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 第二八四章 疯狂逃蹿的豪格

豪格也担心吴三桂会抽出兵力抄掉鳌拜的后路,所以他一早也派人严密关注着关宁军的动向。

当得知吴三桂果然抽出五千兵力向鳌拜的后路冲去后,他立即派出近万骑绕过去支援。

但最终的结果自然让豪格非常的失望,甚至只能用悲痛来形容。

被寄予厚望的满州第一勇士鳌拜指挥的战斗,居然以如此惨败收场,连本人都没能回来。

鳌拜所部主力几乎被灭,因为其在进攻唐宁所部时,已经损失惨重,然后崩溃,随后又被以逸待劳的吴三桂所部五千人迎面冲击。

已经所剩不多的败军,士气所剩无几,又不成阵形,几乎是被关宁军一冲即垮,根本等不到援军的救援。

面对此种情景,援军也只能匆匆撤回,以防被关宁军牵制住,从而造成更大的损失。

最终,鳌拜所部一共两万五千人,逃回来的士兵,还不足十之一二,其余人,不是战死就是被俘。

鳌拜是对他豪格最忠诚的支持者之一,又是公认的满州第一勇士,此番其战死沙场,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方面是其所部两万五千人的惨败,另一方面是其满州第一勇士的名头。

至此,豪格不得不承认,其千里迢迢从京师一路赶来救援盛京,还没有摸到盛京的城墙,就已经失败了。

因为其所部七万人,经过关宁军的一次次袭扰、再经过新军的超远距离猛烈炮击,再到鳌拜的惨败,已经损失过半。

本来还想凭借优势兵力能够取得胜利,现如今,唐宁所部有了吴三桂所部万人的加入,兵力已经反超了。

兵力占据优势都无法战胜新军,现在损失如此之大,反过来比新军的兵力还少,这还怎么打?

更重要的是,物资甚至巨大,也没有了继续作战下去的本钱。

眼看着盛京城就在眼前,老爹和爷爷的陵墓就在这里,却伸手不能碰,作为先帝皇太极的长子,这份悲凉心情,除了他豪格自己,无人能体味。

但是,即便心中再悲愤,豪格清楚,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尽快摆脱新军。

不少人建议往西北方向进入科尔沁,向科尔沁各部形成的哲里木盟寻求援助。

科尔沁各部可谓是对大清最亲近的草原部落了,对大清也有着莫大贡献,当今的孝庄文皇后就是出身科尔沁,有着尊高的地位,借兵抗击新军应该不难。

但是,也有一些人提出了反对,因为明安达礼也是出身科尔沁,其现在早已经投靠了新军,并配合新军对盛京发起了攻击。

这么长时间,盛京被新军占领的消息,科尔沁、察哈尔各部恐怕已经知晓。

对草原上的各部来说,他们归顺大清,也只是对强者的依附,并非真正的从内心上臣服,他们只臣服强者。

现在,大清连陪都盛京都被占领了,而他豪格率军七万千里驰援,又以惨败收场。

在这种情景下,草原上各部会生起什么其他心思,当真的不好说。

别说所谓的联姻,在利益和生死存亡面前,那些许感情牵扯就是一个笑话。

如果前往科尔沁,哲里木盟会不会投靠新军,联合新军夹击八旗军不好说,但有不小的可能性会冷眼旁观。

如果出现那种情况,大清这支精锐也失去了最后一条生路,最终只有灭亡一途。

经过一番衡量,豪格最终还是决定采纳后面一条建议,放弃从西北进入科尔沁,改为西南方向经察哈尔进入关内。

沿途之上,还可以向察哈尔各部寻求支援,即便各部也是冷眼旁观,不至于断了后路,还可以继续向南退走。

于是,豪格不再耽搁,立即撤退。

不出意料,吴三桂的关宁军又像狗皮膏药一般粘了上来,更可恶的是,其中还有尚可喜部,明安达礼的蒙军。

显然,为了截住自己,唐宁已经将其所部骑兵全部都派了出来,让关宁军的兵力进一步得到了加强。

其中甚至还混杂了配备神兵的新军,让关宁军更加嚣张、有恃无恐。

只要自己敢停下来,亦或是派出大量队伍去阻击,新军便毫不犹豫的用强大神兵进行疯狂射击。

这种神兵对密集冲锋的队伍来说,不管是步兵还是骑兵,都是噩梦。

现在大清精锐只要一遇到这种神兵,士气就会立即逐降一大截,已经被打出了心里阴影。

而如果只是派出少量队伍,或是将队伍分散开来,又不关宁军的对手。

所以,豪格只能一路疾逃。

如果能够一路逃下去,倒不失为一条出路,但是所剩的物资越来越少了,即便是尽可能的压缩,也只剩下一天了。

豪格也几次派出队伍去收集物资,甚至是不惜劫掠。

为了防止关宁军分兵去追击,豪格还特意分几个方向派兵。

面对这种情景,关宁军却不管不顾,就死盯着他豪格的主力。

那些派出去收集物资的队伍,不管是通过什么手段,也确实各有收货。

但是,等这些队伍回来的途中,吴三桂则立即分兵去攻击。

豪格不得已,又派兵去支援,双方几番大战,清军输多胜少,最终只有极其少量获得物资的士兵逃回,杯水车薪。

付出的代价与收获相比,相差太大了,所以豪格不得不暂停行动。

这还不是最煎熬的,不吃饭还可以忍一忍,不喝水那是真的难以忍受。

其实在茫茫草原,并不缺乏水源,但是,吴三桂等人显然也很清楚水源的分布,只要一靠近水源,他们就加快速度。

如果敢停下来取水,关宁军就会迅速冲击过来,一副要决战的姿态。

在这种情景下,即便关宁军的总兵力依然只有他豪格手中兵力的一半左右。

但是,除了人数,其他各方面都不占优势的大清精锐,已经没有任何战胜对手的信心了,所以只能匆匆撤走,再想办法偷些水,真的可悲至极。

这样的队伍,还能成为精锐吗?豪格感觉自己似乎已经到了穷途末路,以眼下的情况,连草原都出不了,更别说撤入关内了。

在此之际,吴三桂派人给豪格送来了唐宁的一封亲笔书信。

其实,这封信唐宁早就写好了,只等豪格走投无路时,再派人送给他。

这样的话,这封信才能发挥到最大作用。

豪格收到了这封信,信中的主要内容很简单,只要他豪格愿意向新军投降,唐宁会扶植他代替多尔衮,将他失去的一切全部夺回来。

同时,唐宁还在信中阐述了大清的命运,最好的结果是退出关外,最坏的结果,自然是八旗尽灭。

所以他豪格在此之际向新军效忠,就可以得到最大的利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