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 第二五九章 收服大顺军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第二五九章 收服大顺军

作者:加勒比海贼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50:52 来源:笔趣阁

张献忠建立的大西政权还不满一年时间,主要势力范围在四川,拥兵超过六十万。

由于清军势大,大西军在张献忠的率领下,和已经战败的大顺军一般,将清军当成了主要敌手。

但是,新军的突然崛起,并迅速的攻战应天府,击败势头正盛的阿济格部,活捉阿济格,然后又迅速的将长江以南的清军消灭。

这一系列的重大变故,直接改变了当下的整个格局。

只要稍微有些眼光的都能够看出,以清军现在的能力,想要过江都有些困难。

也就是说,新军在无形之中,将清军这个原本的大敌给阻隔开了。

除非清军击败新军,然后再渡江南下,否则几乎不太可能向大西政权下手。

面对此种情景,张献忠的心思有何变化,暂时唐宁还不得而知。

为此,他还派人特意去与张献忠联系了下,透露出联合北伐的意思,但张献忠不置可否。

不过,其主动表露不会进攻新军及新军的势力范围。

既然如此,唐宁也命令吴六奇所部暂时不要轻举妄动,双方默契的保持着眼下的态势不变。

除了大西军,还有大顺军残军,数量庞大,有四五十万。

不过还好,在李自成和刘宗敏战死之后,他们陆陆续续的归顺了湖广总督何腾蛟。

何腾蛟此人,虽然能力平庸,还经常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但忠诚度还是很高的,不用担心其自立山头或者向其他大明以外的势力投降。

由于新军重创清军,还收复了应天府,何腾蛟对新军还是比较有好感的。

在新军进攻湖广的清军时,其部还主动给予支援,归顺其的大顺军对新军更是特别的感激。

因为李自成和刘宗敏,就是败于阿济格部之手,被清军所杀,新军重创阿济格部,又将阿济格俘虏,可以说是帮他们报了大仇。

吴六奇随后向唐宁传回消息,大顺军一些高级将领,有改投新军的意向,询问他的意见。

唐宁稍微考虑了下,便同意了,因为他清楚,大顺军刚归顺何腾蛟不久,双方之间的关系根本不紧密。

而且,随着时间持续下去,何腾蛟也越发的无法控制其中的某些人。

再者,何腾蛟能力有限,这么多人放在他手上,根本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还会导致其他各种问题。

与其这般,还不如借助眼下新军的威势,将这些力量全部收归自己手中,唐宁自信控制这些人的手腕要比何腾蛟多。

不过,唐宁多少还给了何腾蛟这个湖广总督一些面子,亲笔给他去了一封信。

同时让那些原大顺军将领自己公开做出选择,是愿意继续留在湖广,还是愿意随新军准备北伐事宜。

何腾蛟也知道自己无法控制住那些归顺来的大顺军,更无法阻止他们去投新军,所以也只能按照唐宁书信中所说,依他们各人选择。

大顺军的那些高级将领,大多随李自成南征北战多年,眼光自然是有的。

他们皆是从陕西起兵,故土在北方,被清军一路打得南逃实属无奈。

李自成和刘宗敏被清军所杀,他们自然也想着报仇。

现在阿济格惨败于新军之手,本人也被新军活捉,这仇算是报了一部分了。

但是,他们还想北伐,打回陕西去,把大顺军之前失去的疆土再从清军手中夺回来。

虽然这些疆土再夺回来很可能也不再属于他们,但他们却想出出这口恶气。

世人都说是大顺军祸害了天下,灭了大明,却让鞑子捡了个大便宜,这是奇耻大辱,但这事实又不容他们争辩。

李过、高一功、郝永忠等人也都清楚,何腾蛟的能力有限,如果没有新军的横空出世,能不能保住湖广都不好说,更难说北伐了。

想要北伐,想要报一箭之仇,就只有与强者合作,那强者毋庸置疑,非唐宁,非新军莫属了。

正史中,李自成死后,大顺军遗留的那些主要骨干,如李过、高一功、郝永忠、刘芳亮、刘体仁、李来亨等,鲜有向清军投降的,大多战死或直至病死。

甚至于刘体仁、李来亨几人,在战败后,选择举家**而死。

这其中,固然与他们的气节有关,但另一方面,也能够看出这些人对清军,对清廷的恨意。

所以,在这种情结下,在李自成遗孀高夫人的赞同下,李过、高一功、郝永忠、刘芳亮、刘体仁、李来亨等原本归顺何腾蛟的大顺军将领,皆是改投新军。

这些兵力的加入,是眼下唐宁掌握兵力的近两倍,让唐宁手中的兵力,一下子暴涨至八十万。

唐宁留了近十万人,继续配合何腾蛟驻守湖广,然后命李过、高一功等人率各部主力东进南直隶,然后按照新军的编制,将各军进行改编。

刚一来就要改编,确实让其中的一些人不满,认为这是唐宁想要削弱大顺军一系的力量。

唐宁也知道其中的一些人肯定有各种想法,为此他还将李过、高一功等人召集一起商谈了一下。

唐宁给出的理由很简单,改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大顺军的战斗力,然后再按照新军的训练方式进行训练。

新军能够以更少的兵力大胜阿济格,最主要靠的不是神兵,而是新军真正的战斗力。

李过、高一功等人自然也了解过唐宁所率新军与阿济格所率清军的溧水之战。

新军几乎是以纯步兵对阵以骑兵为主的清军,并且连番败之,这才有了吴三桂的临阵归降。

从这里可以看出,新军的战斗力确实很强。

要说与清军战斗次数最多的,自然是他们大顺军,虽然他们痛恨清军,但也不得不承认满八旗的战斗力。

别说步兵对骑兵,就算是骑兵对骑兵,大顺军也鲜有胜绩。

但新军就可以用步兵对骑兵,而且大胜,这是少有的鲜明战例。

所以,李过、高一功等人再有其他心思,也不得不承认,新军的编军模式和训练方法,确实可以大幅度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如果不接受改编,反而显得有私心。

既然已经投新军,且已经被调至南直隶,不接受改编,难道要违抗命令与新军起冲突吗?

真如此的话,以后也别想北伐收复失地了。

所以,李过、高一功等人经过商议之后,皆是接受了新军的改编。

再加上左梦庚的二十余万军队,唐宁一共新编了八个军,七十个师。

幸好唐宁在广东、福建时期积累了不少财富,说是富可敌国一点也不为过,并且通过贸易,还有源源不断的收益。

不然的话,这么多人,想要养活可不容易。

但是光靠他自己积累起来的财富养着,肯定不行,军队还是要靠国家的稳定税收养着才是长久之计。

现在,长江以南已经基本稳定,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出现大战,是时候建立一个稳定的政权来巩固统治,为接下来的北伐作准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