼匪的心性暴露无遗,沿途之上一路搜刮而去,稍有反抗便是血腥杀戮。

此举更让百姓对郑军痛恨不已,无不认为新军进入福建就是来解救他们的,各州府百姓对新军的入驻欢迎之至,鲜有反抗。

毕竟,这只是地方势力的争斗,即便有爱国之士,也不会为郑芝龙出头。

而且整件事情也是郑芝龙咎由自取,反而是更得民心的新军被迫反击。

相较于被郑家统治,普通百姓更希望被唐宁所率领的新军统治,毕竟唐宁所带领的新军在潮州府和惠州府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

这从新军占领福建所用的时间就可以看出,前后加在一起,还不足两月。

正史中,清军攻占福建花了近四个月,而且还是在郑芝龙投降的前提下,让整个福建的防御被瓦解了不少。

要是郑芝龙也像反抗新军进攻福建一样抵抗清军,清军要占领福建,不知道会困难多少倍。

清军入侵,让整个福建人心惶惶,但新军入驻之时,却是开城相迎。

甚至闽中和闽北等各州府,新军还没有踏足,无数百姓都希望新军能够尽快入驻。

似乎新军进来了,他们才更有安全感。

唐宁和新军上下都没想到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拿下福建,也没有想到会这么顺利。

战后总结分析,大概清楚了最主要的两方面原因,一是郑军主力受到重创,再加上郑芝龙被俘,士气更加低落,军队迅速的土崩瓦解;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心所向,福建百姓并没有将新军当成敌人。

各州府百姓在新军士兵进驻时夹道欢迎,这种待遇,即便是统治了福建十多年的郑芝龙都不曾享受过。

所以,新军能够这么快的取得胜利,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唐宁并没有下令将郑芝龙处死,也没有让他成为阶下囚,只是将他和他的那些兄弟软禁了起来。

至于被郑芝龙安排从泉州府城离开的家眷,却是不知所踪,此后有消息传出他们东渡去了倭国。

此消息是真是假,已经不得而知了,唐宁也没有精力去追踪此事,也许这样是最好的结果。

现在最重要的,是如何将偌大的福建消化吸收。

虽然名义上占领了福建,但是有很多事情需要处理,比如对降军的进一步整编,对地方事务的管理等等。

此次作战,新军先后收降郑军近六万,有三分之一的人还迅速的跟随新军一起作战,去对付他们曾经效力的郑军。

但是,这些人的战斗素质还有忠诚度都有待提高,需要再精练一番。

至于地方事务,暂时还是由原来的官员进行管理,随后,唐宁会陆续的将潮州府和惠州府的一些官员空降过来,让福建也按照两府的模式进行发展。

当然,这些事情都不需要唐宁亲自去处理。

福建这么快被新军占领,自然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弘光帝第一时间派刘公公到福建加封唐宁为福建总兵,并册封他为平虏伯。

爵位刻意用平虏二字,用意很明显,刘公公传达弘光朝廷的意思,希望新军能够北上抗清、抗闯。

唐宁当即答应,不过他表示福建刚经历大战,还有诸多事情需要处理。

且军队北上远征,备战也需要更多的时间,所以需要两月准备一番才能出兵。

不过,新军倒是可以先抽出部分水师应援。

刘公公顿时大喜,暗道陛下果然没有看错人。

他能听出唐宁所说的话很在理,而且江北四镇和左良玉部加起来有上百万人,抵挡几月应该没什么问题。

甚至,唐宁还主动提出新军水师先行出兵,相比大多拥兵自重、互相推诿的武将来说,诚意已经很足了。

唐宁还和刘公公说了其他很多问题,并写了一封亲笔书信让他带回去。

他在信中不但表达了自己的一些见解,还有参谋部提供的一份战略书。

信中主要表达的意思是,清军才是大明的最大敌人,李自成大势已去。待李自成被清军消灭之后,清军必下应天府。

所以他希望朝廷能够摒弃前嫌,就算不能直接与李自成合作,但也不要妄想与清军媾合。

否则,弘光一朝将是另一个北宋,清军将会像金国先联宋灭辽一般,待对手消灭之后,便会露出真正的狼子野心。

为了大明的未来,不可生侥幸之心,应趁清军主力剿灭李自成之际,尽力收复山东、河南失地以作屏障。

另外,还要尽力安抚左良玉和其子左梦庚,让其归心。

特别是左梦庚,因为左良玉病重缠身,命不足一月,左军大权必落左梦庚之手。

否则,夹在清军与朝廷之间,如果得不到朝廷的信任,其必投清军。

此际危难之时,唯有上下一心方有出路,否则,即便空有百万之众,顷刻间便全然瓦解。

刘公公虽然不懂军略,但他不傻,唐宁分析得很透彻,他也是深以为然。

但是,朝廷中派系的纷争和勾心斗角,他再清楚不过了。

很多事情,那些上位者并非真的全然不知,只是各怀私心,所以才没有作为罢了。

唐宁在最后郑重的强调,如果不按信上所说而行,朝廷必不可坚持两月。

届时,新军即便有心去救,也来不及了。

听到唐宁说得如此郑重,刘公公神色大变,在唐宁交代完备之后,连忙以最快的速度回应天府。

唐宁还会给马士英、江北四镇的高杰、刘泽清、刘良佐、黄得功,还有左军的左良玉、左梦庚等掌握实权和兵权的人各去一封书信,阐明利弊。

信会通过情报部送到这些人手中。

虽然唐宁对这些人也不大看得上,但他写这些信,确实是想让弘光朝廷能够稍微有些作为,能够坚持得更久,这样对新军也有利。

只是他自己也不知道这样一封书信和他说给刘公公听的那些内容,真正能够起到多大作用。

因为他清楚弘光朝廷都是些什么玩意儿,要不是离得太远,他都恨不得亲手把他给灭了。

刘公公前脚刚走,荷兰人便来到了福州,因为此时唐宁就坐镇福州。

荷兰人在得知郑军大败,郑芝龙被俘,福建已为新军所得之后,大为震惊,于是立即派人前来议和修好。

双方经过几轮谈判之后,签定了《福州协定》,协定中规定荷兰人继续履行《潮州协定》未履行完的条件。

荷兰赔偿新军白银一百万两,同时释放所有大明人员,并赔偿各种损失和精神抚慰。

因为在荷兰人偷袭潮州府失败后,转而劫掠下南洋的商船,一些在满剌加的大明人也被扣留,财产被荷兰人没收。

甚至还一度与新军的护航船队发生过战斗,双方互有胜败。

协定中还规定双方不得再袭击对方的船队,保证航道的畅通,双方之间的贸易再次恢复正常等条款。

荷兰人对于此行的结果似乎早有预料,也还满意。

因为他们清楚,清军正在大举发兵南下,清军才是新军的最大敌人。

如果唐宁不想与他们荷兰人和清军同时为敌,陷入前后两线作战的境地,与他们荷兰人签定互不侵犯的协定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事实也确实如此,荷兰人知道唐宁心中隐藏的不甘和愤怒,但有时候面对形势,却不得不妥协。

在协定开始生效的五天后,新军水师一部便在黄海如的率领下,沿大明海北上。

同时,潮州,惠州和福建也在全力备战,不过在这期间,新军的舆论攻势先一步发动了。

ps此章是个转折点,请不要急于发表与荷兰人妥协的看法,请看后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