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唐时混账 > 第十六章:总得做点啥的

唐时混账 第十六章:总得做点啥的

作者:晏七少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23 14:17:30 来源:笔趣阁

李恽好歹是拉住了史太监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太子是真仗义,自己送给太子的菜,原封不动的,让太子以自己的名义全部送给了皇帝。东西是不贵重,只是稀有罢了,太子这么做,估计也是想缓和一下自己和皇帝之间的关系,毕竟前段时间自己的事闹的沸沸扬扬的;皇帝是肯定知道全过程的,但是太子此举,在皇帝那里肯定加分不少,皇帝也确实是连连夸奖太子有储君之度。就连李恽都很是感动,这个大哥确实很是仁厚。

李二陛下给自己大臣一车一车的赏赐着菜,李恽窝在家里也很想弄点东西来吃吃。

冬天里吃火锅是最好的,可惜这个时代没有辣椒,李恽只能和王福常时一起刷锅吃点菜和羊肉,蘸料也极其有限,李恽自己用青盐提炼了点细细的白盐,这玩意只要上过中学化学的人都能弄的出来,再加上好在这个时代好歹还有胡椒,不至于太过没滋没味;

而后李恽突然很想吃前世吃过的啤酒烧鸭,没有啤酒,但是整点酒还是不错的啊,没有啤酒鸭,弄点醉鸭吃,挡挡瘾头,可惜的是冬天的时候没有竹笋。

这个时代的酒叫水酒,确实很水,除了水就没啥酒味了;出名的叫三勒浆,不是自己后世读初三时家长买来给强行灌的那种,也是个舶来物,西域传过来的;但是也没啥滋味,能者四五升,不能者可二三升,里面还加些乱七八糟的姜、椒末,蒸馏的很有限,只能说比没有的强。

李恽决定自己酿,与其买外面那些乱七八糟的酒,不如自己动手弄。叫来木匠给自己做几套蒸笼,这个东西是必不可少的,再叫上铁匠打几口大锅,先把工具准备起。结果王平居然说不会做蒸笼,好在魏家村有人会这门手艺,赶紧去请了来。

又打发王福去买高粱米和酒曲,结果向来神通广大的王福居然说是酒曲官府和买的,自己也弄不到;唉,封建社会,粮食产量低,酒曲就是官府握在手里的一把钥匙,遇上个旱灾水灾的,粮食一减产,马上就下禁酒令。你要是不禁私下卖,官府一发现保证给你逮起来,以后你也再买不到官府的酒曲。

不过王福说程处嗣家里有,还不少。打发韩宁去买高粱米,多多益善,记得买红高粱的。李恽拎了几只鸡就和王福去了程府,跟个地主家的少爷似的,串门居然拎着鸡去,没办法啊,没东西可送,程处嗣那厮又好这口。

程处嗣很热情的接待了李恽,连带着出来了一堆小牲口,跟俄罗斯套娃似的,一个个长的都十分相像;程处嗣挨个介绍:二弟、三弟、四弟,大妹。我去,这程家家风够可以的啊,女娃娃居然能出来见人,没听说程家有个闺女啊,看样子和李恽差不多大小的样子,比李恽个头还高呢,还好长相不赖,不像那堆套娃,不然就没法看了。程家小姐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程娇,也不知道是多少钱。

李恽带的鸡完全不够分的,程处嗣又打发人出去买了几只。在等待的过程中,李恽说明了来意,一听要酒曲,这厮居然说家里没有,这么小气,无奈之下,李恽只得答应用五十斤好酒换,但是酒呢不是马上就有的,过年前是肯定能喝上的。这货这才扣扣搜搜的拿了些出来,看样式还要分,李恽一把抢了全塞给了王福;太气人了,程家也是大族,可不是后世小说上写的那样是私盐贩子,要不程老货能娶到清河崔氏的娘们,李二都没娶到的。结果做事还是这么小气,李恽恨恨的想到时候给程家的酒里兑水,完全忘了自己上门来空手套人家酒曲的事。

韩宁买回来的红高粱不多,也就三四百斤的样子,不过足够用了。先用石磨粉碎,加入之前买给猪吃的糠皮,也就是谷壳,放入水中浸泡,而后捞出来上笼屉蒸透蒸熟,再取出来放入大缸中,等到温温热的时候放入搅碎的酒曲,搅拌均匀,抹平,面上再撒上一层酒曲。上面盖上一层白布,因为没有白布,李恽很败家的盖了几层白色的丝绸;外面还严严实实的裹了几层毛毯,再压大石在缸口的位置。因为数量还算不少,一个缸装不下,整整装了四缸,全部放进了李恽的地库里。

因为李恽着急,干脆让韩宁搬进了地库里,顺便把铁匠刚打造好的烤炉也放了进去,李恽自己都还没来得及享用呢。虽然烟筒远远的伸了出去,但是李恽还是反复强调地库不得关门,并安排和韩宁一起守门的人、也就是厨娘的丈夫定时和他换班,不然酒还没发酵好韩宁就先发酵好了,地府有背景也不能违背科学原理。

五天后,李恽就迫不及待的把缸打开,把水酒到了出来,放入大锅中蒸,在锅的上面套上酿酒的蒸笼,上下两头都是空的,在蒸笼中间会有一个类似船桨的木板,木板上有刻痕且都流向蒸笼外面,在蒸笼的上面再放置一口小锅,再在其小锅内加入冷水,最后再用打湿的碎布把蒸笼和锅的接口处密封好。这样在锅中的酒煮开后即会有热气往上冒,遇到蒸笼上的小锅时则会凝结成水珠,水珠到一定程度后即会掉下,顺着刻有刻痕的木板流至末端,此时末端需要用一个酒缸接着流出来的酒。

水开后不久,看着酒一滴一滴的落在旁边的小缸里,一股久违的芳香扑鼻而来,李恽整个人都有点陶醉了,可惜自己还是太小,不能喝酒,不然太伤身体了。旁边的王福都忍不住不住的探头向前看,喉头不停涌动,看样式咽了不少口水。

一般来说第一锅水的酒其度数都会相对较高,甚至能点着火。而且这种一般很少直接喝的,需要勾兑以后才行;待蒸笼上面的那小锅水热了后其出酒的速度也就慢了,这时再把小锅里面的水舀出来倒掉,再换上冷水,如此循环即可。一般一锅酒糟可以需要上面的小锅的水换上三五次。李恽整整四大缸的水酒,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蒸馏。

到了晚上李恽吃了晚饭过来,王福和王平两人还在继续弄着,韩宁被王福无情的赶走了。王福认为这种事情他一个外人不能看,结果就只能他和王平两人弄。三百斤红高粱米和后来掺入的糠皮,酿了大约近二百斤的酒,李恽用一个坛子很小心的储存了十来斤。这种老熟酒不能直接喝,大约有个六十来度的样子,但是可以用来消毒,尤其是治外伤。剩下的就让王福自己去勾兑了,兑狠点吧,这个年代的酒只有十来度,自己兑个三百来斤的酒,也能有个四五十度。

兑好的酒,被王福用坛子分装好,密封。也就是口子上包上棕叶,外面再糊上一层黄泥和石灰的混合物,放进地库存储,当然之前得把烤炉移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