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 第三一三章 纷纷归服

带着军火库闯大明 第三一三章 纷纷归服

作者:加勒比海贼王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50:52 来源:笔趣阁

明军骑兵不断往腹地深入,丝毫不理会蒙军骑兵的引诱和骚扰,这自然引起了衮布的注意,也明白了明军骑兵的意图,顿时大急。

他们不可能弃部民而不顾,毕竟那也是他们的家人,没有了部民的支持,他们自身也无法长久。

衮布清楚,喀尔喀虽大,但是明军只要找下去,要不了多久,肯定能够找到部民的栖息地。

面对来势汹汹的明军,连他们这些精锐的蒙军都不敢轻易正面相抗,何况是手无寸铁的部民。

无奈之下,衮布只得加强袭扰,甚至不惜发起进攻,但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

因为明军骑兵都是由八旗军、关宁军、大顺军和大西军的精锐组成的,更重要的是,他们不但配备了战刀、弓箭、长矛等武器,还配备一支火枪。

往往在双方接战之前,明军骑兵前队会列成一个横排进行一轮齐射,然后发起进攻。

一轮齐射就能够给蒙军造成不小的伤亡和心理压力,冲击的阵形也会受到不小的影响。

而明军骑兵前队则趁此机会迅速的发起猛攻,在阵形的完整性和在接战的兵力上都占优的明军骑兵,会迅速的将蒙军冲在最前的部队冲垮,携势继续冲击。

受到前队影响的后队蒙军往往在气势上就弱了一筹,反观明军的士气则会得到提升。

这一升一降之间,就几乎决定了战局的走向。

而且,明军的后队也会迅速的迂回到侧翼,先用火枪进行一轮射击,再发起进攻。

明军极高的火器配备,占尽了优势,蒙军一次次的战败无可厚非,衮布也清晰的认识到了自己与明军骑兵的差距。

既然无法阻止明军骑兵前进,他就只能派人以最快的速度返回部族通知部民先行迁移。

札萨克图汗部首领成衮一直在严密的关注着战斗的情况,其部还派遣了一万人随衮布作战,但经常出工不出力,所以损失不大。

衮布连续战败,札萨克图汗部的人自然会第一时间将情况上报。

同时,成衮还被自己人告知,大明也在拉拢衮布尽快投降。

经过一番思索之后,成衮立即向大明表达了归顺之意,然后应大明要求,立即出兵参与对其他两部的围剿。

成衮之所以能够这么快的做出决定,是因为他完全确信,喀尔喀部不是大明的对手,除非放弃栖息之地北逃或者西逃。

但是,这不是他成衮想要的结果。

再者,在得知大明对衮布也尽情拉拢之后,他也坐不住了。

万一衮布先一步松口答应向大明归顺,那喀尔喀亲王就是衮布的了,他成衮到时候即便同样归顺,还是只能被衮布压一头,这更不是他想要看到的结果。

成衮的突然叛变,衮布并不知晓,直到其部的上万札萨克图汗部骑兵突然对其发起袭击时,衮布才知道成衮已经投靠了大明。

不察之下,其部损失惨重,如果不是亲卫拼死相护急逃,其差一点在中军营帐中被活捉了。

但是,即便吃了这么一个大亏,衮布也不敢停留下来报复,因为明军骑兵第一时间支援了过来。

无奈之下,衮布只能率领残军撤退,途中却是听闻成衮率领其部主力杀入他的土谢图汗部,当时气得差点吐出一口老血。

直此,衮布知道,自己已经失败了。

现在,要么向大明承认失败并归顺,要么北逃不里牙惕。

但此时的不里牙惕正在受北方罗刹国的入侵,交战了十多年了,日子很艰难,率残兵逃到不里牙惕也少不了与强大的罗刹国拼个你死我活。

至于向罗刹国投降,衮布从未考虑过,蒙古人普遍不太喜欢北方的罗刹国,与其投降罗刹国,还不如归顺大明。

毕竟,蒙古各部与中原王朝的联系更加紧密一些,曾经的蒙古帝国也是在中原生活过的。

最终,衮布和车辰汗部首领硕垒商量之后,决定率领两部向大明投降。

终于,花了四个多月时间,大明将喀尔喀部征服,将偌大的喀尔喀并入大明疆域中。

另一个好消息是,在大明征讨喀尔喀时,处于大明西南的和硕特汗国表明了归顺之意。

其实,和硕特汗国建立还不到十年,是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于崇祯十五年的1642年建立的。

而固始汗在皇太极时期的1635年就向大清表明了归顺之意。

固始汗之所以主动归顺清廷,其实是一种远交近攻的策略。

当时的漠西蒙古有四部,分别是和硕特部、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和土尔扈特部。

其中和硕特部还是四部盟主,而漠西蒙古正受到两面的威胁,西北受罗刹国的侵略,东面又被强大的喀尔喀部进攻。

身为盟主的固始汗主动归顺清廷,也就代表了漠西蒙古向清廷归顺,可以联合清廷对强敌喀尔喀部进行压制,从而保护漠西蒙古。

在清廷入主中原之后,和硕特部在固始汗的率领下,也建立起了和硕特汗国,清廷的疆土直接与和硕特汗国接壤。

固始汗与漠西蒙古各部首领二十余人向清廷表贡,确认了主权关系,漠西蒙古包括和硕特汗国、准噶尔部、杜尔伯特部和土尔扈特部纳入大清版图。

可是没想到,世事无常,蒸蒸日上的大清突然急转直下,一路丢失江南,然后又被赶出中原,直到被大明灭亡并收编。

原本,漠西蒙古与大清的联系是很紧密的,反而与大明的关系有些疏远。

在大清被灭之后,固始汗率领的漠西蒙古各部与大明的关系就很微妙,所以他们没有及时的表明立场,只是密切的关注着大明的一举一动。

他眼看着科尔沁部、巴尔虎部直接归顺,东西土默特经过短暂的反抗后也被收服,察哈尔部被明军击溃并被明军占领。

随后,明军与漠西蒙古的大敌喀尔喀部交战,强大的喀尔喀部在明军面前,也没能讨到任何好处,只能节节败退。

直此,固始汗清晰的认识到了大明的强大,不再是崇祯时期那副**不堪的模样,大清的败亡不是偶然,是大明已经真正的焕然一新了。

知道大明在收服喀尔喀部之后,必然会对漠西蒙古下手的固始汗,立即与其他各部首领商讨漠西蒙古的未来,最终,几乎都赞同主动归顺大明。

而也在他们明确表示归顺大明之后不久,喀尔喀部也被大明征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